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张辽新传-第4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伲灾钗唤诠ぷ鞯姆较蚩梢郧阈钡秸庑┠昵崛松砩稀6运堑难细褚螅坏俏窘哪桓吹墓ぷ餍首畔耄彩嵌运歉髯缘募页じ涸稹U庑┖⒆用鞘墙桓颐橇耍颐蔷鸵Vに浅刹拧8鋈四芰τ晌仪鬃愿涸穑堑母鋈诵扪桶萃兄钗涣恕!闭帕伤底畔蜍餮堋⒔玫热斯笆治瘛

这是一顶大帽子,尤其是其中还涉及到教育别家子弟的问题,这些儒家思想已经深入骨髓的文士们是绝不可能推卸的。虽然张辽在其中有些偷换概念,可是教书育人也是儒家始终坚持不懈倡导的理念。既然征北将军麾下确实还没有大军集结,那对军官的考功就不会太繁忙,能在闲暇时指导甚至教导一下各家的子弟,也算满足了士人们好为人师的情节。

但是司马懿却听得心里直发毛,他在一旁冷眼旁观,能够感觉到张辽的笑容中有一种“奸计得逞”的味道。此时他在回头看看那些出自各家的子弟方才恍然大悟,原来那几十个人当中,出自曹家和夏侯家的子弟就超过了一半。这说明曹家与夏侯家是将子弟交给张辽培养的,可是张辽却抛出一顶大帽子,便将府中能利用的人却都利用起来了,这等于是减少了张辽自己的工作量。可是司马懿发现归发现,他却不能反对。且不说那群人中还有近四成是其他家族的子弟,就是眼前的荀衍等人对为人师表的向往也不会允许他破坏他们的理想的。

而且司马懿很悲哀的发现,就连同样年纪不大的杨修也对教导别人很有兴趣。在杨修注视着那些从事中郎的眼神中,司马懿看到了一种……“咕噜”,司马懿咽了一口口水,他看到的是一种“猫见到老鼠”时那闪着光芒的眼神。对!就是这种眼神。司马懿再一次确认。

唉!完了!都说张文远最能够人尽其才,今日一见若然名不虚传。就连这点人力他也能压榨,而且还能让人欣然接受……司马懿无语了。

第540章 釜底抽薪的计策!

随着各大世家子弟的陆续的成年。曹操为了安排这些人的“就业”,也只能扩大自己的枢密院和下属各个枢密司的规模。为了让各家最优秀的子弟得到锻炼的机会,他甚至任命了四征将军并让将军们开启了各自的幕府,这才算暂时解决了这些世家子弟的“就业”问题。

同时太学也开始修建,曹操又将管宁从幽州调回,任命其为光禄大夫、侍中兼任太学祭酒,并引陈琳、荀悦、王朗、华歆、孔融等当时著名的学者兼任太学博士。并采纳郭嘉的建议,以教授学问和校对被张辽抢救回来的东观藏书并编纂典籍为名,向天下学者发出征召令。

如此一来,天下士林大哗,除了那些坚定的为诸侯效力的学者,其余自由身份的学者以及不少对诸侯没什么忠诚可言的士人纷纷动心。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已成为天下学者第一选择,其次才是法家、道家等,这还不过是因为很多知识儒家典籍中并无解释,故而学者们便从其他诸子的学术经典中寻找答案,尤其是道家,因为汉初几代皇帝皆是以道家“无为”理论治国,所以道家典籍保存最为完善,同时道家的理论也最能让儒家接受,故而被儒家“借”用的东西也最多。形成了“儒家不足道家补”的现象,并渐渐形成了后世完整的儒家学说的雏形。

但是身为文人,不管他是属于哪一家学说,哪一个学派,对于教书育人、修订典籍、编纂史书这些明显可以名垂青史、万古留名的事情永远都是趋之若鹜的。郭嘉此计便是直接针对了文人的这个心理弱点。

“主公,如今杨彪赋闲在家可不是好事,总有人会以主公欺辱老臣来诟病主公……”

“文远,你有话便直说,难道操还是不能听得谏言吗?”

“呵呵!修订典籍、编纂史书这些都是工程巨大的伟业,总得有德高望重、学问精深之人压阵不是。主公不妨请文先公出山,统领修书大事,给天下士人以主公重视文治、尊重老臣之举,也可堵住那些唯恐天下不乱之人的嘴。”

“哈哈哈!文远果然妙计!奉孝献策修书,文远献计以杨文先为主,此二策皆妙不可言!操准了!不过最好再加上孔文举……嗯……昭姬一身所学皆得自伯喈先生,也该列名其中……妙计,妙计啊!”

…………

“听说了吗?雒阳的曹丞相征召天下文人入京,要重新修纂历代典籍。”

“听说了,当年董卓劫掠雒阳时,张辽将军派兵潜入雒阳,东观藏书大部得以保存。后康成公曾进行过修订,却因年事已高,精力不足而半途而废。曹丞相为了历代经典能重现昔日风采,故而派人校对修订。听说领衔之人可是文先公和文举公。”

“你这消息不够灵通啊!还有伯喈先生的女公子昭姬小姐呐!”

“哦……”

…………

“雒阳曹丞相要修书?”

“正是!不但要修订历代典籍,还要重新修纂《汉书》。有昔日东观藏书作为参考,杨彪杨文先领衔。此实乃士林大事也!”

“此事却为士林之盛事,我等兄弟岂可缺席?即便不能附骥其中。亦该就近为参与之人摇旗助威才是。”

“那就是要去雒阳啊?”

“这是自然!难道你们不愿亲眼看看这等唯有盛世才会有的文坛壮举?”

“去!正如兄适才所言,即便不能附骥其中,亦要为其呐喊助威!”

…………

“大哥,那帮读书人都怎么了?一个个好像酒喝多了一样?”

“老三,不懂就别乱说话!知道吗?雒阳的曹丞相又发出了征辟令,征召天下有才学的读书人到雒阳参与什么修书的事。”

“休书?不会吧?休书不是该给女人的吗?”

“都说了叫你不懂就不要乱说话嘛!什么休书?那是修书,修订书籍。只要能参与修书的读书人,据说都能够在事情结束后将自己的名字留在上面。读书人最喜欢什么?可不就是到处留名吗?对不,老2。”

“大哥说的是。不过听说还有朝中重臣参与修书,好像是什么杨彪、孔融什么的。”

“杨彪、孔融我知道。那杨彪不就是袁术那厮的亲戚嘛。那个孔融好像是不喜欢吃梨。”

“三弟,二哥真是怕了你了。杨彪、孔融乃是海内大儒,在读书人心中威望极高。”

“啊……”

“啊什么?你闭嘴吧!”

…………

“没想到曹公竟然要编纂古籍和修纂史书,更没想到此事曹公竟然会交给文先公和文举公领衔主持。若是如此,此事倒不会有假啊!”

“嗯,自康成公过世,士林中无有可真正能够使天下士人膺服之人了。便是那在荆州名望卓著的庞德公与司马水镜亦不得北地士人的认同。”

“难道北地又有人能得到南方士人认同?”

“有碍!管宁管幼安、张辽张文远,还有荀彧荀文若,以及如今明文领衔修书的文先公和文举公嘛!这几位虽然不一定是天下众望所归,可是他们在南方自有拥趸,与北方亦是影响极大啊!”

“可你说的前三人没有参与此事嘛。”

“若真有需要,他们焉能推辞?何况具闻曹丞相钦点伯喈先生的女公子昭姬小姐参与修书。文先公与文举公亦是欣然应允。有这些人参与,还有什么可担心的?至少这修书之事绝不会乱来。”

…………

“你说什么?你再说一遍?”

“再说十遍也是一样。曹丞相欲修订诸子典籍与《汉书》,命杨彪、孔融主持大局,征召天下士人参与。”

“这……这这……这可是能够青史留名的大事啊!青史留名啊!”

…………

郭嘉为曹操出的这一条计策终于掀起了大浪,而经过张辽的补充完善后,老臣、名儒的领衔更是让天下士林中人侧目。正如人们所议论的那样,自郑玄去世之后,士林中个就再没有一个可以使天下膺服之人,但杨彪与孔融身上的朝廷重臣的背景,还有孔融孔氏子弟的身份,都让他们主持的这件事具备了无人能够指责的信誉度。

读书人读书求学,除了出仕做官、造福百姓之外,就是追求留名青史。乱世之中出仕做官风险太大,稍有不慎就会因为站错队而陷入万劫不复。九江名士边让、平原名士祢衡便是例子。可是修纂书籍这件事非但不危险,还能够赚取足够的声望,便是能够留名青史的捷径。这自然就成为了文人们的一个最大的诱惑。

再加上郭嘉借机命属下密探在诸侯控制地域中到处散播这个消息,使得几大诸侯即便是想要隐瞒也来不及了。

提高声望!留名青史!

这两条好处使得去雒阳参与修纂典籍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众诸侯治下也隐隐有了不稳定的迹象。更让几大诸侯郁闷的是,他们根本就不能够对这种现象表示任何反对意见,也不能用各种手段阻止士人北上。若是他们这么做了,名声立刻就会臭大街。这种事情休说本就是名士出身的刘表不敢为,就是草莽出身的刘备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于是,自中原战乱时的人才南流现象后,大量的人才又有了回流的迹象,甚至连一些南方本地的人才也有了北上的意愿。大量的士人趋之若鹜般的向雒阳涌来,一时间雒阳城又一次成为了天下人瞩目的中心。

“德操,你就不想去雒阳吗?”鹿门书院中,庞德公对前来拜访的司马徽说道。

司马徽没有立刻回答,却将精力全部放在红泥小炉上那壶即将沸腾的泉水上。袅袅的水汽中。司马徽快速提壶、洗杯、泡茶,不一会便在自己和庞德公的面前各放上了一杯透着香气的清茶。

司马徽对着庞德公做了一个“请”的手势,然后自己端起那并不大的茶盏,深深地嗅了嗅茶香,猛的一口将茶水倒入口中。回味片刻后方才说道:“众人趋之若鹜,我又何必再去凑热闹。何况我还惦记着德公这边的好茶呢。”

“你啊……”庞德公微微一笑,不再说话。

但是他们身边的诸葛亮、庞统却明白这两位老先生心中并没有那么平静,最起码诸葛亮能感觉到今日司马徽的茶要比往日差了几分火候。至于庞统,他好酒不好茶,却是体会不到诸葛亮的感觉,然而他却同样观察到了司马徽喝茶时的动作幅度明显要比往常大一些。

“你们二人是否也有北上之意?”庞德公早就发现自己的侄儿有些坐立不安。

庞统似被说中了心思,有点不好意思的挠了挠鬓角,“叔父、德操先生,统却有这样的想法。我鹿门学子与荆州可谓士林翘楚,但却未曾在天下人面前立威。雒阳要修书,这却是一个好机会,可以借此使我鹿门书院扬名天下啊!”

庞德公和司马徽尚未开口,一旁的诸葛亮却奇道:“咦!士元,你不是说要投身仕途,并与曹操麾下的郭嘉等人一较高下吗?”

“嗨……”庞统闻言面色一变,露出懊恼的表情。

原来庞统在这之前不但去过刘表那边,也同样去过孙权那边。可是刘表只让他做了一个功曹,孙权那边更是因为他的面貌和对周瑜的不敬而什么都没有得到。无法施展才华的庞统只能重新回到鹿门山。而此时不但徐庶已经离开了鹿门山,孟建、石韬也因为雒阳传来的消息而下山北上。但庞统的挫折除了庞德公略知一二,便是诸葛亮这样的好友也并不知情。

但庞统终究是庞统,虽然有些沮丧,但是他依然还能够洒脱的面对。他苦笑了一声,将自己的经历告知了诸葛亮和司马徽,并直言不讳的说出自己想借机北上,看看曹操那边的人物究竟如何了得。

“士元,江东可并非孙仲谋一人,不是还有刘玄德吗?此人素有仁德之名,你为何不继续向东?”司马徽说道。

“刘备那里亦非好去处。”庞统无奈的说道:“统在前方柴桑之前便派出贴身书童前往吴郡。可是打听回来的消息却是刘玄德正欲削弱吴郡世家,同时还有刘玄德二弟关羽当中羞辱士人的消息。这叫统如何还敢东进?”

司马徽无语了。他不喜曹操,因为曹操的理念正是司马徽反对的。他也不喜孙权,孙家的出身与曹操一样都不为司马徽所认可。他同样不喜刘表,刘表如今已经没有了进取之心。如今还能让司马徽看得上眼而又能够有所发展的诸侯也就剩下了刘备一家,司马徽还想将庞统与诸葛亮一同举荐给刘备呢,哪知道庞统却唱了这么一出,而且还是在诸葛亮的面前。这让司马徽为刘备辩解都不知该从何谈起。

“不说这些了。”庞德公开口将话题岔开,“孔明,士元欲北上雒阳,你又有何选择?”

庞德公这么一问,庞统和司马徽的眼神立刻转移,他们看着诸葛亮,向看看诸葛亮究竟会如何选择。

三人注视的目光没有让诸葛亮的表情有一丝的变化,他的心态依旧保持的十分平稳,这让庞德公和司马徽都由衷的从心底发出赞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