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瓷王-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林沐风无言以对。他不是冷血动物,孙羽西的心事和幽怨他焉能不知,但他能做什么?他们之间,隔着一条巨大的鸿沟。人虽在眼前,但咫尺之间又是千遥万远的天涯啊!只得默默转过身去,向自己家的方向缓缓行去。行了几步,突听身后传来孙羽西微微发颤的声音:“林兄最近春风得意,财源滚滚,可愿意捐出些银子来为这些穷苦者煮碗粥吃?”

林沐风脚下一滞,慢慢转过身来,微微笑道,“孙——孙公子需要银子尽管到柳林瓷行去支取,我会跟柜上打招呼的。济危扶困乃是仁德之举,沐风自当鼎力相助。”

“如此多谢了。”孙羽西欲言又止,背过身去,轻轻向林沐风挥了挥手。落寞的身影在寒风中轻轻一个趔趄,林沐风看得心里没来由的一阵酸楚,定了定神,加快脚步离去。

回到家里,新雇的厨娘兰嫂正在外院中磨刀。这是一个人高马大的婆娘,性格开朗,干活利索,烧了一手好菜。她的丈夫拉大车,她便在这县城中的富人家里做厨娘。起先在柳家,后来林家搬来,柳若长又介绍她到林家来了。

噌噌噌!菜刀在水磨石上哗哗作响,兰嫂俯身磨刀,突然眼角的余光瞥见了林沐风,便甩下刀,直起腰来双手扯着衣襟,也忘了施礼,只憨憨地笑着,“少爷回来了,呵呵。”

“嗯,兰嫂在磨刀呀!”林沐风笑了笑,也打了声招呼。

“是呀,少爷你看这破刀,两天不用就生锈,刀口就发钝……”

“哦,那让老管家给你点银子再另外买一把刀吧,呵呵。”

“少爷,不用的,就是买把新刀回来,隔几天还是会生锈。”

“呵呵。”林沐风也不再答话,向她点了点头,朝内院走去。不错,这个时代的刀是铁刀,自然是会不停地生锈的。哪像自己生活的现代社会,不但发明出了不锈钢刀,甚至还有全瓷刀……想到这里,林沐风突然眼前一亮,“瓷刀?!”

何谓瓷刀?顾名思义,是全部用瓷制成的刀具。当初,林沐风所在的工艺美术研究所里,就有一个课题组专门研究设计瓷刀。可能在很多人看来,用瓷做刀,是中看不中用的玩意儿。其实不然,瓷刀的刀体使用的不是普通的日用瓷,而是用在航天和军工用品上的特种瓷。因为日用瓷硬度、韧性都不够,易碎易断,而这种特种瓷比普通的金属材料还耐高温、耐腐蚀,硬度仅次于金刚石,用它做出的刀硬度是金属刀的60倍。锋利无比,极为耐磨损,而且绝对不会生锈。

自己在这大明,能不能烧制出瓷刀来呢?如果能行,这岂不又是一个很大的商机。大规模推广替代铁制刀具当然是不可能的,因为瓷刀制作工艺复杂,这注定了其成本高、价格高,一般人是买不起的。但是可以跟自己设计的彩琉璃一样,作为供富人们把玩的工艺品啊。

现代社会的瓷刀烧制,是用以含有氧化锆的锆英石为原料,这种原料矿物质一般含在河沙之中……一念及此,林沐风顿时兴奋起来,扭回头就往外跑去,一阵风似地穿过外院向城外的孝妇河畔奔去。

从河边双手捧起一把河砂,他对着阳光仔细地打量着。淡黄色的河砂中,偶尔有淡绿色的晶状颗粒闪现,林沐风大喜过望,捏起细细的一颗,看了看又在手里捻了捻,没错,是锆英石。

其实,这种锆英石只是很普通的一种矿物质,在河砂里比比皆是。只是,在这缺乏机械设备的农耕大明时代,如何将这这种原材料粉碎成达到要求的粉末,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过,难归难,只要有材料,其他的就好说了。人工水晶的提纯难不难?难,可还不是用土办法解决了。林沐风此刻信心高涨,一个烧制瓷刀的详细计划在脑子里初步成型了。

脚步轻快地回家而去。林沐风的眼前,似乎跳跃着一把把形状不一的乳白色的全瓷刀,他的嘴角浮现着淡淡的笑意。进了城,没走多远,就听一个恭敬的声音传进耳朵,“少爷!”

林沐风停下脚步,回头一看,王二赶着一辆马车,马车上搭载着一些杂物,王二的母亲王张氏和妹妹香草蜷缩在车上,互相依偎着。

林沐风这才想起,他倒是忘了,今儿个是工匠们搬迁进城的日子。他今日让老孟给工匠们放假一天,让他们回去将家眷搬来。屋子是现成的,只要将家眷带过来,再带一些日常家具,就可以过日子了。本来,林沐风的安排是让老孟一家跟王二一家一起合居在城里柳家的那座宅院里,但老孟却坚持要跟工匠们居住在一起,也只得由他。城里的这座宅子,索性就让王二一家居住了。

“王二,咋带这么多东西,不是跟你说了,这里的宅子里家私是现成的……”林沐风笑了笑,又摆了摆手,止住了欲要下车拜见的王张氏母女,“老人家,不要多礼!”

“少爷,我说啥都不用带,可俺娘,却偏偏要带上这些破破烂烂,说是什么破家值万贯,嘿嘿……”王二憨憨地笑着,站在那里牵着马匹的缰绳。

“赶紧去安顿下吧,有什么需要尽管去家里找我。”林沐风拍了拍王二的肩膀,又笑了笑,向王张氏和香草点点头,向另一条岔路行去。

第七十章县令的“打劫”

林沐风往家里赶的时候,县衙里却正在召开一场别开生面的“募捐大会”,召集人是益都县令孙连梁。

孙连梁清朗的面上挂着一丝淡淡的苦笑,站起身来,向堂下望去。县衙大堂之上,摆满了数十个座椅,每一个座椅前都站立着一个本地有头有脸的“富人”,不是瓷窑业主就是瓷行或绸缎庄东家,柳东阳也在其列。

孙连梁心里颇为无奈,今日之事他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但作为一个堂堂七品县令,真正要对眼前这些治下的商人“打劫”,他又有些说不出口。

齐王朱榑刚刚传下了谕令,齐王封地境内所有府县于年前上缴“齐王贡”——在朝廷统一征收的夏秋两季粮税之外,齐王府在其治下的封地还私自推行一种“土税”,即“齐王贡”,也就是说,各地缴纳的土税不上缴朝廷国库,而是直接进了齐王的府库。齐王自从受封在青州府以来,从第二年便开始征收“齐王贡”,一般都在年前征收。

这种“齐王贡”,以粮为主,也可以银替代。

往年,孙连梁一般都是在征收官税时同时提前征收“齐王贡”,然后等入冬了再上缴齐王府。但今年却不同,今年益都一带干旱,本来就贫瘠的山地所产粮食就更加寥寥,缴纳官税乡民就已经不堪重负,这让爱民如子的孙连梁着实为难。不收,齐王府那里不好交差,收吧,老百姓如此穷困。本来这一带白莲教就秘密风行,蛊惑了不少山民入教。如果再强行征收,闹不好要激起民变。看到爹爹这般左右为难,孙羽西便出了个主意,让孙连梁找全县的富商们“募捐”。

“诸位,本县找大家来,有事相商。”孙连梁暗叹一声,还是开了口。

“县令大人请讲。”众人一起躬身。

“诸位请坐吧。”孙连梁笑了笑,自己也坐了下去。

“谢大人赐座。”众人又是一阵喧哗,这才一个个老老实实地坐了下去。他们虽然在本地有钱有势,呼风唤雨,家里奴仆成群,有使不完的银钱,但却是毫无社会地位的商人,面对这一县的父母官大人,他们只有夹着尾巴做人的份。

“诸位,益都乃山地之县,地产贫瘠,乡民困苦。所幸,有诸位辛苦经营瓷窑和商行,益都商业兴盛,这才养活了这一县百姓,本县作为一县之父母官,心里头对诸位着实是感激地很哪!”孙连梁的话众人听了,一个个纷纷站起来连道不敢。

“也罢,本县也就不再跟诸位客套了。此下,当值纳齐王贡之时,但诸位也知道,县中百姓穷困日子艰难,本县实在不忍心再下令征收赋税了……诸位都是本县的大财主,个个都是身价百万……本县的意思是,诸位都捐出一点银子来,替益都这一县百姓缴了今年的齐王贡……大家意下如何?”孙连梁缓缓说来,清朗的眼神在众商人身上一一滑过。

众人这回是弄明白了,原来这县令是要“打劫”他们,让他们拿银子出来缴纳齐王贡。一时间,堂上陷入了沉默之中。商人们一个个眼观鼻鼻观心,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别看他们有钱,但一个个都吝啬得很。

孙连梁干咳了两声,缓缓起身,沉声道,“诸位莫非不愿吗?”

众人心里一个激灵。县令要银子,他们固然心疼,但也不敢不交,只是在盘算着怎样才能少交一点。否则,得罪了官府,他们这些敞开门开店做买卖的如何能吃得消?眼见孙连梁脸色变了,便心里又都惶然起来。

柳东阳起身来向孙连梁躬身一礼,“县令大人心忧百姓,情系民生疾苦,柳某甚为感动。这样吧,大人,柳某愿意捐出百两纹银。”说完,柳东阳走过去,在一侧案桌上摆放着的“帐薄”上挥笔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柳东阳,捐献纹银百两。

孙连梁面色一喜,赞许地瞥了柳东阳一眼,“早就听说这益都县城中,柳东家仗义疏财济危扶困,乐善好施,是出了名的大善人,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大人过奖了,东阳只是尽些微薄之力罢了。诸位,本县百姓也是我等之衣食父母,没有了百姓,谁来为我等做工?这益都一县大大小小百座瓷窑将何以存在?”柳东阳向众人抱了抱拳,一幅大义凛然的样子,其实心里也有些肉疼,只不过,此刻是赢得县令好感的好机会,他心思缜密,当然要好好表现一番。

见柳东阳拔了头筹,这些商人们虽然心里不爽,心里虽然在暗骂柳东阳假仁假义不是东西,却只得一个个站起来争先表态。

“我出50两。”

“40两。”

“60两。”

……

望着自己在帐薄上签下的名字,商人们脸上带着笑容,只是那笑容看起来非常勉强。这一个名字,就是纹银数十两啊,足可以买好几个美貌的小妾回家暖被窝了。

商人们签下了名字,就都告辞回去了,只等再派人将银子如数交到县衙来了。说出去的话,那是无法反悔了,他们可没有敢欺瞒官府的胆子。只要官府一句话,找个理由查封了他们的店铺,损失的可就不止数十两银子了,这笔帐,他们还是算得清的。

退入内堂,孙羽西迎了上来,“爹爹,如何?”

“哎,足够了……孩儿啊,只是这齐王殿下私自收贡,万一传到朝廷那里,可是大大的不妙啊——当今圣上重典治国,仁厚待民,要是圣上得知齐王横征暴敛强行纳贡,怕是要龙颜震怒!一旦圣上怪罪下来,怕是我等齐王封地所属府县之父母官,也要被问罪啊!”孙连梁一声长叹。

“爹爹,当下之计,只能尽人事听天命,走一步看一步了。”孙羽西盈盈走过来,为孙连梁按压着肩膀,“爹爹,允秀妹子回齐王府去了,她看爹爹公务繁忙,也就没跟你告别。”

“这小祖宗总算是回去了,她留在这里,爹爹这心里总是不踏实。不管怎么说,她毕竟是齐王府的郡主,万一在益都出了什么差池,爹爹也担当不起啊。即便是你那当齐王侧妃的姑母怕是也吃罪不起。”孙连梁摇了摇有些僵硬的脖子。

第七十一章观音庵喋血(一)

原来,所谓“祝允秀”,是齐王朱榑侧妃孙氏所生的女儿朱允秀,玲珑郡主。孙氏是孙连梁的妹妹,故而,朱允秀就是孙羽西的姑表妹妹。这一次,朱允秀带着几个侍卫从齐王府偷偷溜出来,来益都探望孙羽西,怕被父王知道,呆了两天便匆匆回去了。

孙家是徐州府人氏,在徐州府也算是有名的书香门第。孙氏自幼饱读诗书,不但人长得聪慧美丽端庄,也颇有才学。当年齐王受封青州府,就藩时途径徐州,偶然听说了孙氏的才女之名,便派媒人上门求婚。孙家不敢不允,孙氏便这样做了齐王侧妃。

孙连梁虽是齐王的内戚,但任这益都县令却不是借了齐王的力,而是他参加科考中了进士后,外放出来的。至于任地在齐王封地,那也不过是一种巧合。

其实,孙连梁饱读诗书,颇有读书人的气节和清高。他不但不以为齐王内戚而感到欣喜,反而觉得十分尴尬。在他看来,这齐王朱榑骄奢淫逸,实在不是一个什么好东西。不但私自纳贡,还在封地圈占百姓土地,欺男霸女无所不为。府中,单单是他看中被强行纳进府来的良家美貌女子就有数十个。

在当今皇上的26个儿子中,这齐王朱榑算是比较不堪的一个了,尽管他相貌堂堂一表人才。想起了齐王的所作所为,又想起此番自己不得已而为之的“打劫”纳贡,孙连梁一阵愤懑,又悲从中来,暗暗为自家妹子而伤感,在别人看来,嫁入王府锦衣玉食荣耀无边,其实是常常独守空房痛苦不堪。

孙羽西如何不知道自己爹爹的心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