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阃废巍! ≡谘∈滞媳砩希艘话愕男彰⒌刂贰⒌缁暗壤改客猓肓绶绞轿薰氐闹挥小俺錾暝隆币幌睢6鸦榛蚧吃械呐圆荒艹晌蜓∪耍胍旎蛏⒆拥呐砸膊荒懿渭哟讼畋热A硗猓晌非蛐〗愫笤谝荒昴诓荒芙峄椋钡讲碌幕非蛐〗愫蟆#�2002年环球小姐俄罗斯小姐费多洛娃就因体重增加被怀疑怀孕而被取消该称号,亚军巴拿马小姐贾斯汀·帕塞克取而代之。) 所有选手参加以下三方面的预赛:第一,访谈。评委与每一位代表接触,了解她的成功标准、生活的理想和目标。集中考量选手仪态、魅力、自信、交际能力以及思想。第二,泳装比赛。每位代表身穿赞助商提供的一种泳装。集中考量参赛者的面容、身材、健美及其信心。第三,晚礼服比赛。每位代表自己挑选一套晚礼服。集中考量参赛者的整体外观、自信,对时尚的感觉及给晚礼服增色多少。 评委每项打分,所有分数输入电脑。分数最高者进入决赛。进入决赛的选手重新比赛,不计第一轮的分数。最后的角逐依然在前述三个方面由评委评判打分,三项总分最高者当场宣布为冠军,依次为亚军和季军。 选手在预选时可多次参赛,但决赛只能参加一次。 环球小姐组织的官员称,有幸参加这一赛事的佳丽都是各国最杰出的女性代表,她们拥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和文化,但却一样的美丽和聪慧。 “环姐”比赛比的是女性的美丽和才气。环球小姐不是单纯以身体条件来评判,而是以才智、学识和文化艺术修养等综合素质为主要考核指标,更多的是反映时代精神,体现时代风貌。 获得比赛冠军的佳丽可得到巨额奖金,享受很多服务,并可在当选的一年里作为环球小姐组织的一名正式员工和形象代表进行全球旅行,与国家元首、知名人士举行会谈,参加官方和社会性慈善活动,上电视就各种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及接受各种职业培训等等。 2003年6月,中国姑娘吴薇也参加了2003年环球小姐的角逐,但她没能进入前十五名的准决赛。吴薇失败的原因,据说与在当地时间5月24日晚举行的晚装走台表演表现不佳有关。当时,吴薇身着当地设计师的作品出场,选美评论家们认为她的台步和仪态不如中国的职业模特卓灵能给人深刻印象。19岁的上海姑娘卓灵在2002年参加了环姐总决赛获得了季军。她在决赛中身着一件极具东方风格的丝绸晚装,将亚洲女孩淑娴婉约的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中国小姐首次参加环球小姐大赛,卓灵最后获得了2000美元奖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一章 中国选美元年:与世纪同步的美丽风暴(5)
图片:卓灵 掀起盖头,国际小姐瞄准北京城 陈凯歌的“艳福”再一次被证实。2004年1月,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与中信文化体育产业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将世界三大选美赛事之一的“2004年国际小姐世界大会”引入北京。著名导演陈凯歌将担任盛会的艺术总监。 “国际小姐世界大会”素有“选美奥林匹克”的美称。于1960年创办于美国加州长堤,1968年后转入日本举办。其跨国的文化背景使其逐渐赢得“选美奥林匹克”美誉。此次在京举办第四十四届盛会,是该项赛事首次在日本、美国以外的土地上举办。 “国际小姐世界大会”的官方名称叫做“THE INTERNATIONAL BEAUTY PAGEANT” not simply a “beauty competition” a “Festival of Beauty”。她的组织信条是实现妇女对国际社会的贡献;通过国际大会向全世界拓展友谊的网络;使女性内在美转化仁爱和友谊,推动世界的亲善与和平。“爱心、亲善”是大赛传递的主题思想,“友好、健康、爱心”是大赛的整体形象。 正是基于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交流与沟通的宗旨,“Miss International Beauty Pageant”才选择来到更加开放、更加多彩的北京。 2004国际小姐大赛的主题是“魅力中国、时尚北京”, 由该赛事国际官方组织“日本国际文化协会”授权给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在中国北京主办,中信文化体育产业有限公司是此次国际小姐世界大会的承办方,他们在承办“2004年国际小姐世界大会(总决赛)”的同时,还承办此次国际小姐世界大会中国赛区的全部比赛。 表演是大赛的最后一个环节,大赛将经过民族服装、泳装和晚礼服3场审查,由20名评审员投票选出每年度的“国际小姐”三甲。在历届比赛中,通过绚丽多彩的民族服装表演,各国佳丽向全世界自豪的展示本国文化。泳装展示将比赛带向高潮,随着各位佳丽的出场,赛场上充满了青春、活力的气息。晚装国际小姐世界大会至今已经举办43届。 “one love”捐款是国际小姐世界大会中重要的慈善活动,通过社会捐赠为贫困人群带来帮助。 “one love”基金曾用于救助非洲饥荒、土耳其地震、受害者和对贫困儿童捐助。 来自重庆的21岁女孩王珊代表中国参加了2003年的国际小姐比赛,她入选12人决赛圈并荣获“最佳民族服饰小姐〃称号。 图片:王珊 东方之珠,香港小姐的HongKong魅力 一年一度的香港小姐选美活动是所有香港人的一件盛世。早期的香港选美雏形,只是在夜总会之类的地方举行,参加的女孩子并不多,不是定期举行。1973年,香港无线电视台开始主办了“香港小姐”的选美活动,至此,此项活动已过了而立之年。 香港一位资深的传媒人说过:最能代表香港的,不是尖沙咀钟楼,不是太平山老衬亭,不是海洋公园,不是大富豪夜总会,不是香港脚,而是香港小姐。香港自从七十年代经济起飞,电视机渐渐成为家庭的必需品,娱乐也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无论从经济还是文化的角度看,七十年代都是伟大的。香港本土的选美、电影、流行音乐、漫画等等,都在这个时候像青春期的少女般生机勃勃地发育起来。 1973年6月24日,在“美貌与智慧并重”的口号下,“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简称无线电视)选出了第一届香港小姐孙咏恩,这项轰动全城的美丽竞赛才固定由无线举办,每年一届。 七十年代的港姐选美,尽管引入了泳装环节而被人指为大胆,但视其标准,实际上是对传统文化的回归。早期的港姐除了勇气过人之外,完全具备中国传统妇女的“德言工容”,所以一个个高贵端庄,堪称女性楷模。较为著名的有张玛莉、朱玲玲、郑文雅,她们都不属于艳光四射的美女,选美时也没有显露出娇嗲的少女味,好像天生就具有“母仪天下”的风范。所以香港小姐的高贵之名,可以说是这些佳丽齐心协力打造出来的。 1983年,参选的佳丽里出现了张曼玉。这个笑起来像猫的少女也曾是大热门,有着一流的身材;但她还是输给了看上去文静的杨雪仪。这届选举之后,杨雪仪发展平平,投身演艺界的张曼玉却如鱼得水。两人形成鲜明反差的际遇,更印证了民间对港姐选举标准的总结:冠军是选老婆,亚军是选女朋友,季军是选小妹妹。 1984年到1991年,是港姐竞选的最辉煌的时代。在稳定而富庶的社会里,娱乐的“娱乐功能”渐渐压倒“教化功能”。香港小姐选举不仅是电视台的王牌收视节目,更是吸纳大量广告的王牌创利节目。选出来的美女不再有必要做女性的表率,她们的首要任务,是让观众赏心悦目,吸引更多的眼球,给出手大方的赞助商以足够的回报。 大量的赞助也为当选港姐带来丰厚的奖品,一夜之间名利双收的灰姑娘童话,让香港少女对选美充满憧憬。在比较大的选择范围中,出现众望所归的美女也就相对容易了。如果从演艺的星空中摘下这些名字,香港的影坛和电视界要黯淡一半。 张曼玉、李嘉欣、翁美玲、杨宝玲、邝美云、谭小环、李绮虹、张可颐、杨婉仪、李珊珊、潘芝莉、袁彩云、海岚、赵翠仪、吴文忻、郭羡妮、原子、胡杏儿……她们上镜漂亮、有观众缘,位置基本上按美貌排列,智慧无可比。每一个选美的胜利者都会开始一段不平凡的人生。 &
第一章 中国选美元年:与世纪同步的美丽风暴(6)
一年一度的香港小姐选举,已成为香港的一种文化,成为香港人集体的记忆行为。香港七十年代的忠厚,八十年代的浮华,九十年代的刻薄,用这些美女的青春来作了笔录,为这个光怪陆离的大都市刻画出完整的轮廓。 图片:2002年香港小姐
第二章美女标准:道可道,非常道(1)
玄妙无常的时代特色 对于美丽的女性,我们的眼睛永无倦意。克尔凯郭尔说:“每个美女都是一个美的造物,又是一个美的整体。明媚的笑,淘气的眼神,期待的目光,沉思的头,丰盈的意志,忧悒的情绪,掠人的眉宇,疑惑的樱唇,神秘的额头,野趣的行为,茂盛的睫毛,起伏的胸脯,丰满的臀,小巧的脚,纤细的腰,天使的纯洁,如梦的渴望,空灵的优雅,不可言语的叹息,羞涩的谦柔。这个美女是上天唯一造成的美女,任上帝有天国,我只愿拥有她。” 一个时代总会有一个貌似新颖的美女标准呈现出来。 美女是人类文明用之不竭的思想中灵性得富源。美学的光荣在于它仅仅关系于美的事物——女性与美丽的幻想。 淑女体态五百年回眸 体态美,是女士们始终不渝的追求。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审美观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梨型身材的主导年代(公元15世纪至18世纪末)
欧洲古典油画上的女性体态是这时期最理想的身材,并一直维持至18世纪末。浑圆的 身躯、丰满的臀部,流露强烈的母性感,强调女性应扮演的传统角色,即既为人妻又为人母 的天职。 图片:古希腊油画1~2幅 力臻完美的葫芦型身材(19世纪) 当时的时装杂志为美国女性建立了一个审美新标准。当时的美女全部拥有葫芦型身材,非常紧身的蕾丝并加入大量垫料于服装内,务求营造夸张线条,以达到最佳效果。 图片:欧美19世纪电影的经典形象:如《飘》郝思嘉 瘦削就是美(20世纪初至40年代) 苗条的身材成为魅力和具有智慧的同义词。巴黎时装设计师创造了一个新宫廷式的面貌……纤细的腰肢和一双修长而笔直的美腿。服装下的身躯可以不需要任何辅助性的服饰就能达到苗条的效果,成为当时的一大突破。拥有如男子般平坦的腹部线条是最惹人羡慕的事。 图片: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欧美女影星:如费雯丽、褒曼、嘉宝 细腰肥臀的芭比娃娃身材(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 标准身材是丰满的胸脯、纤细的腰肢和浑圆的臀部。芭比娃娃就是1959年面世的。50年代的经典美人有玛丽莲·梦露、伊丽莎白·泰勒,她们均拥有骄人的丰满身材。 图片:芭比娃娃 骨感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这是纤细身材的年代,最理想的女性是外表年轻、行为年轻又打扮年轻的女性。瘦削的身材成为必然的标准,女性对脂肪产生惧怕心理,更不惜以运动和坚定的信心换取完美体态。 图片:奥黛丽·赫本 肌肉型(20世纪80年代) 肌肉型的女性在此时期出现,她们对完美观念又再创新。全身几乎没有一点脂肪,手臂、大腿和腹部都充满肌肉,细腰、甚至扁平臀部最为时尚。 图片:简·芳达 骨子里的性感(20世纪90年代) 这时期所流行的是一种近乎营养不良、极端瘦削的身材,犹如未发育的小女孩。女士们最想拥有一个瘦骨嶙峋、皮包骨头、没有肌肉的体型。经典美女是名模凯特·莫斯,她在户外海报中的名言便是:可以给我点食物吗?这非但不惹人反感,反而引来羡慕又妒忌的目光。 图片:凯特·莫斯 健康线条美(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 融合瘦削与健美,今日女性所追求的是既纤巧又拥有适度肌肉的线条美。亦可借助神奇胸罩及种种精心研制而成的新款内衣,达到上围丰满、下围适中的理想身材。 图片:凯瑟琳·泽塔。琼斯、尼可·基德曼 中国大陆100年来美女标准的变迁 1900…1909 美丽标准:会说洋文的大脚女人。世纪之初,洋货、传教士、大众传播媒介把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一本倡导女权运动的书《女界钟》应运而生,该书不仅措辞激烈,极力攻击缠足,而且主张妇女“剪发、读书、参政”。这是一个新陈代谢期,至少在青年人的心中,崇洋与爱国之间是可以划上等号的。 美丽人物:赛金花。这个直到21世纪还能为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