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秦末魏武帝-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定很开心吧!”

在不久前,他收到了他的父亲大秦始皇帝的来信,信中说他们父子以多年没见,趁这出巡之际打算来亲来北地郡审查他的变化,看看他是一个大秦好男儿还是原来那个仁慈至愚蠢地懦夫。

扶苏日夜期盼,可他等到了却是一道圣旨,一道让他自裁的圣旨。

当时,他只觉得天昏地暗,他想不明白自己的父王为何要杀自己,是为了让胡亥安稳的即位吗?

眼泪不住的流淌了下来,他不是怕死,而是是伤心秦始皇为什么会这样误会他,所加的罪名根本都是他没有犯过一样。

如果真的想他死,只须一句话,根本就不需要那么多的借

他拔出了剑,准备自尽。

便在这时,大将军蒙恬一把夺过了剑,沉声道:“这诏书上所说的一切,我蒙恬是再清楚没有地了!始皇帝说你日夜怨怼,我看到的是扶苏公子却是时时自责不能讨父皇的欢心;诏书上责你上书诽谤,而我看到的却句句都是肺腑的血泪之言。”他惨笑道:“始皇帝深明大义,纵是公子的意见与之不和,他也不可能杀你,这其中定然有诈。”

扶苏仰天长叹,指着书架上的诏书说:“书是父皇的亲手笔迹,这是熟知而且核对无误,上面盖的密玺,乃是父皇随身所携带。绝不会假手别人。蒙师所说不无道理,但也许是父皇生病,性情一时大变吧……罢了,君命不可违,父命不忍背,君父赐臣子死,我扶苏焉有颜面存活世间?”

扶苏正欲自尽。但觉脑后一痛,什么也不知道了。

当扶苏在醒过来地时候。发现自己以离开了北地,在上郡地一处医馆,怀中有一封蒙恬的亲笔书信。

“事有可疑,公子恕罪,扶苏以自尽,蒙恬也不知能活多时。速查真相。另外,蒙恬有心腹十人,武艺高强,值得信赖,任由差遣。”

其实。赵高地诏书却有许多漏洞,扶苏为人多谋,本不至于看不透,但他为人至孝,闻自己最敬慕的父亲要杀自己,早已失去了一切理智,现今想来却有许多漏洞。

于是,扶苏领着十人赶来了秦始皇的御驾,老远闻得御驾内一阵鲍鱼的腥臭。心中登时如遭雷劈一般。

他知自己地父王始皇帝是一个工作狂,常常以檀香提神,而且颇爱干净。御驾内怎么可能传出恶臭的味道?

不详地预感在中心回荡,当时蒙毅不再,扶苏唯一信任的人便是李斯。

一来,他与李斯之子李由,情若兄弟,二则,李斯是一个真心为秦国效力的忠臣。扶苏虽然对于他那有些出阁的法治不满。但也不能否认李斯对秦国的忠诚和对秦国的作用。

他暗中联系到了李斯,查问情况。

他万万想不到对大秦忠心耿耿地李斯竟然于赵高这等小人同流合污。李斯先将他安置在一处房舍中,然后引来了一批的车府鬼士。

他们送上了有毒的食物,然后放火烧屋,意图将他们烧死。

幸亏,扶苏为人机敏,从李斯的神态中察觉出了一丝的反常,并未食用毒物,也亏赵高、李斯不敢声张,更不敢派兵,能动用地仅有赵高身旁的二十余名死士。

在十名勇士的保护下,他们成功突围而出,但是他的半脸颊却在突围的时候被赵高亲自用缠着油布的火箭射中,伤口并不致命,但在油的流动下,半张脸给毁了。

他们一路奔逃,追击的车府鬼士越来越多。扶苏凭借着机智屡屡躲过一劫,但十名勇士还是相继阵亡,他的一条手臂也在这时被车府鬼士砍了下来。

他忍痛逃跑被好心地商旅所救,逃过了一劫。

伤病好后,他找到了自己唯一能够信任的朋友,剑圣聂盖,请他帮助除去赵高的心腹车府鬼士,然后在尽量不引发内乱的情况下,绊倒赵高、李斯。

只是剑圣聂盖侠义心肠,为了救村民,误中车府鬼士的毒计,聂盖被三百鬼士围攻,受重伤遁走。

而扶苏自己也受到了车府鬼士的袭击,他在聂盖徒弟的保护下,两人一路停停杀杀,聂盖徒弟力竭战死,而他也被逼下了黄河。

在跳河之前,扶苏冷静的找到了一块木板这才让他不至于溺死于黄河之中,而他也疲累的睡在了木板之上。

等醒来时也是黑夜,不知漂了多少路程了,幸运地是他及时看到了一艘大船,用尽吃奶地力气爬了上去。

那时,正有两人在船头叙话,言语中说出自己对天下的看法。其中一人说道:“秦始皇是伟大地,因为他终结了五百年的大动乱,开创了一统的新世道。但秦朝确是不应该存在的……因为他给六国带来了许许多多的难堪、耻辱还有杀戮。就象你的父亲一样,一说道秦国。他就有恨,灭国之恨、亡国之恨,那种无法忘怀的恨意不但在他的胸中缠绕,还要将这仇恨传给下一代,告诉下一代,秦国是仇敌,要反秦。试问如此,即便秦始皇做的再好又有什么意义?六国遗民会接受秦国的统治吗?只有推翻秦朝,再由一个新的人,建立一个全新的家国,如此才能得到天下百姓的认可。”

藏身在了暗处的扶苏很想反驳此人的话,但却发现自己竟然无力辩驳。

因为,他说的是事实。

第一百四十章 破开张彧的脑袋

当扶苏再度醒来时,他身处在了一个上山,曹操、萧何、桓、夏侯婴四人轮流照顾着他。

开始扶苏还当心桓会将他认出来,因为他的容貌跟他娘亲有七分的相似,而桓是当年是秦始皇的近臣,才干比不过当时的王翦,但却比王翦还要受到器重。时常出入内室,在他的印象中,自己七、八岁的时候,便不只一次在内院见到过桓。

好在刚开始的时候,桓是对他的模样有些熟悉,也许是因为他被毁了半张脸,看不出全貌,这才躲过了一劫。

于是,他化名为张,在不断的跟曹操、萧何接触中,他发现此二人都是当时罕见的不世奇才。

一个善于文韬武略,精于用兵之道,安民之策。另一个身怀治世之能,刑法律例,无一不晓。

同时,曹操对天下大势的评价更是字字珠玑,似乎在千下为乱之时,已经料想到了大秦的灭亡。

扶苏对于曹操对秦国的评价心底认同,但又不甘,同时还有一些迷茫。

他知道秦国真正的弊端在

法治,法治让秦国强大,同时也将秦国推入了万劫不复的地步。

并非法治不好,而是有待改善。尤其是严法和对民的态度。

法过严必乱,此乃秦国的弊端之一。

其二、商鞅在法治上放了一个天大的错误,他在商君书中写道“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当时,孔子有教无类,教化万民。成为了世界第一个敢于传播文化的人,他让六国国民有了自己的思想。令华夏文化得以迅速传播。

六国子民大多都可以受到各种各样的学习,但秦国在一统天下后将他们的文化尽数烧毁而且还剥夺了他们学习知识地机会。

扶苏认为只要宽松法治,效仿孔子有教无类,教化万民,就可以让六国臣民归心。

下了山后。扶苏本打算离开曹操、萧何等人,按照自己的计划拯救秦国。可是,一则消息打乱了他所有的部署,胡亥已经登基。李斯、赵高完全把握了朝政。蒙毅竟然死了,还被冠上了不忠的名号。

扶苏立刻意识到了蒙恬危险了,于是,他故意说了出来,就是为了要让桓帮助自己救蒙恬,他知道桓在十余年以前。是被蒙恬的祖父蒙骜提拔起来地。他和蒙恬的父亲蒙武情如兄弟,一定不会坐视蒙恬不管。

在曹操的策划下,他们成功救出了蒙恬。

扶苏此刻却是一脸的死灰,蒙氏位高权重,红极一时,他们都受到了如此地打压,朝中那些心向自己的官员无需说了。

此刻,若想改变法治政策,唯一的办法只有一个。

打!

杀入咸阳。成为秦国的皇帝。

扶苏并非没有想过,只是后来放弃了。因为即便蒙恬向着他,他们也没有兵也没有借口。胡亥才是真正的秦国皇帝,他有始皇帝的遗书,还有调兵地虎符。

而他们一个是被始皇帝赐死,抗旨不尊地逆子;一个是大秦的重犯。

即便他们能够说动北方军效忠,那又如何?

秦国内乱一起,天下岂不又要大乱?

那时,百姓将因自己的一己之私而陷入了战火之中。秦国也可能因为自己的一己之私而灭亡。

最终。扶苏放弃了,他看着蒙恬离去。却不说一句话。

既然胡亥想要这个皇帝让他当去好了,只要他能够治理好秦国,一切都无所谓了。

他在很早年前就被发放到了北地,因此对于胡亥完全不了解,他不知道此举等于将肥鸡,交给黄鼠狼照顾一般。

他漫无目的的跟随曹操来到了曲阿,当他后悔当初决定的时候,为时已晚,大秦在胡亥的暴政之下已经是天怒人怨。

他知道动乱不远了。

在一段时间的相处里,扶苏很惊讶地发现曹操远比自己想想中的出色的多,在对方的身上似乎看到了自己父王的影子。

两人都一样的出色,一样的有手段,都是以一统为目标,而不是“分封”古制。

唯一不同的就是治国理念,自己的父王幼年饱受欺凌,养成了一身愤世嫉俗地性格。称皇以后,更是如此,只要一不和他意,便会大发雷霆之怒。法治地强硬,正好对的他地脾胃,因而以严法治国。

而曹操的治国理念却是“无为”,讲究不治而治。对于效忠他的人,心向他的人,他会给他想要的一切,以怀柔的政策。对于他的敌人,却毫无怜悯之心,手段狠辣。

如此做法扶苏不喜,但却不得不否认这是一个帝王应该具备的条件之一。

毫无疑问,曹操若能称帝,一定是一个不逊色于自己父皇的皇帝。

如此想法在他的心中落地生根,不久以后,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天下大乱。兵是贼、贼是兵。

扶苏耳边隐隐传来的依然是疆场的铁蹄奔雷、百姓的哀鸣呻吟。战乱的年代带给百姓们的永远是痛苦与伤害,百姓要得不是秦国,不是楚国,和平才是他们永恒的期盼。

扶苏的心中百感交集。父皇一统江山、君临天下时的霸王气概,儿时和兄弟姐妹一起嬉戏时的无忧无虑,与娇妻新婚燕尔时的柔情蜜意,戍守边关放马大漠时的豪情逸致……过往的一切在他眼前一一浮现。

他想起了自己儿时的抱负,…………让天下百姓不再受兵戈之苦,不再受分离之痛,不再流离失所。但如今的大秦帝国已风雨飘摇、大势已去,即便自己重登皇位,又能如何?

力挽狂澜不如开天辟地!

曹操拥有君临天下的气概和谋略。治天下者,非曹操莫属。

念及此处,扶苏不再迷茫。

因该说张不再迷茫,他放下的扶苏地身份,只为一个信念。那便是让天下百姓不再受兵戈之苦。不再受分离之痛,不再流离失所。

从那时起,他变得开朗了起来,一心只是想着帮助曹操取得天下。让他的不治而治的治国理念传遍华夏大地。

整整一夜,曹操想了整整一夜。

鸿门宴会他没有去参加,张良求见也被他拒之门外。

他从来没有试过如此的犹豫,终于,他拿定了主意走了出去,见张依旧站在那里。笑着说道:“扶苏已经死了。以后我不想再听到扶苏二字。”

张松了口气,拜道:“属下遵命。”

“来!”曹操当做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热情的拉着张地手来到了关押赵高的地方。

见到曹操,赵高飞一般的扑抢了上来,正欲求饶但见曹操和张的神情立时呆立当场,面如死灰。

“他交给你处理了!”曹操递给张自己地佩剑。

张接过宝剑冷漠的看着赵高。

赵高哭喊着大叫:“不要杀我,不要杀我。我有秘密可以换我一命,陈公若想取得天下,这秘密对你至关重要。”

张犹豫的停下了上千的脚步。

“说!”曹操冷声问道。

“将他支开。”赵高惧怕的看着张。

“动手。”曹操不耐烦的大叫。

“我说。我说……”赵高哭丧着脸道:“秦始皇陵,珍宝无数,里面以水银为河,宝石为天,只要取得其中十之一二,陈公日后军饷无需忧愁。只是秦始皇陵陷阱无数,入者必死。但我有秦始皇陵地建筑图,可以避过一切陷阱,取得宝藏。”

“在哪?”曹操露出心动之色。

“你必须放了我。”赵高似乎已经有了谈判地筹码。声音也大了起来。

“我答应。饶你不死。”曹操如此说道。

赵高哼声道:“莫当我是傻子,我不信你。曹操眯眼笑了起来。“是你将我当傻子了,子秦,动手……”说着,冷笑的看着赵高道:“以你的性格,这么重要的东西,一定不会藏在别处,而是放在身上。等你死后,我就不信搜不出来。”

赵高哭丧着脸道:“我给你就是了。”他脱下外衣撕开了袍服,也就是秦朝特有的塞有絮棉的夹层内衣,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