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日出厓山-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萧统唯一能做的,只有文明革新。

这么说,倒不是萧统想在宋朝这个年代搞什么民主自由,没有疑问,萧统在那个年代由于对红色集团邪恶的痛恨而醉心于民主自由,可是在宋朝这个时代,萧统必须比其他的君王更专制,更压迫百姓的自由,才有可能为子孙后代争取能改变命运的机会,不然,当劣等民族的血液掺杂进华夏正统的血脉,当腥臭的生肉混染了酒香茶味时,一切都晚了。

文明,华夏文明几千年来都是黄色的大陆文明,不庸置疑,以儒学为正统的黄色文明,创造了灿若星汉的华夏奇迹,让五千年礼仪之邦,在后世那个礼崩乐坏寡廉鲜耻的年代,依然能靠祖宗的成就四处招摇撞骗,聊以自慰。

只是,明明我中华有万里海疆,为什么我们要放弃拥抱大海,而选择拥抱黄土呢?

萧统小时候,曾经一度有有识之士提起过这个问题,后来,却因为一群暴民和一堆老朽的缘故,而让中华民族的自省再次推迟。

一个不敢面对自己的失败,不敢承认自己的不足的民族,是一个自卑而怯懦的民族,极度的自尊就是极度的懦弱,而这一切,汉民族,却是最明显的体现。

站在礁石上,看着大海的波涛拍打着岩石,萧统心中风雷激荡,他,第一次真正有了引入蓝色海洋文明的冲动。

大海本来就是人的故乡。在地球的突变中,大海曾经庇佑和延续了人类祖先的生命。后来,当人类重新回到大陆的时候,他反而不适应了。为了战胜陌生的环境与内心的恐惧,人类被迫极力发展自己的后天适应性,从而创造了文明,同时也完成了人本身的进化过程。

可是萧统知道,人类文明前,人类的先祖,就敢于跨过万顷波涛,渡海去远方,来开辟新的家园,可是,当人们定居下来,开始种地,开始繁衍,开始聚集,开始形成阶级,开始有了国家和军队,人民怯懦了,恐惧了,无数的说法被制造出来,阻吓后来者向大海挑战的冲动,而这一切最成功的,无疑就是儒学。

。。。。。。。。。。。。。。。。。。。。。。。。。。。。。。。。。。。。。。。。。。。。。。。。。。。。。。。。。。。。。。。。。。。。。。。。

非要深究的话,这几章俺夹带了点私货,大家看看即可,轻拍。

第四十章 文明之争(2)

 文明想要更新,必须有外来的推动和内在的衍生,指望当惯了奴才的中国人能团结起来走向大海,无异于痴人说梦。

那么,唯有萧统,以皇帝之尊命令之,以国家机器动员之,以巨额利益诱惑之,以严刑峻法逼迫之,只有自上而下的强力动员,才能扭转中华这艘巨轮的航向。

可是这样一来,萧统悲哀的发现,为了民族的进步,他必须采用落后的措施,为了民族早一日走向民主自由,他必须用铁一般的专制来压迫任何企图自由的萌芽。

这一切,和那些鼓吹要给我们带来民主自由社会大同的人,又何其相像呢?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当萧统从民主自由的崇拜者,变成真正想去实行它们的时候,才发现一切是多么的困难。

而如今,萧统的权力来自于皇族血脉的传承和封建土地所有者的支持,以及华夷大防的民族信仰,可是如果萧统真的想从文明上根本上来革新,那么就意味着萧统要和自己的权力基础决裂。

早在神话时代,来自黄河中游的黄土区的内陆文明,已经在不断征服下游和沿海地区了。可以说,皇帝和蚩尤的一战,就是内陆和沿海之战,定居和迁徙之战,守成和进取之战,谨慎和冒险之战,直到今日,萧统仿佛还能从黄帝大战炎帝和蚩尤的故事里,听到这历史深处的蒙胧声音。

后来,自称上承天意,下顺民心的周武王朝对殷商的征服,证明这股来自内陆腹地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而当纣王自焚的那一刻,华夏民族走向海洋的再一次尝试,就这样结束。

到了战国晚期发生的楚败于秦的史诗般的战争,可以说是以小麦作为粮食,用战车作战,并且是受到了游牧民族和波斯文化影响的黄色文明,最终战胜了以大米作粮食,懂得利用大船和水上作战,并且是受到东南亚和太平洋文化影响的蔚蓝色文明。

这个内陆文明的历史性胜利,是无论屈原那种抢天哭地的悲歌,还是西楚霸王

那种地动山摇的反抗,都无法遏止的。

蔚蓝色的隐退,埋伏下一个民族和一种文明日后衰退的命运。

太平洋来千古不息的蓝色波涛,一直在默默地召唤这个躺在大陆上的古老民族,

偶尔也引起过它的激动,把它的航船一直牵到波斯湾和阿拉伯半岛。然而,蔚蓝色

海洋的吸引力,比起那黄色的土地来,毕竟要微弱多了。

使那黄色文明具有巨大凝聚力的奥秘,就在于儒家文化在这片土地上逐渐取得

了独尊的地位。

儒家的一整套思想,表达了内陆文明的生活规范和理想,它在东方封建社会的

盛期,显然是比较合理的。但是,单一的思想统一,削弱了多元的发展,古代生活

中丰富的海洋文明的因素,就像几缕细细的清泉,淌到内陆文明的黄土板块上,立

刻就无影无踪了。

当萧统想起后世的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中日战争,堂堂天朝上国却被以前无比藐视的蛮夷们却在我们的锦绣江山上肆虐,在我们的宫殿花园里抢劫,除了愤恨外,萧统总是悔恨,为什么我们的先祖总是那么不争气?为什么我们弄不出工业革命?为什么我们的文化总是在圈圈里转来转去,而不能自我更新。

真正来到了宋朝,萧统甚至还意识到,厓山日落,中华固然就此沉沦,可是如果宋朝赢了,中国真的能改变命运吗?

就算宋朝赢了,我汉家冠裳保留,我民族血脉纯正,我们能放任思想多元吗?我们能主动走向海洋吗?我们的知识分子能有良心吗?

就算宋朝赢了,也有天才造出了蒸汽机炸药,我们能不把他们当成异端邪说施以极刑吗?我们能把奇人异士的想法真正落实到生产上吗?

只有坐在海边,萧统才真正意识到海洋的博大和个人的渺小,只有将自己置身历史,萧统才发现个人的力量在历史的长河中能溅起的浪花,实在难挡洪流。

想到这里,萧统不禁一阵灰心,自己是皇帝又如何?自己能下旨让所有百姓独立思考吗?自己能让所有的人全部去搞发明创造政治研究吗?就算自己做了,又如何?况且,自己那个皇帝,还能当多久,还两说呢。

正当萧统思想陷入天人交战时,突然,远处传来李福的声音,听起来似乎很是兴奋。

“陛下,陛下,金门光复了。”李福的声音在海浪声中,显得甚是渺小,可是,这般渺小沙哑的声音,都能透过海浪,再小的扁舟,也有渡过大海的时候,萧统在这一刻,似乎突然又恢复了信心。

历史,并不全是人民群众创造的。

唤来李福,李福却激动的话都有些说不清楚了,喘了好一会气,才说道:“陛下,张枢密传来急报,国舅爷突然放火,范将军呼应及时,金门光复,我军几乎毫发无伤。

说罢,李福迅速递上了战报,而急切的萧统看完后,居然高兴的忍不住狂喜而大笑起来。

诚然,压抑已久的他,太需要这样接二连三的胜利了。

第四十一章 光复金门后

 皇极殿上,萧统再次大会群臣,张世杰陆秀夫均在列,这一次除了驻守澎湖的张世英和前往占城的张世豪外,宋朝的主要臣子几乎全部到场。

开场白,当然是宣读国舅杨亮节在金门的突然起事,然后群臣开始了表扬和自我表扬,已经习惯了这一切的萧统,自然也不吝于朝自己脸上贴金,反正自己也不会真正相信君权神授啦上天庇佑啦这些的,而臣子们见皇帝有骄矜之色,自然更是欢欣,自然会紧跟拍马,至于杨亮节,萧统一高兴,就说既往不咎,而臣子们见光复金门这功劳着实不小,自然也不会计较太多,再说了,人家妹妹可是太后呢。

于是大家都在胜利的喜悦中开始陶醉,而萧统一高兴,也开始指诚山河,宣布光复后要如何如何,总之就是封官许愿了。

可是正在气氛一片和谐之际,那柳风却又跳了出来,出班道:“陛下,微臣有本要奏。”

不少人见这个大扫把出来了,忍不住开始撇嘴,而萧统正高兴呢,也就让他说话。

“启奏陛下,如今鞑子正占据先皇故土,鱼肉我华夏百姓,荼毒我万里江山,微臣以为,陛下当励精图治,任用贤能,奖励耕织,富国强兵,以图恢复。”

柳风说的慷慨激昂,萧统听得却昏昏欲睡,说不好听点,柳风说的都是废话,现在不励精图治,蒙古鞑子一打过来不全玩玩,要你说?中国人就这点不好,废话太多。

可是人家一片忠心,萧统还得做倾听状,连连点头,道:“柳中丞一片公忠体国之心,朕甚慰之,欣之。”

柳风见皇帝夸奖,更是来劲,接着说道:“然陛下,成百里者半九十,如今虽然光复金门,固然可喜,然臣以为,更当时时警惕,请陛下恕臣斗胆妄言。”柳风抬头,见皇帝没有什么反对的意思,便接着说道:“先前朝廷迁台,鞑子不以为意,是以朝廷可以在台湾建府开县,继而趁机大量移民,这本就会让元廷警惕,而如今杨大人光复金门,那金门离大陆乃是朝发夕至,旦夕之地,元廷未以重兵镇之,本就是失策,然元军虽然失之一时,然如今鞑子那里汉奸甚多,必有奸佞告知元主金门之事,那时若元军大发兵来夺金门,为之奈何?”

柳风说完这番话,一时间全场寂静,就是张世杰这样的乐观派,居然也说不出话来。

方才的欢喜鼓舞,只是一时,甚至说大家都沉浸在一时的喜悦中,不想也不愿回到现实,而那柳风,就像那个不识趣的小孩一般,执意说出了一切。

大多数臣子都低下了脑袋,不敢再说话,少数眼尖的已经发现,小皇帝坐在那里,神情似笑非笑,可是那小拳头,却攥得格外紧,而张世杰陆秀夫两巨头,也都神色不善。

看起来,似乎是这柳风闯了大祸了,有人已经开始计算,呆会什么恰当的时间点,自己该跳出来与柳风划清界限,然后狠狠参他一本呢?

萧统此时自然心中波澜再起,柳风的意思很明白,光复金门,固然在战术上是重大胜利,地缘上也取得了一个举足轻重的战略支撑点,对于士气,民心,以后的海运贸易,都是有莫大的意义。

可是有一条,在没有主力宋军参与的情况下,宋朝居然能收复金门,这说明,宋朝的实际力量,远比元廷估计的要强大,而这很可能会改变元朝决策层先北后难得决定,如果说元军主力不惜一切的强渡台海,那么自己就可以再爬上陆秀夫的背上,然后跳海了。

可是,如今做也做了,金门也换上九爪盘龙旗了,萧统总不能宣布说我们只是不小心的,元朝大爷们你们别生气,三五年后咱再死磕吧。既然已经打草了,蛇已经惊了?能怎么办?

能趁机打死蛇,固然最好,可是,宋朝如今这点实力,想和元军死磕,后果可想而知。

被蛇咬一定死,又打不死蛇,那么要么躲开让蛇咬不到,要么想法子让蛇不敢咬或暂时不能咬。毫无疑问,萧统只能选择后者,毕竟如今能做根据地的,也就是台湾了,总不能跑到倭国去重建吧。

想通此节,萧统嘴角一弯,笑道:“柳中丞所言不虚,如今确实已经打草惊蛇,想必闽地的急报已经北上了吧,旬日之内,鞑子就会做出反应,诸位以为,当何以拒之?”

臣子们都是老油子了,这点意思当然能听出来,都知道如今这金门其实也很烫手,不过皇帝既然已经决定,不惜一切也要接过来,那么就得考虑敌人要是发飙该怎么办了。

司徒不群再次第一个站了出来,振臂呼道:“纵然鞑子有百万雄师又如何?我朝有天相护有海相隔,战士奋不顾身百姓箪食壶浆,陛下英明神武,群臣众志成城,必叫他有来无回。”

不消说,代表清流的司徒不群这么一表态,其他人当然迅速跟进,很快,朝堂内外一片喊打之声,让很多人血脉膨胀,甚至还有人主张,干脆趁此大胜,全军出击,自马尾登陆,取漳泉一线,然后走仙霞,复临安,然后全军取江宁为根本,割据江南,再图后效。

可是当场有人就反对,声称不如全军坐船北上,从渤海一线登陆,直趋大都,犁庭扫穴,一举荡平鞑子。

萧统听了直摇头,他当然知道,目前很多人说话,纯粹是谄媚上意,而没有多少建设性,有的干脆就是胡说,这,大概也就是大规模讨论的坏处吧。

第四十二章 全线出击

 可是,朝堂之上,既然萧统已经有言在先,知无不言,言者无罪,总不能现在就让这群人闭嘴吧。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