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墨香风韵-第1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就要大礼参拜。

老师跟前的人凌云志自然要优待几分,一边向里走,一边淡然笑道:“不用多礼,夫子在吗?”

青衣童子还是跪在地上对凌云志行了一礼,爬起身来追上去,回道:“先生在,正陪郁林先生谈论呢。”

凌云志闻听郁林老师也在,不由加快脚步,忽然想起一事,停下脚步,回头对婷公主、陶小萼、毋月笑道:“你们想上哪里去玩,让仇戈陪你们去就是,可不用跟着我的。”

三位少女顿时一阵雀跃欢呼,青衣童子这才知道这三位小公子模样的竟然是女子,马上联想到宫里三位小夫人身上,看了一眼,不敢多看,急忙跟上凌云志。

婷公主、陶小萼、毋月雀跃着出了府门,仇戈苦笑了一下,急忙跟了上去。

凌云志一路穿廊过院,来到后进师傅的书房,青衣童子抢上一步,轻声对里面禀道:“回先生,主公来访。”

凌云志微微一笑,可不敢让两位老师迎出来,急忙推开门走了进去,只见淳于髠、郁林两位老师脸露喜色,正从太师椅上起身,赶紧过去,跪在地上,笑道:“两位夫子请坐,(奇。书。网…整。理。提。供)弟子好见礼。”

淳于髠、郁林相视一笑,淳于髠笑道:“要做人君主的人了,不好再跪了,再者老夫也不喜俗礼,我看还是免了吧。”和郁林又坐下了。

凌云志认真地说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大礼错不得的。”认认真真地叩完头,这才起身,仔细端详了一下两位老师的面容,笑道:“看见两位夫子健康,弟子就放心了。”

郁林笑道:“吃得好,睡得好,怎能不健康,你快坐下说话吧,省得我们还得抬头望你。”

凌云志哑言失笑,洒脱地在两位老师的下首坐下,看见两位老师坐在太师椅上舒适的样子,笑道:“这太师椅,夫子坐着可还习惯?”

淳于髠一捋颌下长须,自得地笑道:“习惯,云志能推行移风易俗,确实技高一筹,改变跪坐于地习俗,可使人远离地疾,免予疾病;一顿三餐,更是使人身体健康,延长了劳作时间,意义深远啊。”

郁林点了点头,赞许地说道:“是啊,这次远去秦国,老夫就感觉到了诸多不便,还是回领地好啊。人同此心,享受过新俗之人,自然不愿再离去,凝聚人心的好办法啊!”

凌云志谦虚地一笑,道:“这都是两位夫子教导之功,才有弟子的这些发挥。”

淳于髠望着凌云志,淡然笑道:“不跟你虚套。这次来是因为王位之事吗?”

凌云志欠身道:“夫子料事如神,弟子正是为了建国登位之事前来求教。”

郁林闲逸地一笑,道:“治国之道,你还是请教淳于老友吧。不过老夫夜观星象,到有一得,倒是可以跟你说说。紫微祥云瑞霭拱护,定位于北,群星同度环绕闪烁,主北地圣主降临,文臣武将聚集,徒弟可放心建国登位了,不过不易急促,老夫算定后春为紫微最盛之时,正宜建国登位。”

凌云志对星象之说,不甚在意,不过还是礼貌地谢过师傅。

淳于髠闻言,眼睛一亮,笑道:“既有瑞祥先兆,云志倒是不可迟疑了,后春建国最是适宜,有一年的准备时间,倒可准备周全。”

凌云志点了点头,后春建国确实很适合,这样可以准备的充分一些。于是他把苏焕四位重臣的提议以及自己的一些想法介绍了一下,然后静静地看着淳于髠,等候老师的教诲。

淳于髠侃侃而谈道:“治国之道在于征服人心,其根本问题是怎样用刑法与仁德,正确的方针是二者都不偏废,相辅相成。天以阴阳二气构成一年四季,人以刑德二法构成治国之道。所以即便是圣人执政,也不可偏用其一。

当今之世,诸侯分立,战乱频繁,正是有帝王之志者的大好机会,当人民需要休养生息的时候,能治理丧乱的王朝自然要兴起。这一时期的治国之术必须讲求以权势来驾驶、以信誉来团结、以赏罚来使用人才。

首先要确定君尊臣卑之念,以使权力集中掌握在君主的手中,纵横睥睨,开疆拓土,使所有的力量都能为君主所用,大一统可成矣!

这一时期,要安抚战乱中流散的平民;废除擅杀奴仆不治罪的陈规;减刑轻税,精简政府机构和膺员;招纳、起用人才。表现出一种恢宏大度、平易谦和的雅量。对臣僚要求非常严格,对贪赃枉法行为决不宽容。对王亲国戚一般也能理智对待,严加约束。论文则应体察、把握自然法则,以此为指导思想来制定政策法令;论武则应制止暴乱,平息战火,稳定社会,团结人民。这才是做帝王的宏图大略。”谈到这淳于髠一顿,给凌云志留出消化的时间。

第二卷 塞外风云 第三集 潇洒凝练 第七章 治国之道(2)

凌云志细细品味师傅的话语,欣悦之情油然而生,真是字字珠玑,含义深远,切中要点。师傅所言之刑,正和自己所言之法度,所言之德也可契合礼制,与自己所想不远矣。

淳于髠见凌云志脸露喜色,知他已经领会,欣慰不已,继续说道:“管子曾云,治国有三器,一曰号令,二曰刑罚,三曰俸禄和赏赐。没有号令不能驱使臣民;没有刑罚不能在群众中产生威慑力量;没有赏禄不能鼓舞人效命。

这说的就是体制和风尚,体制、风尚构成了治理的格局,体制合理,顺其自然,国家就不会发生动乱。相反,即使手忙脚乱,也不会治理好。政策法令,是人民的生命,国家的根本。制定律令,一定要让老百姓对律令明白易知,通俗易懂,人人都能做到。这样才会人人守法,人人避祸就福,人人自我教育。所以善于治理国家的君主都以根本体制为基础治国,在改造国家体制上下功夫,而不是把希望寄托在某一个人身上,才可能会出现天下大治的盛世。

治国方略应适变,圣人治国,一不法古,二不贪图一时之宜。因时变法,只求实效。这样,遇到困难也容易解决。

合理设置官位,分配职务;委派任命官员,监督他们完成任务;喜欢运筹谋略而不知倦怠;有宽容大度的雅量而又能获得大众的拥戴;解决各种矛盾,消除各种隐患,这些都是王者必须掌握的治国大道。能做到这一点,文武百官就会对他既畏惧又爱戴,这就是王者成就一统大业的根本所在。

移风易俗,匡正邪恶,教化民众,使民知礼尚贤、识书明理,定上下尊卑,使民安分乐业,此万世之伟举,乃治国之大道。

发颁法策法令能为天下谋利益的,就是道;上下相亲相爱,就是和;民众不诉求就能得到,就是信;能消灭祸国殃民的邪恶势力,就是仁。仁与信,和与道,这就是王者治国之利器。

云志需细心体会,不可不察,为师言尽于此。”

凌云志一人低头缓行,离开了师傅府邸,一路凝目沉思,师傅说得虽然笼统,但基本囊括了治国的根本要素,融合了王霸两途,细细体味,越发觉得有滋有味。

路上行人不多,倒也任得他东走西走而不被打扰,精神过于集中于思考,凌云志不知不觉间走出了官员住宅区街路,来到最北面的东西主道上。

主道上人多了起来,不时地有马车经过,忽然一辆马车经过凌云志的身边时,车里传出诧异的“咦”声,马车在前面不远停下,从上面下来一位年过五十,相貌清瘦,唇留三绺长须,神态儒雅、面色和蔼的褐衣文士,迎着向凌云志走去,还未等他接近凌云志,眼前一花,身前忽然多出了两位头发花白、身材瘦长,面容清瘦,脸色泛白,双目中闪烁着阴森的寒光,一穿黑袍,一穿白袍的老者,两支长剑更是不知何时架在了褐衣文士的脖颈上。

凌云志正在心里勾画着师傅所教导的体制呢,想到美妙处嘴角不由漾出一丝笑意,忽然前面阳光一晃,刺目逾常,不禁收回心神,看个究竟,只见墨家二妖长剑反射着阳光架在一文士脖颈上,大倞喝道:“林间、林里,不得无理。”

原来那褐衣文士乃一代大儒、襄平学院院长南宫吟,凌云志还真怕墨家二妖伤了他,急忙喝止。

墨家二妖闻言,倒也痛快,马上收回了兵刃,因为刚才一番试探,已知这文士不会武技,二妖接着身影一闪又隐于暗处。

南宫吟被连串的变故弄得目瞪口呆,半天才缓过身来,好奇地问道:“主公怎么会一个人在街上?那两位神奇老者又是何许人也?”

凌云志歉意地看着南宫吟,说道:“那两位老者乃在下新收的侍卫墨家二妖,不识大师,多有惊扰,真是抱歉。啊,在下前往两位师傅处讨教治国之道了,一时想得入迷,竟不觉来到这主街路上,还差点使墨家二妖伤了大师。”他对这一代大儒非常尊敬客气。

南宫吟淡雅笑道:“不妨事的,主公不必介怀。倒是看见主公一人在街上行走,吓了我一大跳。主公请上车,让老夫送你回宫。”

凌云志知他担心自己的安全,遂开朗笑道:“在下一身便装,想一般人也难以认出,再说还有两位绝顶高手暗中保护,大师不用过虑。不知大师这是要前往何处?”

南宫吟面色开朗,温厚地笑道:“嗯,以他们的身手确实让人放心不少,老夫正准备前往学院呢。”

凌云志闻言,笑道:“ 在下正想前往大师处讨教的,不如就随大师去趟学院,一来讨教,二来也看看学院的情况。”

南宫吟也不推辞,笑道:“既如此,就请主公上车吧。”

凌云志、南宫吟先后上了马车,马车继续向西行去。

南宫吟想起一事,微微一笑,望着凌云志笑道:“有一事还未来得及禀报主公呢。”

凌云志见南宫吟喜悦的样子,心中一动,能叫这位儒家大师动颜露出喜色的事情,定非小可,难道是……他惊喜地问道:“大师,难道是统一文字的编辑工作有眉目了?”

南宫吟一捋长须,悠然道:“真是什么事都瞒不过主公,正是文字收集归纳编撰工作基本结束,已编辑成一帛书。只是缣帛昂贵,难以誊写多份广为传播。”

凌云志闻言大喜,统一文字的工作既然完成,如果推广开来,其意义之深远绝对是难以想象的,忙笑道:“大师请放心,既然文字编撰工作圆满完成,在下会安排人制造一种叫纸的物品替代缣帛,而且会推广一种叫印刷术的技术,替代誊写,加快复制速度。”此前他曾跟发明宫介绍过纸的制造方法,不知他们研制的如何了?

凌云志一直忙于战事,竟不及前去过问,此刻想起急忙又对南宫吟说道:“大师,不如我们先去趟发明宫,看看纸研制的如何了?”

第二卷 塞外风云 第三集 潇洒凝练 第七章 治国之道(3)

发明创造学宫位于襄平城文化区的最西侧,马车在学宫门前停下,凌云志和南宫吟先后下了车。

凌云志随意浏览了一下学宫外观,感觉比两年前占地规模大多了,连绵高墙内,建筑高低起伏,巍峨豪华,气象万千。

学宫门前一大片重檐覆瓦,宽大门楼呈“品”字形,三开间红柱方砖,颇为威严气派。

正中门楣之上,悬一块宽大匾额,书“发明创造学宫”六个大字。匾额下面,大门两侧,分开站着四十几名身穿铠甲、手持兵刃、整齐站立的士兵,表情严肃地望着前方,连眼皮儿也不眨一下。南宫吟叹道:“若论建筑之神奇,气势之巍峨,发明创造学宫若称第二,天下又有谁敢称第一呢。”

凌云志闻言大喜,正所谓窥之一角,而可推知全貌,光从学宫的外形变化上就可推知学宫发展的进境了,心中充满了期待,快步向学宫门前走去。

“军事重地,来人止步,请出示通行牌。”还未等凌云志二人走近,大门两侧的士兵迅速向中间移动,挡住去路,威武森严,杀气腾腾,一名小头目模样的上前一步,朗声喝道。

凌云志哪里有什么通行牌,闻言自觉停下脚步,微微一笑,悠然道:“本公乃凌云志。”

众士兵闻言,森严依旧,不过均是两眼一亮,目注眼前丰神清秀的文士,不自觉地流露出敬仰的神色,头目神色稍缓,马上说道:“既是主公降临,还请稍候,末将职责所在,这就派人通知宫主。”说完一挥手,一名站在后排的士兵快速从小门进入学宫。

凌云志满意地点了点头,正该如此才可确保发明创造学宫的安全,然后与南宫吟相视一笑,两人就此被士兵挡在了学宫门外。

过了几刻后,中间的两扇大门轰然打开,只见里面大门两侧整齐站立众多士兵,一名将军陪着管通正向大门外走来,身后停着一辆敞篷大马车。

管通疾步向门外走来,闻听主公微服而来,想也无人敢于假冒,急忙乘车前来迎接,大门一开,透过士兵们的空隙,远远地就看见主公悠闲地站在外面,心中惶恐,急忙对身边的将军说道:“正是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