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蕴含的意义,所以他为之十分担忧。但此刻他对这些事情无能为力,也就只好暂时抛诸脑后,将心思重新放在练兵之上。
关于练兵的构思,李诚中自打跟随周知裕来到平州后,便已经有了。在他被任命为队正的时候,就努力回忆原先部队上的日常训练之法,再结合这个时代经历过战事中的那些所见所闻,终于拼凑出一份训练大纲。
但是因为接下来的榆关守卫战和白狼山守卫战,他一直没有开始着手训练士兵,只是在闲暇之余继续在心里完善着这份训练大纲。此刻终于有了时间,他打算在这个冬天好好验证一下,就算达不到他想象中的效果,但至少应该让自己的部队有一个初步的雏形。在冬天之后,他还打算试着和契丹人在野战中硬碰一次。没有能力在野战中战胜对手的军队,是永远也拿不出手的,对这一点,李诚中非常坚持,也非常执着。
第五十七章 己未之冬(八)
后世部队的训练,归纳起来主要在几个方面:纪律训练、体能和技战术训练、荣誉养成、使命感灌输,这几项训练在实践操作的时候,又相互交叉,最终的目标是培养出一个合格的军人。李诚中穿越前只是一个部队上的大头兵,从来就是被训练的对象,因此肚子里也没有那么多理论套路。但所谓屁股决定脑袋,既然在这个时代成为了一名小军头,他就不由自主的要对训练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虽然总结和归纳出来的东西相当凌乱,但至少做到了初步成型,方方面面都有所涉及。
李诚中盘算了一番,自己手下目前有三百五十名士兵,按照前世的编制,大致相当于一名营长,他为此忍不住有些沾沾自喜。可惜这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不能衣锦还乡,无法让父母乡亲们看看自己的这番成就和出息,对此,他只能深以为憾。
自己既然当了营长,自然不可能亲自下场一个一个的去手把手练兵,李诚中记得当年自己部队上的营长可是派头十足的,大伙儿轻易见不到,如果见到了,也要尊称一声“首长”!有见过首长亲自下场带兵训练的么?而且,一个人操练三百多士兵,也不现实。思来想去,李诚中决定先从训练军官开始,他打算一个科目一个科目的来,先教会军官,然后让军官去训练士兵,等军官和士兵都熟悉了这个科目,再换下一个。
李诚中手下有三十五名伙长、八名队官以上军官,共计四十三人。他找了一个军寨中最大的窑洞,堪堪能容下那么多人,在四壁上挂满火把,将窑洞照得通亮,然后将四十三名伙长以上军官召集到窑洞中,大家盘膝而坐,听李诚中讲课。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是我今天要对你们说的第一条。只有听从命令的士兵,才是一个好士兵,听从指挥的军队,才算一只合格的军队。无论什么情况下,都必须无条件听从上官的命令,按照上官的要求进行战斗。对此,大伙儿有疑问么?”李诚中扫视全场,等待大伙儿提问。
从榆关守卫战后的军功评议会开始,李诚中所部已经逐渐养成了讨论和协商的习惯,当李诚中提出问题的时候,大伙儿可以畅所欲言,当然,在作出决定之后,就要求务必服从。
就见军官们各有各的表情,姜苗和张兴重等点头表示理解,周砍刀和王大郎等则皱眉思考,还有几个新提拔的伙长则眨着眼睛相互瞪视,也不知是听明白没有。等了一会儿,王大郎大声道:“都头……”
李诚中打断他:“以后听课想要发言时,举手,喊‘报告’。”很多军纪的训练都在细节处,李诚中决定一一纠正手下军官们的散漫。
王大郎一愣,犹豫着举起一只手,又放下,换了另一只手,感觉似乎很别扭,然后干脆两只手都缓缓举了起来,看起来就像投降一般,然后喊了一声:“报告……”
李诚中一笑,道:“举右手即可。”
王大郎连忙放下左手,右手高举,再次喊道:“报告!”
李诚中示意他可以说话,王大郎吐了口气,道:“如果是上官的命令不对,也要听么?”
李诚中道:“作为下级,你所了解和掌握的情况在通常情况下是没有上级那么多的,因此,大多数时候你所认为的不正确命令,放在整个战场上来全盘考虑,其实是正确的。最后,如果这道命令真的不对,你可以提出建议,但建议被否决之后,仍然要毫不犹豫的执行!因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坚决执行命令所造成的损失,都要比擅自行事所造成的损失小得多。我想请诸位牢记,在战场当中,你所带领的士兵,只是整个战事的一部分,大伙儿一定要树立全盘意识和大局意识……”…;
李诚中没有指望所有人能听明白,但从观察下面听讲的军官表情来看,至少有一半人处于深思之中,因此他也没继续在这个问题上纠缠。培养士兵的绝对服从意识,不是说一遍就可以的,必须多次强调、反复强调,还要在军法中予以明确,在实践中加以推行。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怎么让士兵认识并将这一条牢牢刻印在心中,我想,首先需要通过纪律训练来实现。训练的重中之重,在于队列。队列训练,不仅是作战中的阵型排布基础,而且是让士兵养成良好纪律观念的极为有效途径……”李诚中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推敲,开始讲述队列训练的要求。之所以说了前面那么一堆话,是想让军官们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只有理解其目的和意义,才能更好的开展和实施。
李诚中将身后由张老匠打造的一块大木板挪了出来,这块木板类似于后世课堂上的讲课板,木板上粘贴了一张大黄纸,纸上绘制了一些排列紧密的点和线条。
“这是一个我绘制的最基本的检阅阵型,从左至右的三块黑点,依次代表甲都、乙都和丙都。每都排列之时,为纵横各十,即每伙为一排,左右相距一拳,前后间隔一臂,列成方队。要求按照个子高矮,从左到右排列。当然,这个检阅阵型不是现在就能排列出来的,我给诸位七天时间,下去后严加整训。
为了完成这一阵型,我们将目标拆解,分为三步。第一步,以每伙为一组排列士兵队形,要求,做到横排整齐行进,能够整齐统一转身、前进、停止,三天后达成;第二步,以每队为一组,行成方阵,要求,做到方阵的齐步行进和统一转身、前进、停止,这一步同样给大伙儿三天期限;第三步,各都将自己所辖两队合为一个方阵,按照这张图形的要求,排列在军寨内的校场中,这一步给大伙儿一天时间,由三位都头负责……”
李诚中花了半个时辰,将自己的队列训练要求做了详细解说,又回答了一些军官的提问,然后将军官们带到校场上,实际操演。
刚才讲授的时候,大伙儿似乎都明白了,但是一拉出来操演,却又似乎都懵了。李诚中让队官以上军官在旁观摩,这些军官基本都是参加过南征战事的,对于排练布阵还算熟悉,在一旁观摩李诚中的训练方法,效果会更好一些。
李诚中主要训练的是三十多名伙长,他一个一个将人带到指定的位置,堪堪站成三排,自己站在前列以身作则,站了个标准的后世军姿。三排伙长都学着他的样子挺胸站立,他又一一上前纠正,看着大致差不多了,然后讲解道:“下面有几个口令需要大家记住,分别是‘立正——’、‘稍息’、‘向右——转’、‘向后——转’。”说着,李诚中分别按照口令将这些动作一一演示,一直重复了好几遍,然后他口中发令,要求大伙儿跟着他来做这些动作。
训练伙长完成动作的过程中,李诚中发现,至少三分之一的伙长左右不分,他只能无奈的停了下来,从纠正左右开始。
“现在找到你们心跳的位置……唔……仔细摸一下胸口,心跳的位置在哪里?对……好,最靠近心跳位置的那只手,就是你们的左手,那个方向,就是左方……相对而言,另一面就是右方……”…;
李诚中耐着性子不厌其烦的一一纠正着部下的们的动作和姿势,一旁观摩的姜苗、张兴重等人也自发排成一排,跟着做了起来。
“都头说了,各子高的在最左边,某比你高,老张你给某排到右边去。”周砍刀把张兴重拽到了右边,洋洋自得的看着被拽过去的张兴重。
张兴重微微一笑,也不跟他争,继续凝神听着李诚中讲解。他和周砍刀都是卢龙军的老兵,对于战阵队形在战场中的作用知之更深,也更明白其中的重要性,对于李诚中所说的阵型排列方法也就更加上心。
比原定计划大大拖延,直到午时,李诚中才终于教会了立正、稍息、向右转、向左转、向后转、向右看齐等几个口令,直把他累得口干舌燥,心力憔悴。但就算这样,这批军官也才大致能够完成动作,至于整齐划一,则根本谈不上,而且其间还总是犯错。
李诚中的士兵训练计划便一拖再拖,直到三天之后,才终于勉强把这批军官教会。他大大松了口气,终于宣布开始练兵。于是白狼山军寨骤然间沸腾起来,整个校场内口令声、斥骂声、呼喝声、踏步声响彻全场。
李诚中则四处游走,见到训练有误的地方,就立刻将伙长叫到身边,详细解说一番,纠正其错误,然后再继续到下一个伙察看。
白狼山军寨的大练兵活动引起了百姓们的围观,因为百姓中妇孺较多,尤其是女子比例非常高,所以围观的百姓以女子为主。李诚中没有刻意驱赶这些百姓,白狼山军寨就这么大,想赶也没地方赶,便只能任凭这种围观现象的存在,只是他要求百姓们不能进入到校场中,只能在校场边缘,而且不许高声喧哗和嬉笑,以免影响训练。
百姓的围观,尤其是女子的围观,起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让受训的士兵在训练时更加卖力,一个个好似打了鸡血一般,无论是眼神还是动作,都显得更加高亢。这让李诚中不禁有些好笑,果然是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啊。
第五十八章 己未之冬(九)
张龙是跟随周知裕最早的老兵。想当年大帅刘仁恭还是卢龙军边关部将的时候,两人便在刘仁恭军中相识,那会儿张龙就跟随在周知裕身边直到如今。
之后,刘仁恭登上节度使大位,与卢台军使赵元德达成默契,赵元德退居幕后,其一手掌控的霸都骑则得到刘仁恭的大力关照,刘仁恭也通过扩充霸都骑的方式往里面陆续塞了不少人,周知裕便从衙内军调至霸都骑,领一都之职。
年前节度府计议南征魏博,为了壮大南下军色,便新募了万余健卒,周知裕再度得到升迁,由霸都骑调至健卒营,奉命筹建健卒前营,贝州一战后因破城大功,迁健卒五营都指挥使。
再往后,卢龙军进行了大规模的整军,周知裕自请戍边,出任平州兵马使兼榆关守捉使,终于成为了卢龙军新崛起的一方军头。
在周知裕的整个从军历程中,张龙始终追随在他身后,虽然本身才智中平,但在周知裕的关照下,也逐渐水涨船高,阶别由什么都不是的大头兵,而成为了仁勇校尉、正九品上。
张龙也算是历经杀伐的老兵了,这辈子跟随周知裕不知道打了多少次仗,戍边时和关外胡虏作战,讨伐原卢龙节度留后李匡筹时和李匡筹的牙军交锋,其后抵抗河东军入寇、攻掠义昌节度三州、降服成德军、南征魏博……无数场战事中,张龙都或直接或间接的参与其中,算得上经验丰富、资历深厚。
周知裕将平州军募军一事交由张龙主持,张龙心里自然明白是什么意思,这是周知裕要大用他的前兆。张龙如今也三十有六了,经历过无数次战事的磨砺,在这个年岁上,他早已没有了年轻人那种骤逢高位的轻佻和亢奋,有的只是更加的小心谨慎,一切举止都如履薄冰。
他虽然从来没有出任过队官以上军官,从来没有真正指挥过士兵作战,但经历那么多战事,又一直在周知裕身边,耳濡目染之下,多少也有了些心得。因此,整个募兵一事进展得极为顺利,在周知裕规定的期限内完成了募兵的数额。募兵不是简单的事情,这项事务涉及方方面面:招试难民青壮、发放募兵支费、筹办军器甲具、分派和安置新兵、管理新兵的吃喝拉撒睡、对新兵开展初步的军法宣教……
但是张龙深知,筹办募兵和指挥作战是两码事,对于将来能否真正指挥作战,他心里仍然忐忑不安。他并不嫉妒那个南征魏博时才刚入军伍,大半年过去便在平州军中声名鹊起的李诚中,李诚中短短旬月内阶别连跳数级,由陪戎副尉而御侮副尉,官职也有伙长而队正、由队正而都头,如今已经独挡一面;他也不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