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健此时心里发苦;他想不到;事情的结局竟是这个样子;可是这时候他已经没有了台阶可下;除了据理力争之外别无他法。
刘健朗声道:“陛下慎言。陛下是一国之主;岂可这样的话。这邪;莫非是刘瑾教陛下的?”
他的目光又落在了刘瑾身上。眼光锐利如刀;只恨不得将刘瑾生吞活剥。
刘瑾被刘健的眼神威慑;却是一点都不害怕;在这天下能要他性命的人只有太后和皇上;刘健固然是首辅;自己可不怕他。
不过刘瑾眼睛一眨。却很快有了举动;他眼泪吧嗒吧嗒的落下来;随即跪在了朱厚照的脚下;哭诉道:“陛下。奴婢不过是个奴才;只求侍奉陛下就心满意足了;刘阁老的话却是字字诛心;奴婢……”
这句话无异于火上浇油;朱厚照方才出那番话;刘健不敢指责朱厚照;毕竟他是大明天子;所以便将矛头指向刘瑾;这世上错的从来都不会是皇帝;错的永远都是太监和奸臣。就算皇上有错;那也是被奸人迷惑;在这一点上;刘健也是这么个心思。可是他哪里想到;自己指责刘瑾;刘瑾却是可怜兮兮的为自己申辩;却让朱厚照对刘健厌恶到了极点;打狗还要看主人;更不必在朱厚照心里。刘健这些人本身就是坏人;而刘瑾与他朝夕相处;无论怎么看;也是对自己忠心耿耿。
他手狠狠拍在御案上;怒气冲冲的站了起来;瞋目怒道:“都不要吵了;这都像什么样子?像个什么样子;哼朕方才不是过了吗?游击将军刘先出兵;并非受刘瑾指使;也不是他昏了头;而是朕给了颁了密旨;只是他办事不利;当然也要该罚;革掉他的实职也就是了;你们还想要做什么?难道还想要这件事错在于朕?难道还要加罪于朕吗?这样也罢;你们要加罪;那便加罪吧;反正这天下的事都是你们的算;朕只能听政……听政;朕已经听了近一年;早已耳朵起茧子了;这个皇帝;朕不做也罢;你们另择贤明;寻你们合心合意的皇帝。”
朱厚照发起火来;便什么都没顾忌了;真是什么话都敢出口;刘健这些人一开始还只是愤怒;可是话到这份上;除了愤怒之外就只有惶恐了。
他们想不到;原来皇上的内心深处;还藏着这些心思;他们更想不到;在皇上的心里;自己这些人殚精竭力匡扶社稷;却成了擅权专断的逆臣。
这些人的心只怕已经凉透到了极点;尤其是刘健;他一向自诩自己受了先帝的嘱托;满脑子想的就是操持社稷;虽然也有自己的私心;可是总体上来自己的全部心力却还是扑在了这个朝廷上;他脸色变得煞白;浑身颤抖。
也有一些大臣诚惶诚恐的拜倒在地;纷纷道:“微臣万死。”
………………………………………………………………………………………………………………………………………………………………
坤宁宫。
张太后大多数时候都只是在这宫中休憩;偶尔的时候;会佛堂里坐一坐;从皇后成了太后;她的生活变得单调了许多。
不过时间终究还是抚平了悲痛;此时的她;眼角已是布上了鱼纹;可是肤色依然显得年轻。
清早吃过了斋菜;她便盘膝坐在了软塌上;几个女官侍奉在她的左右;一个太监跪在塌下一动不动。
张太后看了看外头的天色;突然道:“现在是什么时辰了?”
“回娘娘的话;现在已到巳时二刻了。”
“这时间;还真是难熬的很;以前的时候;日子怎么就一晃就能过;可是现在;却总是磨磨蹭蹭;真是教人想不明白。”张太后吃了一口茶;幽幽感慨。
她凤眼旋即落在那跪在地上的太监身上;道:“宁镇;懿旨拟好了吗?”
宁镇是她身前的侍奉太监;如今年纪也是不;双鬓斑斑;因为性子温和;所以颇受张太后信赖;宁王连忙道:“已经拟定了;不过娘娘不开口;懿旨还不敢发出。”
张太后眼睛微微眯起来;道:“你念念给哀家听。”
“是。”
宁镇清了清嗓子;道:“太后懿旨:兹有西厂掌印太监刘瑾;陪侍皇帝左右;多有诡之劳;于是皇帝敕命其为宫中太监;赏赐丰厚……”
宁镇将按着张太后意思拟定出来的懿旨念了出来;这封懿旨;前头虽然有对刘瑾的肯定;可是到了后头;却也有不少口诛笔伐;最后则是命人拿问;令锦衣卫收押;择日问罪。
一个太监;一旦进了锦衣卫的诏狱;下场可想而知。
张太后的眉头却是皱都没有皱一下;刘瑾的死活她一点都不放在心上;在外朝眼里;或许刘瑾是个厉害的角色;是皇上身边的大红人;可是在张太后眼里;他只是个奴婢;奴婢的好坏她不想管;也没有这样的精力;但是假若这个奴婢导致君臣不合;张太后就不得不管一管了。
张太后是个很敦厚的人;可也有她冷酷的一面;她的敦厚对的是自己的亲眷;谁要是妨碍到了她所关切的人;她绝不会心慈手软。
张太后一边喝茶一边认真在听;待那镇宁把旨意念完;张太后才哂然一笑;道:“这懿旨可以;不必修改了;是不是现在就发?”
镇宁道:“到底是发还是不发;又或者什么时候发;都是娘娘做主。”
张太后撇撇嘴;道:“人有些时候;就是身不由己;岂是哀家做主就做主的?”她吁了口气;似乎颇有感慨;随即道:“发了吧;立即命大汉将军带着旨意拿人;还有;陛下下朝之后;立即命人把他请到这里来;哀家有话和他。”
张太后的布置可谓缜密;一边拿人;一边把皇帝请来;就在她和皇上闲话的功夫;就把刘瑾办了;既给了外朝一个交代;同时也省的皇上闹事;同时更是警告了那惺帝身边的人;可别以为只要有皇上宠幸就可无法无天。
镇宁颌首点头;恭谨的道:“是;奴婢这就办。”
到这里;外头一个女官却是急匆匆的进来;道:“娘娘;大事不妙了。”
张太后眉头蹙起;手搭在榻上的几案上;假意漫不经心的道:“什么事慌慌张张?”
“娘娘……”女官惊慌失措的福了福身;道:“朝殿那边闹起来了;皇上与内阁几个学士吵闹的很凶;皇上还;要百官们另择贤明;百官也是乱哄哄的;有请罪的;也有皇上胡闹的;现在已经乱了套;皇上发了脾气;直接拂袖走了;内阁几个大臣;还有满朝的官员现在都不肯走;还留在那里;他们的脸色……脸色很不好……”
张太后脸色顿时拉了下来;真是胡闹;只听过君臣相宜;还没见过这般君臣反目的。
张太后忍不浊斥道:“皇帝这是要做什么?哀家不是了吗?让他乖乖听政;这些大臣都是先帝留下来的;他怎么能这样对待这些老臣?哼”
女官道:“娘娘;大臣们似乎都想向陛下要个法呢;据是陛下错了什么话;让大家……大家……”
张太后打了朱厚照五十大板;可是现在听大臣们要法;脸色也带着愠怒;不禁道:“皇帝毕竟是皇帝;他们想要什么法?你;把皇上叫来话。”
女官听罢;连忙了。
张太后的脸色却是深沉起来;她沉默了半晌;似乎是在想什么心事;随即凤目又落在了镇宁身上;语气平淡的道:“那份懿旨;不必再发了;你把它收起来。”
镇宁一头雾水;却还是点点头;道:“是。”(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
(无弹窗)f( )
(。。 )
第九百一十五章 :巨变
数月的功夫一晃而过;金秋十月的廉州仍是酷热难当。
如今的楚国名义上虽只是弹丸之地;可是现在幅员之广;地域之大;已是冠绝各藩。
北至广西;与大明接壤;西至亚齐;扼守亚齐海峡;控制了进入南洋的通道;南至爪哇甚至在南洲亦设立了总督府进行管理;东至吕宋;所辖的大岛屿上千;各国在经过整合之后;已经换了一副新颜。
传统的各国贵族们已经束之高阁;同时却又给予了极高的礼遇;王室每年的内帑由楚国国库支取;贵族亦是给予了一定的俸禄;甚至一些投资;如各地道路、港口的修筑;也给予了他们一定的份额;矿山的开采;亦给了他们一定的股份;同时;他们的子孙虽未必能授予官职;可是楚国的至高官学已经开学;文有楚国大学堂;武有水师学堂和陆师学堂;这些学堂将来都是精英份子的集散地;所招募的学子要求极高;可是对一些天资不错的南洋各国贵族子弟;却都有一些优惠。
但凡从这里出来;虽然未必能一跃便能位列朝班;可是前程也是似锦。
为了维持南洋次序;柳乘风砸下了不知多少银子;近五十万的青壮开始征募起来;其中汉军营因为人口限制;只能征募二十万;藩军营三十万。
楚国在政治上虽然将整个南洋分为了诸多个府县;任命知府、知县进行行政管理。可是在军事上;却设立了十个总督辖区;每个辖区立总督衙门;署理军务。
所任的总督;统辖本地汉军营、藩军营;维持本地统治。
除此之外;南洋分设十大五军营将军府。将军与本地知府衙门、总督衙门互不同属;下设捕盗厅、镇抚营、掌狱院、义禁府、缉事府;掌控刑狱司法大权。维持治安;刺探本地情报;巩固安全。
楚国在几个月时间。凭着雄厚的财力;已经将触手一步步深入了南洋各个角落;不只是官军的招募;还有数以十万计的巡捕、差役、缉事校尉、禁卫、狱卒也纷纷招募起来。
水师亦分驻各国港口;互为犄角;在这种情况之下;大量的商贾开始涌入;他们看上的;是南洋这一块从未开发的处女地;大量的矿山和原木都在这里待价而沽。甚至还蕴含着大量的金矿、银矿、钻石;这里的采矿权价值低廉;只要肯花银子;拿下几个矿山便能坐地收钱。
开采矿山;就必须有道路连接起来。否则如何将货物运输出去?因此楚国议政府已经着手了大量兴建新港口、大量修筑道路的计划;而这一次道路的修筑;绝不亚于大明修建道路的规模;在计划之中;修筑的道路里程超过了十万里之多;新建的港口也将超过七十多个。这规模宏大的计划;实在让柳乘风有撞墙的冲动;议政府那边只负责出章程和细则;可是这些家伙;分明就是拍了脑袋制定出来的计划;一下子兴建这么多道路和港口;国库哪里承受的起;李东栋那些家伙分明是盯上了柳乘风私房钱。
不过在这件事;柳乘风还是决心全力支持;这是家天下的时代;整个南洋都已经打上了柳家的烙印;现在投入进去;将来迟早又要流回柳家的腰包;因此柳乘风咬了咬牙;大笔一挥;直接拿出了八千四百余万两白银。
既是要修道路和港口;就需要大量的工匠、劳工、木材、泥浆以及诸多的工具和铁器;如此庞大的工程;所费惊人;这天下哪个商贾都想从中分一杯羹;于是商贾更是趋之若鹜;商贾们抵达了南洋;自然要带着大量的人手到来。
在楚国那边;几乎每月都有为数在百万的汉人人口在涌入;而这些人又经由楚国转道南洋分赴各国。
哪里有利益;哪里就有迁徙的人口;汉人们开始在南洋大量的购置土地、收买矿山、兴建作坊;热闹非凡。
楚国现在需要的也只剩下时间了;汉人的人口比例逐渐在南洋各国中提升;假以时日;楚国在南洋的统治将会更加固若金汤。
不过此时此刻;在王府之中;从京师传来的邸报却是打了柳乘风一个措手不及。
刘健、谢迁、马文升人等已经请辞;宫中已经获得了批准;杨廷和、焦芳、张彩三人奉旨入阁;萧敬告老;刘瑾兼任司礼监提督太监;谷大用则为秉笔太监;马永成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张永为御马监提督太监;至于其他人;这些从前东宫的旧人;纷纷以太监的形式成为宫中的掌权者。
现在唯一留在内阁的;只剩下了李东阳;据是刘健等人递交了致仕的奏书;唯独李东阳选择了沉默;宫中对于这些辞呈;几乎是以最快的速度给予了回复;甚至连一丁点挽留的意思都没有。
朝局的突变;实在是让人猝不及防。
锦衣卫那边;已经专门派了人;把事情的原委都禀告了一遍。柳乘风用心聆听之后;才终于知道了怎么回事。
他隐隐觉得;在这件事的背后;应该不只是刘瑾从中布置这么简单;刘瑾只是个棋子;真正的幕后主使者会是谁呢?
其实根本不必认真去想;只看这一次事件中的得益者便知道;这一次得益最大的是三个新晋的内阁学士;杨廷和乃是东宫旧臣;且在朝中享有很高的声誉;朱厚照从前就对他青睐有加;可以杨廷和入主内阁是迟早的事;而且杨廷和和刘瑾等人的关系很坏;当年在詹事府的时候;据双方的关系就剑拔弩张;而这时候皇上任命杨廷和入阁;柳乘风隐隐觉得;这应当是张太后的意思。
最大的变数;就是那焦芳和张彩了;这两个人按资历也确实有机会能入阁;可是他们此前的实职不过是个侍郎;在朝中灰头土脸;可怎么就入阁就入阁?
这两个人;莫非就是幕后的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