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瞧瞧你三哥,那家伙还想拜我为师呢,整天和人打斗,想着上战场,可陛下没同意,如今挂着个潭州都督的名义,在封地里整日游乐!若是你想去,恐怕也也有难度!”
听到张允文提起李恪,李治笑道:“一直听三哥唠叨二姐夫,说是当初你没有收他为徒,他还真是有些遗憾呢!”
张允文顿时想起李恪在宴会上公开拜自己为师的场景,顿时笑道:“我是李恪那小子的姐夫啊,当什么师父!”
李治轻笑了一下,也不再说话,只是用一双脚丫子摩擦着河沙,享受那舒服的感觉。
然而,就在张允文带着这帮小孩子过着平静而安逸的日子的时候,一种莫名的气氛弥漫在朝堂之中。就算是张允文这种对政治不算敏感的人物也察觉到了这种气氛的变化。
自李承乾足疾之后,每日行走,须人搀扶,或是拄杖而行,一瘸一拐的,其脾气渐渐暴虐起来,对待东宫诸人,开始严苛,稍不如意,便是处以杖刑,而却所杖之处,却是下人膝盖脚踝处,为此,数名东宫下人被打成了残疾。一时间,东宫内人心惶惶。
李世民了解这一情况之后,将李承乾叫来狠狠训斥了一顿。而李承乾却是没有多大的改变。这让李世民大失所望。
与李承乾相反,李泰的表现却是可圈可点。先是在长孙氏缠绵病榻的时候,李泰上言建议,大赦天下以为长孙皇后祈福。此等做法得到了李世民和朝臣的一众支持,朝臣在称赞李世民仁君风范的同时,也赞扬李泰的孝顺。接着,李泰文馆大开,吸纳了多名科举落地的仕子,送上数篇华丽的歌颂之文,盛赞李世民为千古明君,虽尧舜亦不及也!
虽说李世民申斥了这些赤裸裸拍马屁的文章,但说话时那带笑的眉眼,却是朝中每位大臣都看得出来的。
李承乾和李泰二人一消一长,让朝中的情况渐渐晦明难辨。
正文 第三百一十章 军改
一幅巨大的地图之下,李世民看着面前的众位武将,沉声说道:“众卿家,这些日子以来,朕一直在思量着一件事,那便是改革我大唐军制之事!”
此言一落,那程咬金便道:“改什么改,这套军制用了这么些年,有改的必要么?”
程咬金这话顿时得到了不少武将的赞同,他们纷纷出言道:“就是,陛下啊,这府兵用起来十分顺手,改他作甚?”
李世民听得这些言语,却是摆手道:“其实这兵制,朕早就想改上一改,可是前几年打了突厥,最近又打了吐谷浑,着实找不到时间来改制,一拖就拖到了现在!”说道这里李世民不由轻叹一声,“不过哇,这牵一发而动全身啊,对于这军改大事,朕还是微微有些犹豫啊!所以朕找你们过来商量商量!”
见众武将皆是默然不语,李世民笑道:“诸位皆是带兵老将,有什么事直言便是,不必拘礼!”
李世民此言一落,李靖便轻咳一声,说道:“陛下若是要改革军制,想必已经心有腹稿,甚至已然形成计划,不知可否借与臣等一观?”
李靖一说话其余将领顿时不言,皆是看着李靖。
自破吐谷浑之后,李靖便闭门绝客难见人影。平素也难得上朝一次。但是无论是李世民还是朝中大臣,皆视其为国之巨擘,朝中梁柱,隐隐为武将之首。环视整个大唐江山,盘踞荆湘萧梁政权是被李孝恭和他灭掉的,归而复叛的辅公祏是被他平定的,大唐南面岭南诸地是他招抚的,大唐北面的突厥是被他领军灭亡的,大唐西面的吐谷浑是他领军打垮的。大唐四面边境,有三面即为李靖所平。此等功劳,此等才干,着实令人佩服不已。
李世民从旁边拿过一本黄皮奏章:“药师,给!”
李靖接过奏章,慢慢看了起来。
不多时,李靖便将这奏章看完了,一边递给身旁的武将,一边说道:“这本奏章的主要内容是改革如今的府兵制度。第一便是于诸府之中,拔其健者而充十二卫,成其为募兵,专司战争之责。第二却是削减关中、河东、河南三地军府。第三,十二卫轮流戍边。第四,十二卫大将军一年一换。嗯,大致就是这四点,其余很多都是围绕这四点来的!”
李靖用最简洁的语言大致介绍了一下这奏章内容,让那些没来得及看奏章的武将心头有数。
李靖这一说,这些武将顿时议论开来,有说什么建立募兵这主意不错,有利于提升战斗力。还有说什么府兵乃是大唐军队根本,不可动摇。至于削减关中河东河南三地军府,有人则说道此乃弱干之策,不可采纳。
听得众将议论纷纷,殿内嘈嘈嚷嚷,李世民顿时有些不舒服,不由轻咳了两声。
霎时间,殿内寂寂无声,可闻针落。
李世民顿时笑了一笑:“诸位爱卿怎么不议论了?刚才不是说了么,莫要拘礼,有什么意见只管说就是!”
李靖顿了一下,便向李世民问道:“陛下既然决意军改,不知是何原因促使陛下做此决定?”
李世民看了坐在下面默默不语的张允文,思忖片刻之后,便说道:“这府兵制的根基却是自北魏以来的租庸调制度,而这租庸调制度最基本的要求便是每户皆有属于自己的田地。针叶一直致力于使耕者有其田,先有以突厥二十万之众开发江南,后有打击世家,比如太原王家,以抑兼并。然而,据户部送上来的数据表明,这土地兼并之势却是难以抑制,正滋生蔓延。若是兼并一起,大量农户充入豪门世家以为佃户,受其庇佑,则我大唐兵源定然骤减。而行募兵,却是可以避免此等事情发生!”
话音落下,李靖不由手抚白须,微微点头。
其余诸将则是反应各异,有颔首的,有摇头的,有茫然的,有不解的。
“如此说来,陛下行军改之策,乃是从各个方面周全考虑得出的结果,臣无话可说!但是,此事关系重大,还望陛下能开诚布公,向群臣广纳意见!”李靖一揖说道。
其余诸将见状,也是一揖:“望陛下开诚布公,广纳意见!”
李世民点点头:“此事朕找你们前来商议便是想看看你们这些将军对此事的看法,明日朝会之上,朕定当将此事和盘托出,广纳诸卿意见!”
“陛下圣明!”众武将又例行公事一般的喊道。
就在众武将准备退出大殿的时候,李世民忽然叫道:“呃,那个,允文啊,你留下来一下!”
张允文顿时停住了脚步。
这时候,李靖走到张允文什么:“呵呵,允文,我就知道那封奏章乃是你写的,这个主意也是你出的!大唐的诸位将军之中,能像允文这般喜用募兵者,寥寥无几!”
说完,轻笑着出了大殿。
张允文看着李靖出去的背影,也是微微一笑。
“允文啊,说实在的,朕当真得好好谢谢你啊!”待众武将一出去,李世民便露出一副和蔼的表情。伸出手指了指一旁的胡凳,“来,坐,咱们坐下说!”
“陛下严重了,臣何德何能,无功无劳,何以得陛下之谢啊!”张允文坐下笑道。
“谁说你无功无劳?你帮着朕训练朕的儿子、闺女,这便是功劳!如今训练了快两个月了吧!朕原本以为你就会让他们身体变得壮实,想不到啊,你的训练让他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奇》大的改变啊!尤其是《书》治儿,以前是《网》朕说一句,他便回答一句,出了什么事,任由朕责骂而不敢辩驳。如今呢,虽然还是有些唯唯诺诺,但是比起以前要好得多,很多时候敢于接朕的话了!如此成绩,难道朕就不该谢谢你?”
张允文连忙摆手,谦虚了一下。
李世民却道:“朕向来赏罚分明,你为朕训练了孩儿,真也当赏你!不过啊,允文,不久前可有御史**于你,说你目无尊卑,领一众皇子公主招摇过市,失了皇家体面,你可要注意一下啊!”
张允文见李世民毫无怪罪之意,也顿时行了一礼,心头不以为然的道:“小婿遵命!”
说完这件事,李世民又拿起刚才那本黄皮奏章:“允文啊,这军改之事,是你最先向朕建议的,如今朕欲实行,你可有良策啊?”
张允文沉默片刻,口中说道:“回陛下,微臣对于军改实行并无良策,然而对于这军改方案确实又有些新的想法!”
李世民听到前半句先是面露失望之色,听到了后半句,顿时喜道:“有何良策?”
张允文笑了一笑,拱手道:“陛下,这些想法确实有些模糊,待臣下去斟酌一下,重新再写上一份奏章呈给陛下吧!”
“好!不知允文什么时候可以呈上来?”
“三日之后吧!”张允文估摸了一下时间。
正文 第三百一十一章 庭争
虽然对于三日之后这个时间感到不满意,但是,他也知道有些事情是急不来的。再说了明日朝会之上提出此事,可以先用原先的这个方案来试探一下群臣反应。等张允文将那新的想法书于纸上,比较之后,再做出正确决策。
想到这里,李世民只是叮嘱张允文要尽快将新的想法换成文字呈上,便让他离开大殿。
张允文带着李世民赐下的黄金和丝帛一边往家中走去,一边盘算着这军改之事。
当日的训练任务尽数交与马望山和郑方廉,前者负责平常的训练,后者则是负责传授张允文传给郑方廉他们的拳法。
这传他们拳法之事,张允文早已许诺,不过因当时他们的体力不够,也就没有传授。经过这近两个月的训练,这些小家伙的体力明显的上了一个台阶,张允文这才让郑方廉将拳法传给他们。
郑方廉传授给那些皇子的是八极拳,不过属于删减版,那些威力奇大的招式并没有传授。这些家伙身份尊贵,若是倚仗拳法打了人,也不会受到什么严厉的惩罚。这种情况张允文可不愿意看见,所以,他只让郑方廉传授那些基本的套路。
在书房之中,闭目沉思,脑中尽是这军改之事。
李宇站在门外,望着张允文的身影,轻轻叹了口气,转身离开。
“陛下,微臣以为这军改尚为时过早,不宜实行啦!”
和李世民、张允文想象中的一样,此事阻力极大。当李世民提出这军改方案的时候,尚书左仆射温彦博便出列奏道。
“臣以为,自西魏宇文泰草创军府以来,历北周、隋而至我大唐,其间几经波折,多次改制,至武德年间加以完善,至今已有百余年,就其本身而言,却是相当完备,没有什么大的疏漏!不知陛下为何要改啊?”
温彦博言语咄咄,直问向李世民。
然而没等李世民说话,一人便出列道:“呵呵,温大人此言说得好!这府兵自西魏创立至今,已有百余年,然细细察看着百余年,先是西魏和东魏混战不断,然后北周和北齐战乱不歇,直至前隋,先后有攻梁之战,后有攻高丽之战,至于隋末之乱,更不用说。战乱不息,田地荒废,其间虽有前隋文皇帝励精图治,然时间太短……”
这人正欲长篇大论下去,却被温彦博一下子打断了:“长孙大人,你直接说就是,不要绕弯子了!”
此人却是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笑道:“温大人,你想过没有,为何这府兵能延续百余年?”不待温彦博回答,长孙无忌便接着道,“这便是刚才我所说的那些战争的缘故。因为时战时停,整个国家的人口数目更替非常之快,大量田地空闲,又接着有人去耕作,这才是府兵在这几朝能发展的原因!”
温彦博闻言,却是“哼”了一声:“长孙大人,你究竟想说什么?”
“而如今,我大唐四海安定,人口丰盈,仓廪充实。自贞观元年以来,数次大小战争也是损失较小。人口增加快速,然而土地增加缓慢,加之如今太平盛世之下,有**量买入土地,使得土地日益集中。而府兵之根源乃是拥有小量土地的农户,他们一面能自给自足,缴纳税赋,一面能让家中劳力成为府兵,为国征战。而土地的不够用与集中,使得这些农户的数目正在减少。换句话来说,依照现在的趋势继续发展下去,不出五十年,则大唐无府兵可用!嗯,温大人,这般说了,你可曾明白?”
温彦博呆滞片刻,点了点头。
“再说了,陛下改革军制,并非是完全废除府兵制度,不过是多招募一些募兵而已!”长孙无忌轻笑着说道。
温彦博无话可说,慢慢退回队列之中,正当李世民和张允文松了一口气的时候,忽然听到一个年轻的声音说道:“父皇,这军改之事,利国利民,儿臣十分赞同。然而这募兵之事,却是尚需斟酌!”
众人一看,只见一名身穿亲王衣袍体态肥胖的年轻人出列,双手持着板笏,躬身说道。这人却是李世民的第四子,当今魏王殿下李泰。
“哦?泰儿,你且说说这募兵之事,还需如何斟酌啊?”李世民见李泰出言,面色不由有些难看,但是,还是笑着说道。
李泰直起身子,朗声道:“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