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青阳乃一介玄门高人,推天相地何其精准?只是稍稍替赵构算了一卦,便得知了为何赵构不能生育的缘由。原来,大宋赵家江山乃是开国之君宋太祖赵匡胤一手打下的,但是,公元976年,赵匡胤一夜之间猝然离世,正史中没有他患病的记载,野史中的记载又众说不一。一直以来,世人探索考证也未得其果,悬而未决。“烛光斧影”成了后人的最大猜测:《湘山野录》载,开宝九年十月,一个雪夜里,赵匡胤急召他的弟弟晋王赵光义入宫。兄弟二人在寝宫对饮,喝完酒已经是深夜,烛光阑珊,赵匡胤用玉斧在雪地上敲劈,同时言道:“好做、好做。”当夜赵光义留宿寝宫,但第二天天刚亮,赵匡胤便不明不白地死亡。赵光义受遗诏,于灵柩前继位,是为宋太宗……罗青阳根据赵构地面相和生辰八字,早已算计出正是赵构的七世玄祖赵光义谋害了赵匡胤而篡位,原本该赵家赵匡胤的一支后人继承的大宋江山被赵光义的后人继承,一直继承到了当时宋高宗赵构那一代,已将近160年时间过去了。罗青阳算计得出,赵构命该断子,实乃玄门“偿运劫”——赵光义这支赵氏子孙继承了大宋江山150年,命数注定他们必将运势偿还给被赵光义篡位的开国之君赵匡胤地后人手里。
罗青阳清晰断出,赵构若驾崩之后,不将皇位传给赵匡胤的子孙后代,那么大宋江山必将瞬亡。
但是,罗青阳自有心知,他怎敢将这一层说给赵构?在赵构的厚待下,他也只能唯唯诺诺,给赵构炼制丹药以“恢复其生育能力”。
可是,纸毕竟包不住火,几年下来了,吃了罗青阳无数丹药,赵构仍然无法生育后代,他年岁已近中年,岂能不急?逼问得罗青阳甚是慌张。而某一天,宋高宗暗中派人监视罗青阳的一位探子向宋高宗密报一事,引得宋高宗颇是不爽,当即传罗青阳速去觐见。
罗青阳却早已算到,这一去,凶多吉少。
“罗青阳”这人物是杜撰的,但宋高宗赵构没有生育能力却是确有其事,赵构一生没有任何亲生儿女,是历朝历代最命苦的皇帝之一。最后,他将帝位传于赵匡胤的七世孙赵慎。
第117章千古迷雾
第117章千古迷雾,到网址
第118章 冤有所属
正文 第118章 冤有所属
第118章冤有所属
原来,几年中,罗青阳为宋高宗赵构炼制了无数丹药,却毫无效果,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民间也有百姓不能生育者,于罗青阳这里求丹,服用后却很是灵验,不久便得胎孕。宋高宗得知后,心想这罗青阳是否在和自己对着干?人家老百姓不能生育,吃了他的丹就灵验,而自己几年下来吃了罗青阳丹药无数,却丝毫无济于事,自是龙颜不悦,却也没有发作,暗中派人监视着罗青阳的炼丹过程,想一察罗青阳是否将灵验的丹丸送给了民间百姓、而送给自己的却是毫无效果的丹丸。但赵构又哪里知道,罗青阳算定他命该绝子,服用任何灵丹妙药都将无济于事——罗青阳却根本不敢将其间真实原因上呈于赵构,否则只怕会人头当场落地。
正是因为其间种种利害,罗青阳在无数矛盾中浮沉起落,也就注定了他必将悲剧收场。而这一点,他自己也早有心知,他料到自己不会有好下场,因而,早已将他的老母亲和一个姐姐、一个弟弟的生计安排妥当。
这一次,那位暗中监视罗青阳的探子向赵构密报了一桩事情,探子对赵构说,罗青阳正是炼制了一粒神丹,但他却私藏而不献于陛下服用!这位探子说他在罗青阳的炼丹房外看见罗青阳手里捧着一颗亮闪闪的丹丸,大叫道:“好东西!世间最妙之灵物也!洞开天地,生化万物。世上唯独吾能享之……”
罗青阳这句话被那探子理解为那是一颗最具灵效的神丹,服用后能开天辟地、滋生万物,却不献给皇上反而自己享用……
“可那东西何尝是什么丹药!乃是一颗天地神物——地珠,吾见其色泽刺眼明目,以手触之则发‘嘤嘤’之声,甚是悦耳,为其取名为‘地璎’。便是地璎珠。本乃一颗宝珠,却被那探子看成我所炼之丹药。不亦谬乎?”小兰说到这里,一声长叹。
听到这,我隐隐有些感悟:只怕这颗“地璎珠”来历不小,以至于罗青阳命死于此。只听罗青阳继续道:“石尘道兄有所不知,我青阳子并非贪名好利之徒,我被皇上召进宫而出仕,世人皆道我为钻探逢迎官场名利。实则我有自己目地。靖康之难后,徽、钦二帝被掳至金贼,宫廷哗变,陡换人间,朝廷不保,社稷将倾,宫人四散潜逃,宫中之物亦屡有失散……建炎初。时吾年方弱冠,在东京巧遇原徽宗时天文星修主事马当云,此亦洞晓天文地理之高人,在靖康之变中他从宫内逃难而出,正是乱世,他不慎被一支流箭射中。命在旦夕,临死之前,他授我一本形状材质颇为怪异之书,名曰《补天录》,马先生言此《补天录》乃唐代第一天师李黄冠亲撰,向来藏于宫廷之中,世人不得见,乃是一本堪天相地之第一神书,然字迹乃是天书,且隔页书字隔页空白。自李黄冠作此书后五百年内无人能识。如若能识别,定能洞察天地万物。预卜万年玄机。
“先生授我此书后立死。吾葬之后,自也谨慎参研此书。始终难以识别,却在一个日头高照的正午,我正在翻书冥思之际,太阳光线恰好照于此书一页上,满纸天书怪字之影又恰好落于相隔之空白页上,仔细一辨,那天书的影子却是清晰的小楷汉字!我惊喜过望,早闻听有高人能为‘影子书’,眼前这书便是一本影子书,这李黄冠果然修为臻至出神入化之境!破解此《补天录》后,我才发现,这并非一本堪天相地、预测玄机之书,乃是一本撰异之录,李黄冠在书中言道他与其师兄袁天罡夜观天象,得觅五气五象,正合五行,日夜脉发于地,冲升于天,招行于风,潜伏于火,震动于雷,皆是女娲补天五方遗石,坠落于地,未知几万年,遗石生合冲克,风雨侵蚀,日月催变,磨为珠形,正是‘天地风火雷’五珠。李黄冠推断曰:世上有人若能寻齐五颗补天珠者,五珠齐汇,苍天缺漏可补,天地陡开,万物重生,人或可得以飞升……李黄冠乃古往今来堪天相地之第一等奇人,他能推知万年千载,后世莫若能及,而其师兄袁天罡亦是玄易高人,以他二人之修为见识,著下此奇书,当不会诳言,我便循此书所载之法式,堪别天文星象、地理发微,在天下四海穿梭辨寻,历经十年,我终于在昆仑山麓找到了‘雷珠’!然后,我来到了江南烟花金陵,循照《补天录》,我发现金陵地域龙气冲天,帝王之所,乃世间第一龙形虎势之地,正好符合‘地’之本源,那枚补天地珠完全有可能掩藏于此,我在金陵方圆千里之内四处辨寻,竟发现帝都杭州乃地气冲升最是明显之地,地珠身在杭州!最终,我才发现,地珠大致埋藏于皇宫之内!石尘道兄你说巧也不巧?”
我点点头道:“所以,尔才于杭州附近画符炼丹、博取名声,以吸引高宗皇帝侧目注意,趁机进宫找寻地珠?我有些怪异,既然李淳风、袁天罡亲自所著那《补天录》,以影子为字,正为防范他人观阅,何故他二人自己不去找寻五补天珠耶?”
李黄冠便是唐朝杰出的天文学家、玄易第一高人李淳风,号“黄冠子”,编著有《甲子元历》,对后世天文、历法和数学的发展贡献很大。李淳风是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定级的科学家。他在世界最早地气象学专著《乙已占》中,把风分为年后,英国学者才在《乙已占》的基础上,把风力划分为零到12级。但李淳风并不以他地科学研究而闻名,他在风水玄易之术、预测占卜天机奥秘之学上地造诣才真正千百年来为世人所称道。举世闻名的预卜奇书《推背图》便是他所著。
贞观时期,唐太宗李世民作为时代的统治者,他一心想知道大唐的命数气运,于是找来当时最有名的术士大师、司天监李淳风和袁天罡,让他们推算大唐国运。结果李淳风推演上了瘾,竟然一口气算到了大唐以后中国2000多年的历史。直到袁天罡推推他地背,提醒他天机不可泄漏太多。宜到此为止,他方才作罢。后来李淳风把起卦推算地结果整理后写成一卷书。献给太宗皇帝,因为最后一卦中他这样写道:“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所以后世都称之为《推背图》。《推背图》因为他?000ぱ缘木罚美持握咝木馓恢倍急涣形椋钡浇廊幻挥懈谋洹?nbsp;新中国建国以后,毛大爷同样将此书列为**,因为李淳风在一千多年前就预言到了中华民国地建立、国共两党之争、文革土改、四人帮等等,还在书中点出了老毛的名字!在文化大**“四人帮”时代,一位教书先生偶然从一堆古籍中发现了一本古书,乃是一卦象预卜之书,书中有一图卦的分解正好说明“四人帮”在何年月垮台,这位教书先生大喜过望。在街上四处宣传,却不知此书便是毛大爷亲自点名的**《推背图》,被人抓了起来批斗至死。但“四人帮”于何年垮台的消息却不胫而走,传遍了大江南北……这在当年是确有其事地。《推背图》在国内今天都依然没有公开出版过,几乎仍旧是**。我国的玄学文化精粹在自己国内被列为**,却在海外盛传。尤其是港台地区、日本和美国,被海外列为“中国七大预卜奇书之首”。《推背图》还预言到了世界大战,日本战败、台湾闹独立等等,甚至点名点姓,比如隐晦地点出了李登辉、**等名字,引起了台湾、日本及美国诸多学者地莫大恐慌和惊叹……在国内现在几乎看不到任何李淳风的预卜之书,有则绝大多数从海外传来。千年之前,李淳风能精准地占卜预测到千年之后,可见其修为。
“我青阳子何尝是什么官场名利徒?我所寻的不过是一枚神珠而已,归根结底。我若能寻齐五枚。我则能一改苍生气数、羽化飞仙!《补天录》载:李、袁二人非是自己不想找寻,而是皆欲找寻。但他二人性格迥异,屡有争执赌气,五珠不能均分,他二人干脆立下一誓:皆不找寻,将此书留于后世有缘人。而有缘之人首先要能识别那影子字,其次尚要精通天文地理风水,所以,此等缘分实在微薄!”罗青阳言辞之中不胜豪迈,颇有自负,“皇上将我召进宫后,命我为其炼丹制药以恢复其生育,但他身犯‘偿运之劫’,命该绝子,纵是神仙炼制的丹药也无法治他,我只能唯唯诺诺,表面炼丹,背后却在宫内寻找‘地珠’。”
“也就是说,五颗补天神珠你已经找齐了两颗,离告成大功也为期不远了,但却在刚刚找到那颗‘地珠’之时,高宗皇帝赵构便听信了探子之言,言你炼制神丹却不予他服用,以至他多年来仍旧不能生育后代……”我紧紧盯着小兰。
“噫!世事难料,运命无常!我一心欲在皇宫内得到《补天录》所载之‘地珠’,我纵然确信那地珠藏于皇宫之里,然三年下来却毫无所得,反而触怨吾皇,我是进退两难也!我便有所感悟,只怕我青阳子要命丧于此!所以,我才将早前找寻到地‘雷珠’托付给了我罗家胞弟,让他保管。但造化弄人,我虽断定地珠藏于宫内,然三年来无以循迹,却在这危急关头,我在宫内一棵千年杉树下发现了地珠!”小兰说到这里,一阵长叹,“堪堪最是荒谬者,我刚一找到这地珠,竟被皇上安插在我身边的探子所见到!只因那地珠亮丽眩目,颇似刚出炉之丹丸,那探子又听我言‘好东西!世间最妙之灵物也!洞开天地,生化万物,世上唯独吾能享之’,自然认为这地珠便是我所炼制的丹药,不给皇上服用因而皇上不能抚育后代……”
“闻听此报。高宗赵构自是龙颜不悦,召你觐见。”我接道。
“一进大殿,皇上便问我可有炼好丹药?我答道正在炼制,却听皇上猛一拍案曰:朕不满尔日久也!尔岂敢如此诳朕?朕厚待于尔,隆恩之极,尔三番五次推托咎责,是何居心?朕春秋日老。而后继无人,这江山基业叫朕欲以何托?尔欺君数载。瞒天过海,此罪尔可知?
“我一惊,心想这一天终须来临,心下一横,答道:微臣炼丹夙夜忧心,丝毫不敢辜负我主所托,又岂敢欺瞒天听?还望陛下明察!
“皇上更为恼怒。自龙椅上猛一站起来,大斥道:尔仍是不知反悔。当即召来那探子,殿前一对质,我当即震惊无端,他二人竟将我刚刚找寻到的地珠误当成丹药!!”青阳子说到这里,复又一声长叹,“这便是天意也!这地珠乃上古天地神物,极是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