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封个贵妃,而是送到这里来,看来皇帝是想让她坐上那个位置啊!
天启皇帝留宿淑庆宫的消息,很快就在皇宫里传开了,当然都是私底下传的,最后就连皇太后都知道了。这位老太太也就是一笑,对于儿子的荒唐事也没有管,甚至都没有问。
皇宫里为这件事情吵闹着,天启皇帝却没怎么受影响,此时的天启皇帝心情很不错。从淑庆宫回来之后,天启皇帝召见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内阁首辅大学士孙承宗。
在陈洪的带领下,孙承宗缓步的走进了御书房。
“臣孙承宗,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来到大殿里,孙承宗撩起自己的衣服,缓缓的跪了下去。
“快,起来,先生身为帝师,朕早就说过,不用在行礼了。来人,赐坐。”快步的走下台阶,天启皇帝将孙承宗搀扶了起来,对着身后的陈洪淡淡的吩咐道。
“臣受宠若惊!”孙承宗虽然这么说,可是脸上的却是一副理所当然的表情,似乎本就应该如此似的。
天启皇帝微微一愣,紧接着便是摇头苦笑,这位老人还有这样的一面,回头看了一眼陈洪,天启皇帝道:“叫人将地图挂上,然后你们就出去吧!”
时间不长,一副大明朝的疆域图就挂了起来,让整个大殿似乎都暗了一些。
轻轻的拿起一根放在一边的木棍,天启皇帝笑着道:“先生,朕登基日浅,很多事情都不明白,今天想和先生好好的聊一聊。”
“陛下有话经管说,臣有问必答。”虽然天启皇帝称呼他为先生,可是孙承宗却很是恪守身为臣子的本分,一点也不倨傲。
轻轻的笑了笑,天启皇帝看这孙承宗,沉声道:“先生,你对熊廷弼的事情怎么看?”自从熊廷弼的事情出了,这位内阁首辅大学士就一直保持沉默,似乎这件事情和他并没有什么关系。天启皇帝此时也是想看一看他的态度,毕竟天启皇帝还没有想好怎么处理这件事情。
“陛下,臣言语或许有些不敬,请陛下先恕臣无罪!”孙承宗忽然站了起来,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面容严肃的道。
“天启皇帝连忙走过去,将孙承宗搀扶了起来,笑着道:“这里就朕和你,先生不必如此。今日先生说什么,朕都不会怪罪!”天启皇帝知道这位老大臣虽然得到了自己的重用,可是心里却未必那么放得开。
孙承宗看了一眼天启皇帝,见天启皇帝的眼中满是真诚,缓缓的点了点头,很用力。沉吟了一下,孙承宗才道:“现在的大明已经是岌岌可危,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秋了。”看了一眼天启皇帝,见他的脸色没有丝毫的变化,孙承宗松了一口气,接着道:“朝廷里第一件要解决的就是党争,这个不解决,别的什么都是白说。一个不能做到如臂使指的朝廷,上面的思虑的在周全到了下面也是枉费功夫。”
天启皇帝赞同的点了点头,这也是他所考虑的,一部不能全力运转的国家机器,那是没有什么用的。后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可是老生常谈的事情了。何况此时的朝廷上下,都由那些豪强富贾,士绅地主把持着,不要说改革了就连上行下效都做不到。
“熊廷弼这件事情,不过是党争的延续而已。上一次的内阁首辅大学士之争,那些人没能达成愿望,这次的目的不过是辽东而已。”孙承宗的话虽然不多,可是对朝堂上的局势却是非常的了解,说出来的话也确实是恰到点子上。
后世有人曾将孙承宗列为大明朝最后的希望,看来真的是名不虚传,这位还真有这样的才能。满眼火热的看着孙承宗,天启皇帝的心里不免有些激动。
可能有几天两更了,昨天就应说的,本想试一试的三更的,才发现做不到。我出差了,一个星期,我尽量保持两更,如果三更可能的话,就三更。
最后厚颜无耻的求点票票,求点收藏啊!
第九十章隆中对二
沉吟了一下,天启皇帝对孙承宗道:“那先生有什么看法?熊廷弼的事情又该怎么解决?”
孙承宗看了一眼天启皇帝,躬身道:“陛下,这些事情是陛下的事情,臣不敢多言。不过臣相信,陛下一定能够做好。”
缓缓点了点头,天启皇帝的心中颇感温暖,这位老先生真的很信任自己。轻轻的笑了笑,天启皇帝接着道:“先生,昔日刘备曾三顾茅庐,诸葛武侯还未出世便有了三分天下的言论。后来武侯出山,也是按照隆中对来行事的,不知道先生对我大明接下来有什么看法?”
孙承宗没有想到天启皇帝居然会这么问,虽然自己的心里有很多想法,可是在这里真的不知道应不应该说。自古伴君如伴虎,如果真的说出来,这位少年天子会不会全力的支持自己,自己会不会和当年的江陵相公张居正一个下场?
见孙承宗的目光不断的闪烁,天启皇帝深深的叹了口气,这位老先生的经历颇为坎坷。看来万历皇帝给他留下的印象太过深刻,对于自己他也不是很相信啊!忽然似乎想起了什么,天启皇帝缓步的来到孙承宗的对面,恭敬的道:“朕登基日浅,国家这个样子朕心中实在不安,请先生教我。”说着天启皇帝对着孙承宗一躬到地。
“陛下,折杀老臣了。”孙承宗在也顾不得自己的那些想法,赶忙跪倒在地,大声的道。此时他是真的感觉到了天启皇帝的决心,也感觉到这位少年天子对自己的绝对信任。
轻轻的将孙承宗搀扶了起来,天启皇帝沉声道:“先生无论有什么话都可以直说,就算日后有一天朕成为众矢之的,也不会将先生推出来。哪怕有一天社稷倾覆,朕也不会怪罪爱卿,先生放心就是!”
深深的叹了口气,苦笑着摇了摇头,孙承宗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沉声道:“陛下,臣有生之年,自当任陛下驱驰,百死不悔!”
“好,先生放心,先生以国士报朕,朕自当以国士报之。”天启皇帝也有些激动,这些中正之人就是自己今后的依靠,自己实现理想的基石。
“那臣就说了,”看了一眼天启皇帝,孙承宗接着道:“大明此时的境遇可谓非常艰难,内部天灾人祸不断,外部也是岌岌可危。陛下想要中兴大明,首要做的就是澄清朝堂,解决党争。用人当不拘一格,无论是哪个党派,只要是忠心为国,为了天下苍生的,陛下都可以重用。另一方面,要严厉的打击党争,将那些为了一己私利而占据朝堂的官员全部清除。”
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孙承宗道:“臣接下来的话不过是一些想法,陛下觉得不对可以不必当真。”
“先生有话经管将,今天可以畅所欲言!”天启皇帝笑了笑,拉着孙承宗坐回了椅子,自己也走到一边坐了下来。
“臣觉得应该进行革新,重新推行江陵相公张居正的新政,为张居正恢复名誉,为新政平反。”孙承宗说这些的时候很小心,甚至刚说出去就有些后悔了,这可是要天启皇帝说自己的爷爷不对。正所谓疏不间亲,自己这么做恐怕落下埋怨的只有自己。这个政策一旦出台,那个时候受到攻击的肯定不是天启皇帝,而自己自己啊!这位少年天子真的能够顶住那样的压力?
看了一眼孙承宗,天启皇帝笑着道:“先生不必担心,朕也是这么想的。当年江陵相公的新政却是一条好的道路,尤其是一条鞭法,更是不可多得好政策,可是朕觉得这样还不够。”
孙承宗顿时呆住了,这位少年天子在想什么?还不够?那他是要做什么?
“先生,朕现在有些想法,只是还有些想不明白,先生可否为朕解惑?”天启皇帝笑着看着孙承宗,他很喜欢这位老臣子,这是宝贝啊!国宝级别的人物。
“老臣洗耳恭听,陛下但讲无妨。”孙承宗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恭敬的说道。
“朕的主要想法有两个,那就是农业和商业都要征税。朕不说爱卿可能也明白,现在天下的钱财掌握在什么人手里,那些乡绅富贾,那些士人官宦。这些人侵占了天下大部分的钱财,弄得民生凋敝,国库空虚。”天启皇帝说完目光灼灼的看着孙承宗,他知道自己的弱点,很多想法是好的,也是对的。可是好的,对的,实行起来未必就能行。天启皇帝需要面前的这位老大人,为自己找道一天能够实行的道路。
沉吟了半晌,孙承宗才沉声道:“陛下,你可知道这样做的后果?”
“爱卿但说无妨。”天启皇帝要听的就是真话,既然孙承宗想要开口,那自然是最好不过了。
“陛下,那就是天下大乱,叛乱四起啊!”孙承宗虽然知道天启皇帝说的是对的,可是事情却没那么好办!那些豪强富贾,甚至各地藩王都是天下最的商贾,天下最大的地主,想要在这些人的手里抢出东西来,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天启皇帝没想到孙承宗会这么说,他本以为孙承宗会说出一些政策上的意见,微微一愣。见孙承宗目光灼灼的看着自己,天启皇帝心中有了一丝明悟,这是在试探自己啊!
“先生不要如此,朕已经做好了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准备,哪怕因此而亡国,朕也在所不惜。”天启皇帝的心中此时燃烧着的是火焰,是奋斗的火焰,因为激动他的身子都在不住的颤抖。
沉吟了半晌,孙承宗才道:“那陛下想怎么做呢?”
“农税以后只征收一种,那就是田亩税,按照田地的所有量征收税费。朕会改革官员制度,建立新的税收衙门,和现有的地方行政衙门划分开了。每年的赋税全部上缴国库,再由国库根据用度,统一下拨地方。”天启皇帝将自己的想法抛了出来,对于这些事情自己可谓思虑已久,虽然现在还不能是实行,可是一定要想好了,在一件一件的做。
今天的第一章,来了。忽然觉得有些累,每天上班,每天写书,好累啊!还总是有人说这个,说那个的,忽然觉得心里也好累。上架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忽然觉得有些遥遥无期,唉!求安慰,求暖心!
第九十一章隆中对三
深深的叹了口气,孙承宗有些颓然,这位少年天启的想法他自然是赞同的。对于大明的现状他心里也很是明白,可是事情却没有这么容易。
无论在什么时代,那些富商巨贾肯定和官府有些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很多本身就是官吏所为。大明的这种现象尤其严重,江南的那些富商巨贾大部分都是士人。无论是先经商还是先入仕,到了这个时候也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朝廷中的东林党、齐浙楚党,又或者是没有明确的党派的人,大部分都是这些人出身。就算不是这些人出身,为官这么多年,也和这些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在这里面还参杂了一类人,那就是大地主,这些地主的代表就是分封在外的藩王,以及那些世代勋贵的爵爷们。无论是云南的沐王府,还是南京的徐国公府都是如此。想要进行土地改革,首要面对的就是这些人。
如果朝廷改革土地制度,天下的百姓也未必支持,其实很多的大地主并不是巧取豪夺来的土地。那些百姓是情愿将自己的土地献给地主,或者是挂靠在地主的名义下的。此时的大明朝的官场混乱,可以说是贪官污吏横行,各种苛捐杂税无数。
那些以土地为生的农民在交了这些东西之后,剩下的粮食甚至都不够一家人吃饱的,也就正应了那句诗:四海无闲田,农夫由饿死。与这个现象相反的却是那些官员贵戚,他们的土地甚至不用交税,很多的官员为了巴结他们,瞒报,漏报,不收税的现象也是非常普遍。这基本都成了大明官场约定俗成的东西,想要打破这些东西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如果激起了民变,孙承宗相信早饭的肯定不光是那些大地主,平民百姓在煽动之下可会随之而起。在这里面在夹杂着那些别有用心的人,那可就真的是一发不可收拾了。
如果此时大明既无外患,各地军队也强健,那么天启皇帝想要进行这样的改革,或许还可以。可是那也是要徐徐图之的,这样激烈的变革绝对是山崩地裂般的,稍有不慎就是万劫不复。
看着孙承宗静静的在那里沉思,天启皇帝也没有说话,就那么静静的看着。一个国家要想有强大的国力,首先一点就是要有钱,没有钱那就说什么也没用。
没有钱就不能建军队,没有军队就不能彻底的解决外患,那么辽东就会变得更糟糕,后金入关也是迟早的问题。
没有钱就不能赈灾,在这个灾难不断的时代,这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天启皇帝是不会忘了那个地方的,那就是陕西。
如果不能在陕西的旱灾爆发之前,解决的财政的问题,朝廷依旧没钱赈灾。到那个时候,依旧会像历史上一样,烽烟四起。张献忠、李自成这些人也一定会依次登台,天启皇帝也就只有等死的份了。
虽然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到那个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