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繁荣-第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之所以赵一飞这么急切地返回实验室,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个就是放心“淘淘”表现出来的操盘本领,这个方面不用多说了;而另一个就是现在他对血吸虫病的防治有了一些新的体会,为了不让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浪费掉,赵一飞也不得不返回自己的实验室中。毕竟血吸虫病是关系到少半个中国的大事,如果能够在防治方面有所突破的话,不知道会有多少病人受益,同时也可能挽回无数条性命。

每次赵一飞回忆起从广州回来的时候路过湖南的时候看到的那些血吸虫病患者可怜的挺着充满腹水的大肚子样子,赵一飞的心里就是一阵心酸。也正是因为这样,赵一飞才把血吸虫病的防治放到了自己手头研究的第一任务,在赵一飞看来,对血吸虫病防治的研究重要性甚至已经超过了远程航天研究。毕竟如果人类连自身的疾病都还无法很好解决的话,又怎么能够面对浩瀚宇宙中的诸多不测呢?

血吸虫又称裂体吸虫,属扁形动物门,吸虫纲,复殖目,裂体科。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分为日本裂体吸虫、埃及裂体吸虫和曼氏裂体吸虫3种。血吸虫寄生于人畜体内的门静脉系统,可引起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造成中国血吸虫病流行的是日本裂体吸虫,其成虫为雌雄异体。雄血吸虫虫体较短粗,呈乳白色或微灰白色,常向腹面弯曲而呈镰刀状;口、腹两吸盘明显,自腹吸盘以后虫体两侧向腹面弯曲,形成沟状,直延至尾端,被称为抱雌沟,是雄虫抱住雌虫交配的部位。雌虫则比雄虫明显细长,呈线状。虫体可逆血流移行到肠粘膜下层的静脉末梢,合抱的雌雄虫在此交配并产卵。一部分虫卵随血流到肝脏,另一部分则沉积在肠壁上,还有的游离于阑尾、胰、胃、脑等器官中。初产出的卵内含一个受精卵细胞和约20个卵黄细胞,在肠壁或肝脏内逐渐发育成毛蚴。由于卵内千周蚴分泌酶的刺激,溶解了周围的组织,虫卵经肠壁穿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此时内含毛蚴的虫卵呈卵圆形、淡黄色、无卵盖,其一侧有一小刺,如遇清水,即可孵出毛蚴。毛蚴在水中可活2~3天,此时若遇钉螺就主动侵入,在螺体内发育为母胞蚴、子胞蚴、尾蚴后逸出,这里要注意的是,一条毛蚴可发育成数万条尾蚴;如遇人、畜在水中活动,则经皮肤侵入体内;脱去尾部成为童虫,在宿主体内移行发育,在移行发育过程中未能到达门静脉系统的童虫,因不能发育为成虫而死亡。从尾蚴经皮肤感染至交配产卵最短需23~35天,一般为30天左右。成虫在宿主体内生存2~5年即死亡,有的成虫在病人体内可存活30年以上。

人对血吸虫无先天免疫力,可能具有保护性免疫力。宿主经过初次感染产生抗感染抵抗力之后,在一定程度上能坡坏重复感染的虫体,但不能杀伤初次感染的成虫或阻止其产卵。

在血吸虫的生活史中,有两个宿主,一个是被成虫寄生的人和其它哺乳动物,称为终宿主,许多种哺乳动物都可成为血吸虫的终宿主;另一个是被幼虫寄生的钉螺,叫中间宿主,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

血吸虫对终宿主带来的危害以虫卵所致的损害为最重。虫卵沉着在宿主的肝脏及肠壁等组织,形成虫卵肉芽肿,最后导致肝脾肿大、肠壁纤维化、肝硬化和腹水;在儿童则可因反复感染而引起发育不良、智力减退、生殖机能不好,形成血吸虫性〃侏儒症〃,丧失劳动力。中国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的12个省(市、自治区)的部分县(市)均有发现,最南处为广西横县,最北处为江苏宝应县。

血吸虫的中间宿主为钉螺。钉螺外壳呈圆锥形,就像一个小的螺丝钉,因此得名钉螺。钉螺由螺壳和软体两部分组成。软体部分的前部为头、颈、足和外套膜,后部是内脏。螺壳有6…8个螺旋。表面有纵肋者称肋壳钉螺,壳长约10毫米,宽约4毫米,生存有湖沼或水网地区;壳面光滑者为光壳钉螺,比肋壳钉螺稍小,长、宽分别为6毫米和3毫米,在山丘地区多见。钉螺壳口呈卵圆形,周围完整,略向外翻,有角质厣片。

钉螺为水陆两栖动物,有雌、雄之分,喜好生活於气候温润潮湿的环境中,常在气温15…20℃时活动,主要靠吃藻类而生存。

钉螺本身的活动范围并不大,但钉螺可随水流漂到很远的地方,也可附着在杂草或其它漂浮物上而扩散到远处。人们穿的草鞋、牛蹄间隙、打水草或移种水生植物(如芦苇、茭白等)、运送鱼苗等也能使钉螺扩散。钉螺扩散后,遇到适宜的环境便〃安家落户〃、孳生繁殖,形成新的钉螺孳生地。

钉螺的寿命一般为1年,有的钉螺可存活2…3年,甚至超过5年。感染了血吸虫毛蚴的钉螺叫感染螺,感染螺的寿命一般不到1年,最长也可存活2年多。

尽管在当初一看到血吸虫病的时候赵一飞就相信自己的维度理论可以用来解决这一问题,但在实际的研究中还是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利用维度理论中的哪一部分作为攻克血吸虫病治疗的关键,哪一部分作为限制或者说减小血吸虫病传播的关键,那一部分用来对付血吸虫自身的繁殖等等。

在经过半年多的反复推断、试验和模拟后,赵一飞建立了血吸虫的数字模型,包括血吸虫形体数字模型,也就是电子版的血吸虫,这一模型可以完全再现血吸虫的一切活动,包括交配、生殖、运动等等。而建立这一模型时所使用的维度与信息筛技术也让赵一飞的研究出现了柳暗花明的前景。

原来通过维度与信息筛的分析,赵一飞发现了血吸虫的底层分子构成的结构信息筛和功能信息筛之间有着很大的可再塑性,而这种特性看来是和血吸虫作为一种低等生物所伴随的,也应该是所有低等生物,包括细菌、病菌等等所共同具有的。这种可再塑性决定了血吸虫等低等生物具有向高等生物演化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当然这需要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才可能发生这种演化。而这种可再塑性如果用来对付血吸虫本身也应该是一种可行的办法,这就是从演化角度分析生物的作用,只有把握了演化规律,才可能最好地全面把握一个系统,而对该系统的全面把握就可以让人类反过来对这个系统(生物)进行最好的控制。

正是基于上述思路,赵一飞开得出了血吸虫交配信息筛模型、血吸虫生殖信息筛模型、血吸虫运动的系统模型,以及针对血吸虫病的童虫结构与功能信息筛模型。在这些模型的基础上,赵一飞利用张元的关系找到了国内最大的一家药品开发商——中国时珍药品工业公司,根据上述模型提出的要求,一批在相关的分子生物学领域和药品开发领域的研究人员秘密来到了远程航天研究院。

经过简单的互相介绍之后,赵一飞和这批人员进入了血吸虫病研究实验室,也正是在这个实验室中,经过两个星期不眠不休的奋战,一批新型的药剂终于出现了。这是一种注射用药剂,在一个个看似异常脆弱的小玻璃瓶中,是洁白如雪的粉状药剂,在需要注射的时候只要用生理盐水进行适当溶解就可以使用。而这第一批药剂主要就是针对血吸虫童虫运动开发出来的,它主要利用了血吸虫童虫在血液运动中暴露于血液的两种信息筛,一种是作为食物输入的血液营养物质,由于作为输入口的信息筛构造与人体内其他部分的结构信息筛并不相同,这就为药剂中的合成大分子提供了方便,只要药剂中的合成大分子遇到了与之相匹配的结构信息筛,就会自动与之结合,从而也就堵住了血吸虫的进食能力,而没有了进食能力的血吸虫童虫肯定会死亡,只不过根据童虫的强壮程度而表现出早晚的差别而已。

而在药剂中的另外一种成分则是血吸虫童虫虫体裂解大分子,这种大分子的作用好像细菌一样,只要发现了血吸虫童虫虫体,就会利用童虫外表细胞膜上的缺陷进入血吸虫童虫中,进而在童虫体内进行分裂,抢夺血吸虫童虫体内的营养物质,促使血吸虫童虫在外无营养内部消耗增加的情况下快速死亡并裂解。当然,为了防止这种新药对人体产生不必要的伤害,在新药发明后赵一飞等人立即对新药进行了大量的动物试验,在一个月的试验中证明新药的效果非常好,而且对动物没有什么实质上的伤害,只有一些体质较弱的动物在新药注射后发生了间歇性的营养不良,而在之后的饲养中注意营养添加后很快就恢复了健康。

一个月后,中国时珍药品工业公司董事长万衡亲自秘密来到了远程航天公司,并和赵一飞签署了联合开发与生产这种最终命名为“康血1号”新药的协议,根据协议,赵一飞的远程航天公司以研究成果入股,股份占50%,而中国时珍药品工业公司以厂房、生产设备和人员、资金等入股,股份也占50%,利润根据所占股本平分。同时考虑到血吸虫病区的人民基本上生活都比较艰苦,这是赵一飞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以赵一飞在协议中加入了一条备忘条款,就是“康血1号”的售价不能超过普通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对这一条万衡并没有在意,由于这么多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虽然贫富差距仍很明显,但此时的中国和21世纪初的中国还是有所区别的,毕竟有了比较雄厚的底子,所以国民福利也有了适当的提高,因此作为国民公敌的血吸虫病的治疗款绝大部分是由国家和地方政府来负担的,普通百姓只负担极少的一部分而已。

随着万衡的离开,“康血1号”迅速地生产了出来并被销往全国的血吸虫病灾区,同时中国时珍药品工业公司还向同样是血吸虫病灾区的亚、非、拉美等70多个国家大量出口,这才是万衡的主要目标市场。在万衡看来,哪怕国内的血吸虫病患者免费都可以,只要在国外能够获得大量的受益。而在世界上有超过2亿人感染有血吸虫病,只要这些人每人买一瓶注射剂使用,中国时珍药品工业公司就已经是大发其财了,更何况血吸虫病的治理还很不完善,尤其是在一些比较落后的国家和地区更是如此。那么每一个人的感染者对中国时珍药品工业公司都是一个小金库,毕竟一次注射不可能完全消灭人体内的血吸虫病的,而且“康血1号”主要针对的是血吸虫童虫,对成虫的效果并不佳。当然,没有了童虫的肆虐,病人的生存至少会延长很多年,毕竟成虫的生存年限是有限的。

万衡在那里发着他的大财,而远在甘肃的赵一飞却仍然和来自中国时珍药品工业公司的研究人员在继续攻克血吸虫病的治疗,毕竟只对童虫有效的药剂还是不完善的。不过由于有了之前的经验,后面的研究进行的就更加顺利了。“康血1号”的开发成功表明赵一飞的血吸虫电子模型是正确的,既然知道了电子模型的正确性,那么进一步的开发就可以按部就班地利用赵一飞之前研究出来的几个血吸虫模型进行。

于是在一个月后,针对血吸虫交配的“康血2号”和“康血3号”也试制成功,与“康血1号”一样,“康血2号”和“康血3号”也是根据血吸虫维度与信息筛分析开发出来的,在“康血2号”中,赵一飞与各位研究人员一起模拟了血吸虫交配时的信息筛特性,并根据得出的特性分析出血吸虫交配时哪些部位需要哪些信息,在哪些信息存在的条件下交配行为自发进行,哪怕此时没有雄虫或雌虫与之交抱。于是在“康血2号”中主要就是通过大分子技术虚拟了部分雄虫的交配信息,而“康血3号”则是虚拟了部分雌虫的交配信息,这些大分子在进入生物体后自动寻找与之匹配的雌虫或雄虫交配器官,并促使其进行交配,而交配的结果则是未受精的血吸虫精、卵无法排出血吸虫体内,这样持续的交配刺激下血吸虫将无法承受带来的营养缺乏等原因导致死亡。

根据试验结果,联合使用“康血2号”和“康血3号”的效果要比单独使用二者中的任一种好上不止一倍。不过如果之前使用了“康血1号”,那么在1个月内不能使用“康血2号”和“康血3号”,这是因为2号和3号中的大分子与1号中的之间会发生聚合现象,而这将大大降低这三种药剂的疗效。

在经过一个月的生物体试用过程中“康血2号”和“康血3号”同样表现出了良好的效果,基本上没有什么不良反应,如果说有的话,哪也是对一些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来说由于体内血吸虫量过多,在无法进行正常交配的情况下发生一些过激反应导致部分抵抗力已经非常薄弱的试验动物死亡。而在试用过程中,赵一飞等人还惊奇地发现对某些消化能力很强的哺乳动物来说,那些未交配成功而死亡的血吸虫最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