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赤子-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年四月初,赶到洛阳。因为今年要进行,官绩的评比。说白了就是去,给皇上和宦官们送钱而已。

“四哥,现在是几月了?在山上过的稀里糊涂的,都不知道现在是几月了。”郭逸苦笑一声,自己当官才多久,就要给那些宦官送钱。这次去了看看再说,不行老子就不干了。

张郃开口说道:“现在是三月上旬,你现在动身的话还来得及。不过你是不是,准备些东西,毕竟这次是去……”虽然自己不愿意,可是也没有别的办法。

郭逸冷笑一声,开口说道:“不用!与其看那些家伙的脸色,还不如我们兄弟去找大哥自在。就这样了,我先去洛阳看看,顺便看看孟德兄去。”说完又逗弄,怀中的婴儿,开口对典韦说道:“二哥,你看给他取名叫典满如何?”

“典满!嗯,不错!挺好听的,就叫他典满了。”典韦觉得挺顺口,就点头答应下来。“五弟,你什么时候去洛阳?”听五弟的意思,好像这次去,就打算辞官不做。虽然典韦人比较憨,但是也知道这其中的猫腻。见郭逸打算辞官,心中不禁有些惋惜。

“明日就走!二哥你就不用担心了,我自有主张。”郭逸将小典满,递还给雪娘。轻轻捏了下,小典满可爱的鼻子。转身对几人说道:“二哥,四哥,这么久不见,不如我们好好的,醉一场如何?”

当夜兄弟几人,就在府衙内开怀畅饮。知道郭逸已经下定决心,几人也就不再多劝,只是尽情的喝酒。毕竟几人分开,都这么长时间了。

郭逸感慨的看着眼前的洛阳,自己又回到这里了。感觉自己跟这里有缘,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是从这里开始的。不知道眼前的洛阳,还能繁华多久。现在已经是中平五年了,马上董卓就要进京了。可是自己能做些什么,来改变这座古城的命运。

(好了,终于把这些情节,都叙述完了。明天将会是,一场文斗会,悄悄的说下,会有人吐血的。嘿嘿,喜欢此书的朋友,请加76329003,谢谢。)

第三卷

第九十七回 月旦评!

“承仁,你来的可真是时候,明日就有一场大会。”曹操拉着郭逸的手,大笑着说道。这个承仁,已经有一年多,没有往洛阳,来过书信了。挂念他的,可不知一个人啊。

郭逸忙问道:“什么大会?”看曹操那一脸向往的表情,郭逸还以为明天有个招亲大会呢。要知道曹操可是男儿本色的代表,说不定看上那家姑娘了呢。

“今年许邵先生,来洛阳进行‘月旦评’,你说是不是大事!”曹操笑道,自己可是期盼了好久,这次终于有机会,让这名士给自己,点评一番了。

许劭字子将,汝南平舆人也。少峻名节,好人伦,多所赏识。若樊子昭、和阳士者,并显名于世。故天下言拔士者,咸称许、郭(郭林宗)。郭逸想想历史上,对这个名嘴的评价,不禁有些心动,很想见识下,这个名嘴,究竟有什么本事,能一语成谶,断定一个人的未来。

这个许邵可是连袁绍,都不得不敬重的人物。当初有同郡袁绍,公族豪侠。去濮阳令归,车徒甚盛。将入郡界,乃谢遣宾客,曰:吾舆服岂可使许子将见,遂以单车归家。

种种事迹都表明,这个许邵,绝对具有高人一等的眼光。郭逸不禁有些怀疑,这个许邵,是不是穿越过来的。不然的话,怎么对历史如此了解。要知道他评判曹操时,曹操还没有发迹。

“怎么样?承仁是不是也想去?”曹操看郭逸在那里,面露沉思之色,不禁开口问道。天下的人,无不希望自己,能够被许子将点评一番。因为这样,才会引起那些高官的重视。可以说,许子将的点评,是一条升官扬名的捷径。

郭逸笑道:“似我这样的一届武夫,哪里能当得起许子将的点评。”虽然自己很想去见识下,可是这许子将好像点评的,大都是文人骚客。要不然太史慈就不会,不被刘繇所看重。记得最有名的一句话就是:“我若用子义,许子将必会笑我不识用人。”不知道这刘繇,是怎么想的。不过可以看出,许子将很少为武将点评。

“谁不知道你郭承仁,是大汉最年轻的侯爷。而且你的文采也不错,要知道你跟蔡家小姐的来信,我可是看了一些。”说道这里,曹操不禁偷笑起来。

这郭逸跟蔡琰的来信,每次都让蔡琰在那里看半天,自己忍不住好奇,就偷偷的看了下,发现上面的词,和当初在青云阁那首《明月几时有》,甚是相近,让人读起来,不禁朗朗上口。

郭逸鄙视的瞪了眼曹操,这老曹什么时候,居然有这种爱好。不过也没办法,这老曹根本,就没拿自己当外人,倒是挺不客气的。

郭逸干咳了一声,开口说道:“孟德兄,这个偷看人家的信件,似乎不太好吧。”熟归熟,你这样乱搞,我一样去告你去。

“下不为例,下不为例!走,我们去喝酒去!好久都没跟你,一起喝酒了。我告诉你,最近我弄了几坛,上等的好酒。”曹操尴尬的笑了一声,连忙拉着郭逸去喝酒。

“对了,差点忘了告诉你,在许子将先生点评之前,在白马寺,会有一场文会,到时候蔡大家也会出现,蔡小姐呢,会躲在后面。”曹操连忙对郭逸说起,说完还促狭的眨眨眼睛。

郭逸一听,看来自己必须去了。想想自己,已经有三年多,没有见过蔡琰了。算起来她今年也,十五岁了,不知道当年可爱的邻家小妹,如今出落成什么模样。罢了,自己明天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承仁,说起来我还要多谢你呢。我父亲这个人,自从当了太尉之后,又觉得当官没意思,就辞官回去了。我一直担心他,不能够安心的颐养天年。现在倒好,你给他找了个活做,连我回去都顾不上见我。”曹操喝了几杯之后,不禁对郭逸埋怨道。

父亲这个人,很有野心。当了太尉之后,又想做大将军去,可是那是何进的位置,曹嵩一气之下,竟然辞官回去了。现在搞起经商后,整天忙忙碌碌的。自己这个当儿子的,多次劝他,要多注意身体,有什么事交给曹德就是了。可是父亲那里肯听,经常念叨着什么,成为大汉第一富商。

“孟德兄,你又何必担心这个。老人家嘛,哪里肯服老,自然要找点事情来做。”郭逸举起酒杯,笑着对曹操说道,“对了孟德兄,现在朝堂有什么变动吗?”现在估计灵帝的身体,怕是不行了。

曹操沉思了下;说道:“这几年,各地的黄巾余孽,不断的作乱。益州刺史刘焉,上书请皇上,重设州牧一职。这州牧极文武事于一身,可以说各地都是一个小朝廷了。这样一来,怕是要有动乱了。”

郭逸暗出一口气,历史还是如约而至了。这州牧的权利太大了,以前刺史只是文士,并不执掌兵权。出现州牧之后,那些人兵政大权集于一身。这天下怕是要不了多长时间,就要到那个混乱的年代吧。

“我听说这刘焉,原先是幽州刺史。黄巾之乱后,听相士说西蜀处有天子气,所以巴巴的跑来,求了个益州刺史之职。现在他又来求州牧,怕是野心不小吧。”郭逸想起历史上的记载,也想看看这未来的枭雄,会有什么打算。

曹操长叹一口气说道:“我也知道。可是我们能有什么办法,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力匡扶汉室。”

现在的曹操,还抱着一颗,报效朝廷的热心。大概要等到,十八路诸侯并伐董卓的时候,见到诸侯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顾汉室的安危,才会起的野心吧。郭逸想到这里,不禁苦笑一声,自己想这么多做什么。难不成自己也要,来分着天下不成?

第二日一大早,曹操就拉着郭逸,来到白马寺。这座名刹的来历,倒是有些故事。曹操不禁为郭逸,详细的讲解起来。

相传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的某天晚上,汉明帝刘庄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神仙,金色的身体有光环绕,轻盈飘荡从远方飞来,降落在御殿前。汉明帝非常高兴。第二天一早上朝,他把自己的梦告诉群臣,并询问是何方神圣。太史傅毅博学多才,他告诉汉明帝:听说西方天竺(印度)有位得道的神,号称佛,能够飞身于虚幻中,全身放射着光芒,君王您梦见的大概是佛吧!

于是明帝派使者羽林郎中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13人去西域,访求佛道。三年后,他们同两位印度僧人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回到洛阳,带回一批经书和佛像,并开始翻译了一部分佛经,相传《四十二章经》就是其中之一。

想到这里郭逸不禁暗笑,不知道这《四十二章经》中是不是藏着,羊皮地图。

皇帝命令在首都洛阳建造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以安置德高望重的印度名僧,储藏他们带来的宝贵经像等物品,此寺即今天的洛阳白马寺。据说是因当时驮载经书佛像的白马而得名,而白马寺也因而成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发源地。

白马寺位于河南洛阳城东10公里处,在汉魏洛阳故城雍门西1。5公里处,古称金刚崖寺,号称“中国第一古刹”,前为山门,山门是并排三座拱门。山门外,一对石狮和一对石马,分立左右,山门内东西两侧有摄摩腾和竺法兰二僧墓。五重大殿由南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毗卢殿。

曹操带着郭逸来到清凉台,相传这清凉台乃是摄摩腾、竺法兰翻译佛经之处。东西厢房左右对称。就见台上已经有不少,文士打扮的人。

当中一人正在,与周围的人,谈论着什么。见曹操二人来,忙起身叫道:“孟德,承仁,你两个可是,姗姗来迟了。是不是昨夜,寻欢过度,起不来了。”此人正是袁绍,这样的盛会,怎能少了他袁大公子。

曹操笑骂到:“以为都跟你本初一样,只知道留恋温柔乡啊。”这个袁绍,什么时候都爱出个风头,要是不说话,生怕别人不认识他一样。

“怎么!这武夫,也能来参加这文会?难不成我们,设一个擂台不成!”一声冷哼,从角落处传出,伴随着阵阵咳嗽声。

有喜欢此书的朋友,请加76329003!

第三卷

第九十八回 一气卫仲道

众人寻声看去,就见一个白衣公子,坐在一旁,坐着在饮茶。说出这些话,却没有丝毫的表情,仿佛是再说这茶不错,一样随便。

“卫兄未免自恃甚高吧,承仁虽然是以武博得,汉寿亭侯的称号。但是他的文采,我们大家都是有所共知的。一首《明月几时有》,令无数才子感叹。此词开创了一个新的流派,就连你的老师蔡大家,也对此赞赏有加。”曹操见有人讥讽郭逸,不禁开口呵斥道。

郭逸一看,不是别人,正是在青云阁,有一面之缘的卫仲道。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居然拜入了蔡邕的门下。当下冷笑道:“你若是能用你的才华,去教化鲜卑等异族归顺,在下情愿将这颗脑袋,割下来送给你!”

这些儒生,就会空谈。魏晋的时候盛行空谈,还不是被乌桓、鲜卑、匈奴、甚是是羌族给赶到大江以南。不知道这些空谈的家伙,敢不敢拿起刀枪去面对!

“圣人有云:有教无类。若是有机会,在下去教导一下,那些只懂得舞蹈弄枪的家伙,又有很难?这些外族,不过能逞一时只能。昔年的匈奴何其强盛,如今还不是被我大汉,教化的归顺天朝。从而昭君出塞,成为一时美谈。”卫仲道不急不慢的,端起茶碗轻轻说道。

郭逸仰天长笑,这些儒生!竟然以为匈奴是可以被教化的,那不过是被霍骠骑,给打怕了。况且还只是南匈奴,南下归顺而已。堂堂大汉竟然还要,靠一个女子来维持关系!不知道这是喜还是悲!

汉朝以黄老之术,无为治国。后来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更让统治者有了愚民的手段。以至于我泱泱中华,最后竟然被一个岛国入侵!

虽然郭逸对儒家没什么好感,但是也承认,孔子的东西,还是很好的。不过是被后来这些,以取媚与统治者的儒生,给彻底的曲解了。

“那么卫兄以为,这和亲是一件美谈?那我问你,若是让你的姐妹,前去匈奴和亲,不知道你愿意否?”郭逸笑毕,冷眼对卫仲道说道。你这个名字取得,还真***有水平,卫仲道!不知道你卫的又是什么道!

卫仲道闻言一皱眉,开口说道:“这样说未免也太无理了,我卫家是何身份。代替皇家,去外族和亲!”

“靠一个女子,获得片刻的安宁!不知掉我大汉多少忠魂,会不得安息!霍骠骑的在天英灵,我想也不愿见到如此吧!”郭逸继续追问道。霍去病的封狼居胥,一直是大汉的骄傲,拿着这一点功绩,而洋洋自得的认为自己,是强盛不可战胜的。

郭逸缓缓念道:“炎黄地,多豪杰,以一敌百人不怯。人不怯,仇必雪,看我华夏男儿血。男儿血,自壮烈,豪气贯胸心如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