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神医-第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跆笈抡琶廊说鄙匣屎螅萌讼肫鹚某錾恚约峋霾煌庹琶廊宋屎螅橇⒘似铰诙仁构绲乃锱簿褪呛罄吹墓屎罅恕�

不过郭皇后是个醋坛子,见不得官家赵祯喜欢其他人,这在古代可是大罪,加上入宫许久也没有生下一男半女,只是赵祯更加不喜郭皇后,每月临幸一次郭皇后,不过是应付规矩,每次都是草草了事,然后睡觉到天亮,不过郭皇后还是有功地,毕竟官家赵祯在皇后寝宫的时候,休息的都比其他寝宫的时候好的多。

不过今晚赵祯注定无法美梦得圆,甜美入梦地他,刚刚梦到当上真正的天子,看到真正的仙女,准备赤裸裸地来一番感情交流的时候,屋外传来宫女怯怯的声音:“枢密使两位王大人,连夜扣宫,求见官家!”

任何人在美梦中被吵醒,都会怒火中烧,赵祯也一样,迷迷糊糊的被喊起来的他,第一个念头,是将那个叫他的宫女,直接发配到岭南当妓女,不过等他反映过来深夜扣宫的人是枢密院的两位巨头,马上明白出大事了。

发脾气都没有时间的赵祯,这时不顾身边没有醒来地郭皇后,叫来宫女穿好衣服,匆忙走出皇后寝宫。

宣佑门正对宣佑宫,因此得名,而宣佑宫,正是赵祯深夜召见朝廷重臣,处理正事的地方。

等赵祯穿好衣服来到宣佑宫,传见枢密使王曙和副使王德用的时候,禁宫宫外,孟王赵元俨和其他四位执宰大臣也闻讯赶到了。

“什么事情?”赵祯见到朝廷七位重臣全部到来,终于肯定有大事发生了,忧虑万千的对他们问道。

“启禀官家!三边士卒哗变了。”王曙可不敢隐瞒这些事情,老老实实的回答说道。

“哗变了,怎么可能?”赵祯第一个念头,就是疑惑,毕竟三边百年来,从来没有发生过士卒哗变的事情。

“三边三月未发饷银,军心浮动,这个事情被西夏奸细利用,然后就挑起了士卒哗变,虽然被镇压了,可是三边七万边军,损失将近万人。”王德用出身军旅,对这种事情最有发言权,所以代替王曙仔细的对官家赵祯解释说道。

“三月未发饷银,怎么回事?”赵祯对参知政事宋绶惊愕问道,宋绶不但是参知政事,而且兼着三司使的官职,虽然三司盐铁、度支和户部三个副使才是真正的实权人物。

“这个,官家,户部现在没有多少银钱了,六月的税收三司还没有上缴,所以才积欠了三边的军饷。”宋绶有些忐忑的说道,毕竟他兼着三司使,积欠三边饷银的事情,是他做出的决定,如今三边士。卒哗变,恐怕他的责任不小。

“户部没有银钱了,怎么可能呢!去年年底户部不是还有一千三百万贯的银钱吗!加上年初的税收,怎么可能没有钱了呢?”赵祯疑惑的语气中,怒气十足,他已经开始怀疑,一些贪官开始侵蚀大宋的国库了。

“启禀官家,去年黄河在王楚埽决口,长达三十步,百姓受灾严重,为了移置这些百姓,官家今年年初不是拨款四百五十万贯吗!今年黄河又在大名府横陇埽决口,官家派出户部副使王沿、孙昭等人查明情况后,又拨款三百万贯安抚受灾百姓还有堵塞决口以免水患,加上今年的各种开销,户部银钱已经不足支付军方一百二十万人的饷银,所以才积欠了三边三个月的饷银。”宋绶继续用谨慎的语气低声说道。

赵祯这时也想起来了,前一段时间宋绶就上奏折说户部银钱不多了,结果赵祯也没有放在心上,积欠士。卒饷银的事情,真宗也曾经干过,而且积欠的时间比这次要长,为什么上次没有事情,这次就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呢?

吕夷简可以说是最了解赵祯的臣子,看到官家的疑惑目光,他马上出列躬身说道:“官家!这次三边士卒哗变,主要是有西夏奸细在其中挑拨离间,才会酿成如此严重的后果,主要原因并不在那些积欠的饷银。”

吕夷简看到赵祯有些阴霾的神情,就知道眼前的官家开始钻牛角尖,用真宗时期的事情对比现在的情况,连忙将赵祯拉了回来,他害怕官家如果真的钻牛角尖钻深了,恐怕会大发雷霆,到时会连累朝廷所有的官员,其中还包括吕夷简自己。

“几个奸细,动动嘴,就能让三边失去一万精锐,元昊这笔生意,做的还真划算啊!”赵祯听到吕夷简的解释,虽然不钻牛角尖了,可是心情依然非常不爽恼怒的说道。

几位朝廷重臣,这时都不敢接赵祯的话,谁都知道赵祯在气头上,谁愿意触这个霉头啊!

“宋爱卿,去年户部不还是好好的,为什么到今年就拿不出军饷了呢?钱都跑那里去了啊?”赵祯看到下面的大臣都不说话,就开门见山的直接问宋绶最关键的问题说道。

宋绶思索一震,一咬牙,终于将这些天头疼的事情全部说了出来。

“启禀官家!从去年六月到现在一年的时间里,大宋官员增加将近六百人,增加支出将近一百一十万贯,更改年号,官家大赏群臣,增加支出一百七十万贯,宗室增加四位王子,七位郡主,加上官家的恩封,增加支出九十万贯,西夏元昊野心勃勃,官家扩充禁军二十万,增加支出四百万贯。

最重要的是,如今朝廷部分官商勾结,低价购买茶钞和盐钞,从中谋取暴利,导致朝廷损失巨大,税收减少许多,才会出现户部缺少银钱而无法解决军队饷银的问题。”宋绶一副豁出去的样子,朗声对赵祯说道。

宋绶的话一出口,宣佑殿中,所有的人脸色全变了,无论赵祯、赵元俨还是其他的朝廷重臣,都脸色一沉,半晌无言。

宣佑殿整个殿堂,陷入一种忧虑的气氛之中。

第四卷 第一次官场起伏 

第七章 盐茶问题

宣佑宫中,赵祯很忧虑的坐在龙椅之上,事实上赵祯他不得不优虑,因为如今大宋的情况,已经开始有些变化,而且变化的方向,不是他想要的那种,他已经开始感觉大宋有江河日下的趋势。

参知政事宋绶的话,让赵祯认清楚了这种趋势的来源,但是性格有些懦弱的他,却没有丝毫的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官员的增加,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朝廷有科举,必须要增加官员,否则那些读书人,就没有了进入官场的渠道,会打击读书人的积极性,而官员增加的另一个原因,是蒙荫制度带来的,想朝廷不增加官员,唯一的办法就是取消科举和蒙荫制度。

但是可能吗!取消科举,多么荒谬的事情,科举取才,关系到大宋的江山社稷,大宋的文武百官,大部分都出身科举,一旦取消,恐怕整个大宋很快就会烟消云散;取消蒙荫制度,更是不可能,朝廷文武百官怎么都不会同意这件事情的,以吕夷简为例,吕家五个孩子,全部都是蒙荫而入仕,如果取消蒙荫制度,那些为大宋辛苦操劳几十年的文武大臣,不反了才怪。

不能取消科举,不能取消蒙荫,赵祯和朝廷,只能眼睁睁看着大宋官员越来越多,官员俸禄支出也越来越多,户部的银钱缺口也越来越大。

宋绶所说的其他三个问题。在赵祯看来,都是不得不出现地问题。

大赏群臣,致使户部财政紧张,赵祯一点都不觉得愧疚,毕竟他刚刚亲政,如果不对文武百官表示表示。收拢一下人心,谁知道那些官员会怎么说,难道一上来就直接减百官的俸禄,傻子皇帝才这么干,不过仔细想想,一亲政就加上百大学士,所有的官员基本都加上一个虚衔,造成户部增加将近二百万贯的支出,确实有些过分,不过事情已经做了。难道一点理由都没有就将那些职务给撤了,百官还不闹翻天啊!

宗室开支的增加,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那些孩子都是赵家地骨肉,难道让他们一出生就吃苦啊!宗室开支散叶。给他们的父亲加封,这是太祖时期留下的规矩,是为了让赵家宗室更加繁荣,太祖留下的规矩啊!赵祯敢违抗吗?

至于军费开支,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西夏元昊野心勃勃,加上地方军队三十年没有动过,从厢军挑选精锐补充禁军。强干弱枝的方针政策,也是太祖留下的规矩,况且这时保持大宋安稳最好的办法,难道因为户部没有钱就废掉,那个大臣敢提出这种建议,恐怕马上会被发配岭南。

想来想去,宋绶提出的这些钱,都是必须要花的,一点都不能省。既然支出不能减少,就只有想办法增加收入了。

这些事情不但赵祯明白,下面朝廷七大重臣也都明白,所以他们都在忧虑,忧虑地原因,就是如何增加朝廷的收入了。

“增加两税?”宰相李迪看着左右的同僚,说出这个最简单,但是最愚蠢的办法。

“万万不可,增加两税只能解一时之燃眉,但对社稷的破坏却很久才能消除,杀鸡取卵地事情,不可为!”李迪的话刚刚出口,就被宋绶极力反驳回去。

“启禀官家,我们可以铸大钱,以解燃眉,用包铁铜钱代替现在的铜钱,这样产铜不足的问题就解决了,用大钱兑回小钱,然后把小钱回炉从铸大钱,这样短期就能获得大笔的银钱,足够缓解户部银钱不足地缺口。”李迪的馊主意刚刚被驳回,蔡齐就提出一个更加馊的主意。

“铸大钱,说地轻巧,包铁钱一旦出现,民间恐怕就会学着铸包铁钱,甚至纯铁钱也会跟着出现,到时大宋铜钱就会贬值,虽然可以一解燃眉,但是几年后对大宋的危害更大,更加不可为。”宋绶不愧是兼着三司使的执宰重臣,对大宋经济的了解比其他几位重臣深的多,对李迪和蔡齐的馊主意一个接一个批判说道。

宋绶的批判让这些重臣怒目而视,但是却没有更好的办法,吕夷简看着官家目不转睛的盯着他,沉吟片刻,又一个馊主意出现了。

“我们可以加大发行交子,换取民间地铜钱,大宋民间百姓富足,手中积累大量财富,这样就可以弥补户部的缺口了。”吕夷简有些忐忑的说道,他虽然是大宋宰相,但是在经济财政方面,却没有宋绶了解的深,话说出来,马上看向宋绶,希望这个三司使不会再次反驳批判。

但是吕夷简失望了,他的话刚刚说完,宋绶马上再次出列反驳说道:“万万不可,交子从收归朝廷一来,一直保持定量的发行,开心整理主要原因是朝廷没有足够的银钱为交子做备付金,一旦交子加大发行量,势必使百姓拿更多的交子兑换现钱,现在朝廷户部已经没有多少银钱,根本不能支付这些交子的兑换,如此一来,交子就会严重贬值,朝廷在交子上建立的信用就会失去,到时对户部来说,就是雪上加霜啊!”

赵祯听到这里终于火了,正好手边有一杯甘龄送过来的提神清茶,站起来抓着茶杯使劲向地下一摔,怒声对宋绶说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到底什么可行,难道就眼睁睁看着大宋一百二十万军队,因为积欠饷银而哗变,到时不用西夏和辽国出兵了,大宋就已经跨在饷银上面了。”

“启禀官家,微臣请废三司钞引制,改为现钱交易!”看到火大的赵祯,宋绶心中感叹,他说这么多话,就是为了引起赵祯的怒火,然后为这番话的通过打下基础,因为他知道,如果官家赵祯犹豫不决的话,废钞引的事情,百官肯定不会同意,而钞引制度现在漏洞百出,成为贪官勾结商人贪污钱财的主要手段,这里面牵扯到太多的朝廷官员,水实在太深,如果官家赵祯不能下定决心,他绝对不敢提出这种建议。

废钞引,改现钱!宋绶的提议一出,其他几位朝廷重臣再次愣在那里。

钞引制度来源于大宋的入中制度,所谓入中,就是后世的异地支取。

北宋时期,秦凤、永兴军、河东三路长期屯驻重兵,军储不可少缺,但是三路本地的租赋不足养兵,而从各地调集银粮又负担太重,而且太过扰民,所以就入中制度。

所谓入中,就是商人收购边疆的银粮,存到当地的三司转运衙门,得到存入凭据后,就可以用凭据从汴京或者其他地方异地支取存入的那些物资,或者商人将银粮存入汴京,从边疆支取也可以,这就是入中制度,不过是异地支付的早期形态。

随着盐法和茶法改革加入入中,大宋的盐、茶贸易,从朝廷独家买卖,发展到朝廷收,商人卖,从此官商勾结在一起,开始瓜分盐茶之暴利。

而盐茶钞引就是官商勾结谋取暴利最好的方法,由于盐茶的买卖,都掌握在朝廷的手中,商人只能从朝廷官员那里,得到盐茶钞引之后,才能得到买到盐茶货物,运到北方谋取暴利。

本来依照入中的规矩,百贯的盐茶钞引,从产地运到北方,就可以获得十五贯的免税货物,这十五贯的免税盐茶,就是商人的利润所在。

但是真宗之后,刘太后垂帘听政,重用夏竦这北宋第一大贪官,这厮端是了得,居然将百贯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