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之帝国再起-第1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际上一直以来,刘宏眼中不平衡的朝贡制度其实都是过去那些慷慨大方的皇帝造成的,就好比光武皇帝的时候,倭人遣使觐见,因为国家穷僻,送上的贡品是本国地国人。以作为奴隶进献,当时的光武皇帝便回赐了大笔的赏赐,由此可见一斑。

所以当刘宏提出要对帝国朝贡体系内的国家征收岁币时,帝国地官僚们都没有反对,十余年的统治。不但树立了刘宏绝对的权威,也让他早就把中枢政权改造成了他想要的局面,|Qī…shū…ωǎng|现在既然他本人都不在意,那些帝国的官僚自然不会自讨没趣。

在冬季之前,刘宏的旨意被送到了西域,对于段和帝国军的军人们来说,每年能够得到岁币地五成充作军费实在是件很好的事情,而剩余的五成岁币则将用来招揽帝国国内的穷人来西域落户。

很显然,西域各国并没有作战的勇气,面对着比起匈奴人统治时还要略多地岁币。各国都是咬牙接受了。反正只要能保住自己的地位,付些财物就当是花钱买太平。要是汉军打过来,他们将一无所有。

帝国和西域各国的停战,让试图搅乱局势,混水摸鱼的昆提良失去了机会,他不得不带着自己的部下,取道乌孙折回大宛,腾出手的汉军在控制区内加强了巡逻,那些开垦民团也在所属的农场和庄园加强了戒备,他实在是没胆子再去惹事。

昆提良自以为只要自己回到大宛,那么便可以高枕无忧,不过他并不知道,对于帝国军来说,他们比普通人更加记仇,他们是绝不会放过他的,当西域局势趋向平复的时候,密谍司训练的大批西域本地人被派往了各国,打探消息,不管花多少精力和时间,帝国军都要把杀害帝国军士兵地凶手找出来,李儒这个密谍司在西域地情报头子更是亲自出马。

当西域的战争从明走向暗地时候,雒阳的各大报社开始按照刘宏的意思,在国内鼓励穷苦的百姓前往帝国在西域的控制区,加入帝国军直属的农场,为帝国戍守西域。当然这只是表面上的宣传文章,实际上真正吸引帝国国内青壮男子前去西域的还是刘宏开出的优厚条件,凡加入帝国军直属的农场,每人得田地五十亩,各种税全部折成粮食,十税三,剩余的归自己,免除各种外地徭役,只需要承担本地的道路和水利等建设,同时参加一定的军事训练,另外单身男子,帝国负责解决其配偶问题,每生一个孩子,帝国额外发放补贴。

刘宏的政策很简单,一方面鼓励帝国国内的年轻男子去西域,同时利用从西域各国得到的岁币购买他们的女子给迁入的帝国男子做配偶,然后鼓励生育,等到时机成熟再辅以战争,总之在他有生之年,他要看到西域彻底变成汉人的天下。

对于帝国国内,人口稠密地区的穷苦人家的青壮男子而言,去西域是一条不错的出路,而且也不用担心因为穷而娶不到老婆和养不活孩子,更何况如今帝国军在西域威名赫赫,再加上对刘宏的崇信,昭武五年的冬天。不少帝国地青壮男子都是去了本地所在的折冲府,应征前往西域的第一批名额。

刘宏登基后的十余年里,由于施政得当,再加上重视农业,所以帝国的人口一直都在增长着,可以说对刘宏来说,国内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口问题,而且这种人口问题实际上表现在土地矛盾上。就算帝国的豪强们现在已经不能像过去那样肆无忌惮地兼并土地,但是土地兼并始终存在着,只是速度变慢了很多,而且对于一些普通人家来说,往往一家都有两三个儿子,到他们成人分家以后,原本的土地必然会分散,这样地话几代以后,仍旧会出现土地不够使用的问题。

历代王朝。由盛而衰,政治腐败固然是个原因,可是人口增长而带来的土地矛盾也是一个原因,只不过腐败的官僚加剧了王朝因此而覆灭的程度。

要解决人口和土地的矛盾。要么限制人口增长,或者减少人口数目,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兴替时人口锐减可以说就是以一种最极端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发展工商业,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将农业人口转为工商业人口,也是一种方法。可是这显然不适合刘宏统治下地帝国,至少对刘宏来说,以帝国目前七千万甚至更多的人口基数,破亿只是迟早的事情,和工商业异常发达的南宋相比。目前帝国地南方并没得到太好的开发,而且帝国的工商业进程不是他可以强行推动其速度的,只能循序渐进地发展,相比较而言,他更倾向用移民和扩张来解决这个问题。

扩张才是解决人口和土地矛盾的唯一办法,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说穿了就是争夺生存空间,所谓的正义和邪恶也只是成王败寇地把戏而已。刘宏早就把南洋和朝鲜半岛以及日本列岛化作了帝国日后的移民地区,只要辽东和南方的开发有了一定基础,他就会开始向以上地区移民,总之在这个时代。最大限度的跑马圈地才是正确的选择。他只要保证帝国一直以来核心区域如中原和关西一带地城市化和工商业化以及技术进步就行了,至于目前帝国以外地区。先把地方占下,然后再慢慢发展不迟。

当西域问题暂时性解决以后,刘宏决定先把日本列岛纳入帝国的行政版图,说得确切一点,他是对日本列岛上的人口资源感兴趣,黄河改道工程需要大批的劳工,不过眼下帝国正处于发展期,国内宝贵的人力资源应该用在发展农业和工商业上面。

自从鲜卑人被击败以后,帝国辽东以北的国家和政权都向帝国表示了服从,而且对刘宏来说,像高句丽这样在朝鲜半岛还算富裕的国家,当然是先收岁币,等压榨得差不多了再打不迟,至于日本列岛上的倭人,那地方现在还是小国林立,穷得只有人,自然是上好的奴隶来源地,而且日本列岛上的抵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昭武五年地冬天,枢密院就因为刘宏一时兴起,全都开始转向对倭人地征服计划,而日本列岛这个名字也被刘宏正式改为瀛洲,作为帝国第十四个正式的行政监察区。

对着地图,刘宏轻轻地用笔一划,日本列岛就成了帝国地疆域,当然刘宏对此认为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不说全世界,至少整个亚洲都该是帝国的领土,而日本列岛,当然今后应该改称瀛洲,这地方只要把原来居住的倭人全都清洗掉,还是很适合汉人居住的。

枢密院里,对帝国军的参谋们来说,瀛洲无疑是陌生的,手头仅有的资料也只是显示整个瀛洲目前正处于小国林立的分裂状态中,至于光武皇帝时代前来进贡的倭奴国早已覆灭,目前唯一可以明确的就是瀛洲上目前最大的一股势力是邪马台国,而这些资料还是密谍司在高句丽的探子送回来的,整个瀛洲的人口估计在百万左右,适合做奴隶的青壮少说也有个三四十万,虽然仅仅是寥寥无几的一些资料,不过也足够让帝国军的参谋们制定一个大体的计划。

对于帝国军的参谋们来说,对付倭人,只需要三个骑兵旅,就可以横扫整个瀛洲,真正的困难在海上的运输线,如果要大量抓捕倭人作为奴隶运回帝国,那么帝国首先要在朝鲜半岛的几处海岸要地建立港口,作为中转,毕竟直接从朝鲜半岛走陆路进入帝国,耗时长久不说,还会增加无谓的浪费。

很快,枢密院的帝国军参谋们就制定了一个详细的计划,认为应该先通过政治手段,让高句丽和三韩主动帮帝国在朝鲜半岛修建港口,建立一条稳定的瀛洲到幽州的近海航线,以方便日后运送倭奴,从幽州上岸,走帝国修建的官道那运输速度可要快得多。

看着手里的整份计划书,刘宏皱了皱眉,通过政治手段逼迫高句丽和三韩的话,那么他就必须在岁币上有所让步,不过和日后总的利益相比,这点让步也不算什么。

刘宏的手指顺着帝国幽州的近海,一路划过了朝鲜半岛,直达瀛洲以后,决定还是先把那上面的倭人清干净再说,和倭人相比而言,高句丽和三韩不过是卧榻之侧的小虫而已,随时可以碾死,而倭人倒像是蟑螂一样,生命力顽强,还是及早除去比较好。

一百九十三。高句丽和三韩

高句丽王宫,乐声齐作,高句丽王伯固看着坐在右首上侧的大汉使节,想从他的脸上看出点端倪来,不过可惜的是,前来的大汉使节似乎只是专注地看着跳舞的宫女。

伯固心里有些七上八下,大汉自从如今的天子登基以来,一改先前孝桓皇帝时期的颓势,霸武强兵,称霸草原的鲜卑人不过几年间就败亡了,每次想到高句丽曾在孝桓皇帝时候也跟着鲜卑人抄掠大汉的边郡,伯固就感到心惊肉跳,谁知道大汉天子哪天想起这事,辽东的大汉铁骑就会跨过边境线,把他的脑袋砍下来。

作为帝国使节出使高句丽的耿临看了眼神情犹豫的高句丽王伯固,心里知道这个有些胆怯的高句丽王一定是在猜测着自己的来意,不过他一点也不急,现在辽东地方上驻扎的羽林军团和折冲府的士兵足够横扫高句丽了。

曲终舞罢,伯固挥了挥手,撤去了歌舞,只是留下了十名王宫里上等的歌伎,朝耿临道,“耿公,不知可有中意的人选侍寝。”这些歌伎都是高句丽国内正值妙龄的少女,原本伯固是想自己享用的,但是现在他只有忍痛割爱,拿来讨好耿临。

“大王客气,那我就却之不恭了。”耿临一笑,随手点了十名歌伎里最漂亮的两人道,却是让伯固心里稍许有些放松些。

“都退下。”看到耿临看了一眼四周的侍卫,伯固很快便反应了过来,这位大汉的使节怕是有什么话要和自己说。

“大王,这?”作陪的几名高句丽大臣。有些迟疑,毕竟大汉使节一向名声彪悍在外,尤其是强悍时期的使节,便是直接在敌国王宫斩杀国王的例子也有不少,而现在他们眼前的这位耿恭,在孝桓皇帝时代。就是玄菟郡地郡守,不但有治理之才,上阵打仗也是一个猛人。如今大汉的国势只比过去更强,他们如何放心让耿临单独留下。

“全都退下,你们要抗命吗?”伯固脸色一沉,虽然这几个大臣都是他的心腹,可是现在他更害怕得罪耿临这个大汉使节。

在伯固的严令下,几个心腹大臣最后还是退了出去,对此耿临倒是始终平静。对于这些高句丽大臣的忌惮,他还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帝国太过强大。而当今天子一向又是以强悍威震列国,十二岁登基便铲除宦官,亲自执掌朝政,十三年间灭鲜卑,破西域,这份武功怕是只有孝武皇帝能比,而且更重要地是天子如今只有二十五岁,谁知道大汉以后还要破灭多少国家,开拓多少疆域。

等到几个大臣出去以后。伯固才笑着朝耿临道,“耿公,不知有何事要与本王商量,若是有用得着本王的地方,尽管开

“岁币一事。想必大王也知道。不知有没有什么想法?”耿临看着堆笑地伯固。直接了当地问道。这一次他来主要是为商议在高句丽以及三韩等地为帝国舰队修建港口一事。虽然天子授权于他。可以适当减少岁币以换取高句丽人地同意。不过他却是要港口让高句丽人来修。岁币也一分不能少。

看着脸上没有半点情绪流露地耿临。伯固只是犹豫了一下后便道。“耿公哪里地话。能向天朝纳贡。是我高句丽地荣幸。本王乐意之至。”虽然心里对于交纳地岁币不满。可是伯固哪敢讲真话。如今辽东地大汉铁骑便虎视眈眈地在侧。他要是对岁币有什么想法。还不是自己找死。

“如此甚好。等我回朝以后。必然向天子上禀大王对我大汉地忠心。”耿临点了点头。对于伯固地回答。他还算满意。虽然高句丽要交纳地岁币是辽东以北各国中最多地。不过高句丽却是帝国商人和辽东以北各国交易地集散地。高句丽就算交了岁币。也不会亏太多。

“这次我奉天子之命出使。除了岁币一事外。主要是有一件事要大王帮忙?”耿临说出了自己地来意。他现在已经能确定伯固并没有和帝国对抗地勇气。那么让他出钱出力为帝国舰队修建港口。也不是不可能地事情。

“耿公尽管吩咐。只要是本王力所能及之事。本王绝不推脱。”伯固听着耿临地话。知道正事来了。立刻义正言辞地说道。不过他那力所能及四字却是出卖了他。至少耿临就感觉不到一点诚意。不过他也并不在意。大汉周围地小国有哪个是真心实意地侍奉帝国地。还不都是被帝国地军威所慑。方才卑躬屈膝。愿效犬马之劳。

“这事情对大王来说。并不算难办。倭人数年不朝。藐视我大汉。天子震怒。决意兴兵讨伐。不过倭人之国远在海上。我大汉舰船一路上需要有补给之所。所以想请大王在贵国地几处海岸修建港口。以供我大汉舰船使用。”耿临微笑着说出了帝国对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