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新秩序-第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天后开始了正式的训练。每天早上在紧急集合的木哨声中匆匆醒来,手忙脚乱的穿戴齐整,在军官的带领下围绕军营奔跑半个时辰,然后到食堂门口排队唱歌。因为这几座被称为“食堂”的大木屋桌椅有限,各队必须以唱歌的方式来分出用餐的先后顺序,由姜总教官作为监督,哪一队的歌声最响亮,哪一队便先进食堂用餐。有时候一直唱到前胸贴后背、饿得两眼发黑的时候,才被允许进入。
    饭食倒是供应充足,但用餐时间却规定得极死。一截不到两寸的燃香点上后,大伙儿才被允许开饭,等到香燃尽了,则必须离开座位。因为时间太短,前几天的一日三餐里,高明博都没吃饱,后来他忍不住了,在军官宣布“停止用餐,全体起立”后,还偷偷从大盆子中抓了一个面饼塞到怀里。
    这一幕被值星军官发现,当场将他从队列中拖了出去,和几个同样犯事的新兵一道,站在食堂前列罚站。其后每换一队用餐士兵,值星军官都要当众宣布他们被罚站的原因。高明博那天上午站在食堂中羞愧欲死,在无数双眼睛的注视下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从那之后,他进食的速度明显加快,也顾不得幼时大户人家养出来的慢嚼细咽的习惯了,和其他弟兄一样,如狼似虎的往嘴里塞着能够塞进去的一切。
    开头的几天里,大伙儿相互间还有些矛盾,比如汉人和契丹人、契丹人和靺鞨人、契丹人和奚人、奚人和靺鞨人之间都或多或少看不上眼。高明博就曾经因为口角而被一个身材矮小却十分敦实的契丹人揍过,那个契丹人还骂他是靺鞨猪猡,但之后这个契丹人被关进了一个只有半人高的疚葜校钡饺旌蟛欧懦隼础V猿头H绱搜现兀菟凳且蛭白迦浩缡印保幽且院螅苌儆腥烁以倌枚苑降淖迦豪此凳铝恕�
    大量的训练都耗费在了排满上午和下午所有时间的军姿和分列式训练中,单调、枯燥、乏味且艰苦,持续多日之后,高明博已经麻木了。他在军官的“立正”、“稍息”声中反复的并脚和松脚,在“向左转”、“向右转”、“向后转”的口令中来回转着身子,在“齐步走”、“正步走”、“跑步走”中不停的抬脚、落脚,到了最后几天,他的这些动作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便如一个牵线木偶般被人任意的摆弄,牵线的则是那些发令的军官。他甚至怀疑自己身上的手和脚并不属于自己,他们属于那些口令声,随着口令做着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动作。…;
    军姿和分列式训练持续进行了二十五天,每天入睡前,高明博都会感到双腿如绑了石块一般沉重,浑身都是酸痛。他完全没有时间去思考别的事情,头一沾到床铺,立刻便会昏睡过去,然后在迷迷糊糊间听到那声刺耳的木哨声,继续在心惊胆战中起床迎接下一个白天的到来。
    每个夜晚是高明博最盼望的时候,这是新兵进行文化课程的时间。学习的地点就是每队新兵所居的大木屋,讲课的是他们的训练队官刘金厚。在高明博的眼里,刘金厚的识字水平一塌糊涂,能够书写和辨识的文字恐怕仅有几百个,当然,这也足够了,因为教学内容很简单,除了进一步讲解和分析《平州军前营士兵通行条例》外,只教学简单的军事用语,包括如何识别各种令旗的含意、如何区分官阶的大小、如何看懂简单的军报等等。这些东西高明博一看就会,当其他新兵无奈苦学的时候,他却可以轻松的领悟,每次在训练队官刘金厚的提问下,潇洒的一一回答,赢得众多羡慕且钦佩的目光。
    军姿和分列式训练结束的那天,高明博和新兵弟兄们在检阅台下完成了各项阅兵式队列。身在其中的高明博被自己参演的这一幕深深震撼了!横直竖齐的方队,响彻全场的呼喊,雷鸣般的踢踏声,万众一致的步伐,无不让他深深的骄傲和自豪。当一队队形状严整的队列经过检阅台,向台上那些高级军官们致礼的时候,高明博忽然从内心里涌出一股说不出来的激动之情,他觉得自己就像投身于一道滚滚向前的洪流之中,要将前方阻挡的一切障碍扫除和踏平!
    接下来是最后五天的训练,主要是熟悉刀盾、木枪和弓箭的使用。在几个教官的耐心教导下,高明博学到了基本的阵仗杀伐招数。这些招数不同于他以前在家族中接触的枪棒武艺,与那些花哨的武艺相比,这些招数更加简单、粗陋,但在高明博的眼中,却更加凶狠和阴损,同时更适于配合,在团队作战时,更能显出它们的威力。
    新兵训练结束后,当天下午,升任柳城军使兼燕郡守捉使,秩别游击将军的李诚中,在姜总教官、解里副总教官和张兴重、周砍刀等高级军官的簇拥下巡视军营。
    在新兵们的眼中,这位身材高大的将军浑身上下透射着威武和勇猛,但他却亲切的拉着身边士兵的手,或是拍拍士兵们的胸膛和肩膀,问着一些生活和吃食上的问题,有时候这位将军还会和新兵们开开玩笑,说上一两个荤段子,逗得大伙儿哈哈大笑。高明博也极为荣幸的被李将军在胸前擂了一拳,与那些严厉的教官们相比,高明博觉得这位将军在威严中透着一股子和蔼和亲切,让他心里暖暖的。
    当晚,李将军犒赏新兵,在军营中举行了的篝火晚宴。晚宴上食物丰盛、酒水充足,光是羊就杀了数十只,还有大块的腌猪肉,高明博是靺鞨人,这种肉的作法来自于他的家乡,看着手中黑亮的肉块,高明博想起了儿时的童年时光。
    除了吃喝外,晚宴中各个队都演出了节目,大部分是各地的家乡歌谣,高明博所在的队则表演了刀舞。这种舞蹈是由队里的一个室韦人弟兄传授,高明博他们练习了五天才跳了个有模有样。舞跳完的时候,李将军站起身来大声喝彩、用力的鼓掌,令高明博和弟兄们感到十分欢喜和荣耀。高明博当天晚上不知道自己喝了多少酒,他甚至和痛揍过他的契丹新兵连干了三碗,两人之前怨气也在这三碗酒中消散无形,相互搂着对方的肩膀互称兄弟。…;
    新兵训练结束后要进行分派,新兵们在检阅台下席地而坐,认真倾听着检阅台上姜总教官的唱名,身旁是早已打好的行军包裹,绑好的是自己的毡毯和用品。军队的番号为“营州军”,共分五营,三个步卒战兵营,一个骑兵营,一个中军营。分派营头是每一个新兵期盼的大事,弟兄们早就悄悄打探过各营指挥使的战绩和情况。就高明博的本心来说,他是很希望能够被分派到前营的,因为前营是钟指挥使的营头。据说钟指挥使的部队一直是军中的拳头部队,每战必为主力,担负最艰巨的任务。虽然危险较大,但战功卓著,升迁很快,许多新兵弟兄都很期盼在钟指挥使的麾下作战。
    高明博在台下坐了半天,身边的弟兄们听到分派后到指定地点集合了,唯有他和剩下的七八个弟兄还没念到名字。被分派的弟兄集合后将开赴新建的军营,这处大伙儿训练了一个多月的军营将作为训练营,供第二批征募的新兵使用。听说第二批新兵已经开始征募,很快就要进驻训练营。
    高明博在姜总教官“以上,为后营名单”声中愕然,五个营头都没有自己的名字,难道自己的训练不合格么?他有些紧张,看了看校场内散坐的其他几个新兵弟兄,那几个弟兄也大惑不解的相互瞪视着。
    正在迷惑和不安之际,忽然听见姜总教官大声唱名:“高明博!”
    高明博松了口气,赶紧以一个标准的姿势起立,大声回应:“到!”
    又听姜总教官顿了顿,道:“立刻带上行装,向虞候司报到!”

第三十五章 营州经略(七)
    连上高明博,剩下没有派往各营的新兵共有九人,他们都被姜总教官一块儿打包,带到了柳城内。
    营州都督府旁的一套三进宅院正在忙碌的清理中,这套宅院属于追随品部大郎君图利前往白狼山作战的一位长老,长老在战事中被当场阵斩,其后在小郎君兀里的抄家行动中祸及全族。
    因为一直有人居住和保养,这套宅院并不需要进行较大的修缮,只需要简单收拾和清理,将过去的居室全部改为公务用房,挪去家用的生活器具和装饰,迁入书案和文柜等。
    高明博进去的时候,清理工作已经到了后期扫尾的阶段,许多仆役正在清扫地面和擦洗桌椅。姜总教官带着他们参观了一遍这套三进大院,然后告诉他们,这里以后就是营州军总部,也是他们处理军务的地方。
    第一进院落的正堂前挂着一块崭新的木匾,上书“虞候司”三个大字,木匾上的新漆还未干透,高明博能够闻到那股略显刺鼻的味道。第二进院落属于“教化司”,高明博能够通过名字猜测到自己所在虞侯司的大致职能,却不明白教化和军事有什么关系。第三进院落为“作训司”,这个称呼很好理解,但没想过营州军会专门为了训练新兵而成立一个司衙。
    转了一圈之后,高明博和三个新兵回到自己所属的虞候司,在厢房中静静等候,其他几人则被分派到了教化司和作训司。真正了解之后,高明博内心中涌现出了巨大的喜悦,他是高门大户出身,自然知道进入中枢做事的重大意义。
    张兴重在虞候司正堂挨个接见了报到的四名新兵。这四名新兵在训练期中都表现出了一定的识文断字能力,看上去都读过许多书。前三名新兵都是柳城本地人,一个家在城中,两个家在城外,他们已经被暗中查访过,照柳城军使兼燕郡守捉使、游击将军李诚中的话来说,“初步认定政治可靠”,是以张兴重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鼓励他们好好做事。
    只有最后一个家底不甚明朗,据本人说来自燕郡。按说来历不明不白者,是不轻易能调入虞候司的,但因为教官团极力推荐,认为此人训练刻苦、成绩优异,尤其是学识方面“远超同辈”,所以张兴重慎重思考后,还是想亲眼见见再说。
    “你是高明博?”张兴重认真打量着眼前这个带有一丝书卷气,却又不失英武的年轻人。
    “报告长官,新兵高明博报到!”高明博脚跟一磕,横拳于胸,行了个干脆利落的军礼。他不知道眼前这个军官姓甚名谁,也不知道对方的军职,但在昨晚的篝火晚宴上见过张兴重,当时对方一直紧紧跟随在李将军身旁,不时和李将军自如的谈笑,以高明博的见识,当然知道对方必定是个位高权重之人。
    张兴重点点头,一个多月的训练让这些新兵具备了初步的“军人风貌”——又是李将军的新词,至少这个军礼就敬得很规范。
    “知道为什么让你过来么?”
    “报告长官,姜总教官说某被分派到虞候司。”
    “嗯,也不全对。虞候司是咱们营州军总部三司之一,军务极重,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进来的。某看过教官团对你的考评,评价很好,某也很想征调你过来,但咱们是军伍出身,有什么就说什么,你的来历有些含糊,征募从军时填报的是燕郡人,但恐怕未必……”…;
    高明博额头顿时渗出白毛汗来,心里如打鼓一般,怦怦作响。
    “现在有两个选择,”张兴重缓缓道:“其一,若是还说不清楚,也不会将你如何,只是你得去各营从新卒干起,你的前程需要真刀真枪杀出来;其二,交代明白,某就将你留在虞候司,将来前景如何,想必你自家也知晓。”
    高明博一咬牙,几乎没做什么思考,立刻吐露了实情。之所以坦承得那么痛快,一来是他在新兵营中待了一个多月,已经知道营州军征兵时不分族群、不看出身;二来这一个多月的训练中,他已经养成了对上级军官下达命令时条件反射般的服从性;三来高明博毕竟出身大户之中,明白到虞候司做事与从普通小兵干起之间的差异有多大,换句话说,进了虞候司,至少可以让他少奋斗三至五年。
    听高明博将自己从出生开始,一直到从军的经历全部道来,张兴重不禁动容。原来眼前这位竟是渤海国豪门子弟!他又想起对方刚才所说曾在燕郡行商,当下做出决定。
    “高明博!”
    “到!”
    “从现在起,你进入虞候司行人处做事!”
    高明博大喜,又犹豫片刻,壮着胆子问:“报告长官,某出身渤海国,长官们能放心?”
    张兴重一笑:“营州军不问出身,不论出处,靺鞨人是大唐子民,渤海国同样是大唐封国。”
    …。。
    当第一批新兵训练完毕正式入营后,营州都督府召开了李诚中回柳城之后的第一次全军队正以上军官大会。在这次大会上,李诚中正式抛出了酝酿已久的营州军改制方案。其实这套方案已经征得了多数高层的同意,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