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伐-第2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感觉到异常,王羲之这等从南方过来的士人却是怎么看怎么别扭。

自小养成的优越感和对自己家门的骄傲深植于每一个世家子弟的骨髓之中;他们可以高高在上地怜悯平民百姓,尽力地体现自己的仁慈,并因此留下数不清的历史佳话,却绝不愿平民庶族与自己并肩而立。

王羲之是个有心人,反感的同时,他潜心思索,发现青兖规制的分寸掌握得非常巧妙,对于风俗惯例有一点突破的苗头却未彻底地颠覆,依旧保留着旧有的框架,这样即使有让人反感之处却不至于让人轻易地进行反抗。

当王羲之打听出这些规制最终经石青修缮才得以出台的时候,他对石青的观感彻底改变。石青绝不是一个普通的军帅头子,从这些涉及广泛而又圆润的规制里,他隐隐看到了野心勃勃和枭雄手段。自此以后,王羲之对北上计划感到悲观绝望,这样的枭雄人物岂会在意民望人心?殷浩夺取民心以挟持青兖南归的意图太过一厢情愿了。

事实证明,石青果然不是普通的军帅头子;前段时间,从襄国归来的新义军步卒将冉闵遗诏之事散播得沸沸扬扬。青兖士人得知石青可能接掌冉闵之位,无不欢欣鼓舞;唯有王羲之黯然伤神,为殷浩计策彻底失败而痛心。

世事总是这么奇妙。

就在王羲之心灰意懒,准备南返之际,郗超来了,并且告诉他一个惊天消息:石青欲促使邺城人士举中原以降晋,并令郗超为密使先行同大晋接触商谈。

青兖和大晋保持了年余时间的暖味,石青还是第一次主动向大晋抛出媚眼,而且是在有望称孤道寡之时。这里面透出的诡异让王羲之不敢相信这个喜讯是真的,困惑之际,他向郗超仔细打听邺城情形;得知襄国大军正在攻打邺城,魏军领兵督帅不是石青,而是悍民军原有将领这些消息之后,王羲之敏锐地意识到,石青降晋有诈,他这是在内外交困,无计可施时的缓兵之计。

王羲之随后告诫郗超,不要南下当什么密使,那是给家门招祸。石青可以出尔反尔,说降就降,说叛就叛,一旦如此,大晋朝廷奈何不得他,定会拿从中说项的郗超问罪出气。

王羲之一片好心,谁知郗超不仅不领情,反而翻脸责问道:天下崩散数十年,眼下好不容易有一统之机,姑丈你以己度人,肆意猜恻,更徇私妄为,欲将良机白白断送,贻误国事,实是大罪。

郗超一番话说得王羲之惶恐不已,幡然悔悟。中原一统这是何等大事,岂能凭他私下臆测为准进行决断?万一有所失误,他王羲之罪可大了,必将遗臭万年。

尽管有所凛然,王羲之依旧对石青降晋的诚心充满怀疑。苦思之后,他想了一个即能保全郗超,又不会贻误天下一统的两全其美的法子。

王羲之让郗超在肥子呆几天,等赵、魏战事结果出来后再决定行至。若赵军胜,邺城危急,石青降晋之心必定更坚,那时他和郗超可以南下扬州,督请殷浩以救援石青的名义引兵北上,不管赵、魏结局如何,先将河南几州收复。若魏军胜,邺城撑过危机,石青降晋到底是真心或是假意定会有迹象显露,到时再见机行事。

郗超痛快地应承下来,他跟在石青身边日子很久,对赵、魏双方形势了如指掌,对石青降晋的用意明明白白,因此十分笃定。

与郗超恰恰相反,王羲之对石青的心思、用意,赵、魏内外情形、中原局势一无所知。等待的过程中免不得惶惶不安,既怕误了天下一统的良机,又怕听到石青变卦的噩耗;这种情况下,他惯常的午休也没法坚持了,早早就跑到军帅府来等候消息。

看了眼没有任何异动的军帅府,王羲之暗自失望,来到功曹值事间坐下来,待军帅府值守亲卫送上茶水之时,他还是不甘心地又问了句:“午间可有邺城信使过来?”

“禀大人。没见有信使进府。”亲卫倒上茶水,恭恭敬敬地回答。

王羲之挥手打发走亲卫,感觉自己有些心浮气躁,于是铺开一张宣纸,端过砚台放稳,小心地向里面倒了点清水,随即左手轻摁砚台,右手拈了一支烟墨,置于砚台中心开始研磨,烟墨在砚台里划出一道道圆环,圆环之后带起一丝丝墨迹,墨迹在清水中扩散,渐渐与清水交融……

手腕轻动,墨香四溢,沁人心脾。王羲之目光专注地盯着砚台,渐渐沉浸到物我两忘的境界,这一刻,什么石青,什么天下一统,什么朝廷国事尽皆消散到九霄云外,甚至连军帅府内的喧闹都没有听见。

“姑丈大人。你好沉得住,当真有泰山临于顶而色不变之气度。”嬉笑声中,郗超轻快地迈进功曹值事间,冲王羲之挤挤眼,道:“姑丈每日望信使如望秋水,邺城当真有消息来了,姑丈反而端起了架子。嘻嘻——实是可笑。”

邺城有消息来了!

王羲之一激灵,右手一抖,烟墨弹起,将一滴墨汁洒到宣纸上,浸润出一点墨迹。只是他却顾不得这些,胡乱抓着烟墨急促地问道:“邺城有消息来了?信使在哪?怎么说?”

“是好消息。姑丈休要着忙,听郗超慢慢说。”郗超轻松地踱过来,端起王羲之的茶水咕咚灌了一口,随后搁下茶盏,从容说道:“石帅近身亲卫何三娃回肥子了,他此行不是通报战况,而是向军帅府传达石帅将令的。不过…嘻嘻,姑丈若是听到石帅将令,前段时间的战况就没有必要问了。石帅命令,撤销肥子军帅府,另在冀州城组建征北大将军府,征北大将军下辖四个督帅,一个是后军督帅,驻扎襄国;一个是西路军督帅,驻军中山国;一个是中路军督帅,驻军冀州城;一个是东路军督帅,驻军南皮……”

王羲之听到这里,直感觉口干舌燥,身子忍不住颤栗起来。这命令说明什么?说明石赵已亡,辖地尽归大魏占领。

“等等…”声音出口,王羲之才发觉嗓子嘶哑,声音着实难听,他使力咽了口吐沫,便急忙问道:“石帅于冀州组建征北大将军府,这就是说,他不打算称王。难道,他是诚心归晋,不敢轻易僭越?”

王羲之说罢,双眼一眨不眨紧张地注视着郗超,只盼着对方能点点头或者说声“是”。

郗超促狭地一笑,回道:“石帅虽然不会称王,却另外有人称王。姑丈知道麻秋吗,他将成为邺城新主人,并请求大晋赐赏封号。”

“麻秋?!”这个弯拐的太急,王羲之愣怔了好一会也没能回过意。

“听说,石帅希望天下能够一统,因此以王位相让的条件,换得麻秋同意归晋的承诺。”郗超解释了一句,随即调笑道:“姑丈如今对石帅可有改观?”

王羲之没有回答,他抓着烟墨呆站着,脑袋里一片空白。大晋几十年来的对手石赵亡了,石青放弃称王,麻秋成为邺城新的主人,中原归晋;四个消息一个比一个震撼,一个比一个离奇;王羲之恍然如梦,不敢相信这会是真的,这些事情似乎超出了他的理解能力。

呆滞了许久,王羲之身子忽然一动,极快地来到书案前,搁下烟墨,抓起一支狼毫,在砚台里稍稍一蘸,随即笔走龙蛇,在宣纸上写下一行字:

永和七年春三月二十,惊闻石赵覆亡,石青弃尊位如旧履,以使麻秋归晋,此等异举,千古未闻。羲之虽不敢信,然亦不敢疑,以至亵渎,唯书此帖以记之。

写到最后一笔,王羲之自觉胸中最后一丝郁闷之气亦随之泄出,浑身上下酣畅淋漓之极,他一甩狼毫,大呼道:“痛快!痛快——”

“好!好字——”瞧见书案的帖子,郗超双眼一亮,连声呼好。

王羲之这一帖用得是行书,因为胸中郁闷之气积压已久,书写之时不由自主地喷薄而出,让这帖行书肆意纵横,很有些草书的狂放韵味;然则因为对书写内容的震惊以及不可理解,肆意的情绪不由得有所收敛,有所克制;这些情绪一一反应在宣纸上,让这数十个行书看起来酣畅中带着圆润,狂放中带着收敛,看似矛盾,其中所含的意境却极为深远。

历史上,行书乃是由钟繇的行押体转化而来,免不了带着签名画押时的随意;直到永和九年,王羲之与友郊游,半醉之时写下《兰亭序》,无意间去除了行押体的随意,创出圆润收敛的笔法,将行书艺术提升到另一个高度。

因为石青的出现,王羲之北上中原,本来可能没机会再写出《兰亭序》,只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机缘巧合之下,此时他比《兰亭序》更早两年创出了新的行书笔法。

这一帖还有一点奇处,适才曾有一滴墨汁滴到宣纸上,王羲之直接将那滴墨迹当作第一个字‘永’的一点,竟然是丝丝合缝,浑然天成一般。

听到郗超赞好,王羲之收拢心思,细细打量,不由得自满地颌首道:“适才没有细想,只随心运笔,没想到这一帖真有不少独到之处。嗯,若是让吾重新来过,只怕很难再写出这幅字了。”

“嘻嘻——姑丈大人,这副帖子就赏给侄儿吧……”郗超说着弯下腰,撅起嘴对着帖子吹了起来,大有吹干后卷起带走的意思。

王羲之有点不舍,正准备拒绝,外面军帅府院子里忽然响起大声的喧哗:“快——快通知各位大人,燕国辅国将军慕容恪亲率三万骑兵,昨晚突袭马颊河防线,眼下已强渡马颊河,向乐陵方向去了。历城戍卫将军司扬令,青兖进入戒备状态,各地义务兵即刻集结,赶往历城会合,准备过河救援乐陵。”

郗超再顾不得吹起,倏地直立而起,眼中光芒闪烁个不停。

第六集 第三十五章 假传军令

随着传令声响起,院落越来越是闹腾,这时候王羲之突然抚掌大赞,连叫庆幸:“燕国大兵压境,麻秋、石青即便有心反悔此时也不敢。景兴,我等速速南下去找殷渊源,在双方胜负未分之前,商议好对策然后以朝廷之名,出面督促双方议和;朝廷居中斡旋,从此以后用燕治魏,复以魏治燕,何愁天下不平?”

燕国尊奉大晋为天下之主,大魏若按照石青的意思贯彻,也将尊奉大晋为天下之主。这样的话魏、燕便成了一家,有什么纠纷,大晋朝廷这个家主自然可以出面斡旋,甚至可以做出单方面的决断;若敢不从,便扶持另一方以制衡牵制。如此以来,大晋朝廷的权威将会得到加固,甚或恢复到鼎盛时期也未可知。

王羲之盘算的非常好,郗超似乎并不买账,眼中精光一闪,他盯着王羲之嘿嘿冷笑:“姑丈也太看得起朝廷那帮名士了。石帅说过,能驯养豺狼野狗的,可能是虎也可能是龙,但绝不会是绵羊。大燕国今非昔比,姑丈以为慕容氏还是当年那个野人部落么?”

王羲之诧异地瞟了眼郗超,感觉对方忽然变得陌生起来,随即有些不悦地说道:“景兴似乎知道些什么,那你就详细说说,燕国情形究竟如何。”

“燕国么…”

郗超双眼一咪,南皮之北、襄国之东汹涌奔腾的大燕铁骑印象一一从脑海掠过。瞿而,他发出一声与年龄大大不符的深长叹息:“史记之雄师劲旅,想来亦不过如此。惜乎,我大晋王师竟无一能与之比肩者。”

王羲之眉头一皱,有些不信,还未等他说什么,郗超忽地蹦了起来,失声叫道:“糟糕!燕军兵锋之盛,石帅都不敢轻易正面对敌,司扬将军带兵援助乐陵,岂非送死!”

意识到这一点,郗超顿时汗如雨下,为应对冀州战事,为应对轵关以北的氐人蒲健部,为应对豫州冉遇,石青早将青兖人马抽调一空,不仅志愿兵尽皆派驻各地防御阵线,义务兵也去了大半;司扬颁布的召集令至多能在泰山一带召集万余青壮。用万余青壮和燕国铁骑野战,结局如何几乎不用郗超细想。

“不行!必须阻止戍卫将军。”郗超握拳屈臂,在空中狠狠一挥。随即一边在功曹间快速踱步,一边急咻咻连声自问:“该怎么阻止戍卫将军?有什么办法……”

戍卫将军司扬是石青最亲近也是最信赖之人,石青不在之时,他就是稳定青兖的磐石,直接掌控着一支数量众多,战力不俗的强大力量——新义军义务兵;这是青兖真正的实力人物,跺跺脚,泰山都要抖三抖。

换作他人做到司扬这一步,大多应该会满足。偏偏司扬不,这人性喜上阵拼杀,近两年却未有一次冲锋陷阵之机,终日枯守历城,眼巴巴地看着新义军四处征战并传回一个又一个捷报,眼睁睁地看着童图、祖凤、权翼、雷诺声名鹊起;他早就一肚子郁闷,并私下向石青牢骚多次。

作为石青身边亲信之人,郗超对司扬的心态有所了解。此番慕容恪大兵压境,虽然凶险,却也是俊杰之士力挽狂澜,大显身手的好时机。郗超明白,自己若贸然劝谏,司扬多半不肯放弃。其他事情,司扬是否听从无关紧要,这次却不行,一旦青兖鲁莽进兵,损折人马是小,若被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