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秦末魏武帝-第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张良早已习惯曹操的热情,点头微笑,表示感激。

秦二世二年,六月十五日,项梁拥立楚怀王孙心为王。

六月十八日,章邯大破齐、魏联军于临济。

七月十八日,章邯围齐王田荣于东阿,项梁起兵往救,项羽、刘邦先解东阿之围。

八月六日,项梁亲率英布、龙且大破章邯于东阿。

八月八日,章邯请三川郡首李由支援,李由亲率精兵三万支援章邯。

八月十日,项梁命项羽、刘邦攻打阳城。

一切动向皆如张良所料的一般。

第一百一十八章 又遭夜袭

在出征颍川郡的前一夜,张心情激动,高声道:“忠勇君,那张良有鬼神难测之智,胸怀甲兵,得他鼎力襄助,远胜十万甲兵矣。”

萧何不住的点头附和,“张子房先生料事如神,决胜千里。在政务上也颇有造诣,此人乃天纵之奇才,忠勇君务必将之劝服,归降于我军。”

才是两个月不到的时间,曹操麾下的第一谋士和第一文臣都被张良的智慧所折服,纷纷要求曹操将他收于麾下。

曹操摇头苦笑,他如何不知张良的能力,他那出众的战略大观,放眼天下也无人可与之媲美。

奈何此人顽固不化,一心向韩,将自己的才能禁锢在了韩国。不论韩国势力大小,不论韩国国君是否有匡扶天下之才能,他都无怨无悔的为韩国默默付出。

历史上的张良虽多次为刘邦出谋划策,但也是一直以韩国臣子自居,直到项羽灭韩之后,张良才真正的算是汉臣。

所以,历史有言,项羽灭韩,愚蠢之极。因为,他如此举动等于是将断绝了张良的羁绊,将张良这位可遇而不可得的惊世大才赶到了刘邦的麾下,让其全心为刘邦效命。

曹操惜张良之才,可这张良却如同关羽一般,无论自己对他多好,他都婉拒了自己的好意。

曹操实在想不明白,论智谋张良当数第一。可为何在韩国一事上却不懂得变通,食古不化,如同迂腐书生一般无二。

带着种种疑问,曹操次日起兵一万五千北伐颍川郡,他留下萧何和三千兵马留守陈郡,大军浩浩荡荡,所向披靡。

周边小城无一有敢抵抗者。大军直逼阳翟而去。

阳翟乃颍川郡的中心也即是郡守杨傲治理的都会,亦是当年韩国的国都,要想复韩,必攻克阳翟,以阳翟为基。昭告天下韩国子民。

杨傲是个军事白痴,丝毫不通晓用兵之道。

因而,曹操等人打算速战速决,当夜便驻扎在了阳翟城外。

曹操请来张良与之商议明日攻城之事。

“见过忠勇君!”张良对曹操深深一拜。

“来了。”曹操微笑着请张良坐下,说道:“兵法有云,攻城为下。这阳翟原是韩国都城。城高兵足。想要破之并不容易。曹某不想妄自牺牲部下性命。因此想听一听张司徒有什么建议?”

他眼睛眯成了一条缝隙,张良运筹帷幄,复韩是其毕生心愿,他不信张良在这十余年里,都窝在下邳这个地方没有一点准备。

对上曹操的目光,张良摇头微笑:“忠勇君似乎很了解子房。“对于每一个人才。曹某都会深入的了解他的一切。张司徒的才智,乃曹某生平所见第一人耳,曹某岂能不多加重视?”曹操很真诚地说道。

张良避开曹操求才若渴的眼光,叹服道:“忠勇君的才智方是当世无匹,张良什么事情也瞒不过大人。不瞒大人您说,要想复韩,必取这阳翟,以此为基。然而阳翟城墙经故韩百年修葺,易守难攻。因而。张良早已结交了一批韩国的忠义之士。潜伏在城中化身为富豪,百姓。小吏等待张良之命。他们人数不多,但只须时机恰当,可为忠勇君打开一处城门,迎忠勇君入城。”

“只是时机未到,因而张良并未向大人透露,还请大人恕罪。”说着,张良起身对曹操深深一揖。

“无妨。”曹操点头表示明白,颍川郡郡守杨傲不通兵事,可也因如此他们如今兵临城下,势必会令杨傲寝食难安,心惊胆寒,加强城防戒备。

所以,此刻并非是攻城的良机,待等到杨傲松懈下来时,在异军突起获得全功。

张良想必是明白这点,因而并未对曹操说出心底地计划。

“来,张司徒,请上前来。”曹操对张良招了招手,然后从案几上拿过了一个漆红色碗口大小的竹简,待张良近前时递给了他,“曹某对自己的字有些信心,这幅字让张司徒点评点评。”

张良不知道曹操用意如何,好奇的上前接过竹简,揭开绳套,十二个刚劲有力的大字跃然简上。

张良为之失魂。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曹操双手抱着胸前,认真的看着张良地每一个表情,他不相信张良会如此短视,也不相信张良如此顽固不化。

这十二地字,是曹操毕身对天下大势地总结。

他相信张良一定有他的理由,一个他留在韩国的理由。否则,以他之才,韩国不可能容纳的下他。

曹操此刻要做的就是找出这个理由,所谓治标要治本,不找出这个理由,张良必定会如历史上锁记载的一般,在小小地韩国当那无足轻重的司徒。

张良的表情很精彩,从失魂到迷茫,由迷茫到犹豫;从犹豫到黯然;再由黯然到失魂,如此反复,似乎有什么东西在他的脑中做着激烈的战斗。

此刻,曹操以可断定张良早已看透这一切的本质,早知天下大势必走向一统,可却有着什么东西阻挡在他的面前,让他无法顺应着一统的时势。

张良脑中正在激烈的争斗着,一方是时势,一方是父命,是父亲死不瞑目地呐喊,这让他如何抉择。

是顺应时势,还是让父亲永远地死不瞑目?

便在这时,尖锐的嘀鸣声仔夜空中传荡,曹操神色骤变,这是敌袭地示警声,有人发动夜袭?

“怎么可能!”曹操用力站了起来,杨傲不通军事,不可能有胆子出来夜袭,除非是有目的计划的。

张良也清醒过来,神色一片肃穆。

曹操披上衣甲大步往外走去。经过张良身旁说道:“敌人来袭,情况不明,张司徒便呆在这中军大帐吧……我到想瞧瞧究竟是谁有这个胆子敢来截我曹操的大营。”

说罢,他大步走了出去。

张良犹豫了会儿,也跟着走了出去。

曹操出了大帐。见营内人来人往,有条不紊,点头暗赞,这般小子有长进。

还没有走几步,张、桓、夏侯婴三人迎了上来。

“情况如何,对方是何许人马。”曹操之所以如此询问是因为对方主攻的地点们乃是他们后营。而非前营。显然不是阳翟城内的敌人。他脑中有一个人影。但不敢确定。

“是李由地青木军。”回答他的是张,此刻他的神色有些异常,但曹操没有注意到那么多。

青木军是李由麾下的精锐之师,当年秦王子扶苏与李由一起跟随蒙恬学习兵法,两人各领一军,多次同北地的匈奴、东胡交锋。

后来。李由任三川郡守,那支久经战场地军队便与他一起来到了三川郡,并且命名为青木军,战斗力颇高。

果然。

曹操在电光火石间,已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

情报泄漏了,李由早已知道了他们打算出兵颍川郡的计划,因此将计就计表面上支援章邯,实际上却留下了自己最精锐的青木军潜伏在了附近,等待自己的来临。让自己面对一个不通兵事的对手。使自己掉以轻心。然后发动夜袭。

可能由于马蹄包了布,竟没发出任何声色。

好一个李由。想不到颇具能耐。

历史上李由的战绩很少,而且败得很难看,因而曹操也未在意其他。现在想来,也颇有道理。李由败得很难看是因为他遇上了项羽、刘邦地联军。

在敌众我寡地情况之下,在项羽手上败得很难看有什么奇怪地?何况还加上了一个刘邦,刘邦领兵不行,当他麾下的樊哙、灌婴、夏侯婴又有哪一个是等闲之辈?

且不闻章邯巨鹿遇项羽,不是章邯能力不行,而是项羽太强。同样的,李由败得很难看不是因为他的能力差,而是因为遇上了项羽这个煞星。

接张后,夏侯婴禀报道:“敌方有兵大约万余,战力很强。但是属下已经命战车横道,箭阵阻拦退守中军营地。季布将军、阎泽赤将军在前沿拒敌,虞子期将军和曹参在整编士卒,听候忠勇君派遣。”

桓也道:“骑兵队也以准备妥当,静候吩咐。”

“好!”曹操大喜:“遇敌不乱,井然有序,大将之风,今日安排布营者,重重有赏。”说着,他在不经意的时候瞟了夏侯婴一眼,似乎在提醒夏侯婴当向今日安排布营者学习。

夏侯婴立时站直了身子,高声道:“谢忠勇君奖励,但末将将功补过,不敢要赏。”

曹操立时苦笑不得,两次遭袭怎么就被他一人给遇上了呢?心中对夏侯婴的成长也感到欣慰,略一沉吟,下令道:“夏侯婴,你领一军上前支援季布、阎泽赤,并告诉他们只守不攻|Qī|shu|ωang|,坚守营地。再领虞子期、曹参分别布于中军左右,听我号令。”

听得曹操如此布置,张心中一动,问道:“忠勇君莫非打算诱阳翟守军出战?”

曹操自信笑道:“无需我诱,你且看敌方布阵。他们人多势众,不已乱敌为主,而是猛攻狠杀,意欲何为?”

张双眼一亮,大悟笑道:“他们这是打算将我军主力吸引至后营,然后让城中守兵攻我军薄弱之处,前后夹击以破我军!!!”

第一百一十九章 张彧失态

曹操一生征战疆场,说及作战经验,普天之下无人可比。凭借着经验,他可以轻易的看透敌方的计策、战术。

仅仅在瞬息间,脑中便出现了一个假象的战场棋盘,将敌人的军队设想为棋子,思考着对方下一步的同时寻机反击。

因此,他可以再极短的时间里,布置好一切应敌准备。

最后,他看向了桓说道:“桓将军,至于阳翟城内出击的守军,便由你对付了。”

桓面容严肃,高声道:“末将必让阳翟城内的那群蠢蛋见识一下我军的神威。”

曹操放心的点了点头,虽说此刻他麾下良将极多,但均有待发展,真正有经验独当一面的也只有桓了。

因此,每每有重要任务时,桓则为第一人选。

“张,半个时辰后,你命人烧毁我军前营军帐,做出动乱的假象。”曹操的面上浮出了一抹的笑意。

张良见曹操短短时间内便做出了应对的反应,麾下诸将也各安其职。心知军有千军万马,事有千变万化,决非麾左而左,麾右而右,击鼓而进,鸣金而退这么简单。曹操运筹一心,指挥若定,真如那孙武子在世,心中大是叹服,暗忖:“忠勇君之能,当世无匹也。”曹操军外。

李由神情肃穆的站在高坡之上,心道:“这曹操果真不是简易之辈,但看这军营布局便可知对方一定极具军事才华。”

此处是附近的至高点,但还是看不清楚前线的具体动向。因为夏侯婴立寨之时,已经占据了各处的至高点。

除非李由花时间架高台,不然他休想看到曹营全貌。当然,这也不符合实际,深夜要立起一座高台。非数个时辰以上不可,那时战事早已结束,高台要之又有何用?

传令兵穿梭于前沿及指挥处。

不久,又一传令兵跪倒在李由面前。

李由机械似得问道:“战况如何?”

传令兵道:“并未有任何进展,敌方死守中军营门,我方难以突入。”

李由古朴的面容出现一丝惊讶。“一点进展也没有?”

“不错。”传令兵道:“我军轻易突入后营,但在中军遭遇了顽强的抵抗,我军伤亡极大,但始终难以攻陷中军营门。==”

“外松内紧,好精妙的布营方法!”李由脑中想起了十年前,蒙恬教他和扶苏扎营时曾说“外松内紧,乃是布营之精髓,但却如同是一把双刃利剑。才高者。用之。可骄敌之心,引敌入内,聚而歼之。若无能者,用之,则等于将中军暴露在敌人面前,一旦营门突破。必然大乱不成建制。”很显然,敌人是属于前者。

“程将军、王将军,你们带领一对人马护卫在敌方后营左右,待带撤退时,你们为殿后军。”李由身后站出两人齐声领命。

突地,敌营前寨火光冲天,此刻他看不见前营光景,但也依稀觉得计策以成。敌方以乱。

传令兵再度来报:“不知何故,敌中军防守突然减弱。我军以占据上风,即将攻破敌中营防线。”

李由放眼眺望前方蓦地杀声震天,箭矢嗤嗤,待之已久地决战,终到了真正关键的时刻,心中并无任何喜悦,高声道:“敌以中计。全军压上。前后夹击。”

曹军前营一片火光,曹操微笑的以令旗命人敲击金锣。传令夏侯婴撤出部分守军。

中军营门兵力顿时吃紧,支持不住,败退下来,营门失守,敌军蜂拥而入,顷刻之间,以杀入中军内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