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童图。弓骑兵还没有消息吗?”从沉思中回过神来,石青向东眺望了一眼。
童图愣了一下,看看日头说道:“石帅。还没到申时呢。离弓骑兵回营的时辰还早。”
“哦。是吗?”石青自失一笑,感觉自己有些急躁了。他等待的消息事关以后战局走向,由不得他不着急。
夺下清梁城之后,童图部、权翼部弓骑兵护送何三娃强行穿过武恒城一带的燕军势力范围,随后何三娃和二十名亲卫骑急速南下扬州,向郗超传达石青将命。石青命令郗超,想办法让殷浩出面,在燕、魏两军间议和,以结束这场毫无意义的战事。若是议和成功,这算是降晋带来的第一份红利。
何三娃离开八九天了,算算时间,差不多快有回信了。故此,这段时间两千多弓骑兵不断在武恒城和南皮之间出没,以接应通传信使。
“石帅。有急报——”几名亲卫引着两个风尘扑扑的通传信使赶了过来。
石青闻声一振,疾声问道:“扬州来得么?快说!殷浩怎么说?”
“不是。”一名通传信使抢先说道:“回石帅,我等是从关中来得,四月初一,大晋梁州刺史司马勋在张琚、杜洪的接应下突入关中。王长史让我等前来知会麻督和石帅。王长史说,石帅勿须担心,他早已有应对司马勋的准备……”
“司马勋?他在找死。”石青冷笑一声。
历史上这人屡次率兵杀入关中,却从未有一次能站住脚跟,这个人像个泼皮无赖,打仗从来都是偷袭骚扰,很少和对手对阵攻坚;仅有的一两次也是以战败收场,可谓名副其实的庸将;这等人就是给他再多人马都不可能对关中造成多少威胁。
关中有王猛坐镇,有王朗、诸葛攸、韩彭、毛受等一帮骁将相助,这种情况下,石青担心的不是关中,而是担心司马勋死得太惨,让他不好向大晋交代。
石青的担心有些多余。在他接到消息之时,关中的战事已经结束,司马勋虽然再次落败,却安然逃回了汉中。
在这场战事中,王朗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以至于王猛备下的很多后手还没来得及使用,对手已经大败而逃了。
司马勋很怕王朗。两年前,他趁关中无主带兵杀进来,半月间几乎占领了大半个关中。这时王朗奉赵皇石遵之命带兵入关救援,王朗大军刚过潼关,司马勋得报,战都不敢接战,即刻率兵逃走。他担心从五丈原回汉中可能中途遭遇王朗大军,无奈之下只得从东边的武关逃出关中,然后经宛城、襄阳绕了一个上千里的大圈才回到汉中。他对王朗恐惧之深由此可见一斑。
与司马勋相仿,张琚、杜洪也害怕王朗。这两人连同麾下大多数人马皆是王朗旧部,王朗治军,恩威并举,为人出事,信义为先;向来很得将士之心,便是杜洪、张琚私下里也十分佩服。
四月初四,司马勋三万大军和杜洪、张琚的两万多人马在五丈原顺利回师组建联军,准备兵分两路,一路渡过渭水,强攻陈仓;一路沿渭水南岸直下,从眉县、周至向东杀奔长安。只是联军还未出发。王猛已经率三万人马杀到。
两军阵前,王朗忽然现身,率八百精骑冲向杜洪、张琚本阵,抵近之时,大声喝道:“王朗在此!汝等还不归入麾下!”
这句言语胜过千军万马,杜洪麾下大半人马临阵倒戈,杜洪稍一犹豫,即被倒戈士卒擒至王朗面前;张琚试图率关中本地士卒反抗,叫声刚刚出口,不知被谁从后捅了一刀,当场毙命。
王猛见此良机,命令诸葛攸、韩彭等全师而出,杀向司马勋的梁州军。司马勋见到王朗就有了开溜的打算,一见对方大军杀来,唿哨一声,说了声跑,当先带头向秦岭里蹿去。
司马勋和张琚、杜洪大张旗鼓,准备趁麻秋离开后关中无主的好时机夺下关中,谁知道人算不如天算,双方一阵未接,单凭王朗大喊一声,五万多联军人马便即溃散。
经此一役,司马勋再不敢打关中的主意了,张琚战殁,杜洪被擒,两人麾下人马大半投降,剩下的不是战死就是逃进山中,再不能为害。关中至此全部纳入邺城势力范围。
关中信使将对手的情形和王猛的应对之策一一向石青禀报清楚。石青听罢,已经大致猜到了结局。
“关中不用担心了。降晋以后,西凉也不用担心了。若是能议和慕容氏,嗯,哪怕有一两年时间,就可将邺城整合成一个整体。顺便还能收拾掉冉遇和河东,说不定还能攻进并州呢……”
望着滹沱河对岸,石青露出了一丝微笑:“慕容恪。这只是一个开始,以后打交道的日子长着呢,我们走着瞧……”
第六集 第六十章 慕容恪的疲惫
不能这样打下去,必须打破僵局!
慕容恪伫立在破败的安平城头发出了和石青相似的感概,和魏军一样,燕军同样面临不少艰难。尽管如此,慕容恪的感概还是比石青积极得多,他还没有想到停战议和方面去。
燕军最大的劣势在于军力的分散。武恒城、卢奴城、鲁口三地人马都不少,然而都不足以单独抗衡幽州南部的魏军主力。这一点让慕容恪非常烦恼,也非常紧张,只怕稍有疏忽便会被对方所趁,以优势兵力围歼卢奴燕军或武恒城燕军。
随着时间的推移,慕容恪越来越是不安。
卢奴城下的燕军被魏军围困太久,其间没有令人放心的大将坐镇,许久不见援军到来,燕军士气或许会低落或许可能会冒险突围,那样的话,后果就太可怕了。当务之急应该让悦绾想办法回到卢奴大营;无论是夜间潜伏或是拼死闯营,悦绾必须到卢奴坐镇。
想到悦绾,又有一件令慕容恪不安的现象冒了出来。这段时间,魏军弓骑兵在武恒城和南皮之间频繁出没,石青在打什么注意?难道他知道鲁口存粮不足,意欲隔绝武恒供给鲁口的粮路?鲁口存粮虽少,却还够我军食用两旬半月,这时候就采取行动是不是太早了?
慕容恪不知道这股弓骑兵之所以在武恒一带游弋,前段时间是为了护送何三娃,这段时间是为了接应何三娃。他只知道魏军的弓骑兵很难对付。具装骑不怕对手的马弓,但是多了铠甲负重,具装骑撵不上对手。精骑、游骑的速度倒不比对方差,可在追撵的过程中对方边逃边射,造成的损失将会非常惊人。
“大燕铁骑独霸天下的时光结束了,此战结束以后,我定要训练出一支能够奔射的弓骑兵。这种弓骑若是用的好,比具装骑更加好使……”
慕容恪喟然长叹,想到这些烦恼,他感觉心头乱糟糟的,怎么也不能定下心思索突破僵局的办法。摇了摇木木的脑袋,他索性不再去想,沿着土台阶缓步向城下走去,边走便对随侍亲卫交代道:“安排几个人去一趟武恒城,传令悦绾,命令他即刻出发,无论用什么办法,必须尽早回到卢奴大营坐镇。武恒城这段时间很不安全,最好趁晚上……”
“报——辅国将军…”
一骑快马穿过城门洞冲了过来。马上骑士没有注意到慕容恪在交代事情,扬声打断了他的话语。“…大晋中军将军、假节、都督青、兖、徐、扬、豫五州诸军事,扬州刺史殷浩遣特使王彬之前来会晤辅国将军,说有要事相商。王大人一行距离安平还有二十里。”
“殷浩遣来特使!”
听了骑士禀报,慕容恪精神一振,不再急着派人向悦绾传令。殷浩最主要的职责就是北伐中原,在燕、魏对峙的关键时刻殷浩遣使前来会商,其中的含意慕容恪不用猜也能明白——殷浩肯定是想插上一脚,商谈的内容很可能就和燕军联手,南北夹击魏军!
这也许是打破眼前僵局的良机!天佑我大燕——
慕容恪脚下霍然轻松,一步跨过两阶三阶台阶,连着几步下到城下。“快!备马——准备仪仗——某要亲自出城迎接南方特使。”
殷浩特使王彬之,字道生,原籍益州广汉,此人乃心慕大晋风流之川中文士。永和二年,桓温兵进巴蜀,灭成汉国,益州归入大晋下辖;王彬之即启程赶赴建康,朝拜殷浩、刘惔、韩伯、王羲之等一众名人高士。
王彬之诗文俱佳,来到建康后如鱼得水。与殷浩、王羲之、谢安等一众名士高门厮混的融洽无间。历史上,王羲之、谢安等四十一人来到兰亭游玩,饮酒作诗,并将所作之诗收录为集,王羲之为之作序,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兰亭诗》和《兰亭集序》。王彬之就在这四十一人之中,而且当场作诗两首,在三十七首《兰亭诗》中所占份额着实不小。
殷浩都督北方五州诸军事之后,需要人手帮办,便将王彬之请进了幕府。
王彬之虽然崇尚风流,外貌却不争气,保留着川人的黑瘦矮小,这等身材再裹上名士的宽袍大氅,宛若猴子穿上了衣裳,非常滑稽可笑。
慕容恪没有感觉到对方的可笑。对于边远的辽西来说,中央之国——无论是江东、巴蜀或者是中原,对其都有无与伦比的优越,都强烈地吸引着他们这些未开化的野蛮人。他可以看不起大晋的武力,却绝不敢轻视中央之国的文化礼仪和英雄俊彦。
“久仰久仰!道生兄请——”慕容恪谦逊之极,将王彬之和他的二十名骑兵护卫让进安平城临时帅府。慕容恪不知道,这二十名骑兵护卫实际是何三娃等石青亲卫客串的。
“多谢辅国将军亲自相迎。彬之愧不敢当。”王彬之逊谢着落后半步和慕容恪说话。
王彬之的身份不是大晋朝廷使者,而是殷浩私人特使,地位和慕容恪天差地远。而且他以信徒的身份到建康朝拜时间不久,还未沾染上江东名士的狂傲自信,是以,面对慕容恪时,王彬之很是谦恭守礼。
客主守礼自持,气氛温文尔雅。慕容恪很是高兴,肃手请王彬之在客位坐下,自己转到首位坐定,随后双臂撑案问道:“道生兄。殷刺史遣兄前来,不知有何教我?”在路上两人把能客套的先就客套过了,眼下确实到了看门见山的时候。
王彬之欠了欠身,冲慕容恪举手一揖道:“实不相瞒,辅国将军。彬之此番北上乃是奉殷刺史之命,居中为燕、魏两军议和来得。”
“你说什么?议和!”慕容恪猛然一愣,他不是听不懂王彬之的话语,而是没想到对方的来意与他的预料截然相反,巨大的反差让他忍不住有些失态。
王彬之无知无觉,颇为感概地说道:“是啊。两军争战,损折将士性命不说,中原黎民亦因此遭受战火涂炭,思之实在令人心痛惋惜。殷刺史心怀仁念,不欲见此惨景一再出现,是以命彬之代为北上,调解燕、魏之间战事。请辅国将军三思。”
郗超听何三娃说石青有意同燕军议和,当下和王羲之联袂请求殷浩出面,殷浩当即应允下来,随即派遣王彬之轻骑北上。殷浩之所以如此痛快,是因为燕、魏议和正合乎他“以魏治燕防其坐大,以燕迫魏诚心向南。”的心思。王彬之所谓的“仁心”不过是些场面话罢了。
慕容恪听罢激灵灵打了个冷战,事出反常即为妖,殷浩出面调和这件事太出乎意料,由不得他不心生警惕。心念电转间,慕容恪收拢思绪,沉声问道:“慕容恪记得不差,朝廷和邺城乃敌对关系,不知殷刺史何以会出面调和?殷刺史是否与石青另有私交,此番调和可是石青授意的?”
王彬之北上之时,郗超、王羲之暗中嘱托,万万不可说出调和之事出自石青授意,否则此事难成。他心思清明,倒也明白其中道理,对此早就备下了一番说辞。待慕容恪问罢,遂从容回道:“此事并非出自石帅授意,而是殷刺史主动向燕、魏两军表示朝廷拳拳之心。辅国将军也许不知,邺城已然归顺朝廷了,如封号职衔这等具体事宜双方正在商谈呢……”
“什么!”慕容恪惊呼一声,霍然而起,不敢置信地望着王彬之,失声追问:“石青归顺朝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可能——”
议和的话题只能让慕容恪感到错愕意外,石青降晋的消息带给他的却是震撼。极度的震撼!石青降晋!他怎么能降晋?他怎么会降晋?
慕容恪以前根本没想过这种可能。兵强马壮,据地千里,石青势力不比大晋朝廷差多少,怎么可能甘心归附大晋。可当不可能成为事实之时,慕容恪感到的不是惊讶好奇,而是恐惧。仿佛整个身心坠进了冰窟,彻骨的寒气冻得他忍不住心神颤栗。
半年前,慕容恪开始重视石青和他的新义军,但也仅仅是重视;一个月前,慕容恪将石青视为燕国南下最大的障碍,虽然是最大的障碍,慕容恪还是有信心予以铲除的。在他眼里,石青从低微的溃兵头子骤居高位,神奇般的崛起速度背后是混乱、危险和一触即溃的崩塌。即使将石青认定为势均力敌的对手后,慕容恪依然有信心战胜对手,极快地战胜对手。自古以来,胜利者之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