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信心培养不起来,没有办法再打下去。
瓜卵山一战,牺牲了近千名最勇敢的唐朝士兵。以这个速度发展下去,让自己如愿以偿,自己回去时,也成了光杆司令。所以必须让河中与吐火罗,甚至波斯义军做炮灰,还要将他们发展成有战斗力的炮灰。经过血战之后,有了经验,自己回去后,他们也能继续克制大食人的反扑。只要东方实现了这个目标,拜占庭人不会甘心,柏柏尔人不会甘心。大食元气没有恢复过来之前,就有可能走向衰落了。
又下了命令,还有船在手中的,让河中地区各国的士兵乘上小船,带上武器,从两边追击。有不少大食人眼看不妙,跳下河去,想游出铁索圈,逃回南岸。还有四十几艘大大小小的河船,逃出生天。让一万名河中士兵乘上小船,扩大战果的。
看到北岸唐军两边夹击,几乎所有大食逃出来的船只头一调,迎击上来。所有人皆抱着这个想法,河中的士兵都是河中各国的,船又小,正好报仇雪恨。真若不支,自己船大,也能从容逃逸出去。
想方也是对的,可是他们却忽视了士气。听着里面火光里大食人的惨叫声,求救声,在这一刻,河中各国士兵热血沸腾,士气也激昂到了极点。看到大食人主动冲撞过来,皆灵活机动的操纵着小船避让。许多河中的士兵乘两船交接时,跳上了船,与船上的大食人交战。这个难度不高,乌浒河除了夏季外,春秋两季水浅,所以船舶皆不是很大。大者也不过一百来吨。这种船只在大食军中也是凤毛麟角。至于抢修起来的船只,多是二十几吨,三十几吨,大者不超过五十吨。比唐军这种小船大得多,可船舷高度仅仅大半人,或者半人高。
有一个人带头,更多的人跳上船只作战。士气高昂,人又多,人多胆子壮。结果一会儿,大多数的船只反而被唐军抢了过去。只有少数落在后面的船只见势不少,调头就逃,逃了出去。没有了这些船只干扰,一个个尽情地抓俘虏,从河中将大食士兵捞起来,用绳子摁绑起来,带了回去。
天亮了,战斗也结束了。河面还在继续冒着浓烟,到处是飘浮着的烧焦的甲板,以及死尸。因为数量多,都被铁索阻住了。随着铁索收回来,在河水的流动下,很快冲到下游。乌浒河再次恢复了平静。
李威又下令,将停在汊河里的船舶拖出来。
让士兵上了船,带着一些小型投石机,以及一个个箱子。
然后几十艘小船运着物资,主要是菜蔬,这些天瓜卵山上的士兵日子也过得很辛苦。还有的就是这个箱子。
船舶渐渐到了河对岸,并没有靠近,而是将箱子打开,里面是一张张传单,用投石机抛到高空之中。早晨风渐渐平息下来,但没有完全停,在风的吹拂下,这些传单立即飘进大食的军营。
骆务整接过箱子,同样也利用投石机将这些传单抛进了大食军营。
派了使者对萨勒姆说圣战,知道这件事的人不多。以前没有做,大食士气高昂,做了效果也不好。正好两战大败之下,又有许多大食军队来到了乌浒河,才将这些传单抛射出去。
传单上用大食文,石版雕刻了一篇檄文。明确表示唐朝反对没有先知血缘的人继承哈里发之职。然后说了阿里的事迹。斥候带来了更多的情报,对这个人,李威不知如何说好。
他的品德确实很完美,李威都自愧不如,而且在军事上天赋很高,但在政治上却是一个真正的白痴。比如说阿维叶,出兵反对他,让阿里击败。看到自己打败了,阿维叶无赖地说,我们要以古兰经裁决。阿里考虑减少穆斯林的自相残杀,居然同意。所以这份愚蠢,让穆斯林认为阿里才是最虔诚的穆斯林教徒,将他圣化。
传单上将阿里的一些美好事迹说了一遍,让大食士兵重温。然后又说了阿维叶如何对待阿里家人的?长子哈桑为阿维叶毒杀,次子候赛因又让阿维叶的儿子叶齐德手下大将割去了头颅。
这两人才是先知的真正后裔(阿里之妻,穆罕默德女儿生的)。叶齐德父子不但沾污了圣徒,还沾污了先知。因此受阿卜杜拉左拜尔之邀,此次唐朝出兵大食,推翻叶齐德,还先知与圣徒的公道。最后再次鼓励,他们支持唐军,向这群异徒徒们发动圣战。
萨勒姆气得暴跳如雷,急令手下将传单收缴上来。
可是传单就那么一张纸,眼睛好,很快就能将内容看完。况且唐朝军队在瓜卵山与河面上,还在陆续不断地将传单向大食军中撒。
只是一会儿,军中几乎所有士兵都知道传单上的内容。
不但大食人,眼下已有了许多波斯士兵也信仰了伊斯兰教。然而大食国内,因为候赛因的死亡,引发的宗教争议,有的士兵在呼罗珊多少有些迷茫。相信唐朝人的话没有几个,然而却有不少士兵,却在思考了。我们帮助叶齐德作战是对的还是错的?
支持大食士兵强大的战斗力,有四个原因,不停地涌现出优秀的指挥将领,比如萨勒姆,在大食算不上首屈一指的,然而波斯义军、吐火罗与河中各国,却没有一个将领能及上他。士兵个体,有丰富的战斗经验,百战百胜带来的信心,以及对宗教的信仰。
将领的指挥水平,这数战全部能看出双方的差距。百战百胜的信心在两次大败下,渐渐走向催垮的趋势。宗教的信仰,大食内部出现了严重的分岐,士兵只能淡淡想一想,不能深想,一旦深想,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这种后果放大在作战时,又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
不相信唐朝人会有好心,发动什么圣战,但有不少人相信很有可能唐朝人与左拜尔联手的。可这种心理因素,也会对士气产生严重的干忧。萨勒姆隐隐感到有些不妙了。
索性放弃了乌浒河,专心防守南岸,又从后方再次抽调一万军队进行支援。这一战,唐朝人几乎没有费多大力气,就歼灭了自己八千多士兵,要命的这些士兵不仅会水性,其中一半人全部是真正的大食精锐将士。策略也做了修改,守到冬麦收割上来。再将唐朝人放进乌浒河南岸,利用天气炎热,进行决战。
终于认识到这种被动的防守,对自己很不利。
又将情况向大马士革作了禀报。但不说唐朝精锐部队只有三四万人,而是说唐朝派来了十几万精锐部队。究竟这些精锐部队是来自唐朝本土的,还是来自吐火罗的,或者来自河中的,含糊带过不说,减轻自己的责任。
但做得还不错的,遭到如此大败,居然安排得井井有条。
站在河边,看了好一会儿,传单也散完了,船只在往回返航。李威才扭头回去。
安国太后走过来,谄媚地陪着笑脸,说道:“陛下,是妾身错了。”
“你是错了,既然想我们对你们支援,就不能怀疑我们大唐的实力。”
“是,是,我也是唐朝的臣民,怎么敢怀疑陛下呢?”
李威暂时可没有将这个老太后有当作唐朝臣民的想法,道:“你们既然来了,我正好说一件事。”
将各个贵族召集在一起,问道:“各位,你们可知道为什么看到河中受危,我朝以前却没有出兵?”
你们那时候正在与吐蕃人激战,怎么能出兵,但不敢说,只好摇头。
“看一看,我们两地语言不同,文字不同,风俗习惯不同,甚至穿的服饰都不同。就连士兵交谈时,都需要通译。你让我们大唐如何接受你们为我们大唐的臣民?不是我们大唐的臣民,又如何让我们大唐前来派重兵保护?”
“陛下,以前天朝没有说过啊。”一个安国老臣说道。
“有的事,非要说,你们才能明白?”
“是,是,可我们怎么办?”
“我想让你们同其他各州县商议,推广百姓学习唐朝官话,学习唐朝文字,甚至科举时,派一些杰出子弟参加我们朝廷的科举。”以前也想说的,可怕引起一些不好的想法。
乘着此次大胜,将这个要求提出来。
也不算太过份,大食人强索苛刻的重税,还不停地入侵,抢掠财物,抢掠百姓做奴隶,强行推广伊斯兰教,只是让他们学习汉语与汉字,比起宗教,引发的争议要小得多。
这就是同化了。
有的人嘴角露出苦笑。
但夹在夹缝里生存,想一点不付出,怎么可能呢?答应下来。
重新夺回乌浒河的控制权后,唐朝军队再次一分为五。唐军分,大食军也不得不分。但唐朝人开始大修船只了,就在乌浒河边修。然后派斥候通知那些波斯商人,夺了你们的船,或者烧了你们的船,迫不得己,是为了打败大食人的。
我们马上重新修造,将船修好了,用这些新船作偿还。不相信质量的,可以派人过来看一看。挽回抢船烧船带来的负面影响。
于是乌浒河的唐朝船只越来越多,然后返过来骚扰大食人了。
但比大食人恶劣了十倍。
每夜不停地擂战鼓,吹号角,有时候军队半夜起床,故意上船做出佯攻。萨勒姆让李威弄得头痛万分,虚虚实实的,而且麦子一天比一天黄了,很难说唐朝军队不会发起真正的进攻。
于是将士兵分成两班当值,轮流休息。
但人总是白天做事,晚上睡觉的。这时候能有多少人有夜猫子习惯?一天两天可以做到,但时间一长,这种昼夜颠倒的生活,对大食人总有些影响。
可这还不是坏消息。眼看到了四月中旬,几匹快马从吐火罗飞奔而来,向他禀报,唐朝十几万军队,向迦布罗城发起了猛攻。
“怎么可能?”萨勒姆一把将斥候的衣领揪住。
十几万大军,不是一万两万军队。大食与拜中庭交战,双方出动了多少军队?激战亚历山大港,又出动了多少军队?阿里与阿维叶两位哈里发激战时,阿里也不过动用了五万军队。
十几万军队每天要消耗多少粮草与物资,象现在乌浒河这样的对峙,每天的消耗,都是一个天文数字了。所以他能征用更多的士兵前来交战,然而能征得起,却养不起。唐朝在河中训练了七万军队,动用了四万,同样的道理。
十几万军队,只剩下半个的吐火罗能供养得起么?况且也没有那么多兵力。前段时间总共只训练了五万人,能动用三四万人,已经是很难得。
“总督大人,属下没有虚报啊,我是站在城头上亲眼所见。此次唐朝军队前来,浩浩荡荡,满山遍野,最少有十几万人。”
“难道是从天山西域调来的?”
“总督大人英明,城中各将也是这样推想的。并且这些士兵大多数只是身穿皮甲,若是唐朝的正规士兵,不会只穿皮甲的。”
“你远道而来,辛苦了,下去休息吧。”
将斥候打发下去,萨勒姆坐在椅子上发呆。不是不可能,西域各个叛唐的部族,全部让唐朝人镇压了。剩下的各部这段时间都采取了亲近唐朝的政策。从吐火罗调动十几万大军那是不可能的,然而从西域想要征调十几万军队,却是一件很轻松的事。
若是那样,唐朝真正主攻方向是吐火罗与疾陵城了。可是他们不怕吐蕃人了吗?将西域军队一抽,更容易招来吐蕃的进攻。这也是一个很无理的做法。走出帐蓬,看着在乌浒河上耀武扬威的唐朝船队,又看着对面的唐朝大营,脑海里将斥候打听来的情报细细梳理。
这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斥候任何将领都会用,但打听来的情报却是五花八门,除非明显的情报,其他的斥候也不知道轻重,否则他们都不会只是一名斥候。于是一股脑全部倒出来。作为一个将领,不但会用斥候,还能从斥候带来的庞大信息量中,将这些有用的情报找出来。
比如王方翼,连他都疏忽了有关宗教方面的情报。
终于想到一件事,吐蕃老赞普死了,新赞普才登基没有多久。因为青海失利,国内政局不稳。
糟糕!
若是如此,甚至严重到主战派都不敢出兵,唐朝皇帝这样做就能解释。吐蕃不出兵,没有后顾之忧,自己注意力在乌浒河,另一支唐军就能将吐火罗全部夺下,甚至攻下疾陵城,与义军联成一线。然后向西出兵,与唐朝皇帝这一支军队两相夹击,呼罗珊与塞斯坦全部丢失!
吐蕃遥远,自己一直没有注意,更没有得到最近的吐蕃消息。但是唐朝皇帝却是从青海来的,从西域来的。
再一想,可疑的地方更多。比如那天唐朝在瓜卵山一战大捷后,并没有将大军全部渡河,而是立即修建了一道防御工事。再比如那天晚上火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