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建了新加坡大学,并且成立了科研机构,列入计划即将动工的还有吉隆坡大学。在政府计划中,将在两年内在马来亚全国普及九年义务制教育。至于说到归国后的待遇,政府正在新加坡建设十个华侨华人社区。虽然没有达到别墅的标准,可在马来亚那也是一流的住宅了。”吴铭笑着回答道。
“刘部长,对于马来亚社会的稳定是否有坚定的信心和决
“这是自然,马来亚政府的国防军是经过千锤百炼地,不论是对外。对内。对于维护马来亚的稳定都有坚定的信心和决心。而且,大家注意到没有。重要的研究机构和大学都设在新加坡,大家仔细想一想就能明白马来亚政府保护人才的用意了。”
“现在马来亚政府正在对马来人进行一系列地打压,请问这会不会激化社会矛盾?会不会产生动乱?”
“我更正一点,马来亚政府的行动不是打压,而是清算。”吴铭举起一根手指,晃着说道:“而且这一系列行动正是为了马来亚的稳定,为了消灭动乱的根源,一个稳定的国家必然要有一个稳定地主体民族,华人可不会要求特权,而且在马来亚,也将不会有任何一个民族享有特权。”
“刘部长,我想请问一个您个人地问题,当然,如果您不想回答也关系。”一个女学生笑着说道:“您有两位妻子,按照现在国际上通行的一夫一妻制,您觉得这样对您有没有什么影响?这对您地妻子是否不太公平?”
吴铭苦笑着咧了咧嘴,想了一下,说道:“这是个历史遗留问题,两位妻子都与我共患难过,在我出生入死的时候,她们也牵肠挂肚,我深爱着她们,所以,对我来说,这是我的幸运,至于说到公平,我想我只有三分之一的发言权。”
黄玉霜在吴铭深情的注视下,笑着说道:“我觉得有这样一位丈夫很幸福,这样是不是就有三分之二的发言权了,我相信沈敏和我有同样的感受。但是,在座的男同学可不要学他啊,省得在大庭广众之下要尴尬。”
“哈哈哈哈……”众人爆发出一阵欢快的笑声。
第四十二章 中国形势
麻省理工学院于1861年由一位着名的自然科学家威廉?巴顿?罗杰斯创立。他希望能够创建一个自由的学院来适应正快速发展的美国。由于南北战争,直到186年MIT才迎来了第一批学生。随后其在自然及工程领域迅速发展。在大萧条时期,MIT曾一度被认为会同哈佛大学合并,但在该校学生的抗议之下,被迫取消了这一计划。1916年MIT从波士顿迁往剑桥。
近一个世纪来的发展,麻省理工学院已经发展成全世界极为重要的高科技知识殿堂及研发基地。因为二战和冷战,美国政府在自然及工程科学上大量投资,使得MIT在这段时间内迅速发展;五十多年来麻省理工也为美国政府制造许多威力极大的高科技武器。
麻省理工学院人才荟萃,其中华裔精英更是不少。借着大陆正在内战,政局不稳,马来亚联邦在人才争夺战中领先一步。
吴铭和黄玉霜以平易近人、真诚幽默的回答征服了华裔学生的心,特别是在和学生们的交谈全篇见报后,在随后的几年中,大批从学校毕业的华裔学生来到了马来亚,对马来亚的复兴和崛起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在接下来的访问中,吴铭和夫人又参加了美国侨商欢迎会,作为一个新兴的又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侨商对招商引资表现了足够的兴趣和意向。而且他们对马来亚联邦的开放政策十分赞赏,对马来亚政府欢迎他们回去办厂经商表示了感谢。
此次访美不仅得到美国政府的大笔贷款和援助,在人才、资金方面也吸引了广大华侨地支持,真可谓成果丰硕。
1948年九月五日。吴铭结束了一个多月的访美之行,乘坐飞机前往中国。
此时的中国国内不仅是战争阴云密布,而且暴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在上海货币市场进行的调查表明,中国通货膨胀的速度是惊人的,几天之内,美元与法市的兑换率由1:200万涨到1:400万。几星期后,非官方兑换率达到1:800万,法市又减值了一半。8月份,比率又上涨到1:1100万,高得令人难以置信。当通货膨胀开始加剧时。蒋总统却在一篇讲话中说。经济形势令人满意,通货膨胀全是共产党宣传的结果,是外国人瞎说的结果,是上海商人投机地结果。
在所有这些挫折面前,蒋介石仍继续给人一种高做、镇定地形象。1948年5月20日,他在就任中华民国总统时说:他不否认中国前面的道路困难重重,也不否认重建中国是件不易之事,他认为实行民主的基本条件尚未成熟。但时代的力量已使国民党向前走上了立宪民主的道路……。他还说:他这40年来领导国家取得的经验,使他更加坚信孙中山先生的格言,任何措施“只要符合自然规律,只要符合人类认识水平,只要顺应世界潮流,只要反映人民愿望,并为社会精英所发现,就一定会成功地实现。”蒋介石外表镇静。却掩盖不了内心的不安,并且在这个时候比任何时候表现得都明显。
然而此时更让他忧心地是越来越恶化的军事形势,国民党渐渐控制不住东北的据点了。他们于3月12日从吉林撤出,并用军事上惯用的陈词滥调解释说这是为了缩短运输线。驻军撤到长春,给这个被围城市增加了极大的负担。GCD封锁了通往长春的所有食物供应路线。每天饿死的人高达100之多。经过激烈争夺,四平在吉林失陷三天之后失守了,而GCD此时可以向沈阳发起进攻了。
美国军事顾问小组的头头大卫?G?勃尔恳求蒋介石撤出沈阳,结果是徒劳,蒋介石地自尊心不允许他接受大卫的建议。4月24日。共产党的彭德怀将军经过一场苦战后。重新夺回了毛ZD原来的根据地延安。接着,国民党也打了胜仗。但为时不长,这时情况已经很明显,中国人民解放军已不再是游击队,而是正规军了。6月份,在河南开封之战中,陈毅将军率领近20万大军与数量相等的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战斗,该城于22日失守,但25日又夺了回来。
7月份,山西地国民党驻军被围困在那里。除了日军占领那段时间以外,山西从1912年一直被精明的老牌军阀阎锡山统治着。山西有煤矿、铁矿,建有钢铁厂、兵工厂,足可为阎锡山供应正常的军备需求。22日,蒋介石冒险飞往太原,在三个机场中唯一由政府控制的机场着陆。在此之前,蒋介石还冒着生命危险飞往郑州,那时郑州正面临着被GCD占领的危险。他还飞到济南和沈阳去鼓舞士气。由于不停地奔波,企图把所有势力都控制在自己手中,蒋介石得了失眠症。
杜月笙、司徒雷登等人在接到吴铭地请求后,曾经向蒋介石反映过,询问马来亚政府在此时向大陆招揽人才是否要加以阻止,换句话说,他们在试探蒋介石地态度。而蒋介石对此事却始终没有表态,等于变相的默许。但他也下达了一个命令,凡是有意去马来亚发展地人必须要经过政府的审核,一些具有特殊才能和声望的先不要放走。此时,在局势不可收拾时撤退到台湾已经被蒋介石所认可,台湾地域太小,能去的人也是有限。在蒋介石想来,人才宁可便宜了马来亚华人,也不给GCD留下。甚至他还想到万一台湾不保,是在美国,还是在马来亚成立流亡政府的事情。
1948年九月八日,吴铭乘坐的飞机在重庆机场降落,国民政府总理翁文灏在机场迎候。在国民大会的选举中,国民党因在选举副总统时未占上风,感到极为不安,他们想通过提议选举何应钦为总理来挽回其丧失的地位。但是,他们再次失败了。这个职位由干练、廉洁的翁文灏担任,翁文灏的出现使新内阁具有某种更加自由的色彩。但是这一切在吴铭看来,已为时过晚,中国大陆的形势发展跟原来的历史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区别。
第四十三章 同机而行
蒋介石明显的苍老了,无论是从身体,还是心里,在吴铭看来,他不过是在硬撑着,或许他还固执的坚持着,但蒋介石所犯的大部分错误也许是由于他的性格和思想上潜在缺点、以及幼年时期受教育很少的缘故。造成现在这样一种局面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什么灵丹妙药能够解决的。
由于教育和信仰的原因,他的思想很保守,但他却认为他自己是个革命者,而革命的含义包含很重要的几个方面: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外国在华特权;通过重新树立对传统和儒家思想的尊敬来恢复中国在世界上的应有地位。
他擅于挑动一个人或一派人反对另一个人或另一派人,但他的观点是狭隘的军事观点。他企图依靠强力来实现他的权威,他对付反叛者的办法是惩罚而不是改造。
蒋介石的头脑过于简单。从宣传角度讲,这种简单化是有意义的,但从政治决策角度来讲,过于简单化就是缺少创见性。一个假的标签会很快破坏贴标签者的信誉,看来蒋介石对这种问题缺乏认识。
另一方面,在意识形态上,毛ZD无疑也占了上风。毛ZD看到了接受马列主义的可能性,并使之适应中国这个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国家的实际情况。他还利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知识分子的潜在吸引力,而这些知识分子已经丧失了他们的根基。
相比之下。蒋介石和国民党却疏远知识阶层,使他们无路可走,只有靠拢毛ZD和中国GCD。虽然蒋介石认识到需要一种意识形态。但他试图创立地新观念却让人难以接受,最后终于流产。
另一方面,毛ZD赢得了农民,而蒋介石却听信地主残酷地对待农民,而且很久没有解决土地改革的问题。
蒋介石在官邸会见了吴铭夫妇,在谈话中,双方都很默契的避开了目前中国国内地问题,一切都是在外交辞令似的虚伪的什么两国友好相处。相互合作的话题。
中华民国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席位直到1971年才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取代),马来亚政府与之建立良好的关系,也是从实际利益出发。毕竟早晚要对印度尼西亚采取军事行动,取得美、中等联合国拥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的支持是很必要的。
此时,北平“七五”惨案刚刚平息,辽沈战役又已经开始,国民政府婉转地拒绝了吴铭的北平燕大之行。在会谈中,吴铭提出的其他访问要求还有移民马来亚地请求都获得了蒋介石的首肯,而且蒋老先生还露出笑容,告诉吴铭,在上海有几个老朋友正在等着欢迎他。最后,吴铭替自己的二老婆沈敏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国民政府能帮助寻找曾经和沈敏在一起训练、战斗过的幸存战友,并邀请她们去马来亚见面相聚。
国宴招待、拜谒中山陵、签订两国建交公报等等事情在几天内完成,国民政府还与马来亚协商了通航事宜,上海机场和港口可以让马来亚飞机轮船停靠。
等一切事情基本处理完毕,吴铭拜别了蒋介石。在国府官员的陪同下前往上海滩,而肩负金圆券改革,至上海进行经济管制的蒋经国也同机而行。
蒋经国是大多数台湾人民所认同的政治领袖,也是中华民国在台湾的历任总统中,唯一符合政治家定义的“总统”。蒋经国主政台湾时期。台湾经济发展迅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并使台湾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在蒋经国执政晚年逐步开始自由化的改革。先是未强力镇压民主进步党突破党禁宣布组党,继而于1987年宣布解严、开放赴中国大陆探亲,次年开放报禁。蒋经国提出地“法统在法不在人”的决定,确定了台湾向民主改革迈进的不可逆转的方向。
在飞机上,吴铭与这位蒋介石的继承人,将来地台湾之主相谈甚欢。或许是年龄相差不大的关系,也或许是吴铭对这位能在独裁中大刀阔斧地进行政治革新,推进台湾的民主进程的人物心存钦佩的关系,两个人谈论了很多事情,由此也建立了两个人较好地个人关系。
蒋经国为蒋介石原配妻子毛福梅所生。蒋经国1910年出生於浙江奉化;1922年到上海读书;蒋经国15岁时,也就是192年积极参加五卅运动,後受吴稚晖启发;同年10月前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同学中有比他大六岁地邓小平。蒋经国1927年毕业於莫斯科中山大学。其间曾正式加入苏联共产党。国共关系恶化後,遭斯大林扣留下来当人质。由于涉及斯大林与托洛斯基的党内斗争,曾被下放至西伯利亚,其间与白俄罗斯姑娘芬娜(後改名蒋方良)结婚。
蒋经国在前苏联经历了太多地事,吃了太多的苦,从事过多种工作,接受过鲜花掌声,也承受过打击和磨难。特别是在1929年至1931年间,曾有过下放农村“劳改”睡教堂车房、没人搭理及自行耕种的农村生活;有过放逐到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