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衣夜行-第4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棣觉得茹常知进退、不贪心,非常欣慰,于是便下旨免了茹常兵部尚书之职,兵部尚书暂时空缺,由左右侍郎领兵部事,难决大事仍请教于茹常,实际上他是不领尚书印,仍掌兵部权。

    夏浔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非常怀疑茹常这狡猾的老家伙听到了些什么风声,所以才如此高风良节,把兵部尚书给辞了。

    宣布完人事任命之后,朱棣便兴致勃勃地叫木恩又宣读了他的“新春致辞”,这圣旨当然是解缙给他润色过的,否则朱棣本人说话一向口语化,从不字斟句酌之乎者也的,于这些隆重的场合,未免有些不合时宜。

    木恩朗声读道:“上天之德,好生为大,人君法天,爱人为本。四海之广,非一人所能独治,必任贤择能,相与共治。尧、舜、禹、汤、文、武之为君,历代以来,用此道则治,不用则乱。我太祖高皇帝受天明命,勤爱保养,生息三十余年,海内晏然,祸乱不作,政教修明,近古鲜比。亦惟任天下之贤,理天下之务,保民致治,以克臻兹。

    朕靖难承统,重惟天下皇考天下,军民皇考赤子。朕即位以来,夙夜匪宁,思惟抚安,以承付托之重。尔诸文武大臣体朕斯怀,各尽其道,毋怠毋忽,毋虐毋贪,无为掊克,无纵诡随,持尔廉平,秉尔正直,励尔公勤,扩尔忠恕,共守成宪,毋或有违。惟民出赋税以赡军,军执干戈以卫民,军非民不食,民非军不安。希冀尔文武群臣,互为保爱,无有侵害。惟皇考成宪,实万世治安之具,遵之则吉,违之则凶,其悉心一志,敬慎不苟。”

    圣旨宣读完了,朱棣笑吟吟地道:“好啦,今儿过年,知道你们迎来送往、吃吃请请的都忙,今日说是大朝会,这些事儿说完了,大家也就可以回去安心过年了。当然,如果真有什么要事,还是可以禀奏的,今天,各部各司各衙门,有甚么要事上奏么?”

    朱棣微笑着望去,满朝文武都笑起来,纷纷答道:“臣等今日无本可奏,陛下夙兴夜寐,辛劳天下,也该好生歇养两日了。”

    要是平时,做臣子的是不能这么跟皇上说话的,可今儿过年,哪怕是金銮殿上,也不能没点人味儿,大家说话就随意了些。

    朱棣哈哈一笑,说道:“既然如此,众位爱卿……”

    夏浔是国公,站在勋戚班首,此时扭头,瞟了黄真一眼。

    黄真站在文官班中,心中一直挣扎不已。都察院的人想出头,唯一的出路就是整人。陈瑛就是靠整人,整到了人人侧目,风光无限的。可是整人也要有魄力才行,黄真做了一辈子冷板凳,他想出人头地,想得一颗心都烫了,可今天情况特殊啊。

    辅国公给他的消息,他相信是真的,以辅国公今时今日之地位,不可能干些捕风捉影的事儿,再说他黄真是御使,风闻奏事是御使的特权,就算他弹劾的不对,也不会追究他的责任,他是不怕的。问题是今天这日子比较特殊,这时奏上一本,弹劾兵部与五军都督府,风头可出大了。

    所以黄真站在文臣班中,一封奏章在袖子里都捏出了汗来,始终没有勇气踏出去。他习惯了消失在众人视线之外了,要站出来做万众瞩目的焦点,真是需要勇气啊。

    这时,夏浔扭过头来,冷冷地瞟了他一眼,这一眼,看得黄真机灵灵一个冷战。

    “富贵险中求富贵险中求老黄我憋屈一辈子了,今天……我豁出去了”

    黄真只觉一腔子血都冲到了头顶,激得头皮发麻,他把牙一咬,高声喊道:“臣有本奏”说着就举步冲了出去。

    激动之下,黄御使的嗓音都变了,那动静听起来就像一个被**的妇人发出的惨叫,他冲出两步,脚下一软, “噗嗵”一声便跪倒在地,从袖子里抖抖缩缩地摸出那封奏疏,双手举起,高高举过头顶,头也不敢抬,只高声叫道:“臣,有本奏”

    这句话说完,他眼泪都快下来了。

    做京官这么多年,这是他在金銮殿上说过的第一句话

    夏浔暗暗吁了口气,如果今天黄真不敢走出来,他就要彻底放弃这个废物,在都察院另行培养一个代言人了,还好,关键时刻,他终于站了出来。人的勇气,有时也需要外界的刺激,有过这一回,胆小怯懦的黄御使不说脱胎换骨吧,应该也会比以往多些魄力了。

    文武百官、满朝公卿齐刷刷向黄真看去,惊奇地看着这个一直在金殿上当摆设,从来不曾被人注意到的小人物,不约而同地想:“这老家伙……吃错了药吧?”

    朱棣皱了皱眉,这官儿是从文官班尾跑出来的,距御座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他既然没有当场说明是什么本奏,莫非还是密奏不成?可要是密奏,你倒是送到俺跟前来啊。

    朱棣仔细一瞧,发觉那官儿头也不敢抬,双手高举,身子跟筛谷子似的抖个不停,心里明白了些,不禁有点好笑。他向木恩示意了一下,木恩便从御阶上下来,赶去接奏章。

    黄真没有当场说明奏疏何事、弹劾何人,是因为太紧张,吓的。不过这一来倒是误打误撞,把事儿做对了。如果在这庆祝新春一堂和气的好日子里,尤其是在朱棣刚刚发表了一通往自己脸上贴金的话之后,他跑出来给皇帝一嘴巴,事倒是办的好事,皇上也要恼了他。

    木恩接了奏章返回御案前双手呈于皇上,朱棣接过来打开一看,脸色登时变了。

    “你是何人?何处任职?”朱棣的声音带着些萧杀之气,在鸦雀无声的金殿上回荡。

    “臣……都察院御使黄真。”黄真这一下,是真的出名了。

    朱棣慢慢站了起来,把那封奏疏往袖中一塞,冷冷说道:“御使黄真暨兵部、五军都督府官员,谨身殿候驾退朝”

    P:关关的元旦,是码字的一天,求月票退朝

第一部 杀青州 第478章 当断则断

    第478章 当断则断

    这一天,没有人知道谨身殿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只是有人看到,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的人出来的时候脸色很难看,比死了娘还难看,而黄御使则像喝醉了酒,脸色通红,语无伦次,别人问他什么都不说。

    当天晚上,在家里喝酒一向只是浅酌的黄真喝醉了,喝醉之后,他对老妻说了一句话:“人生一世,草生一秋怎么折腾,都是一个来回,可人活着,就得折腾,折腾好啊,舒坦”

    结果,当天晚上,已经一十八年四个月零十五天没跟老妻折腾过的黄御使兴致勃勃地折腾了一晚,第二天早上一睁眼,舒坦极了的老妻连漱口水都给他端到了枕边,那股温柔劲儿,就像两人刚刚正就夫妻的那一天……

    接下来几天,有些消息开始陆续传开,有人说山东和福建两地倭寇正在大逞淫威,人人都知道大明正以浙东为主战场,展开剿灭倭寇的行动,现在倭寇频繁出现在山东和福建,莫非是倭寇怯于大明之虎威,所以避实击虚?结果,紧接着就有消息传出,浙东战场一片糜烂。

    别人听到风声的时候,都察院里有些人已经掌握了更详实的证据,开始弹劾了

    陈瑛虽然是都察院左都御使,却还做不到只手遮天,把都察院百余位御使全控制在自己手中。以官职只比他低一级的佥都御使吴有道为首,另成一个小团体,这少数派轻易便不敢动弹,然而一旦时机成熟,他们还是会跳出来捣蛋的。

    也许御使们的动作不是出自于大皇子朱高炽的授意,毕竟他们就是干这个的,可是内阁几位大学士和郑赐、夏原吉等各位尚书大人们加入弹劾的队伍,背后就明显有朱高炽的身影了。朱高煦对此恨得咬牙,却也毫无办法,文官集团几乎一边倒地支持朱高炽,他能争取的文官相当有限。

    这种时候,朱高煦只能寄望于丘福尽快解决浙东危机,以解缙为首的文官集团显然是想趁乱扩大战果,利用这件危机把隶属于朱高煦一派的军系力量一网打尽。这时不能扭转颓势,打一场大胜仗,他这些天在朝堂上争取到的优势将荡然无存,将有很多他这一派系的人落马。

    在此期间,永乐皇帝却在关心养马,他颁布了牧马法,民五丁养种马一匹,十马立群头一人,五十马立群长一人,养马家岁蠲租粮之半。而蓟州以东至山海诸卫,土地宽广,水草丰美,其屯军人养种马一匹,租亦免半。牡马一匹配牝马三匹,每岁课征一驹给军士,非征发不得擅自遣用。

    表面上看起来,朱棣还有闲心制订牧马法,解决大明缺少军马的窘境,似乎对浙东局势不是十分的关注,可是熟悉他性格的人都知道,永乐皇帝发火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就是他发了一顿脾气,然后没事人一般把这事搁下不提。

    朱棣在谨身殿的时候并没有暴跳如雷,他在了解了全部情形之后,居然微笑着告诉丘福胜败乃兵家常事,叫他汲取教训,打一场大胜仗以挽回局面。这时的朱棣,绝对比大发雷霆更加可怕,不错,胜败乃兵家常事,可是败惩胜赏,也是常事,朱老四正在磨刀霍霍地等结果,不能给他一个满意的结果,就要有人倒大霉了。

    丘福深知朱棣为人,心中恐惧万分,此前他已经给洛宇下了密令,吩咐洛宇如果不能在近期打一场大胜仗以予朝廷交待,就必须得有人来背负这个战败的责任,以保全大家。此时犹自放心不下,又秘密差派了自己的心腹赶赴浙东,亲自主持其事。

    要么打一个大胜仗抵消败绩,而重挫倭寇将功赎罪基本上已经是不可能了,至少……他就算马上调整部署,重新拟定剿倭计划,在近期也是不可能了。而皇帝的刀已经磨得飞快,所以只能找人顶锅,这顶锅的人除了双屿岛那群刚刚归顺朝廷的海盗,再也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了。

    在丘福找朱高煦商量以双屿卫背黑锅的时候,朱高煦还是有一点犹豫的,因为他很清楚双屿卫的背后站着辅国公,且不说杨旭与双屿卫关系密切,倚之为心腹,就算杨旭肯弃了双屿岛这枚棋子投入他的怀抱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双屿卫是杨旭招安的,如果双屿卫承担起这么重大的责任,杨旭这个建议招安的人也脱不了关系,他跟双屿是休戚与共的,必保双屿卫。所以拿他们顶锅,就彻底失去了招揽杨旭的机会。

    可是大皇子朱高炽一派的人马咄咄逼人,父皇那里又磨刀霍霍,朱高煦已经别无选择,所以当丘福的心腹赶赴浙东的时候,辅国公杨旭便也成了他的一枚弃子。

    一不做、二不休,朱高煦立即吩咐纪纲开始搜罗整治夏浔的材料。

    既已反目成仇,那就没有相容的余地了。

    要么不做,要么做绝

    ※※※※※※※※※※※※※※※※※※※※※※※※※

    两个儿子的明争暗斗,徐皇后已经顾不上了。都是她的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她虽偏爱长子多一些,却也不至于把二儿子视如寇仇。两个儿子都是皇上的亲儿子,虎毒尚且不食子,儿子们再怎么争,决定的不过是帝位落在谁家头上罢了,这种敏感的关头,她想管也不好出头了。

    反倒是妹妹的婚事,折磨得皇后娘娘经过治疗已经久未发作的偏头疼都复发了。

    第三位郡马人选,再度光荣落马。

    甘钰嫖妓,嫖出了一身烂病,赌钱,欠了一屁股债,叫人堵着家门索债。

    自苏州讲学归来的甘老夫子回到自己家门前,看到的就是一群叫嚣着要烧了他家宅子的赌徒,怒气冲冲回到府里,看到的就是患了一身脏病的儿子,甘老夫子真如五雷轰顶一般。

    老先生倒真是个方正不阿的君子,亲自跑到宫里,老泪纵横地向皇后娘娘叩头请罪,谢绝婚事,然后回到家里,请出家法,把儿子打了个奄奄一息,逐出家门,从此父子不再相认

    徐皇后闻讯之后好不后怕,真要毁了妹子的终身,她得负疚一辈子。如果说前两个人选还只是父亲贪墨,其本人还是说得过去的,那么这个所谓的品学兼优毫无瑕疵的少年君子,就实在是无法入眼了,徐皇后已经无颜再给妹妹选夫婿了,

    娘娘死心了,其实她就算不死心,也没人再敢与娘娘攀亲了。这位小郡主简直是逮谁灭谁、毁人不倦呐她那命格也太重了,谁也不敢保证自己就能压得住她。与皇后娘娘攀亲本来是锦上添花的事,风险这么大,还犯得着么?

    小郡主的怒气值此时也已经满格了。

    如果说第一次所谓的郡马人选出事,还只是恰巧,第二次就实在令人生疑了,到了第三次……,那还是巧合吗?

    小郡主心中好不气苦,说起来,当初找姐姐给她选郡马,只是小丫头气头上的一句话。毕竟她还只是个十六岁的小姑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