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巨浪-第5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国家利益得到保护。

现在,问题却不这么简单了。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了同盟国集团,随着战争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小,并且逐渐集中到了美国周边地区,帝国很有可能在战争结束之前就调整国家战略,并且调整国际秩序,建立一套新的国际体制,从而结束大规的军事行动,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

这样一来,即便战争拖下去,也不会对帝国造成多大的影响,反而只能使美国长期处于战乱之中,从而使美国爆发内乱,沦落为三流国家,甚至被肢解成多个国家。

这一点,从当时的帝国战略调整上也能看出一点端倪。

在墨西哥向美国宣战之后,萧鼎昆没有让陆军以墨西哥为基地进军美国本土,而是要陆军尽快稳住墨西哥地国内局势,化解墨西哥政府与反政府力量直接的矛盾,甚至帮助墨西哥进行全民大选,建立新的民主政府。

海军方面,萧鼎昆的态度也很明确,不再继续向美国内地推进。

也是说,萧鼎昆已经全面放弃了攻占整个美国的战略计划,准备通过其他方式来迫使美国投降,从而结束战争。

当时,萧鼎昆的主要精力已经转移到了战后的国际秩序,以及国内矛盾上。

照此情形,即便美国拖上几年不投降,在其海军已经被彻底消灭的情况下,也不可能对帝国构成多大地威胁,最终只能使引爆美国的国内矛盾。如果看得再长远一点,就能看出,萧鼎昆正是希望利用美国的国内矛盾来击败美国。

按照当时情报部门提供的相关消息,美国肯定坚持不到七十九年(47年)的夏天。

也是说,在美国国内下一次粮食大丰收之前,美国国内地粮食危机得不到根本解决。仅此一点,就足以彻底击败美国了。

由此可见,到此时,美国已无退路,投降是其最好的选择,也是其唯一地选择。

当然,局势的变化确实很出任意料。

五月十七日,驻新西兰的美军最高指挥官福斯特上将通过全球公共广播频道宣布,由他统辖的美国军队正式向帝国投降。

同日,帝国就做出了回应,一方面欢迎福斯特上将的投降决定,另外一方面紧急向新西兰派遣了三个陆战师的兵力,以接管美军的防区,收容投降后的美国战俘,并且向新西兰的平民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当时,迫使驻新美军投降地关键原因是严重缺乏医疗设施与医疗药品。

与澳洲大陆一样,新西兰有着发达的农业,却没有发达的工业,甚至连基础工业都不健全。

在遭到全面的战略封锁之后,新西兰在美国的军事管制之下,生活物资基本上能够做到自给自足,可是其他的重要物资却极端匮乏,其中最稀缺的就是药品。

在七十七年(45年)六月份(新西兰为初冬)的时候,新西兰就爆发了一场大流感。

虽然没有办法搜集到确切的相关数据,但是据一些新西兰民间资料的记载,在这场大流感中,至少有四分之一地新西兰人丧命。当时,很多村庄只剩下了不到一半的居民。虽然大中型城市地情况要稍微好一点,但是在必须优先保证美国驻军的医疗下,仍然有很多平民无法得到及时地医疗救助。

到七十八年(46年)初的时候,新西兰又爆发了一场大瘟疫。

据后来考证,应该是新西兰城镇地基础卫生设施长期得不到有效的修缮,结果导致公共卫生状况急剧恶化,引发了霍乱。同样因为没有足够的药品与医疗机构,至少有上百万新西兰人死于这场瘟疫。

到此,新西兰的情况已经非常恶劣了。

不但平民的生命得不到保证,就连美国驻军官兵的生命也得不到保证。在大流感与瘟疫中,至少有数千名美军官兵丧命。

随着大批军人死亡,美军的斗志与士气急剧下降。

当时,就算帝国决定出兵攻打新西兰,恐怕也不会遇到多少抵抗。

在随后的救助行动中,帝国向新西兰派遣了大概三千五百名军医,另外还从国内各大公立医院调遣了上万名医务人员。仅在七十八年(年)下半年,帝国就向新西兰运送了数十万吨医疗设备与医疗药品,救治了上百万军民。直到战后的第三年,新西兰的疾病流行情况才得到了基本控制。

不说别的,在救治行动中,就有一百二十七名帝国医务人员死于流行性疾病!

只是,相对于后面发生的事情,新西兰的这点麻烦就算不了什么了。

五月二十三日,驻澳美军总司令卢克上将宣布向帝国投降,并且请求帝国立即向澳洲地区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当时,澳洲大陆的情况要比新西兰复杂得多。

在放弃了攻打澳洲大陆的作战计划之后,帝国海军开始对澳洲大陆进行全面封锁。为了更好的达到封锁的目的,帝国海军在西南太平洋与东南印度洋上各部署了一支由巡洋舰与驱逐舰为核心力量的地区性舰队。这二支舰队除了负责日常的警戒巡逻与战略封锁之外,还会时不时的去炮击澳洲大陆上的港口,以及沿海城镇,以确保没有任何船只能够到达,或者离开澳洲大陆。

显然,这种做法将澳洲大陆上的军民逼上了绝路。

澳洲大陆的腹地都是沙漠与戈壁,不适合人类居住。绝大部分的澳洲居民,以及驻澳美军都在沿海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另外,澳洲的主要农业区,工业区与城镇也都集中在沿海地区。

持久的封锁与炮击,对澳洲沿海工业区与城镇的影响最大。

到七十八年(46年)初的时候,澳洲的情况已经非常恶劣了。

虽然澳洲大陆的农场众多,能够生产出足够所有军民需求的粮食,但是在饲料与化肥无法运抵的情况下,澳洲大陆的农业产量连年下降。另外,随着主要的城镇被舰队摧毁,居民赖以生存的基础设施,特别是众多的公共基础设施都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从而导致整个社会出现了严重动荡。

为了稳定局势,美军不得不在澳洲地区推行军事管制法。

仅在七十七年(45年)下半年,美军依照军法处决,或者是就地正法的暴动份子就达超过了三千人。另外,美军的极端管制措施还导致澳洲土著居民的严重不满,在这半年内,至少发生了五百多起由土著人反对白人统治的暴力活动。

新西兰驻军宣布投降,成为了澳洲投降的催化剂。

这也让帝国背上了二个非常沉重的负担。当时,帝国的海运力量已经非常紧张了,而且随着萧鼎昆调整国家战略,新建的船只数量急剧减少,要想为澳洲地区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新西兰与澳洲地区的美军统帅先后宣布投降,也成为了美国投降的催化剂。

到澳洲投降的时候,除了加拿大之外,美国就没有别的盟友了!

当然,美国是否会按照帝国的意愿宣布投降,还得看双方在谈判桌上的较量。

以当时的情况,似乎所有人都认为,美国会投降,但是不会立即投降。

只是,在澳洲驻军司令官宣布投降之后的第三天,也就是五月二十五日发生的一件事情迅速改变了局面。

当日,德国远征军在巴黎正式宣布成立。

同一天,德国元首公开宣布,德国将以同盟国主要成员国的身份,在美洲大陆战场上做出应有的贡献。

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一消息会让美国继续坚持下去。

可是,更有远见的人却看到了完全不同的结果。比如,当时白佑彬就断定,德国的表态,将成为敦促美国投降的最后一块,也是最重要的一块砝码!

第十五卷 最后总攻 第三十八章 … ~适得其反~

德国元首在战争末期的高调表态。至今都让人觉的匪夷所思。

战后。很多战争史学者都在研究这个问题。即德国元首为什么要在明不可能收到任何效果的情况下。宣布插手美洲战场。从而从根本上损失了德国的国家利益。

只是。至今德国政都没有公布与之相关的文件。

由此可见。当时德国元的高调表态确实突然。也确实很难让常人理解。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德国高调表态之后的直接后果是。帝国必然会以肢解美国做要挟。迫使美国新任总统。也就是马歇尔立即宣布无条件投降。整个谈判中。美国最重视的就是国家与领土的完整性。如果真的在战后遭到肢解。美国就将永远的沦落为三流国家。当然。这也是有前车之鉴的。曾经是欧洲大陆最大国家。也是德国最强大对手的俄罗斯就在战败之后被同盟国三巨头肢成了三个国家(战后帝国与土耳其的占领区合并。成立了俄罗斯联邦共和国。而德国与意大利的占领区合并之后。成立了俄罗斯民主共和国)。如果真让德军进驻美国本土。美国肯定会成为第二个俄罗斯。

当时。还有另外一个反面教材。

英国在向帝投降之后。帝国不但立即向英国提供了战略援助。帮助英国稳定住了国内局势。同时让英国摆脱了战争的困扰。还从根本上保证了英国的独立性完整性,从而使英国很有可能在战后成为欧洲的区第二大强国。继续拥有足以与德国抗衡的强大实力。从而从根本上确保了英国的国家利益。

为了避免战后遭肢解。美国就必须立即向帝国投降。

也就是说德国元首高调表态最终只能加速美国投降的步伐,而不可能给德国带来任何质性的好处。

事实也确实如此。在德国元表态之后。停战谈判立即推进了很大一步。

那么。德国元首为么要在这候做适得其反的事情呢?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也许德国元根没有选择的余地。

早在七十八年(46年)初的时候德国就组建了远征军,并且将参加过东线战争。与西班牙战争的十多个精锐师(包括五个装甲师)编入了远征军。另外。德国早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就开始为远征美洲大陆做战略准备工作。到年初的时候。德国已经在欧洲西部地区的港口中囤积了数百万吨作战物资。

当时。积极做准备的还有意大利。

虽然意大利的动员规模没有德国大。但是作为德国的亲密盟友。作为未来欧洲二大强国之一。意大利也一直希望能够将势力范围扩张到美洲大陆;在美国分一份好处。为此意大利还与德国达成了秘密协议。即合并二国的占领区。当时意大利与德国在俄罗斯的占领区就基本上完成了合并工作。二国正在就成立联合军管政府的事情进行积极磋商。也就是说。意大利将搭乘德国战车。在未来的欧洲拥有关键席位。

问题是。不管是德国,还是意大利。都不具有向美国投送兵力的能力。

整个大战期间。德国几乎将所有国力都投入了地面战争。拿德国海军来说。其仅有的几艘战列舰中。有一半以上是从国外采购的。而不是自行建造的。而且。采购的那几艘战舰都是在战争后期。已经击败了法国。大陆战场上的局面也变的相对有利的情况下下达的订单。而在此之前。德国甚至连采购战舰的钱都拿不出来。

在此情况下。德国根本不可能建立起真正的海运力量。

更重要的是。整个战争期间。向德国提供战略援助的运输工作都是由帝国承担的。而且所有船队都不是直接前往德国。而是在土耳其与意大利的港口靠岸。然后通过陆路将资运送到德国。

如此一来。德国本没有必要建立自己的运输船队。

即便在俄罗斯战败之后。德国迅速调整了战略。将海军建设放在了首位。甚至不惜提前裁减陆军规模来确保向海军提供足够的资金。问题是。建造一支强大的海军。绝不仅仅是投入资金那么简单的事情。

当时。德国还不得不向帝国订购新的战列舰呢。

即便是建造相对简单的多的运输只。也需要足够的时间。如果考虑到德国的舰船设计能力。以及德国造船厂的效率问题。德国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才有可能打造出一支足以为远征军提供掩护的舰队。以及为远征部队提供后勤保障能力的船队。实际情况是。到战后的第四年。德国仍然没有能够打造出一支强大的舰队与船队。

在此情况下。德国向美洲大陆派兵。必须看帝国的脸色。

也就是说。德国的作战部队。乃至作战部队所需要的作战物资,都必须依靠帝国的海运力量。离开帝国的运输船队。德国的作战部队别说渡过大西洋。就连三十多公里宽的英吉利海峡也无法逾越。

意大利的情况也不德国好多少。

虽然在大战期间。意大利通过出兵北非战场。建起了一支实力相对不弱的海运力量。担起了地中海南北两岸的主要海运工作。但是意大利的这支船队与舰队一样。只是“内海型”船队。大部分运输船只的吨位都非常小。航速非常慢。更适合在海况较好的地中海航行。而不太适合在北大西洋上航行。

另外。这支船队也法为德意远征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