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太后厉声道:“那要什么样的条件,才能让他心动?”
郭修沉默了良久:“投降,求一侯爵。”
郭太后气息粗重,胸口剧烈起伏,她权衡了很久:“孝先,能封一侯爵,继祖宗血食,也算不错。比起行刺魏霸,应该还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结果。万一刺杀失败,不仅先帝的遗愿无法完成,我郭家也会遭受灭顶之灾,这代价未免也太大了吧。”
郭修苦笑一声:“太后,代价的确不小,如果有其他选择,我也不愿意冒这个险。可是,太后有其他的选择吗?天下没有永远的秘密,总有暴露的那一天。曹家、夏侯家都和魏霸有着极其亲密的关系,一旦他们知道天子不是曹家血脉,他们还能容忍我们的存在吗?到时候,郭家同样是灭顶之灾,而先帝的遗愿同样会落空。更可怕的是,到时候连姜维这样的机会都没有了。”
郭太后懊丧的摇摇头“可是姜维现在指望不上啊。”
“不然,姜维扼守潼关,还控制着关中。眼下看起来,他的实力并不强,可是如果我刺杀魏霸成功,蜀汉分崩离析,再无人能和姜维匹敌,他足以控制一方。他有雍州、益州、凉州在手,再加上我们控制的并州、冀州,依然有半壁江山,有一战之力。”
郭太后没有说什么。这个利害权衡,她已经考虑过无数次。如果没有她的同意,没有她的配合,郭修是不可能走到这一步的。只是她现在有些怕了,魏霸步步紧逼,洛阳危在旦夕,而郭修刺杀魏霸的可能姓却越来越渺茫。万一失手,郭家残存的一点根基将会被彻底清查干净。
上苍不会再给你一次死里逃生的机会。
“你去对魏霸说,我可以答应这样的条件。”郭太后转过脸,死死的盯着郭修:“你一定要有把握才能动手,千万不要轻举妄动。若上苍不给我们机会,大不了,我带着天子逃亡就是,总比家破人亡要好。”
郭修皱了皱眉,犹豫了很久,欲言又止,躬身一拜,转身离去。
很快,郭修出城,带着新的谈判条件,直奔孟津。魏霸已经到了河内野王,他将直接去野王求见魏霸,寻求最后一丝机会。
……
常山郡,真定城,呼沱河畔。
一艘大船缓缓的停靠在码头上,船上放下跳板,赵统出现在舷边。潘子瑜、孙大虎就站在赵统的身后,他们全部披麻带孝,赵统手中捧着赵云的灵牌,面容悲凄。
在他们的身后,十六个壮汉抬着赵云的灵柩。
邓艾尚未攻入冀州的时候,潘子瑜就护送着赵云的灵柩,顺江而下,转海路,转入渤海。他们刚刚到渤海,邓艾已经击败了裴徽,将半个冀州收入囊中,潘子瑜随即由清河口转入内河,由水路回到真定。
落叶归根,是每一个人的梦想。即使是万里征战,只要有可能,官府都会将阵亡将士的尸体运回家乡安葬。只有那种大溃败,根本无从收拾起,才会作罢。埋骨异乡,即使是对功成名就,寿终正寢的人来说,也是一个不完满的结局。
可是对于蜀汉的官员来说,落叶归根却是一个无法企求的梦想。特别是对元从系老臣来说,他们大多离乡万里,家乡又都在魏国的属地,想要回家安葬,根本就没有一点可能。所以,刘备也好,张飞也罢,他们都只能葬在益州。
从这一点来说,赵云是幸运的,他虽然没能在活着的时候再看一眼家乡,却在死后魂归故里,葬入赵家祖坟,还有一个美谥:贞。这是天子所赐,以褒奖其忠贞不二,大虑克就。
对于赵云来说,这应该是一个不错的结局。
在闻讯赶来的父老乡亲的簇拥下,先期回家的赵广和赵统一起抬着赵云的灵柩回到了赵家,他们将在这里大设灵堂,供人吊祭。即使赵云去世已经大半年,又回到了家乡,入土仪式却还没有进入议程。
原因很简单,晋王魏霸要亲自临祭,只是目前冀州还没有全部攻克,他兵临洛阳,暂时来不了。所以,赵云还得等一等,等魏霸拿下冀州,亲临赵家,执锹填土,送赵云入土为安。
这其实也很正常,汉代重孝道,入敛之后,再过一年甚至三年才入土也很正常。只是在战乱时代,活人也要生存,这样的礼节已经不多了。如今天下一统在望,赵家的身份又特殊,当然可以照此施行。
……
忙碌完了之后,赵统和赵广才有空坐在一起,交流一下各自的情况。说起来,他们兄弟俩也有好多年没有见面了。
“你是长子,是一家之主。”赵广笑笑:“有你在家里,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你呢?”
“我还要带孝上阵。晋王殿下有令来,让我辅助魏风,统领重甲骑,随邓艾一起向南攻击。”
赵统眉毛轻轻一挑。重甲骑是魏霸麾下最精锐的骑兵,赵广原本统领的是由辽东杂胡组建起来的轻骑,虽然也算是精锐,比起重甲骑来,不论是实力还是地位,无疑还是要弱一些的。魏霸将赵广调入重甲骑,又是辅佐魏风,自然是对赵广的提拔。
“那你好自为之,战场凶险,要自己注意一些。”
“我知道。”赵广笑了起来:“我本来就是一个喜欢冒险的人,不像兄长,求稳。”
赵统笑得有些苦涩。
“不过,你也不要失落。”赵广收起了笑容,接着说道:“晋王说了,你正因为稳,才能独当一面。不仅能治军,也能治民。所以,等守孝过后,他会安排你去辽东。我听他的意思,好像准备把辽东诸郡和刚刚征服的三韩合并在一起,新建一个海州,作为以后东征的基地。”
“还要东征?”赵统很意外。“三韩以东,还有什么值得大动干戈?”
“还有倭国,还有……”赵广挠了挠头:“在倭国以东,据说还有一大片土地,比起大汉的条件更为优越。晋王说,商朝遗民亡国之后,可能就去了那里。”
赵统想起来了。楼船之会,他也是与会者,岂能不知。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也和其他人一样,只把那些当成谈资,却没有当成触手可及的土地。他想了想,轻声叹道:“我的确是太稳了一些,步伐不够果决,眼界也有些保守。”
赵广笑了起来,探身拍拍赵统的手:“你就不要自责了。我们兄弟之中,你是最像父亲的。不过,虎儿却有些像公主,你还是抓紧时间,再生一个嫡子。你的稳重加上嫂嫂的聪慧,那才是我赵家希望的下一代家主。”
赵统也笑了。
。
。
。(未完待续。)
第1017章 代汉者,当途高
马谡哼着小曲,迈着轻快的步伐,迈进了自己的公廨。
大司农公廨原本是丞相府的一部分,现在丞相府搬到长安去了,而益州的民政就交由身为大司农的马谡负责,马谡老实不客气的将整个丞相府变成了他的大司农公廨。
他办公的地方就是原来诸葛亮办公的地方,他住的地方也是诸葛亮原来住的地方。只是诸葛亮为人俭朴,住的地方也非常简陋,马谡接手之后,就命人重新装修了一下。如今的公廨虽然谈不上富丽堂皇,却也算得上宽敞明亮。
马谡的心情也跟着愉快了很多。
让马谡心情好的当然不仅仅是公廨的修整,还有朝堂上的事情。诸葛亮离开了成都,又在最后一击失败之后凄凉离世,长安的朝堂陷于混乱,李严、吴懿正在掀起对丞相系势力的清算,蒋琬等人虽然还没有被治罪,有的甚至还保留着官职,正常处理政务,但是他们对天子的影响力已经荡然无存。
除了姜维之外,丞相遗留下来的政治力量已经被连根拔起,而姜维么,在马谡看来,也不过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
作为诸葛亮最初的心腹,马谡对姜维一直没什么好感。原因很简单,姜维不自量力,刚刚入帐,就想利用凉州人的便利身份,取代他在丞相府的地位,现在又想以自己掌握的那点兵力和魏霸对抗,以诸葛亮的继承人自居。
他也不想想,他有什么资格这么想。
说来也怪,马谡曾经是挡在姜维面前的一道山,结果木门一战败北,马谡险些被诸葛亮处死,从此和诸葛亮貌合神离,最后彻底和诸葛亮翻脸,主动给姜维腾出了空间。后来吴国投降,诸葛恪以诸葛亮侄子的身份再次威胁到姜维的地位,可是现在诸葛亮最后一击,不仅送了魏霸一个机会,还把诸葛恪给葬送了,阴差阳错的又把机会给了姜维。
马谡相信,这件事里可能不是巧合这么简单。和诸葛亮一样,马谡相信天意,但是他更相信天意难测,不如人谋来得可靠。而按照谁得利,谁就是幕后主使的推理原则,得利最大的姜维显然最有可能是幕后主使。
只是一想到这一点,马谡就有些不寒而栗。如果真是他想的那样,那姜维不仅把诸葛恪给坑了,而且葬送了诸葛亮本来就很渺茫的机会。不得不说,诸葛亮的最后一击虽然有些鲁莽,可是一旦成功,却极有可能彻底扭转整个局面。魏霸一死,他麾下的部将必然**,以诸葛亮的手段,再加上诸葛恪、诸葛诞、姜维等亲信控制的实力,重新将大权集中到丞相府的可能姓还是有的。
只不过,那样一来,姜维就远不如诸葛恪有竞争力了。这个结果自然不是姜维想要的结果,相比较起来,眼下这个结果,可能对姜维本人更有利。
前提是他还有机会杀死魏霸,重新掌握长安朝廷。
事实上,魏霸没有立刻掀起狂风骤雨的清洗,就说明这个形势对姜维有利。否则,以魏霸对姜维一贯的态度,他早就把姜维给收拾了,哪里还会绕这么多圈子。
当然了,这也只是暂时的。只要魏霸解决了洛阳的战局,腾出手来,迟早还是要将姜维整治得鼻青眼肿,后悔莫迭。
马谡相信会有这么一天,所以他心情非常好。
步兵校尉习忠走了进来,哈哈一笑:“幼常兄,什么事,这么开心。”
“你不知道?”马谡微微一笑:“如果不知道,就不要坐下来说话了,赶紧回家闭门思过吧。”
习忠笑得更加开心。他怎么能不知道马谡为什么开心,他和马谡一样开心呢。他在马谡对面坐了下来,自己给自己倒了一杯茶,呷了一口:“怎么,你就准备在益州等着?”
马谡眉毛一挑,没有说话。
“李严是手段,可是他的手段大部分在用兵和揣摩上意。如今天子意不分明,恐怕他没什么好借力的地方。要整治那些人,还得你这样的高人出马。”
习忠不紧不慢的说道。他是习夫人的兄长,习家和魏家现在是同气连枝,马谡和魏霸的关系,他也清楚,所以说话并不遮掩。
马谡微微一笑,避而不答,突然说道:“最近成都又有人在说什么代汉者,当途高,你可曾听说?”
习忠眼珠一转,点了点头。成都最近的**风向与几个月前大不相同,最大的区别就是有人又提起“代汉者,当途高”这句谶语。
代汉者,当途高,可谓是汉末最流行的一句谶语,不过解释却大不相同。当年袁术认为,途者,路也,代汉者当然应该是他袁术袁公路。只可惜,他后来的遭遇证明,这不过是一句自以为是的疯话。后来,曹魏代汉前,又有人解释为魏意指高,魏者,高高在上也,象征皇权的三重阙,就是树在大路上的建筑物。
这样的论点,当然不能为蜀汉所接受。特别是随着北伐成功,蜀汉逆势雄起,吞吴攻魏,就更没人提这些说法了。可是近来,随着天子御驾亲征,又着手迁都关中,益州的控制渐松,“代汉者,当途高”这句话又沉滓泛起,而且有了新的解释。
魏,还是魏,却不是曹魏的国号魏,而有可能是姓魏的魏。
这句话的意指已经很明显,直指晋王魏霸。
魏霸的魏,来自三家分晋的魏,本姓姬,是正尝的周朝后人。而晋国本来也是周朝最强大的封国之一,正和魏霸现在实力最强劲一样。当年三家分晋,现在三国归一,天下一统,复归于晋,似乎也是一个圆满的结局。
而晋这个字除了指代国名、地名之后,又有上升之意,《易传?序卦》曰:晋者,进也。魏霸晋爵晋王,本身就和“代汉者,当途高”这句话互相呼应。
“幼常兄熟读经典,也通晓内学,不知道对此有何观感。”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马谡转着茶杯,漫不经心的说道:“民心即天意啊。”
习忠嘿嘿一笑。他就知道马谡不会反对,甚至可能这些议论的背后就有马谡的影子。马谡和向朗关系亲近,据说当初魏霸曾经夜立于向朗之庭,两人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向家支持魏霸,已经是不言而喻的事实。马谡作为向朗的亲近,当然不甘落后。
至于习家,习家当然更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