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混在东汉末-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修挠挠头,趁着卢敏喘气的功夫,把刚才赵毅托他向卢敏请求的事情说了一遍。卢敏听了,还没来得及说话,毛嫱却冷笑一声:“德然,你心地善良,不知道人心的险恶,当然了,我也不是说赵毅就是恶人,但是那个谢广隆呢?你以为他真的是因为一片忠义才不做马贼的?你知道那些年檀石槐在草原上崛起之后,多少马贼被他们剿杀,又有多少人被追得无处藏身?公沙太守把他放在居庸关,就没有他的考虑吗?”
    刘修大吃一惊:“你们怀疑……”
    “防人之心不可无,更何况是这些唯利是图的马贼。”卢敏不容分说的说道:“向公沙太守建议的事,我可以去办,但是你不要完全相信他,一旦出了事,不是你一个人承担得起的。我们这次能成行已经是很难得的事了,千万不能节外生枝。”
    刘修无法反驳,如果谢广隆真如毛嫱所说,只是被鲜卑人追得活不下去才到上谷来的话,那把这部《东胡志》送给他的确不太合适。不过,赵毅不是胡人,他家是常山大族,应该不会这样吧?
    “常山赵家我知道,应该不会出那样的人。”毛嫱询问了一下卢敏的意思,最后打了个圆场说道:“你把草原上的部分抄给他,幽州的部分就不要抄了,我相信赵毅能理解的。”
    刘修把目光投向卢敏,卢敏勉为其难的点了点头,略作思索,又沉声道:“你自己抄,不要让其他人代劳。”他看了刘修一眼,又解释了两句:“既然你要卖赵毅一个人情,干脆就做得彻底一点。另外,除了刘备和张飞两人,其他人面前也不要多说什么。”
    “为什么?”刘修这次是真的不明白了,防着谢广隆还有点道理,为什么连涿县一起来的人也防着?
    “你真是什么也不知道。”毛嫱又好气又好笑,伸手弹了一下刘修的脑门:“幽州的大户有几个和草原上的人没有生意来往?”
    刘修大吃一惊。不过,毛嫱就是涿县的大户,想必这句话不会无的放矢,他虽然觉得很震惊,可是想想,也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前世的时候,这样的事情也不少,许多天天嘴上喊着爱国的人,不是早就把国籍改成了他们最“不耻”的外国籍了吗。
    果然利益才是一切。
    刘修心情非常不好,没有心情再争论什么,他点了点头,便退了出来。卢敏见了有些担心,毛嫱却只是叹了口气,她也不知道怎么去劝解,卢敏的身份背景和她不一样,在这件事上很难说到一起去。
    “德然的心思还是太单纯了,就像一匹素一样。”
    “赤子之心,难能可贵,可惜难以长保。”卢敏无来由的叹了一声,有些黯然。毛嫱欲劝,张了张嘴,却也只能跟着叹了一声。是啊,道德和现实总是那么遥远。她突然转过一个念头,觉得自己的感慨有些莫名其妙:这刘修跟道德扯得上什么边啊,他是个有劣迹的无良少年啊。
    两天后,刘修把亲手抄的经过删减的《东胡志》交给了赵毅,本来以为赵毅会不高兴的,没想到赵毅喜出望外,对他的解释一点也不放在心上,好象早就料到了似的,反而很感激的说道:“德然,你放心,这部书我绝不会给其他人看一眼。”
    刘修笑了:“那倒未必,你弟弟子龙总不会有问题吧。”
    赵毅一愣,随即欣喜的哈哈大笑,拍着刘修的肩膀道:“德然,子龙如果听到这句话,一定会将德然引为知己的。德然如果有空到常山,无论如何一定要来我赵家作客。”
    “那是一定的。”刘修挤挤眼睛,半真半假的说道:“你们赵家是几百年的将门,我怎么能不去沾沾名将之气?说不定到时候还要向你们兄弟讨教一些武艺呢。”

第077章 戟与矛
    “武艺?”赵毅忽然想起了什么,犹豫了一下:“蒙德然赐书,无以为报,我教你几式矛法如何?”他好象生怕刘修说他市侩,又赶紧解释道:“不是我先前舍不得,实在是我赵家的矛法有些古怪,一般人学了反倒不美。”
    一听说能学到赵家家传的矛法,刘修欣喜若狂,他现在步下功夫已经大有长进,步射也有了几分功力,但是敦武没教他马上功夫,公孙瓒又走得急,他还没来得及向他学习骑矛怎么用,如果能学到赵家的矛法,那当然是再好不过了。
    “事先说明一下。”赵毅见刘修一副喜不自胜的样子,也忍不住笑了笑,连忙解释道:“我家这矛法其实并不是纯粹的矛法,而是戟法,只是现在的戟已经和秦以前的戟大有区别,有很多精妙之处可能用不上了。我家是敝帚自珍,一直不舍得丢弃,所以和常见的矛法比起来,有些……怎么说呢,有些难学。”他笑道:“曾经有个西凉人千里迢迢来求学,只学了几天,就说我赵家的矛法是祭器,更适合在大祭上表演,不实用,半途离去了。”
    刘修忍不住笑了,还真有这样的笨蛋,居然说赵云的矛法中看不中用。
    “那西凉人叫什么?”
    赵毅想了好半天,终于想起来了:“好象……叫张济。”
    刘修的笑容一下子僵在脸上。张济?这名字很熟啊,对了,好象董卓手下的大将,据说武艺相当了得,他的侄子张绣更牛逼,号称北地枪王。他……在赵家学过武艺?
    赵毅见刘修一脸的惊讶,推了推他:“德然?”
    刘修这才回过神来,连忙打岔问道:“你刚才说这是戟法?戟法和矛法有什么区别吗?”
    赵毅得意的笑了:“当然有区别。相对于戟法来说,矛法简单多了,只有刺、挑、拨、砸等几种,而戟法还有削、剁、啄、勾种种精妙的手法,只是现在的戟已经和矛差不多,那些手法大多用不上了。”
    赵毅见刘修还是一头雾水,便取过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个古戟和现在常用戟的草图,详细解说了一下,刘修这才有些明白。赵毅说的古戟是那种带侧刃的戟,现在的戟却只是比矛多了一个刺,其实作用和矛没什么大区别,不仅结构简单,而且使用方法也要简单得多,很多古戟上的用法确实用不上了。
    “既然古戟有那么多的精妙技法,杀伤力远大于矛,为什么古戟却失传了,变成现在这副模样?”刘修不解的追问道。
    赵毅一笑:“古戟虽然精妙,但是也非常难练,一来是戟头要重很多,没有足够的臂力很难做到如意,二来那些特有技法要求颇高,如果练得不好,不仅妙处挥不出来,反而会耽误攻击的效果,这也就是张济说这种武艺是祭器的缘故。”
    刘修若有所悟的点点头。
    “德然,学不学在你,我不强求,说实话,现在能真正用好这种戟法的的确不多了。”赵毅很坦诚的说道:“我建议你学步戟可能更实用一些,河间张家就是只学了步戟,他们家的大戟士现在可是有名的河北精兵。”
    刘修一扭头,哈哈大笑:“那可不成,我是步戟、骑戟都要学,一个也不放过。用不上就用不上,至少也是原汁原味的啊。我既然文习古文经,武当然也要习古戟,你放心,我学好之后,特意去打一柄古戟,到时候上了战场,往外一挑,就那么特别。”
    赵毅忍俊不禁,和刘修相视而笑。
    接下来的几天,赵毅向刘修传授了他家传的戟法,刘修现这古戟的用法古然复杂,没有长时间的苦练很难掌握其中的精髓,而且对臂力、眼力的要求都非常高,仅是辨别戟援的方向便不是一个容易的事。矛柄是圆的,不存在方向的问题,戟柄却是扁的,要在动作之中通过戟柲的手感来分辨戟援的朝向,实在是个不低的要求。
    另外戟头也要比矛头重上一倍左右,步戟还好一点,双手执戟,戟杆也就是一丈左右,操纵起来虽然有难度,总不是遥不可及,可是骑戟的戟柲长达两丈,戟柲又是有弹性的积竹柲,晃晃悠悠的,这时就能明显感觉到戟头不容易受控制,戟援长不过一尺,要想用援刃推杀或勾杀敌人,这就需要非常精确的距离控制。
    如果再考虑到制造这种戟头的工艺复杂程度和成本,那就能明白这种古戟的消亡是意料之中的事了。不过刘修没想过做将军,也不需要训练大量的将士,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一点虚荣心——这古戟法不仅招式精妙古拙,就连姿势都讲古礼,看起来古意盎然,十分有派——倒也不用担心这些区别。
    戟法很复杂,纵使刘修有出常人的眼力和臂力,又有着不怕重复再重复的毅力,他依然花了很长时间才初步掌握了赵毅讲解的要领。不过,赵毅却对他的进步赞不绝口,说他简直是神,假以时日,追上赵云应该不成问题,这话说得刘修不免有些自鸣得意。
    卢敏在居庸关呆了近半个月,终于再次起程直往上谷郡治沮阳。沮阳离居庸关不到百里,轻车简行,一天便赶到了。在居庸关呆了这么久,每天跟着卢敏爬山看地形,那些年轻人最开始的热情早就消耗得差不多了,恨不得早点走,只是不好意思开口罢了。一直到了沮阳城外,看着熙熙攘攘的人流,他们终于再次兴奋起来,加快步伐的向城门赶去。
    看着一个个嗷嗷叫的少年们,卢敏矜持的摇了摇头,含笑不语。刘和见了,也有些同感,他们都自恃身份,不肯和其他人一样坦露自己的心情。
    上谷太守公沙孚已经接到了消息,派兵曹掾鲜于银赶来迎接。鲜于银字伯玉(注),是上谷鲜于家的人,他非常年轻,看上去也就是二十五六的样子,长得面皮白净,中等身材,不像武人,倒像个书生。
    “太守大人闻说诸位前来上谷见习,非常赞赏,让我来全程陪同诸位。”鲜于银很客气的解释道:“我是上谷人,在郡里做了三年的兵曹掾史,对情况稍微熟悉一点。”
    ————
    注:本书中有些人物的设定参照猛子大大的《大汉帝国风云录》,如鲜于银的字。顺便说一声,这本书虽然是老书,可是依然很赞啊!

第078章 来者不善
    卢敏笑了笑,没有追问太守公沙孚在忙什么。他是个白身,公沙孚不愿意自降身份来见他也是意料中的事,派个兵曹掾过来已经算是给面子了。他跟着鲜于银向驿馆走去,一路寒喧着。鲜于银对卢植很敬重,说卢植不仅是涿郡的名士,更是整个幽州人的骄傲,言语之间对卢敏也非常客气。
    进了驿馆,安排好房间之后,鲜于银说要去安排一下晚上的接风宴便先行告退。他走到门口时,打量了站在一旁的刘修一眼,嘴角一挑:“听子玉兄说,你的武技很不错?”
    刘修一愣,连忙谦虚道:“那是阎君谬赞,不敢当。”
    “呵呵呵……”鲜于银轻声笑了起来,摆摆手道:“足下不要谦虚了,阎子玉不是轻易夸人的,他说你是鬼手敦武看中的人,想来一定不会差的。”他停了一下,又说道:“阎子玉遇过的高手无数,从来很少吃亏,却在你手上栽了跟头,而且栽得心服口服,不管怎么说,你也值得自傲一番了。”
    刘修尴尬不已,不知道如何回答。
    鲜于银上下打量着刘修,好象有些看不懂:“更重要的是,连太平道的张使都夸你资质好,这就更让人不可理解了。”
    刘修心中一动,“张……使在沮阳?”
    鲜于银会意的一笑:“张使和公沙大人是道友,每次经过沮阳都要住上几天的,只是这次停的时间有些长,好象在等什么人。不会就是你吧?”
    刘修连忙摇头,不好意思的摆摆手:“我和张使有过一面之缘,不过没什么交情,他怎么可能等我,大人一定是误会了,误会了。”
    鲜于银也不在说,点头示意后便出去了。刘备有些好奇,凑上来问道:“大兄,他说的张使是谁?”
    “就是那天在山头长啸的,好象是太平道中的人,专门负责在幽州传教。”刘修对刘备使了个眼色:“你要打听具体的情况,应该去问毛姑娘,她好象和太平道的人有过接触。”
    刘备撇了撇嘴,连连摇头,似乎不怎么愿意和毛嫱打交道。
    “你什么时候见过那个张使?”
    “就是在居庸关的时候,我早起锻炼,正好和他碰上了,便聊了几句。”刘修轻描淡写的说道,心里却有些沉甸甸的,那天在石屋顶上的遭遇让他现在还是又惊又疑,他搞不清那个中年人是如何发出让他心痛的声音的,他不相信什么咒语,可是又实在找不出什么好的解释来。
    现在听说这个张使还在沮阳,甚至还专门提到了他,他有些担心这个邪教徒会不会搞出强收徒这样的狗血事情。从这几天卢敏的反应可以看得出来,卢氏父子对太平道可没什么好印象。
    上谷郡是郡治,虽然热闹,但是周边的地形却没什么好说的,太守公沙孚又不冷不热的,呆着也没什么意思,卢敏停了一天,便打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