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齐国使者高廌赶忙回答:“寡君已渡过黄河,目前正进入博野。寡君期待在博野与元帅汇合,一起前往临易。”
中行吴刚才问燕国使者的话,有点泄底。什么叫“燕国人准备好了吗”,难道燕国与晋国有勾结?
燕国使者孙政(公孙政)急忙掩饰:“我燕国已有君主,寡君已遣使者静候在临易城,等待犒赏上国大军。”
燕国有君主了,齐国人这是第一次知道,燕国君主什么时候登位的,燕国人没说——这就是所谓的“春秋笔法”。因为词汇量太少,所以故意把某些事实省略。
“燕国合适有君?我齐国怎么不清楚?”高廌质问。
你们燕国人是我们的附庸,新君登位为什么不通知我们?你们眼里还有宗主的存在吗?
孙政一翻眼睛,答:“我燕国自八十余年前便于中国不通贡奉,这八十余年来齐国并未干涉我燕国的君位承继……算了,我跟你说这些干什么?寡君正等候在临易。自当与贵国君主会盟。”
燕国君位继承,这是君主与君主之间的事,你一个齐国小小大夫,惊讶什么?一边去。
高廌可不是“小小大夫”,齐国四大家族正把持国内一切权力,而高廌则是高氏家族能说的上话的人。听到燕国大夫小看自己,高廌冷笑着回答:“燕事若成,不是小子的功劳;若败,皆吾所赐也。”
你敢瞧不起我?嘿嘿,燕国新君继位这件事,如果被我国承认,那不是我的功劳。但我不能成事,难道不能败事?我败事有余啊我,一定把你这事搅黄了!
孙政翻了个白眼——你能搅黄这事?这事跟霸之国已经沟通好了,你若能败了晋国霸业,那如今你怎么想跟屁虫一样,尾随在晋国身后?
两人还想争吵下去,赵武幽幽一声叹息:“楚国人,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啊。”
赵武说的是楚人,实际上在骂齐国人——好好地,来我嘴边抢食。一个大夫也敢在我面前打嘴仗,看来最近收拾齐国人少了——补上!
高廌年轻气盛,听到赵武这句谩骂,愣住了,正琢磨这话的意味,赵武把话引开了,他说:“最近楚人蠢蠢欲动,借助求聘郑国的事,竟然私自出兵郑国,是可忍,孰不可忍?
燕国的事情,不过是一件小事而已。君位继承不过是燕国的家务事,宗主国何曾有权力废立君主?如果宗主有这个权力,我会把天下一半诸侯,换成我喜欢的……”
赵武的话让燕国大臣喜上眉梢,齐国高廌却从赵武的话里听出点阴森森的味道,猛然间,他想起眼前的这位执政,曾经打的齐国喘不过气来,还曾很没有礼貌的追杀齐人最敬佩的武勇君主齐庄公——也就是哪位“齐国第一jian夫”。如今此人是天下权力最大的人,虽然说话细声细语,但他一发怒,不说流血千里,至少要流血百步。
高廌打了个哆嗦,垂下头来,拱手倾听。赵武继续说:“身为炎黄一份子,我更看重于打服南方蛮夷,将他们的试探坚决顶回去。在炎黄这面大旗下,在尊王攘夷的目标下,燕国的事,小事而已。请转告齐军,快快安定燕国,然后,我们与燕国新君一起南下,会盟楚国。”
高廌拱手:“谨遵命!”
望着高廌远去的背影,曾经的齐人齐策深深绝望,他叹息:“齐人!齐人!管仲的国度,(齐)桓公的故土,怎么会这样?为一只鸡发动政变就不说了吧……四卿的继承人,竟然以‘败事有余’而自矜。”
齐人驱逐庆氏的政变,不是因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水深火热当中,诸卿基于义愤才决定为民除害的,只是为了一只鸡。齐景公借口庆氏削减诸卿的工作午餐,从原先两只鸡的定量削减到一只鸡。为了这只减少的鸡,诸卿发动了政变——这是一场“一只鸡引起的政变”。
昔日的老霸主,诸卿沦落到为一只鸡而奋起抗争,管仲如若复生,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
“岂能低估圣人的作用?”齐策的话引起诸人的共鸣,大家都默默点头。赵武闲闲cha嘴:“齐国不是无人,还有一位晏婴。原本在我晋国的霸权下,晏婴只要稍稍装作迟钝,燕国就是我们的(附庸)了,但就是这么一个人,就这么一位齐人站出来,打乱了我们的计划,也改变了整个齐国的战略格局。”
赵武说完,感慨:“齐景公一直是傀儡,起初受制于崔杼,后来受制于庆封,现在依然被四卿挟持,然而,就这样一位垂垂老国,它的用人机制还是正常的,贤能的人不是受到压制,反而能上来影响国策,看来,齐国还能维持昌盛数百年。”
赵武这里依旧说的是“阶层板结”问题。齐国四大家族把持权力,但晏婴这个四大家族之外的人却能执掌国政,说明齐国还是存在公平机制的,这样一个公平竞争的国度,虽然存在种种弊病,很不伟光正,但它依然能保持一流大国的地位,并持续很久。
那么,为了稳定晋国的东方,还是不要轻易挑起争端的好。
也许,这就是晏婴与赵武争夺燕国的目的。
齐策凑趣:“哦,与齐人相比,楚人权力阶层固化的更厉害,所以,楚人必定在齐人之前亡国……主,不用忧心楚人,公子围篡位,正心中惶惶不安,待元帅大军一到,楚君必然束手。”
齐策其实想说的是:原本大好的局面,都被副帅韩起给折腾坏了。明明晋国人可以咄咄逼人的待在郢都城下,监控楚人的动作,但韩起却胆怯了,以至于楚人失控,开始想摆拖扼住喉咙的手臂。
赵武点点头,表示赞同齐策的分析,转而向燕国使者孙政说:“回去告诉你们燕君,赶紧把齐人搞定,然后收拾行装与我一同南下,会盟天下。”
孙政拱手:“寡君派我来,就是告诉元帅,计划一切顺利,齐人已经把简公留在河间,大军孤身而上,准备到临易接受我们燕国馈赠的礼物——嗤,齐人为一只鸡能发动政变,我们燕国馈赠齐国的礼物,能买好多鸡啊,齐人怎能不动心?”
众人皆大笑。
于是,齐国默认了燕国君位的传承,“燕前简公”无奈转回齐国,此后,在齐国安度晚年的燕简公很愤怒,他便以“简”为姓,借此羞辱齐国与燕国——从此,他成为中国简姓始祖。
好在燕公子离——也就是燕悼公,还有愧疚感,他送回了父亲的姬妾,并源源不断地供养父亲,由此,简姓逐渐发展,成为齐国大姓。
众人笑完,赵武指点着附近的土地:“依据协议,易水上游五百里的土地,归燕国所有了。嗯嗯,这里也没什么人烟,所以如今也算是交接仪式,请燕国接受吧。”
孙政跪倒在地,等候晋人呈上易水上游五百里的土地,再鞠躬致谢……
转送土地自有一套仪式,这套仪式本来该有晋国国君主持,以显示这是“国家授予”行为,但赵武不知情,在场的晋国诸卿不在意,燕国人只想把东西抓到手,于是,仪式就这样草率举行了……
仪式结束后,燕国使者赶紧返回燕都,等他回来的时候,会带来大批行政人员,或者小领主——就这样,燕悼公借助一片新增的五百里土地,封赏倾向自己的大臣,由此站位了脚跟。
至于赵武,在仪式结束后,他挥军慢悠悠的向博野走去,路上,白狄使者在隗无用的引荐下求见赵武,打算敬献礼物以求归附,但因为赵武无心于此,他让隗无用暂且替他招待白狄人的使者,自己带着游山玩水的心情,边走边玩地走入博野。
现在已经到了夏季,晋国已经进入夏收。但代地麦穗还没有黄。赵武在麦香浓郁的夏日进入齐军营地,迎接他的是齐国正卿鲍国与栾灶。
齐国司马栾灶与赵武并不熟,赵武追杀齐庄公的时候,栾氏逃人提前护送齐庄公逃遁,因此双方并未照面。栾灶倒是竭力显示与赵武的熟识,一见赵武,便唉声叹气的说:“咦,又弱一个(意为:又死了一个;或,又一个人倒霉了)。”
第三百二十四章 富裕,也是一种天罚
吴君余昧把牙齿咬得咯咯响,回答:“有楚无我,有我无楚,既然楚国是盟会主角之一,那我们绝对不会出现在盟会上。”
晏婴满意地点点头:“我们齐国是要参加盟会的,我们是监督誓约的大国之一……另一位监誓国是秦国。”
余昧听到这话,稍稍一怔,晏婴拱手:“寡君欲通好吴国,今晏婴已经完成了使命,请吴君容许我离开。”
余昧还在愣着,傻傻地随口应了一句:“上卿这就要走啊,寡人还有很多问题要问……”
突然间,余昧眼睛恢复了清明,问:“上卿准备什么时候走?”
晏婴答:“明日一早!”
余昧稍稍想了想:“上卿来去匆匆……寡人知道上卿忙碌,明日便派我的儿子僚前去送别。”
晏婴拱手告退,走出吴国宫门,随从惊愕的提醒:“主上,我们千里迢迢来吴国,你还没提到庆封就告辞,这……”
晏婴微笑,轻描淡写地回答:“我已经提到了。吴君已经听到了,我们的使命完成了!”
随从很纳闷:“主上何时说了?我们怎么都未曾察觉?”
“我说诸侯会盟,齐国是监誓国,这事告诉吴国国君,我们齐国的实力。同时警告吴君:天下诸侯都参加了这么盟会,盟会过后,楚国人就能腾出手来,而吴国此后不免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即使他们再危险,晋人也不会来救援,在这个时候,招惹我们齐国这样的大国,对吴国来说不是好事!
吴君听懂了我的意思——即使他当时听不懂,但我的话他听进去了,事后他会回想一下,左右会提醒他注意。另外,楚人也会让他明白自己的处境。那时候,吴国就真的无暇顾及庆封了!”
随从依旧不懂:“主上难道不担忧,吴君听懂之后要求参加会盟,最终成了我们的盟国,那我们今后反而不方便动手了!”
晏婴答:“我突兀地告辞,吴君不加阻拦,说明他已经慌了神,明白楚人从北方腾出手来,压力将全部转移到吴国身上,所以他没有心思应付我了。但吴楚世仇,双方都不可能放下仇恨。把彼此当做盟友。再说,晋人也不会愿意吴人与楚人缓和下来。”
随从明白了,马上添了一句:“郑国人恐怕也不会让吴楚休兵。”
此时,新田城,晋楚盟誓进入了最后阶段:双方讨论参加盟誓的成员国。
这次结盟,可算春秋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尤其是晋、楚双方一起结盟,并有齐、秦两大国认可,更是空前绝后的。晋、楚之外,有资格参与结盟的还有宋、鲁、蔡、卫、陈、郑、许、曹等十余个国家。由于齐、秦两国地位特殊,对于晋楚两霸主并没有专门朝见和纳征义务,所以只是它们认可盟约,而不作为正式缔约国。
去除齐秦之后,宋国请求再度去除蔡国,因为蔡国现在已经是他们一个郡县了,对此,赵武爽快地答应下来。紧接着,宋国要求将滕国当做自己的属国,从名单上去除,赵武在此答应下来。
与此同时,齐国要求从名单上去除邾国。因为邾国也成为了齐国的属国……赵武同意了;郑国要求去除陈国,理由跟宋国一样,赵武依旧同意。
这份名单到了现在,已于真实的历史大不相同了——名单上还增添了燕国。齐国接着要求从名单上去除燕国,燕人对此发出抗议,认为自己只是附庸,绝不是属国。赵武接受了燕国人的说法,拒绝了齐国的请求。
“幸好幸好,晏婴不在”,赵武拒绝齐国后,欣慰地将燕国划入名单。
叔向也暗自欣慰:“不错啊,晏婴不在,齐国的鲍国呐呐不言,栾灶说话总说不到点子上。明明燕人刚刚贿赂完齐人才获得承认,齐人却在此问题上退缩了。”
刚好戚林父总进来,cha嘴说:“接受贿赂承认燕国新君,毕竟不是什么荣耀的事情,相比晏婴在此也不会把这个当做理由提出来……执政,楚国人的要求来了。”
赵武微笑着补充:“晏婴在此的话,他会滔滔不绝,从三皇五帝开始说起,说燕国是齐国一手复国的,等等……好吧,楚人提了什么要求?”
戚林父回答:“楚人说:这次盟会,鲁国的地位应该向滕、邾两国看齐。滕、邾这两个小国是别国的属国,不参与盟誓。而鲁国一向以来,相当于——嗯,简直就是晋国的属国。所以鲁国不能参加盟会。”
“无稽之谈”,赵武冷笑:“鲁人在郢都城下表现的非常勇烈。楚人这是报复,是故意给鲁国,也给我们晋国难堪——拒绝他!”
“还有,楚国说:秦国既然不参加缔约,那么就不用到场了——秦君拒绝到场监督誓约。”
“没问题”,赵武脸上笑得跟一朵花似的:“告诉楚人:我正发愁怎么应付秦人,既然秦人不到场,正好!”
叔向反驳:“执政,如此一来,楚国方面就没有监督誓约的人了;相反,我们晋国却有,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