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时行-第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乙而今可危险的紧。”
    “还请押司明言。”
    “今日朝堂上,有台谏弹劾燕府尹。
    我听人说,不少人都在寻燕府尹的麻烦,恐怕这开封府的位子,要坐不久了……此前燕府尹曾帮过小乙,定会成为攻击燕府尹的口实。如果小乙继续留在开封,早晚会有麻烦。燕府尹在位时,自然能护小乙一二,若他不在……怕郭少三就要寻衅生事。你接是不接?接了,就要招人口舌;不接,你这麻烦可不小。”
    玉尹闻听,也觉有些头疼。
    从怀中又取出一锭碎银,放在肖堃跟前。
    “还请押司指点明路!”
    肖堃把那银子收起,嘿嘿笑道:“自我大宋自太祖定鼎之后,这开封府便是最难做的官。燕府尹虽得官家所喜,可惜终究不是亲王太子,终究难在这位子上久坐。
    不过,这也就是一阵阵的。
    等这阵风过去了,大家便相安无事……不过,在这段时间里,小乙最好还是别呆在开封。若能离开一段日子最好,等这风平浪静后再回来,也就不会再有麻烦。”
    “离开?”
    玉尹有些迟疑。
    “没错,暂时离开。”
    “可……让我去哪里?”
    “这个嘛……”肖堃手指颇有节奏的敲击书案,发出空空声响。
    操!
    玉尹终于忍不住在心里,爆了一句粗口。
    肖堃这动作的意思,他岂能不明白,恐怕和后世敲竹杠的意思差不太多。只是这家伙不免太太贪了些,一会儿的功夫,就敲走他快五六贯。五六贯,那可是普通人家,一个月也未必能积攒下来的收入。可是,到这份上,他也不能不听从。
    咬了咬牙,玉尹从怀里再次摸出一锭碎银。
    不过内心里,对肖堃却有了一丝防备。
    如此贪婪的人,和他讲节操,基本上没有作用。这家伙就是个死要钱,要死钱的主儿,必须要小心一点才好。今日他能收自己的钱,他日未尝不能收别人的钱。
    “罗四六不是要充军嘛……
    呵呵,回头办个户贯,陪他走一遭便是。从开封府到太原府,来来回回也要一两月光景,等你回来了,想必这边的事情也就了结了,还能有什么麻烦上身呢?
    至于郭少三,你不在,他也就闹不起来。
    呵呵,小乙背后还有五龙寺,他郭少三真要想欺凌嫂嫂,只怕也要掂量一下份量。”
    “这个……”
    玉尹陷入了沉思。
    去太原,也不是不可以。
    只是这事情太突然,此前没有半点准备。
    沉吟片刻,玉尹问道:“四六叔的案子,何时能有结果?”
    “已经有了结果,呵呵……自家在公文里,把‘罗四六用刀杀人’改成了‘罗四六甩刀杀人’,也就是无心之过。所以燕府尹那边,便判了个刺配充军,两三载便可以回来。到了太原府那边,再使些银子,得个轻松的活计,这两三年便过去了。”
    果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
    不管怎么说,这家伙还算是有点节操。
    至少给自己出了一个还算能行得通的主意……
    “小乙不妨回去考虑一下,若觉得自家这主意可行,便让石三与我说一声,自家这边自会把小乙的户贯安排妥当。当然了,若小乙另有妙法,也可以自行决断。
    不过,要快一点。
    我估计燕府尹最多两三日便会有决断。
    一俟案子判定,罗四六在三日内就要动身……呵呵,办理户贯,也要费些功夫嘛。”
    也就是说,多则四天,少则六天?
    玉尹起身唱了个诺,“此事,自家回去后定会考虑。不管怎样,还要多谢肖押司。”
    !@#

第四四章 过尤不及(下)为盟主刃雷贺!!!
    第四四章过尤不及(下)为盟主刃雷贺!!!
    从衙门里出来,玉尹心情有些沉重。
    肖堃带来的消息,让他措手不及。原以为还上了债务,解决了蒋十五的纠纷,好日子就来了。可不成想,又闹出这么一档子事。燕瑛的事情,说严重一点就是党争。对于北宋的党争,玉尹多多少少也有些了解……北宋的党争,极其酷烈,甚至是不择手段。最耳熟能详的,莫过于‘乌台诗案’,连大名鼎鼎的苏东坡也被牵累其中。
    这乌台诗案,是一场文字狱。
    当时的御史中丞李定,何正臣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做诗句,以谤讪新政为名,将苏东坡抓进乌台,被关四个月,可谓是历经种种折磨。
    表面上,这只是一次文字狱。
    可实际上,却是一场**裸的党争……
    在这场文字狱里,许多人被卷入,许多人遭到牵连,甚至许多人为之丢掉了性命。
    自古以来,这政治斗争都极其残酷。
    燕瑛此次遭遇弹劾,天晓得里面有没有党争的痕迹?
    若真有,那作为曾接受过燕瑛帮助的玉尹,势必也会受到牵连。北宋是一个风雅的时代,是一个文人至上的时代。可越是有名气,一旦遭受攻击,就越是严酷。
    玉尹觉得,最近两个月来,的确是闹出不少风波。
    不管是大相国寺一曲《梁祝》,还是马行街上鼓动万人狂欢,以及后来种种,的确是有些风头太盛。如此一来,少不得要被人惦记。更不要说,此前还得罪了赵构,这麻烦可就越来越大。一旦被卷入其中,少不得又是一场苦难。玉尹可不认为,那些御史台谏会给他多少优渥。毕竟他虽有名气,却依旧处于社会底层。
    肖堃说的不错,是应该出去,避一避风头……
    想到这里,玉尹的兴致一下子变得缺缺。若不是和陈东李逸风约好,他甚至不想再去和润琴社。
    不过,被肖堃敲走了近十两银子,玉尹身上的钱已经不多了。
    与陈东二人汇合之后,在和润琴社里买了一套修琴的工具,玉尹便向二人提出告辞。
    “小乙这是怎么了?”
    陈东疑惑不解。
    这晌午头还兴致勃勃,怎地中午分开了一会儿,便没了兴致?
    陈东这个人,很聪明……但有时候却显得大大咧咧,没心没肺。说难听一点,这种人最容易被人利用,没太多的心机,喜怒都会表现在脸上,而不懂得隐藏想法。
    相比之下,李逸风作为官宦子弟,倒是隐隐觉察到了一些问题。
    “想必,小乙是听说了什么烦心的事情。”
    “有甚烦心?”陈东诧异道:“他而今应该春风得意才是,还了债,胜了吕之士,还找到了他阿爹昔日同僚做靠山……这一桩桩一件件事情,可都算得上喜事啊。”
    李逸风微微一笑,“有时候喜事太多,就容易变成祸事!”
    “你是说……”
    “难道你没听到风声?
    柏台那边在弹劾香燕先生……那帮人无孔不入,小乙风头这么盛,难保不惹来祸事。”
    柏台,也就是御史台。
    因树上常栖息乌鸦,故而又名乌台。
    没错,就是那个昔日关押苏轼,制造乌台诗案的‘乌台’!
    陈东脸色顿时一变,“那你为何不与小乙提醒?”
    李逸风一笑,“本想要提醒的,不过现在看来,已经不需要了……想必小乙已经听到了风声,所以才会有如此表现。这件事,咱们帮不得忙,只能看小乙造化。”
    “连梁溪先生也帮不得?”
    “你说呢?”
    李逸风轻轻叹了口气,陈东登时无语。
    是啊,李纲虽为太常少卿,可说穿了,也不过是个闲职,根本不受官家待见。这种情况下,的确是帮不得玉尹什么。莫说李纲,恐怕朝中不少人,都是自身难保。
    陈东不禁摇摇头,“小乙这造化,还真个不好!”
    突然,他压低声音,咬牙切齿道:“说到底,还是小人当道,令朝纲不振……有那些人在,这世道就安稳不来。”
    李逸风没有接口。
    他当然清楚,陈东说的‘那些人’是谁。
    可是,连自家老子都没办法的事情,他们两个太学生,又能有什么办法?
    这时局……
    李逸风顿时显得,忧心忡忡!
    ++++++++++++++++++++++++++++++++++++++++++++
    玉家铺子的生意比之往日,更加火爆了。
    自相继传出马娘子和封宜奴重金向玉尹求曲之后,这小小的肉摊子,一下子成为开封城的焦点。而这时候,又传来张真奴得玉尹《金蛇狂舞》曲谱,不日在千金一笑楼正式献艺的消息。于是乎,玉家铺子的生意,也就随之变得更加兴旺。
    高十三郎已经正式见工,充当着刀手的活计。
    别看他以前没做过刀手,可这刀工却非常纯熟……只是,人太多了!连杨廿九都跑过来帮忙下手。燕奴一脸喜悦笑容,在铺子里忙进忙出,看上去格外的高兴。
    玉尹没有过去,而是远远的站在角落里。
    是有些过了!
    他自言自语道,片刻后摇摇头,转身离去……
    中国人常说,过犹不及。
    这句话出自《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凡事都要有一个限度,过了那个限度,好事也就可能变成了坏事。
    而今这局面,怕是正应了过犹不及这句话!也许肖堃说的不错,出去暂避下风头。
    在玉尹记忆里,宣和年间并未有太过激烈的党争。
    也就是说,不管是什么斗争,都把持在一个范围之中。所以燕瑛这次遭遇弹劾,恐怕也不会太过持久。一旦尘埃落定,一切麻烦也就烟消云散,出去躲避,未尝不可。
    说实话,而今的开封府,的确是有些复杂。
    各路牛鬼蛇神,你方唱罢我登场,始终不是长久之计……
    想到这里,玉尹这心中也就有了一个打算。
    回到家,玉尹把安道全给他的那些瓶瓶罐罐放好,然后便坐在院子里打谱。毕竟答应了封宜奴,这曲谱还要尽快交出。若真要出去避风头,那就一定要在离开前,把曲谱完成。只是,那曲谱真个太过于复杂,玉尹写写停停,不知不觉,天将晚了。
    燕奴今天回的早,一脸喜色。
    回到家,见玉尹正蹙眉沉思,便也不打搅他,径自跑进厨房里忙活起来。
    当一阵饭香传来,把玉尹从沉思中唤醒。他这才发现,天已有些擦黑,燕奴已回家了。
    “九儿姐,今日铺子里可好?”
    “嗯!”
    燕奴在厨房里应了一声,端着饭菜便走出来。
    “铺子里生意极好,三百斤生肉天未黑便都处理得当,连带着作坊里二百多斤熟肉,也卖的干干净净。方才奴使七哥与张三哥说,从明日开始,要多两头生猪。
    对了,大郎说,那杀猪的活计,没必要给外人做,平白便宜别人。
    他也懂得杀猪,而且咱家又有了十五哥的入门贴,可以自行宰杀,也能省下不少。”
    让杨再兴杀猪?
    玉尹愣了一下,旋即释然。
    没错,历史上杨再兴是个猛将,可不代表着,猛将就不能杀猪。
    君不见那张飞张三爷,也是个杀猪的出身?若可行,倒也真个能省下不少心思……
    “对了,那三岔口的院子,回头找四六叔买下吧。”
    玉尹拿起一张饼子,对燕奴道:“那院子闲着也是闲着,大郎若真要接了杀猪的勾当,正好可以拿来使用。明天我再去开封府,寻四六叔商量下,把这件事解决。”
    他说的那院子,便是当初罗四六教他杀猪的地方。
    虽然罗四六没有说,可玉尹能猜出来,那院子一定是罗四六名下的产业。只不过太偏僻,而且罗四六这些年也不再从事杀猪的勾当,所以便废弃在那里不用……
    既然杨再兴有这想法,便买下那院子来。
    想必罗四六不会有什么意见,而玉尹手头,也不缺这个钱两。
    燕奴点点头,“那地方极好,若能买来,倒是可以省了许多麻烦……”
    “九儿姐!”
    “嗯?”
    玉尹犹豫了一下,轻声道:“今日我去见了肖押司!他与我说,最近我风头太盛,只怕会招惹来祸事。你还记得燕府尹吗?他要被弹劾了,估计会有麻烦缠身。
    若我留在开封,少不得有苦头吃。
    我思想一下,觉得肖押司所言不是没有道理。四六叔的案子马上要判定了,刺配充军太原。我想陪四六叔一起去,一来可以避避风头,二来也能帮四六叔打点妥当。
    估计这一去,要四五十天!”
    燕奴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僵住了。
    渐渐的,她收起脸上的喜悦,好半天才低声道:“真的很祸事吗?”
    “嗯……这朝堂上的勾当,谁个能说清楚。
    官家虽说对读书人优渥,可我毕竟不是读书人……想当初,连苏学士都难免乌台受难,若换做我,恐怕更不会有任何顾忌。与其这般,倒不如去躲多……待风平浪静之后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