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时行-第2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床头;有人早就准备好了洗脸水和牙具。玉尹这会儿也算是清醒了不少;忙洗漱干净;用布巾擦脸。
    “小乙;出大事了”
    “衙内这一大早便来。出了甚事?”
    “官家今日早朝下诏;朱勔童贯放归田里……赐李彦死;并籍没其家资。”
    “啊?”
    玉尹听了;大吃一惊。
    这速度未免也太快了吧……从那篇文章刊载;到赵桓下诏处决。不过短短四天的时间。
    玉尹却不知道;赵桓处决朱勔童贯三人;可谓是早有预谋。
    历史上;陈东欧阳沏上书诛杀六贼;赵桓也不过是用了五天时间做决断。而今;在大宋时代周刊的推波助澜下;赵桓的动作更快;竟然比历史上;整整提前了一天。
    只是;这个处决速度;让玉尹着实吃了一惊。
    “那梁师成和蔡京呢?”
    高尧卿一怔;旋即笑道:“梁师成恐怕是不会有事……当初太上道君有意废立太子时;梁师成曾为太子说话。你也知道;而今官家是个极讲情义的人。梁师成当年的恩情;足以让太子护他周全。至于蔡京……呵呵;却说不太好。他年纪忒大;已经有些糊涂了。加之此前太上道君把他放归田里;官家怕也正感到为难。”
    是啊;如果这时候赵桓再去处决蔡京;怕会让蔡京党羽感到恐慌吧。
    玉尹倒是能够理解官家的难处;再者说了;他的意见也不会被人重视;说出来也无甚用处。
    赵桓赐死李彦;把朱勔和童贯放归田里;足以平息而今朝堂上的争议。
    但如此一来;必然会引发徽宗皇帝和他之间的矛盾……玉尹对此也只能是袖手旁观。
    “官家;果然是个有决断的”
    玉尹称赞一声之后;便没有再谈论这件事。
    洗漱完毕;换了衣裳;玉尹便准备前往牟驼岗。
    高尧卿道:“小乙也不必急于今日离开;我出来的时候;家父还让我转告小乙;你调往兵部的事情;恐怕要推迟两日。你也知道;官家刚处决了童贯等人;朝中正是混乱。便是调去了兵部;恐怕一时间也不会有消息。倒是你除天驷监都监的事情已经有了眉目;待这件事平息下来;便可以有结果……却要恭喜小乙了”
    言语中;带着一股子羡慕之意。
    玉尹倒是能理解高尧卿;别看他在去年太学内舍登第;却迟迟没有一个差事可做。
    盖因他两个兄长都已经入职;高俅便是想为他谋划;短时间内也要考虑一下影响……高尧卿为此;也非常苦恼。只得在太学里暂时做了个学正;整日是无所事事。
    这种官宦子弟的苦闷;玉尹可以理解。
    当初李逸风不也是因为李纲的缘故;无法从科举入仕;最后只能在太学里厮混时间。
    对那些贫苦人家的子弟而言;入太学如鲤鱼跃龙门。
    可对于官宦子弟来说;在太学更多的是一种消磨时光;打磨资历的过程。
    玉尹不知道该如何劝说高尧卿;想来高俅已经有了主意。
    说实话;高尧卿能力不差;只是苦于没有机会。想到高俅对他是全心全意的帮助;玉尹眼珠子一转;突然问道:“衙内;可愿随我去酸枣?”
    “去酸枣?作甚”
    “今虏贼张狂;正是我辈建立功业之时。
    我知道;衙内是个有本事的……可你留在东京;终究是少了机会。何不与我前去酸枣;直面虏贼。只需一场战事;便足以为衙内你攒足了资历。衙内与我不同;我身无功名;靠着叔祖余荫;才得了而今的地位;要想再升迁;怕是很困难。
    可衙内你不一样;朝中有老大人暗中维护;又有太学出身;远非我可以相比。而今所缺乏的;只是一个资历;一个功勋。若得了功勋;想来飞黄腾达;韦氏不远。”
    玉尹一番话;让高尧卿眼睛一亮。
    “小乙所言;确有道理。”
    他在屋中徘徊;沉吟许久之后道:“只是此时我却做不得主;待今日回去见了阿爹;还要与他仔细商议。
    对了;险些忘记正事……我早上出门时;太子派人到我家中;约我晚上一起去丰乐楼看歌舞。据说那丰乐楼的冯筝;又有了新节目;还要我叫上你一同过去。”
    说罢;高尧卿又露出羡慕之色。
    “太子对小乙;倒是真个看重”

第266章 虏贼,来了!
    有的时候,这缘分二字强求不来。
    玉尹和赵谌接触并不算太多,可是赵谌和他的关系,却远远好过经常相聚的高尧卿。
    便是玉尹自己,也弄不清楚这其中缘由。
    不过,既然赵谌相邀,玉尹便不会拒绝。
    只是他旋即想到,宗泽过两日便要入宫奏对的事情。说起来,宗泽在朝堂上并无太深厚的根基,哪怕是李纲李若水这些人,也未必会把希望寄托在一个六十八岁,眼见着就要过古稀之年的老家伙身上。这种情况下,宗泽岂不是更加孤单?
    历史上,宗泽得御史大夫陈过庭推荐,得以进京奏对。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那时候的宗泽,被纳入主战派的阵营,所以才得以迅速重用。
    可问题便在这里!
    而今宗泽,是因为玉尹一句无心之语,被调回开封府。
    也就是说在他身上,如今没有任何派系的烙印。李纲等人是否会对他似历史上那般,尚在两可之间。如果没有李纲等人的支持,恐怕宗泽的仕途也不会太顺利。
    想到这里,玉尹心中便有了计较。
    “大郎,去打听一下,宗泽宗汝霖到了开封之后,住在何处。”
    玉尹立刻找来了霍坚,打探宗泽的下落。
    霍坚来开封已有一年多,手底下着实聚了不少人。其中不但有一百多个屠场的刀手,还有不少开封府的闲汉泼皮。这些人整日在街头无所事事,但打听消息,确是方便。
    很快,玉尹便得了回报。
    宗泽一家十二口人,如今便住在东二厢的一家客栈。
    东二厢,倒是距离观音巷不远。不过玉尹知道,那东二厢的治安并不算太好,环境也非常差。准确来说,东二厢属于贫民区。宗泽一家在东二厢居住。可见生活也不甚宽裕。
    玉尹想了想,便让燕奴拿了十锭银子,使霍坚送往客栈。
    “见到老大人,便说今日太子在丰乐楼里设宴。若老大人得空,便请他前去一会。”
    十锭银子,便是一百多贯。
    原本,一贯钱可以兑换一两三钱左右的银子,可随着战事发生。铜钱便出现了大幅度贬值。原本作为辅助通货的银子,在短短半年中迅速增长,一两银子而今可兑换一贯三百二十文足。玉尹从年初时,便不断把手中的铜钱兑换成银两。如今他手中握有数十两白银,价值五十万贯铜钱,堪称是开封府一个隐性富豪。
    霍坚有些奇怪。
    区区一个快七十岁的巴州通判,公子何必如此看重?
    不过,他也知道什么时候该去询问,什么时候不该询问。既然玉尹吩咐下来。他照办就是。
    才走了两步,便听玉尹又唤道:“大郎且慢……再那些银子过去,记得让老大人换一身衣裳。若问起时。便说人是衣裳马是鞍,有的时候,这表面功夫还要做足。”
    霍坚不解其意,但玉尹既然这么说了,他自然也不会去追究询问。
    便答应一声,带着银子,匆匆出门。
    “这宗泽,很厉害吗?”
    安道全从厢房里走出来,一脸疑惑的问道。
    方才玉尹和霍坚的对话。他在屋中听得非常清楚……只是,宗泽这个名字,直个有些耳生。
    玉尹一笑,“那是自然!”
    宗泽的厉害,不仅仅是在于他曾独力坚守开封。为宋室南迁赢得喘息之机。更重要的是,这个人一手培养出那位在后世享誉天下的岳爷爷,岳飞岳鹏举。在靖康之变结束之处,宋室得以维系,有两个人出了大力。一个宗泽。另一个便是隆佑太后孟太后。
    这孟太后,是哲宗皇后,曾得太皇太后高氏和向太后所喜。
    只是哲宗专宠刘婕妤,后来被废了皇后之位,居瑶华宫出家……然哲宗在位时间不长,公元1100年,徽宗继位之后,向太后垂帘听政,把孟太后迎回,尊元佑皇后。可是,这元佑皇后实在命苦,向太后一死,那位刘婕妤,后来的刘皇后便逼迫徽宗皇帝,再次下诏,废掉了孟皇后,使得他重回瑶华宫。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在靖康之后,徽钦二帝被掳走,一力担起了国家大事,稳住当时的局面。玉尹知道孟太后,却见不得真人。
    此时,孟太后尚幽居瑶华宫中,甚至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她的存在。
    玉尹对这位在靖康末期,曾起到不可估量作用的女人,自然不可能忽视。心中盘算了许久,最终他下定决心。不管结果如何,他都要设法,交好与隆佑太后才成。
    可是,该如何交好呢?
    依稀记得,隆佑太后之所以得以幸免,盖因当时不在宫中。
    但为什么会离开宫内,玉尹却记得不太清楚了……这也许是他示好隆佑太后的唯一机会。
    只是,该怎样才能,抓住这个机会?
    玉尹思忖良久,确无法想出一个章程来……+++++++++++++++++++++++++++++++++++++++++++++++++++++++是夜,开封府一派萧条。
    女真人逼近黄河的消息已经传开,令无数人感到惶恐不安。
    昔日热闹的州桥夜市,马行街裹头变得冷冷清清。便是那几家酒楼,也是门可罗雀。
    玉尹带着高泽民走出家门,直奔丰乐楼而去。
    远远,便看到丰乐楼门前围了不少人,走进才发现,是宗泽被人挡在丰乐楼门外。
    东心雷已经不在了,据说是失足落水淹死于汴河。
    可玉尹知道,那是李清照的手笔……李清照在离开东京之前,命赵九暗中除掉了东心雷,也算是铲除了一个女真人的奸细。至于东心雷是否真是女真人奸细,没有人会去在意。便是玉尹也没有证据,只是听李观鱼这么说,心下才这般认定。
    取代东心雷的,是一个名叫张锦绣的人。
    此人是张三麻子的侄儿,平日里混迹于快活林。虽游手好闲,但从不欺凌他人。
    东心雷死后,得张三麻子推荐,马娘子便招揽了张锦绣。
    此时,宗泽正面红耳赤的向张锦绣辩解着什么,可是张锦绣,却面无表情,连连摇头。
    “绣哥儿。这是作甚?”
    玉尹这才醒悟,太子赵谌,可不是当初的皇太孙可比。
    他既然在丰乐楼设宴,必然是守卫森严。想想也是,之前是皇太孙,可现在,却是大宋太子。玉尹只想着把宗泽找来,却忘了这其中的机巧。宗泽又不认得赵谌,怎可能获准进入?于是。他连忙分开人群走进去,朝着张锦绣笑呵呵打了个招呼。
    “呦,却是小乙哥来了!”
    张锦绣认得玉尹。当初玉尹和张三麻子勾当,两人见过几回。
    不过,时过境迁,玉尹而今官拜禁军牟驼岗指挥使,已非张三麻子可以比拟。张锦绣忙放开了宗泽,快步上前朝着玉尹唱了个肥喏:“非是我为难这老汉,今日太子在楼内观看表演,自然要加强戒备。这老汉来了,便说要见太子。可又无人识得此人,我怎敢放行?”
    玉尹笑了!
    “那我可以进去吗?”
    “小乙哥说得甚话,高衙内吩咐过,小乙哥是太子特意点名邀请的对象。”
    “绣哥儿,事情是这样……这位老大人是我邀请来的客人。名叫宗泽,前巴州通判。
    你也知道,官家登基不久便立了太子,而太子身边,总要有些可用的人。
    老大人才干不俗。所以我便动了心思向太子引荐……只是忘了而今太子的规矩不一般,所以……这样,我带老大人进去,一切事情自有我来承担,你看这样可好?”
    宗泽在一旁听了,只觉心头一股暖流涌动。
    再回东京,已是人地生疏。
    官家说是要召他奏对,可谁又晓得,什么时候会召见?
    也正是这原因,宗泽得了玉尹的消息之后,内心里虽不太情愿,却也只能听从……若是能打上太子的烙印,总好过留在开封城里无人过问。要知道,东京哪怕再萧条,那物价也是惊人。一家十二口人住在客栈里,一天便要一贯多钱。如今东京粮食一天一个价,便是吃的简单,也要几百文钱。宗泽手里,可没什么积蓄。
    只是未曾想,被挡在丰乐楼外。
    若非玉尹为他解围,这张老脸可就丢尽了!
    张锦绣闻听玉尹这番话,再看宗泽的眼光,可就不一样了……谁都知道,玉尹虽是个从六品的武官,可是在太子面前,却是真个得宠。这老汉得了玉尹推荐,少不得要飞黄腾达。可恨自家怎没这等福分?不然也能凑上一回。
    “既然是小乙作保,自可通行。”
    “呵呵,今晚是甚节目?”
    “哦,冯姑娘和张姑娘今夜要联手献艺,确是一出好戏。”
    “如此,自家便拭目以待。”
    玉尹说话间,一锭三两重的银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