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拥立假太子为大明皇帝。偏偏这个假太子还有模有样的整合组织了抵抗。
现实永远比小说更加荒诞。
一个狗屁不是假冒太子都能做到的事情,内有各方舆论支持,外有赴死军为依靠的太子可是货真价实,绝对应该大有作为才是。
“忠诚伯没有诓我的吧?”也只有在这个时候,长平公主才更象一个青春少女。
“臣不敢。”
长平公主陡然意识到自己的失态,赶紧松开李四,面色之中还是难掩的扭捏:“忠诚伯到底有何等安排布置?说出来也让我安心……”
“这个……殿下不必多问,宽心就是。”
李四哪里还有什么安排,只不过是最大限度的利用大势而已。
“殿下还是尽早回去……”
“也好,既然忠诚伯已有万全之策,我也就放心了。”长平公主尽量做出轻松淡然的神色,转身出来。
一看到外面的侍卫和孩儿兵正持刀对峙,双方互挺兵器随时准备厮杀,紧张的局面让双方眼中都要爆出火星。长平公主大声道:“你们这是做什么?我在忠诚伯这里还能有什么意外不成?赶紧收了刀子,收了。”
李四也装腔作势的大叫:“小王八蛋们,胡闹些什么,刀子是好拿出来的么?”
在长平公主和李四有些咋咋呼呼的叫喊声中,侍卫和孩儿兵都收起兵器,退了开来。长平公主似乎做出一个微笑,出门而去。
夜色昏沉,***摇曳,也看的不大清楚,似乎是一个微笑吧。
“这个朱??呀,虽然故作老道,终究是太稚嫩了。”
“亲爹,还有什么事不?”
“还有屁事,我要去睡觉,你们给我好好盯着点。”李四哈哈一笑:“今天晚上的表现不错,亲爹没有白疼你们,一会我让人给你们核桃饼吃。”
齐齐的爆发出一声欢呼。
卧房中燃着一盏子粉色纱灯,还弥漫着熏香的味道,让这略显陈旧的房间显得温馨许多。尤其是房角还安放了炭盆,火炭熊熊烧的正炽。
虽然已不是十分寒冷的时候,李四也自认不是受不了风寒的娇贵身子,可有这样好的条件为什么不享用呢?
在火盆上烤烤手,用力的搓搓脸,疲倦反而更甚:这么些时日就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英雄果然不是那么好做的……
隔着纱帐就见到床上被褥已经铺好,李四开始喜欢上这种有人伺候的惬意和舒适。
随手脱下夹袄和老棉裤,刚一伸腿就感觉到被中一具火热的胴体蜷缩着,把李四唬的赶紧起身。
撩开被子一看,却是小丫鬟春兰。
小丫鬟仅穿件子水绿的抹胸,露出白花花的大半个胸脯和大腿,正如猫一般蜷缩在床脚。
“你怎么在这儿?”
见李四面色不善,春兰赶紧爬下床去,光着身子规规矩矩的站立着,面色赤红如火,声音小的如同蚊鸣:“天寒时候,给老爷暖脚……”
当时的贴身丫鬟其实就是侍妾,大户人家都有这样的暖脚丫头。
这小丫鬟虽然年纪稚嫩,身材却也玲珑有致,面色更是俊俏秀美,光着身子畏畏缩缩的站着,我见犹怜。
李四沉吟不语,小丫鬟也不敢说话,整个身子都在微微颤抖。
好半晌子,李四才撩开被子:“外边冷,进来吧。”
“谢老爷。”
春兰感激的爬上床,羞涩万分的褪去抹胸亵裤,掀开被角钻了进去……
一双哆嗦的小手有些慌乱的替李四解衣去裤,然后有些畏惧的贴了上来。
翻身压上粉雕玉琢的嫩肉,小丫鬟似不堪其重,呼吸顿时粗重起来,红着脸在李四耳边呢喃:“奴婢未经风雨难受挞伐,老爷怜惜……”
PS:本章并非可有可无,其中桥段很重要。
虎卧龙藏隐爪牙
第一百零二章 底层力量真的有用?
自入冬以来,一直到年关,罕见的一场雨雪也没有见过。向来阴冷的南京一直维持着又干又冻的天气,百木萧瑟枯枝零败,凛冽寒风过处,恍惚就如北地一般。
天寒地冻冷的不像话,这座千年形胜虎踞龙盘的金粉之城一如既往的繁华似锦。
酒家林立,市井如波。名门望族显官达贵聚集于此,形成乱世之中一处几乎病态的繁盛景象。
乌衣巷,桃花渡俱是六朝金粉风流之地,文人墨客扎堆,巨商大贾云集,浑然不知外面的刀兵乱世。
尤其是从胭脂河到方山埭这一带,号称十里秦淮,更是风花无限雪月无边。
每到暮色降临,秦淮河上画舫凌波,浆声灯影映衬两旁金粉楼台,恍惚间就是天堂一般。
万千歌女妓家寄身其中,或轻歌曼舞,或丝竹飘渺,逗引的那些文人才子流连而忘返,留下几许才子佳人的美谈。
杨廷麟等东宫学官也是熟读圣人文章的,一直就搞不明白这些为天下经营的读书人为何贪恋这***红尘,难道他们不知道外面的血火世界么?
看到如此末世之中病态的繁盛,总是忍不住想起赴死军将士的蓬勃生机。
和赴死军那些能吃苦敢作战的扎实务实的作风比起来,这里简直就是消磨斗志的英雄冢。
指望这些人恢复大明河山,可能么?
除了发出几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感慨,大伙儿什么也做不了,只能讪讪的回到兴善寺睡大觉。
自从来到大明南都之后,太子等人就急不可待的要弘光君臣接触。
可南京方面一直采用拖延的手段,不表面任何态度,也不见太子等人。
别说见到已经是弘光帝的福王,就是几次要见马士英都吃了闭门羹。剩余的那些各部阁僚根本就避而不见,借口也是千篇一律:年关将近,已经封玺,有什么事情来年再说吧。
这种借口让一众学官等人抓狂,大行皇帝在位的时候,腊月二十五以后才封存印玺,过了小年立刻就开玺办公。
弘光小朝廷进了腊月就封玺,难道整个朝廷要集体放假一个多月?这要是在崇祯朝,简直是无法想象的事情。
偏偏就是这样,弘光小朝廷还真的一个多月没有办公。
这种不作为的行径让所有人目瞪口呆,却一点法子也没有,只能乖乖的等弘光君臣开玺办公。
在等待的这些日子里,姚明恭、刘理顺等人多是指责弘光君臣拿国事做儿戏的荒唐举动,而身为赴死军监军的杨廷麟比他们更加担忧。
杨廷麟是唯一一个亲眼见过满洲兵强悍战力的文官,也是唯一一个对大明官军有深刻认识的文官,对于满洲人的侵略总是保持十二万分的警惕。
尤其是满洲人打开潼关之后,狂风席卷一般扫荡李闯老巢,眼看着李自成就要如海市蜃楼一般渺然无迹。而满洲人已经分兵南下,文武不和内讧不断的弘光朝是什么德行,所有人都看的清清楚楚。且江宁之地纸醉金迷日久,浑不知当务之急是要整军备武。
若这种局面再不能得到改善,恐怕就真如李四所说,不仅是大明亡,而是要天下亡了。
这种紧迫感让杨廷麟坐立不宁寝食难安,心头仿佛压了千钧巨石一般。
和文官们的束手无策不同,唐王反而大有作为。
自从太子进城开始,每日来拜会唐王的人等就川流不息络绎不绝。既有长衫棉袍的江南豪客,也有挂黑趁子穿皮袄的北地大佬,更有甚者,扛着扁担踩着抓山靴子的苦力也能和唐王套上交情。
最让这些迂腐学官目瞪口呆的还不止这些,唐王居然和秦淮灯船会来往密切。
十里秦淮,灯船最盛。
所谓的灯船就是秦淮河上的花船,那些灯船会的头目们一个个俱是浓妆艳抹半老徐娘的妇人,说的好听一点是风花雪月的风尘女子领袖,说的难听一点则是拉皮条抽茶水的婊子头儿。
唐王一直不能走出凤阳,真不知道他是怎么结识这些人的。
可能是市井小民有感于先皇恩德,更大的可能则是唐王手面够面子足,不管怎么说,南京的下层市井势力都知道了太子这个正统。无论是扛埠帮的苦哈哈们,还是灯船会的风尘女子,都通过各种渠道散步“大明正统”这个他们很陌生的词汇。
盐帮漕帮的大佬们则运用他们的影响,在以朱雀桥等商业核心的地带传播“先皇骨血”的论调。
很难想象一身铜臭追财逐利的商贾会这么热衷于“正统”之争。
对于这些遍布市井民众而又无孔不入的底层势力,学官们真看不出有什么用,唯一让他们看到一点希望的还是来自江南贡院和各大书社的儒林士子。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江南儒林仿佛同时知道了太子的消息,这些读书种子奔走往来弹冠相庆,纷纷来拜会太子。一个个热血沸腾声泪俱下,当着太子的面儿指摘朝局风评人物,把本就不堪的弘光朝说的更加不堪,仿佛想用吐沫星子把福王人马淹死。看这些读书人滔滔不绝的架势,大有三寸不烂之舌胜过百万雄师的慷慨,仿佛只要他们一嘴皮子一动,大明就能恢复正统一般。
读书种子,千年教诲,果然是有忠义血诚之心,这些文人对太子的热切态度让大部分学官心头升腾起莫大希望:我大明养士垂三百载,在江南这文人墨客聚齐的诗词风流之地,忠义的读书学生还是大有人在的。
唯有杨廷麟没有把这些来拜会太子的读书人当成可以燎原的火种,而是很谨慎的提出自己的疑问:“我等来此时日已是不少,为何初时不见这些文人的响应?忽然一夜之间这些人就听说了消息?这些人虽是拥戴太子,却没有拿出什么有力的表现,多尚空谈大有东林之风。我怀疑有东林势力暗中操控……”
东林党人,是一个很复杂的团体,要是强把他们说的一无是处未免有些牵强。真要是说东林人对国家有什么大的贡献,那更是胡扯。
东林人最擅长的就是空谈,唱高调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当年或许可以作为平衡阉党的一股力量,可九千岁魏忠贤完蛋之后,东林党人更是把党争的闹剧唱遍了大明朝。
几乎整个崇祯朝的党争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完全就是位了党争而党争,可以简单的理解成逮谁咬谁,不咬死绝不松口那种。
要说玩党争的把戏,东林人可是玩的登峰造极炉火纯青,直到把大明朝玩玩的烽烟四起。依旧是不管外面滔天的洪水,继续争来争去。一直到崇祯末年,东林人内部个派系之间都争的你死我活,谁还有心思去管大明的江山子民?
一直到了崇祯殉国之后,东林人立刻急赤白脸的准备拥立新皇,结果却是阴差阳错的被武人得了先手,这才有弘光朝的今天。
马士英原本也算是半个东林人,这时候也激烈反对东林,把中枢的东林党势力打压的抬不起头,六部之中只有礼部还把持在东林手中。
虽然东林在两浙和福建地区拥有庞大的势力,可在南京这个中枢却败给了马士英和各军镇。
南京系东林势力唯一可以倚仗的就是左良玉。
在弘光登基的过程中,各军镇势力取得优势,把拥兵最多也最有实力的左良玉挤了出去。左良玉自然是心有不忿,这才有了左打将军和东林之间的联合。
东林人需要左良玉那八十万大军的声势,左良玉同样需要有人为自己张目,两股势力一拍即合……
可左良玉终究是在湖北而不是江南,远水解不了近渴。
东林人本是不喜素有“昏庸无能”之名的福王,在弘光建立之后又没有如愿的分到一杯羹,太子的出现让这些人看到了某种希望。
虎卧龙藏隐爪牙
第一百零三章 尧舜还是靖难?难说的很
民间,尤其是石头城的下层民众当中,一直在风传太子的事情,很多都在猜测着这位太子能不能顺利继承大统。
正统这个字眼在当时的威力简直大到了无法想象的地步,纵是每日为衣食温饱奔波劳碌的升斗小民也把目光转向兴善寺的太子。
能否卒践帝祚是天下间最重要的大事,能不引人关注?
和民间的热切相比,弘光朝的君君臣臣一直的装聋作哑,好象根本就不知道南京城中还有这么一个大明正统的存在。
一直过了初六,弘光帝正式开了印玺,这才派了两名太监过来一验太子的真伪。
弘光朝这么长的时间才做出反应,可见其内部对太子的事情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章程,派人来看也是题中应有之意。
这俩太监都是北京宫城的老人,一看见太子立刻跪拜恸哭:“太子安在,大行皇帝在天有灵,列祖列宗福泽保佑……”
“什么?你们竟然敢说太子是真?”听到这俩老太监的回禀,弘光帝嫩白如少女的脸色立刻变得蜡黄:“这等国家大事焉能容这些阉人胡言乱语,来人,拖下去,杖毙……”
华宫丽殿之外立刻响起俩太监凄厉的惨叫之声,片刻功夫就寂籁无声。
打死了两个说真话的太监之后,弘光帝余怒未消:“我看哪个还敢说太子是真?再有妄言者一律杖毙……”
“真是蠢笨如猪。”马士英在心里把弘光骂了个狗血淋头,面上还是做出肃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