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飞一脸不悦,小声嘀咕道:“这个也不让杀,那个也不让杀,这样打起战来还有什么意思?”
刘备微微一笑,道:“你不是说要交给朕一样东西么,还不赶紧呈上来?”
张飞叫道:“你不说我倒给忘了。”说着大踏步走上玉阶,内侍正要上前拦阻,刘备摆了摆手,那内侍微一颔首,退在一旁。张飞来到刘备跟前,小心翼翼的从怀里掏出传国玉玺。他是个粗人,不懂什么礼节,一只手提着,递给刘备。刘备伸手接过,揭开包在外面的黄绢,瞧着正发着五色毫光的传国玉玺,顿时想起自己是如何得到这方大印,又如何用这方大印吓退曹操,再如何用这方大印换来兵马,以此为基,打下锦绣山河。如今数千里江山,数十万大军,可以说是用这颗玉玺换来的。他心中百感交集,两眼瞧着玉玺,怔怔出神,一句话也不说,眼泪扑簌簌的掉了下来。
张飞叫道:“今天可是高兴的日子,大哥干嘛哭啊?”
刘备将玉玺轻轻放在御案上,取出锦帕擦拭泪水,道:“没什么,朕太高兴了。”顿了顿,道:“没有仁禄,朕也得不到传国玉玺,当好好赏他才是。可是他的官实在太大,朕都不知道该怎么赏他才好。”伸指在额头上轻轻弹了几下,道:“嗯,朕听说魏国的官制与大汉的不同,不知可有此事?”
蒋琬出班奏道:“正是,魏国官制原和大汉没什么区别,其后经陈群改良,差别甚大。”
刘备来了兴趣,道:“说来听听。”
蒋琬道:“陈群微服出城不果,被我军拿获,现下在狱中。皇上想知道魏国官制详细情况,还是由他亲口解释,更加清楚明白些。”
刘备大喜,当即到狱中探望陈群,亲自将他的手铐脚镣除去。陈群感动得眼泪哗哗地,当即跪倒磕头,降了刘备。刘备屏退左右,令他详细阐述魏国官制。陈群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一番直谈到日落西山,兀自没有谈完。
刘备没想到虚衔竟有如斯妙用,当真是越听越有精神。正听得来劲,忽有内侍来报,说贾仁禄已捉到程昱,回转城中。刘备喜上眉梢,命人宣贾仁禄觐见。贾仁禄累死累活的跑了几天,进城之后,正想回到下榻之处,舒舒服服的洗上一个热水澡,然后躺在榻上一边享受美女按摩,一边欣赏美人歌舞。如今甄宓不在,他没了管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样的机会怎能不好好把握一番。怎奈走到半道上,却遇上刘备差来召他进宫的内侍,不禁一脸郁闷,正想假装肚痛,逃过这一劫,却被那内侍像拉壮丁一样,强拉进宫。
那内侍领着贾仁禄来到文昌殿,贾仁禄迈步进殿,见刘备正和一个书生滔滔不绝,讲论不休,便道:“既是皇上正在会客,那臣就不打扰了。”身子一转,拔步便要向自己的临时狗窝奔去。
刘备哈哈一笑,道:“你来得正好。来,朕给你介绍一个人。”
贾仁禄一颗心沉了下去,心道:“得,看来今天晚上又没觉可睡了。老子进城后假公济私,滥用职权,好不容易收容了不少无家可归的宫女。可进城之后,老子忙得死去活来,连喝口水的功夫都没有,虽有满院的花姑娘,偏偏没有机会下手。今天好不容易得了个空,正打算乘那口子不在好好胡来一番。唉,看来这个艳福只好等以后再享了,也不知道还有没有这样的机会。”
只听刘备说道:“这位便是陈长文,九品中正制便是他的杰作。朕和他谈了良久,甚是投机,当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陈群转过身来,向贾仁禄瞧了一眼。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神交已久的人物,竟然是这副德性,微微一怔,紧接着满脸堆笑道:“皇上谬赞,微臣不胜惶恐。臣创出的九品中正制和贾将军所创的科举制比起来,实在不值一提。”
贾仁禄终于见到了这个对后世官制有杰出贡献的伟人,肃然起敬道:“久仰久仰,长文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得见,幸何如之。”
刘备拉着他们的手道:“都是自己人,就别这么客套了。大汉官制延用至今历四百余年,已不适应现今形势,朕早就想对其做一些改革,怎奈其时大汉没有这方面的杰出人才,朕和几位大臣多次商议,一直不得要领。如今听了长文一番话,朕茅塞顿开,如拨云雾而睹青天。仁禄,你向来鬼点子多,也来发表发表高见吧。”
贾仁禄尴尬地道:“这个……这个……哎哟!”说着弯下腰去,伸手捂着肚子,脸上满是痛苦的神色。
刘备大吃一惊,问道:“你怎么了?”
贾仁禄道:“不好,刚才臣在道上乱吃东西,吃坏了肚子,这会肚子里翻江倒海,痛得死去活来,臣要回去方便方便,就不能再侍候皇上了。”说着转过身去,向外便奔。
刘备微微一笑,大手倏地伸出,抓住他的后领,一把将他提了回来,道:“这也不是什么大病,宫里就有太医,朕这就传太医来为你诊治。”
贾仁禄道:“这个……这个……”
刘备道:“你就别装了。每次让你发表高见你都这德性,不是装病,就是装傻。”苦笑了笑,道:“真不知道该说你什么好。”
贾仁禄嘿嘿一笑道:“皇上明鉴,微臣只知吃喝玩乐,撒泼胡闹,实在不是搞政治的料,皇上还是饶了我,别让我出丑了。”
刘备摇了摇头,道:“你呀,总是这样。拆分州郡是胡闹么?科举制是胡闹么?寓兵于农难道也是胡闹么?这些制度帮了朕多大的忙,朕就不多说了。如果这些都是胡闹的话,那朕倒希望你以后可以多多胡闹一番,哈哈。”
贾仁禄当然知道自己的高见是怎么来的,前人给他留下的宝贵财富虽多,总也有盗完的时候,何况他对官制向来不感兴趣,了解甚少,这会实在不知该如何发表高见,嗫嚅道:的“皇上,微臣不是神仙,不可能无所不能,这次臣真的没主意了,还请皇上高抬贵手,放臣回去睡觉吧。”
刘备道:“看来不给你点压力,你不会给朕用心办事。”说着轻轻拍了两掌,两名内侍进殿,刘备道:“将仁禄带到偏殿,没有朕的命令不准放他出来。”
贾仁禄心道:“不出主意要被软禁,这是什么世道啊。看来今天是逼上梁山,这投名状是非递不可了。这可如何是好?不管他,这眼前亏说什么也不能吃,先糊弄过去再说。”忙道:“皇上千万别这样,微臣一定鞠躬尽瘁,好好拿个主意出来。”
刘备手指在他面前晃了几下,道:“那就说说你的高见吧。”
贾仁禄脑子里飞快的转着主意,嘿嘿一笑,道:“皇上臣虽然做了这么多年的官,却一直不知咱大汉的官制到底如何,皇上能不能费神给臣解释解释。”
刘备目视陈群,陈群向贾仁禄瞧了几眼,似乎是想看看他在装傻还是真的不知,顿了顿便将汉朝中央官制详细的解释一遍,何谓三公,何谓太常,光禄勋又如何如何,大鸿胪又怎样怎样。好不容易将大大小小的官职一一介绍了一遍,只听绑绑绑的三声大响远远传来,已是三更时分。
刘备揉了揉眼睛,道:“怎么样,明白了么?”
贾仁禄道:“虽没有完全明白,却也知道了个大概。朝中最大的官就是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三公。接下来就是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空、少府这九卿,三公九卿各司其职处理大小政务。”
刘备点了点头,道:“是这么回事。不过三公九卿之间的权职化分不如何明确,像九卿之中的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大鸿胪等官员所管的都是一些鸡毛蒜皮、无关紧要的小事,各种方针政策的制订往往都取决于三公,而后汉为加强君权,架空三公,政事皆决于尚书台,这样处置看似合理,实则不然,各种各样政事都堆给几个人甚至是一个人处理,大大加重工作量,又很容易出现权臣擅权弄政之事。当年曹操便是个很好的例子,皇帝高居庙堂却号令不出宫门,政事全部取决于相府。颍川王无故昏晕的惨状,你也是亲眼看到了。这样的悲剧,朕无论如何也不让它再度上演。”
陈群道:“臣也一直想像改革现有官制,可是要创出一套完备的制度来,谈何容易。”
刘备道:“仁禄鬼点子最多,他一定会有办法的。”
贾仁禄见二人的目光齐刷刷的望向自己,道:“这个……这个……臣这次真……真……的没有办法了。”
刘备板起脸来,贾仁禄知道他要发标,忙道:“容臣想想,容臣想想。”说着便低头沉思,起初他还在寻找脱困之道,其后便想起他收容的那些大美人来,哈拉子不由自主的流将出来。
正出神间,忽听刘备问道:“仁禄你到底再想什么呢?”
贾仁禄道:“臣正在想解决之道。”
刘备笑道:“想解决之道也会想得流口水,还真是稀奇啊。”
贾仁禄低头一看,地下已是一滩水渍,老脸一红,道:“这个……这个……这个……”
刘备怒道:“这个什么,再想不出主意来,朕便将你打入天牢,让你在那里面好好想想。”
贾仁禄大吃一惊,蓦地里脑海中灵光一闪,道:“有了,有了,臣有主意了。”
刘备道:“是什么,快说,快说。”
陈群下意识的铺开的一张白帛,拿起笔来,准备记录。
贾仁禄道:“臣只想了个大概,具体如何就要有劳文长了。”
刘备道:“只要大概就行,快说快说。”
贾仁禄道:“臣这个官制和旧有制度完全两样,这一改下去,必会在朝野内外引起轩然大波,这其中的利弊得失皇上可要考虑清楚了。”
刘备心中一凛,道:“你且说说看。”
贾仁禄道:“臣这制度,完全废除三公九卿之制。改由三省六部来管理国家大小事务。”
刘备道:“哦,三省六部?不知是哪三省,哪六部?”
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一样是由隋文帝杨坚所创。是在秦汉时三公九卿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三省到明时终止,而六部则被一直延用到了清朝,其生命力有多顽强可想而知。在三省六部中,各部门之间权责明确,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有效杜绝了权臣擅政,加强了君主权利。汉晋以来直至隋唐,权臣叠起,禅让几乎已成了定例,可到了唐以后,权臣逼皇帝禅位之事便极少发生,三省六部制在其中倒也不无功劳。贾仁禄被刘备逼急了,狗急跳墙,忽地想起了唐时官制。其时他只为自己脱身,也不管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便将它给祭了出来,这样一来历史的车轮又莫明其妙的向前滚了一大步。
第555章 … 割地求和
只听贾仁禄道:“三省是指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六部是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陈群道:“不知仁禄口中的中书省,和魏国的中书省有何区别?”
贾仁禄根本对官制一窍不通,只因他对唐朝的强大很感兴趣,上网时或多或少的了解一些唐朝官制构建。他一直以为三省六部是唐时才有的,听了陈群这话,大吃一惊,道:“什么,魏国就有中书省?”
刘备笑道:“你会吃惊,倒也不奇怪,朕刚听文长提起时,也着实吃了一惊。现在朕总算是明白中书省到底是怎么回事了。让朕来告诉你吧。适才朕提到,光武皇帝为了加强君权,架空三公,政事皆决于尚书台。孔明便曾和朕多次提到其中利弊,他言道秦时相权犹重,故吕不韦、赵高能专权弄政,翻云覆雨,指鹿为马。先汉逞秦之灭亡,机要之位由丞相而归三公。光武皇帝中兴洛阳,对官制又作了重大改革,机要之位有三公而归尚书。国家大事由尚书台商议通过后施行。如此一来权利是不集中在某个人或某几个人手中了,可却集中在某个部门手中,大同小异,隐患颇多。是以他多次主张废除尚书台,行祖宗旧制,以皇帝制三公,三公制九卿,九卿制百官,百官制万民,如心使臂,如臂使指。朕朝会时就此事和众臣讨论,或言便或言不便,众说纷芸,莫衷一是,这事因此不了了之。方才朕和文长详谈一番才知道曹操也早就看出了尚书台的弊端,特设秘书令以分尚书台之权,一些重要命令下达并不通过尚书台,直接由秘书令下达。曹丕篡汉之初,采纳文长建议改秘书令为中书省,有监、令二人,负责和皇帝决策重大国事,发布重要命令。”
贾仁禄道:“原来是这样,真没想到官职制度里面竟还有这么多的学问。三省六部制也是臣一时胡乱想出来的,不知管用不管用,臣姑且说之,皇上姑枉听之,说得不好,皇上就当臣在放……那个啥。”
刘备笑道:“你老是这么谦虚。你说的有哪次错过?快说吧。”
贾仁禄搜肠刮肚,总算将自己所知的那一点点有关三省六部制的内容给找了出来,在脑中略加整理,说道:“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