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历大帝-第1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骏沉默了片刻:“京都、陪都都只是一个象征罢了,既然百姓希望定都去南京,朕准了,只是南京毁坏的已不成样子,需要时日修缮,可立即让工部去修缮吧,道路、公用设施都要好好的扩建,皇宫就不必了。那些煽动的邸报不必治罪,让他们各上呈一份请罪折子吧,保证以后不要再用激烈的措辞便可。”

杨嗣德在一旁道:“皇上圣明,这自然是最好的结果,皇上是否现在移驾城墙

姓宣告?”

朱骏点了点头,今日地事件让他既喜又忧,喜的是人民敢于站出来请愿了,这对于制衡官僚极为有利,忧地是不满的矛头一旦对准了君王,其后果不堪设想,随着心学流派地思想越来越根植人心,百姓的维权意识也将觉醒,真不知将来会演变成什么摸样,不过朱骏现在倒没有过于担心,在大明境内,他地形象在百姓中是极好的,应当没有人造他的反,君主制现在运行良好,就算改良,那也是十几年后的事。

“走吧,都随朕去。”朱骏抛开了一切的烦恼,如释重负的站起身。

………………………………………………………………………………………………………………………………………………………………

广场上的百姓开始越聚越多,请愿的,凑热闹的,密集的犹如蚂蚁一般,广场的外围,数千明军以及在海都郊外训练的新兵全副武装在外围监视,因此也没有人闹出乱子,甚至安静的很,无数双眼睛望着皇城朱漆大门,甚至还有些抓住商机的小贩穿插其间兜售各种食物。

这场运动甚至连主使者都没有,只是先有几百个人在广场上请愿,接着是几千个,只是今日正好趁着假日,一下子剧增到了七八万人,所有人都很安静,完全没有暴民的倾向,许多人已不再是从前大字不识的粗汉了,由于夜校和培训班的普及,多数人都能够识字,并且养成了每日一份邸报的习惯。

各个衙门也开始出动起来,起初官员们还以为是发生了民变,派出了大量的衙役出动,可是一到现场立即傻了眼,这哪是民变啊,没有任何一丝暴力的倾向,于是衙役们气势汹汹的来到广场,又如温顺的小猫一般帮助禁卫守住皇宫,以防不测。一些官员也开始在各个角落喊话,希望百姓镇定,皇上仁德宽厚,定然会将请愿之事圆满解决,这群官僚立即引来了许多人的侧目,大家原本就镇定的很,你叫什么叫?

“圣旨到。”亮的嗓音自宫墙外传了出来,一个小太监拿着黄帛出现在城头,立即让所有静坐在地的百姓曲腿站了起来,翘首向声源望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即位以来,薄德微能……………………”

又是一篇低姿态的诏书,既表示皇上同意迁都南京,又宣示所有静坐的人无罪,用词也极为妥帖,表示皇上愿意倾听百姓的意见,对所有‘打酱油’的百姓表示赞赏。

黑压压的百姓愣住了,鸦雀无声,没有人说话,只听到无数人的呼吸和喉结滚动的声音,他们原本只是希望能够迁都去南京,皇上震怒之下,打他们几棍便了事,万不成想,皇上非但没有震怒,而是一阵褒奖——朕窃据天下,尝有失政去德之处,使万民不能如望,此朕之过也,今万民云集宫墙之外,众口请愿,才使朕参政弊,据此革除弊政,使大明江山永固,不步夏桀、商纣后尘………………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原来他们这些升斗小民也能发挥出如此的威力,皇上竟能够如此从善如流,这在当时是绝对难以想象的。

“吾皇万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有人仔细的回味着圣旨中的话反应过来,振臂一呼,嘶哑的高吼。

“吾皇万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声音一浪接着一浪此起彼伏的传出,犹如欢庆盛典一般。

躲在宫墙角落里的朱骏和几个大臣都松了口气,事情完美解决,似乎还让朱骏的声望又提高了一步。朱骏骤然想起了朱慈焱还太小了,若是再长大一些,眼前岂不是一堂生动的课程?民意是不能违背的,只有小心引导,才能将坏事变成好事,堵不如疏,便是如此了。

………………………………………………………………………………………………………………………………

哎,为了迁都南京,小弟绞尽脑汁,又搞了一出,小弟写了这么久的小说,提意见的人很多,有采纳的,有暂时不能采纳的,但是要感谢所有人,不是你们,小弟写出来的东西恐怕只能给自己看了,非常感谢。

这几天小弟家里有点事,所以比较赶,请各位见谅。

第三百七十七章:买家宰卖家

都的国库犹如一台抽水机一般疯狂的自港口、开:接着又将一箱箱黄金白银输往北方,南洋十一省共二十三个港口,三个开区总计缴纳税金三千一百万两,还未等到封存,便已装上了马车,由军队护送分散各地,江南一役,大明迅速的吃下江西、湖南、浙江、江苏南部、湖北南部几乎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地理位置优良,人才也是现成的所或缺的源源不断的资金而已。

南京开区、苏州开区、杭州开区、九江开区、武昌开区以及五个港口,无数条相互连通以及通往云贵川、粤闽贵的驰道都要修建,朱骏甚至还在构思一条从昆明通往南京的铁轨,这些工程若是一起算下来,至少是上亿枚银币,这还只是五年内的规划,就足够耗空大明五年的国库收入,可建设需要钱,军队也同样需要饷银,朝廷的各项开支还需要维持,大明根本就无力将所有的税款全部投入到江南去。

面对户部与工部所开出来的详细清单,朱骏只觉得脑子胀,如此大的亏空该如何去补?没办法了,朱骏只能下旨介绍内廷的用度,并且责令七品以上的官员节俭,这些当然是省不出多少钱的,主要还得从商人的口里去弄。

到江南去,开拓故土去,为家乡做贡献去,各衙门张贴了告示,号召海都的汉商支持对家乡的投资,国债券开始疯狂的寻找买主,只要花上三万枚银币,就可以获得太平绅士的头衔,还有各种的捐款横在衙门门口,只要纳捐一万枚银币以上的,皇上亲自写上墨宝,纳捐三千枚银币以上的,内阁大学时为其写感谢信,一千枚银币的各部尚书侍郎提供墨宝,一时间,各个商家店铺地招牌都换了至皇帝,下至七品小官的题字,其实这就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你要是在门口挂上皇帝御笔亲写的墨宝,出去和人打招呼都带劲,要是碰到贴了七品小官笔迹的,那当可以趾高气昂了。

这个想法是内阁参赞王承志想出来地,朱骏一听觉得不错,自己大笔一挥就是一万枚银币,世上到哪去找这样的生意去?待昭示一出,令朱骏没有想到的是,立即便有数十个商人捐纳了一万两银子,海都的海商三巨头每人捐五万银币,其实这大商人是不会在乎万把银币的,他们所要的是面子,是被人高看一眼地权利,皇上亲自为他们题字这是多大的面子啊,于是纳捐蜂拥而至,以至于朱骏从天微亮便开始挥墨疾书,一直到了晌午都没有消停。

最痛苦的莫过于沐天波、杨嗣德、周慕白三人,能捐纳出一万枚银币的商人毕竟不多,可是三千枚银币对于商人们来说最多也不过几个月的收入,官小地他们看不上,你要是门口挂个四五品以至于六七品官员的题字那是多掉价的事,你还好意思出门吗?将来和人谈生意,人家一瞧你门口的招牌,就知道你这家伙家小业小,连几千枚银币都拿不出,谁还敢订你的货?商人之间的攀比是恐怖的,事实上,他们也十分乐于将自己巨额地财富花到各种中看不中用的奢侈品上去,因此,内阁大学士的墨宝成了大家争抢的目标,第一天纳捐的商户就达到了六百余人,沐天波、杨嗣德、周慕白只能放下政务,专心写字,几个龙飞凤舞地大字就是三千枚银币,三人倒不在意多写一点,尤其是一向精明的周慕白,皇上可是说了地,内阁大学士每赚三千枚银币,便给五十枚银币的提成,这就叫市场经济,因此周慕白写地格外卖力,捋着袖子口水直流,这是什么场景,半个时辰功夫便是七八个五十枚银币啊,周慕白虽然看是高薪,可面对这种巨额财富不流点口水出来还真是对不起自己。

几天下来,字画的收益赚到了四百万枚银币,太平绅士地头衔卖了两百七十万枚银币,距离亏空仍然非常巨大,朱骏知道再向商人们搜刮就不太厚道了,于是又将目光转向东印度,在那里,似乎有一笔巨大的财富正待大明开采。

早在五个月前,朱骏在与杰森商议之后向荷兰东印度所属的东印度领地出了挑战,百搜南洋水师大小战舰组成的舰队不断的在锡兰岛附近出没,并且袭击过往的荷兰商船,东印度舰队自知不是大明水师庞大战舰的对手,而大明水师只是不断的做出试探,使得东印度舰队不敢贸然出动,只能打落了门牙往肚子里咽。

大明水师对东印度的宣战,使得荷兰

公司更加卖力的寻找买家,而有意东印度这块肥沃殖萄牙、西班牙、瑞典等国则放弃了购买,大家都不是傻帽,你一个殖民地就是遍地是黄金,在没有安全的情况下谁愿意去购买?买下之后说不定还要派出一支上百战舰组成的远洋舰队在锡兰与大明打上一仗,你这不是明摆着坑人吗?别说这些国家不可能派出上百战舰组成的远洋舰队去海外作战,有的国家所有的海军力量加起来都没有这么多船呢。而且就算打败了大明的南洋水师,人家还有东洋水师、北洋水师,人家的领地离东印度隔海相望,你有这个胆子去打,有这个胆子去守吗?

东印度地殖民地由原来地上千万白银骤然降至两百万白银。急于脱手地荷兰东印度公司要疯了。就算是跳楼价卖出去也在所不惜。谁都知道。每拖延一天。东印度随时都要被侵占地危险。到时就一文不值了。与其这样。总要找出一个冤大头出来。反正公司就要倒闭了。怎么也得捞出点钱来给股东们好歹分一点再一拍两散。

就在这个时候。欧洲人眼里地冤大头出现了。威廉三世表示了对东印度地兴趣。并且派出了谈判地代表。希望能够与东印度恰接。东印度公司当然是求之不得。立即派出了代表。可是当英国人开出了价钱之后。公司地谈判人员不由得面面相觑。因为这个价格无论如何都是不能接受地。这简直就是在挑战荷兰人地底线。侮辱东印度公司地智商。

“十万盾荷兰银币。不能再多了。”英国地谈判代表坚决地伸出了一只手。很绅士地翘起二郎腿。

坑人啊。没天理啊。王八蛋啊。不知道荷兰人是否在心里骂出这样地三字经。但是可以肯定地是。这个价格低于他们地底线实在太多。东印度公司就算濒临倒闭。可也不可能将一块肥沃地土地卖出这个价钱。这群英国佬黑啊。可是放眼欧洲。买家只有英国人一家。荷兰人又急需脱手。因此。荷兰人还是很有礼貌地表示这个价钱他们不愿意接受。

英国地谈判专员是一名非常有‘修养’地绅士。从坐在谈判桌上地那一刻起。他就开始非常细致地修着自己地指甲。当听到荷兰人不愿意接受时。绅士立即起身拿起了礼帽。很是优雅地要出门了。仿佛他欣赏完了一场优美地歌剧一般。总之。他绝对不是来谈判地。

荷兰人慌了。英国人可以拖延。但是他们不能。再拖延一刻。他们可能一盾银币都赚不到。于是荷兰地谈判代表立即阻拦了这个‘可敬’地绅士。表示可以再谈谈。

“阁下,我非常同情贵公司的遭遇,无耻的大明水师居然完全不顾礼仪袭击贵国合法的殖民土地,可是,您应该清楚,贵公司的土地值不了这么多,十万盾银币是极为合理的。”绅士终于说话了。

“五十万盾荷兰银币怎么样?”荷兰人觉得很委屈,自从大明崛起之后总是被人宰,大明、西班牙,现在又换成了英国人,最可气的是,在面对大明和西班牙时,荷兰人还可以以敌对国的名义张口大骂这群无耻的‘强盗’,可是面对英国人,他们可不敢这样说,否则这笔生意就泡汤了。

“阁下,很显然您没有谈判的诚意,我早已说过,贵公司的土地只值这么多,不能再往上加了。”绅士戏虐的看着荷兰人,嘲弄的意味很明显。

荷兰人算是服气了,明明是这个一直以来的谈判中都在修指甲的家伙没有诚意,现在却怪到了荷兰人头上,当真是没有天理了,荷兰人还是很有礼貌的开始讲价:“四十万盾荷兰币怎么样?不能再少了,我敢保证,锡兰一地的港口每年的税银也比这个数要多。”

绅士摇头,坐回谈判桌上继续修指甲。

“三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