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时行-第1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如果是罗德还在开封,完全无法想象。
    就连罗一刀,一介配军,也因为罗德的关系,在阳曲县颇为风光,还得了个闲职肥缺。
    为什么如此?
    罗德有能力固然是一个原因,但最为重要的,还是罗德那读书人的身份。
    便是他被人陷害,被书院驱逐,也是个读书人。而且这种人,用起来是最让人放心,他们在仕途上很难有大作为,便只能做人幕僚,尽心尽力去辅佐。换句话说,罗德而今也算是一个另类的刀笔吏。不过与刀笔吏不同,将来季霆如果飞黄腾达,那么罗德就能获得入仕的机会……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成就也不会小。
    这就是读书人的好处!
    对于这个时代,玉尹自认了解不少。
    哪怕是为日后谋,他也要在自己身上,加上一层读书人的皮……
    “我这就去屠场一趟,顺便和大郎说说这个事情。”
    玉尹说完,便站起身来,“九儿姐晚饭莫再等我,若有急事,可以到牟驼岗柳大官人的田庄寻我。我和大郎商量之后,还要去牟驼岗一趟,顺便拜访一下朋友。”!。

第一四零章 赐命从何来?(二)二更
    第一四零章赐命从何来?(二)二更
    穷的时候,天天想着万贯家财。
    可真要是有了万贯家财时,又发现好不麻烦。这年头,没有银行这种机构,有钱人家大都建造有地窖,用于储存钱两。可玉尹没这个条件,更没有这种想法……家里面存在几万贯,还有一张价值近十万贯的枯木龙吟古琴,让人头疼至极。
    而今家里,是真离不开人了。
    要么玉尹在家,如果玉尹不在家,燕奴便不能出门。
    其实这个问题,昨日燕奴便提了出来。可一时间,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怎不让人愁煞?
    换个住处!
    这的确是一个好主意。
    换个宽敞的宅子,可以请些人来操持,顺便还能看护家宅。
    而且开封府偌大城池,空置的宅院的确不少。要想找一两个合适的宅子,问题并不算大。难的是,那些宅子动辄几千贯,乃至于上万贯,价格着实太过于昂贵。
    人言开封居大不易,果然不假。
    便是这宅院的开销,便非等闲人可以承担。
    想想李清照吧,她老爹李格非也是当代大名鼎鼎的文士,官至礼部员外郎,可是终其仕途,始终是靠租赁他人房子安身。直到他致使以后,才凭着毕生积蓄买了一处宅院,算是在开封能够安家立业。这开封城好一点的宅子,可真不便宜。
    燕奴有意置产,但玉尹却不太同意。
    而今,绝不是置产的最好时机。他心里已经有了打算,不过还没有和燕奴商量。
    他打算把屠场迁到城里,先租赁一处宅子。
    三岔河口的屠场,若是按照市价,能买到三五百贯的模样;还有罗一刀的那处宅子,也能卖到五百贯靠上。两处宅子卖了,差不多到手能有一千贯。在去开封府,找肖堃打听一下,在外城找一处大一点的宅院,租赁下来,一年也不过三百贯。
    等到靖康之后……
    玉尹不敢说出这个想法,甚至还会为此感到羞愧。
    靖康之后,开封府的房价必然暴跌,他可以趁机低价收购。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前提:开封府依然在大宋治下!若非如此,他宁可搬离东京。
    如果不是家中这宅子是祖宅,玉尹甚至也想卖掉。
    这样便有一个好处,大家能住在一起,相互间更可以有个照应,便真个发生危险,也不至于无法应对。
    但这件事,还要和燕奴商量。
    毕竟好端端的有自己的房子不住,偏要租赁房子,岂不是有些怪异……回到东京,玉尹感觉并不轻松。
    说起来,这里没有在可敦城那种刺jī,日日面临危险。但这开封城里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足以让人头疼。可敦城的人际关系很简单,而开封城的人际关系,实在太复杂。
    玉尹牵着马,出城离去。
    在前往三岔河口的路上,还在为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感到心烦。
    三岔河口,汴水湍急。
    初秋将至,汴河的水流一下子变得充沛许多。
    在距离屠场不远处,有一块平坦的河滩。此时正围聚许多人,不时传来一声声惊呼和喝彩。
    玉尹到了屠场一打听,才知道杨再兴等人在河滩上练武。
    屠场里,只剩下几个小娃子看门,见到骑着暗金的玉尹到来,一个个lù出了紧张表情。也难怪,这屠场玉尹很少前来,刚开始的时候,也只有杨再兴和高十三郎两个人而已。如今已经有十几个人聚集在这里,大多数人玉尹都觉得很眼生。
    便直奔河滩,远远就听到棍棒交击的声音。
    人群中,王敏求眼尖,一眼就认出了玉尹,忙快步迎上前来。
    “小乙哥怎地来了这边?”
    “三哥,在这里住的还好吗?”
    王敏求挠头嘿嘿一笑,“多亏了小乙哥仗义,而今大家都能吃得饱,睡的香,不晓得多开心呢。”
    “习惯就好,习惯就好……对了,大郎和十三郎呢?”
    王敏求一指河滩上的人群,笑呵呵道:“大郎和十三郎正在比武,大家在看热闹。”
    “呃?那定要去瞧瞧。”
    玉尹突然来了兴致,便翻身下马,牵着暗金走过去。
    杨再兴的武艺,他领教过,的确是非同小可。但是高十三郎……玉尹却真个从未见过他动手。
    而今既然与杨再兴比武,说明高十三郎的武艺,也不会太差。
    王敏求上前,分出一条路来,玉尹便走了进去。
    河滩上杨再兴赤着膀子,手持一根丈八长的白蜡杆子,和高十三郎正打在一处。高十三郎一身短打扮,手中木棒长约三米左右,比杨再兴的白蜡杆子足足短了一米。可是两人棒来棍往,却是不分伯仲。杨再兴手中的白蜡杆子犹如一杆大枪,呼呼作响,幻化出棍影重重。高十三郎的木棒是一根硬木,在杨再兴那疾风暴雨般的攻击下,丝毫不落下风。反而每每反击,都会让杨再兴一阵手忙脚乱。
    玉尹站在一旁观战,心头一动。
    他有一种感觉,高十三郎的棒法看似平淡无奇,却又蕴含千般变化。
    单以身手而言,高十三郎恐怕尤胜杨再兴一筹。杨再兴棍做枪使,枪枪迅猛如雷,全然不留后手,看似占尽了上风,实在已经被高十三郎,牢牢掌控住了局势。
    这场面,和晨间自己与燕奴交锋的景象,何其相似?
    于细微处见真功夫吗?
    玉尹下意识眯起眼睛,仔仔细细观察高十三郎的棍法。
    而今的玉尹,也练成了第三层功夫,这眼力价并不算差。晨间和燕奴交手,只因他身在局中,无法体会燕奴所说的那种‘于细微处见真功夫’的奥妙。而今一旁观战,他却是看得清楚。其实杨再兴也好,高十三郎也罢,两人的招数似乎都蕴含着颇为高深的奥妙。高十三郎于平凡中蕴含万般变化,而杨再兴却是在疾风暴雨中,藏着万般后招。两人打了十几个回合,忽听杨再兴大吼一声,手中白蜡杆子突然变得笔直若铁枪一般,呼的刺向高十三郎。杆头随着他手肘劲力变幻,画出一圈圈奇异圆弧,令人看得眼花缭乱,根本看不清楚那杆头究竟在何处。
    而高十三郎则脸sè一变,脚下向后一顿,猛然一个虎扑,木棒同样做枪使,呼的迎着白蜡杆子刺去。他这一枪,没有任何变化,全凭一股子劲力。木棒划出一道直线,就听啪的一声,棍头和杆头竟然撞在了一起……杨再兴手中的白蜡杆子坚韧无比,可是在撞击棍头的一刹那,竟然顿时粉碎,木屑飞扬,向四处迸溅。
    “好枪!”
    玉尹忍不住一声喝彩。
    高十三郎这一枪,端地是玄妙至极,如果用后世比较玄幻的说法,就是‘大道至简’。
    所谓大巧不工,也许便是这个意思。
    杨再兴的枪法虽然精妙,比之这大巧不工的境界,终究还是有些差距。
    “小乙哥怎地来了?”
    高十三郎这时候,才发现玉尹到来,忙弃了木棒,上前答话。
    而杨再兴却耷拉着脑袋,拎着半截白蜡杆子,显得有气无力……
    玉尹笑道:“怎地,我便来不得这边?”
    “小乙哥这怎说来,便是谁都不能来,小乙哥也能来。”
    一干屠场的工人纷纷和玉尹见礼,玉尹站在河滩上,放开缰绳,任由暗金仰蹄飞奔。王敏求猜到,玉尹可能有事情要和杨再兴等人商量,便招呼众人返回屠场。
    玉尹四顾河滩,“怎地,经常切磋吗?”
    “是啊,闲来无事,所以和大郎切磋一二……不过大郎今日似不在状态,有些心思不宁。若非如此,方才我那一招,也不可能把他逼退。就算是击碎了他的兵器,我手里的兵器也难保住。
    大郎,今天你这是怎地了?”
    杨再兴搔搔头,用力呼出一口浊气,“没什么,只是有些心事。”
    玉尹闻听,顿时笑了。
    “还是那徐姑娘的事情吗?”
    杨再兴黑着脸,没有出声。
    “喏,别说我不给你机会……”玉尹笑道:“从明日起,徐姑娘会晚上去我那边学戏。
    近来这开封府也不太安静,我来就是想要找人帮忙,每天负责护送徐姑娘回去……看你这德行,估计是不太愿意。既然如此,十三郎可有兴趣,便代劳一二?”
    这几个月下来,高十三郎和杨再兴处的不错。
    对杨再兴的心事,多多少少也有些明白。
    听了玉尹的话,高十三郎忍不住笑了,“这等美差,怎说代劳?既然小乙哥吩咐,自家便走一趟。”
    “你敢!”
    杨再兴猛然抬起头,怒声喝道:“十三郎怎地这般不仗义?明明是小乙哥为自家寻得差事,你凑什么热闹?小乙哥,这件事自家接了,你切不可以再去找别人。”
    玉尹和高十三郎闻听,忍不住哈哈大笑。
    “既然愿意,又怎地黑着一张脸,好像自家欠了你银子?”
    “这个……”
    杨再兴苦恼道:“我知道小乙哥是为我好,而且你说的事情,我昨天回去后和我爹娘也说了,他们非常高兴。可是小乙哥,我从小不好读书,又怎地能入书院?”
    “便怎入不得?”
    “我……”
    “大郎,还是那句话,你若真喜欢徐姑娘,便要拿出个样子来。
    又不是要你的命,不过是读书识字而已,看你那德行,真个让人心烦。连这点信心都没有吗?还说什么为徐姑娘可以舍了xìng命。依我看,也不过是说说,当不得真。”
    为了让杨再兴读书,玉尹连jī将法都用出来了!
    杨再兴顿时脸通红,大声道:“小乙哥休瞧不起人,自家对徐姑娘的这片心,天地可鉴!不就是读书嘛,自家学便是……小乙哥你说个章程来,自家便听你吩咐……RQ!。

141章 赐命从何来?(三)三更
    i第一四一章赐命从何来?三三更
    杨再兴心动了!
    为了徐婆惜,便是舍了性命都愿意,更别说是去院读识字。i
    而且玉尹还给他了一个非常不错的待遇,在进入院之前,每天要去他家中识字。
    这岂不是可以和婆惜日日相见了吗?
    杨再兴一扫方才那抑郁模样,脸的笑格外灿烂。
    “小乙哥!”
    “嗯?”
    高十三郎羡慕的看着杨再兴,犹豫良久之后,轻声道:“不知道我可否一起识字?”
    “十三郎也要识字?”
    “嗯!”
    高十三郎的脸,露出黯然之色,“家道中落,只因识不得字。
    阿娘这辈子最期望的,便是让十三读识字,将来能考中状元……不过,这考状元自家没去想过,但也希望能读些,识些字,可以多明白些道理。将来若有了子孙,也不至于和自家一样,去做一辈子的苦力……却不知小乙哥能否帮衬?”
    对于高十三郎的过往,玉尹没有过问太多。
    谁都有些秘密,问的太多,反而会坏了交情。
    不过隐隐约约,玉尹也能猜出些端倪。高十三郎的武艺不俗,而且一直是在开封长大。他不可能似杨再兴那样,得什么异人传授,所以这一身功夫,很可能是家传。
    既然是家传,那必有些故事。
    而今高十三郎主动提出,玉尹又岂能拒绝?
    他呵呵笑道:“这又有何难?只是不知,十三郎可识字吗?”
    “以前曾识过些,也读过百家和千字。”
    “那就好,待回头我找人帮忙时,便把十三郎一起报去……对了,十三郎大名叫什么?自家到现在还不知晓。人都唤十三郎十三郎,总不是真个叫十三郎。”
    高十三郎脸一红,轻声道:“阿爹在世时,曾为十三取过大名。
    只是担心愧对祖宗,所以从未用过。这些年一直被人唤十三郎,也都习惯了。若非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