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兴唐-第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蛋疼就是在这里,其实肚子里装的东西不多,历史知识不多,不能开金手指,军事知识不多,不能领军作战,没有进过工厂的啥,不会弄出什么先进的机器,甚至连瓷器都不能改良。就会那么一点儿,在这个时代,也能派上用场。他却不知道用什么方法说出来。

    闭着眼睛,就当作没有听到。反正天门街也只有七里来路长,一会儿就到天津桥了。

    主要是良心。

    听到老百姓在赞扬他,其实想了一想,又觉得自己并没有替他们做多少事,惭愧的。

    “停”李令月叫了一声。

    小公主吩咐嘛,薛讷立即传令车驾停了下来。

    “小妹,你要做什么?”

    “大哥,你看,”李令月指着路边,路边一个中年妇女带着四个小孩子,大的大约十岁左右,小的还抱在怀中。家境大约不好,孩子又多,就越发困窘了。于是几个孩子穿着褴褛,长得面黄饥瘦。妇女身上的衣服同样打着许多补丁。

    李令月已经跳下车去了,李威只好跟着下车。

    路边行人全部伏下来,说道:“参见太子殿下,公主殿下。”

    李威想摇头,虚扶了一下道:“你们全起来吧。”

    眼睛却瞅着小妹,她来到妇女身边,看着几个孩子。几个孩子面生,躲藏在母亲后面,不敢与她对视。李令月回头道:“大哥,他们很可怜。”

    说着伸手。

    李威只好吩咐人,拿出几缗钱赏给那个妇人。李令月跑到车上,又在箱子里翻,找出她自己穿的几件衣服,递到妇人道:“给他们穿。”

    “公主殿下,臣民不敢。”

    “收下吧收下吧。”

    妇人眼泪在打转。

    这一下子赞扬声更多了,李威摸了摸李令月的头,小妹扬名,好啊。不会父亲连妹妹也要忌惮吧?不过估计这几件衣服,妇人回家也未必让孩子穿,会有忌讳的,可没有点破。

    李令月听着赞扬,很骄傲。看了看众人,又看着道边,惊奇地说道:“大哥,樱桃居然红了。”

    古代也重视绿化,洛阳大街两边都种植了许多树木,天门街树木最多,其中多是榆柳、石榴与樱桃,而且这时洛阳石榴,特别是白马寺的石榴在全国来说,味道最好。

    石榴还早,倒是樱桃渐渐到了成熟的时候,在碧叶间星星点点地闪着红艳艳的色彩,甚是诱人。只是不多儿,大多数让顽童采摘了。剩下的都在树的高处。

    一个大汉自告奋勇地说道:“公主殿下,要不要尝个鲜,臣民帮你摘下来。”

    “好啊好啊,”开心地拍手。

    大汉将腰带系紧了,利索地爬上了树,摘下来几大串樱桃,递到李令月手中。

    李威道:“多谢你了。”

    太子说多谢,大汉乐晕了,局促地说道:“替公主殿下摘樱桃,是臣民之荣幸。”

    李令月又看了看那几个孩子,将手中樱桃留下一串,其余地递到他们道:“给你们吃。”

    得,不显摆了,再显摆,马上老百姓要将她夸上天了。李威拉着她的手说道:“天色不早,我们要回皇宫。”

    还是很高兴的,毕竟这个小妹对自己很依恋,不管这样做,有没有真正的意义,但比一个飞扬跋扈的公主好。上了马车,李令月看着上官婉儿,得意地叉腰,那意思分明说你会写诗又如何。碧儿看着这两个更小的萝莉,只顾笑,有时候看到她们,确实挺好玩。

    就到了天津桥。

    刚过天津桥,就有太监迎了过来,说道:“殿下,陛下吩咐,你带着公主殿下与狄寺丞他们,立即到皇宫见驾。”

    李威也没有想到其他,倒是金内侍向那个太监投了一个询问的眼神。两人相识,这个太监又低声说道:“这一次竹纸出来,皇上与皇后很高兴,听到你们今天返回东都,特地在皇宫设下大宴,不但是宴请太子,还宴请了朝中群臣。”

    唉,高兴就行。

    折向了皇宫,果然有许多大臣到来,一个个按职位,先后坐在大殿里面。正中坐着李治,不是朝政,不需要垂帘,母亲武则天也坐在旁侧。看到了他们到来,武则天招了招手,说道:“弘儿,月儿,你们过来。”

    走过去参见,与女儿亲热了一下,武则天看着李威道:“弘儿,你又长高了。”

    到了这年龄,再长也长不到哪儿去,不过坚持锻炼,身体略略又充实了一点。当然,肋骨还是肋骨,洗澡时看着自己瘦削的身体,很是幽怨。

    武则天又说道:“人啊,过得可快,一眨眼比本宫都高了。这一次竹纸,你功不可没。”

    但她站在阶上,李威只到了她胸口。母亲大人高兴即可,说道:“竹纸儿臣不知,但在儿臣心中,只要父母身体健康,儿臣就很满足了。”

    武则天很“感动”,将李威抱住,摸着他的头发道:“弘儿,这一次你到少林寺祈福之事,本宫听到了,在皇宫里,与你父皇也很欣慰。”

    母子嘛,很自然的举动,于是李威再次进入母亲伟岸的怀抱,享受母亲那份伟岸的柔软。

    可很多大臣,却直皱眉头。李治病情一直拖着,朝中一些臣子,有的向着武则天,有的心仪太子。比如郝俊臣,严格来说,就是太丵子党。但这一对母子如此亲情,去帮助谁?狄仁杰与魏元忠相视一眼,也在暗皱眉头,这个皇后,可也不得啊只是一个亲热的动作,就让许多不满的大臣萌生退意……

正文 第一百零五章 武后自夸 明卿变瓜

    此中关节,李威却没有想到。没有迷失在武则天宽大的怀抱想入非非,就算不错了。

    亲热了一下,武则天说道:“弘儿,坐。”

    让他坐在李治与自己的中间,这个座位也很讲究的,按照规矩,李治坐在正中,武则天与李威各坐一边。让武则天将李威往他们中间一推,变成了武则天坐在儿子的下首。

    在家是母亲,这是宴请群臣,是国宴,太子比皇后位置又要重要,不细究也能坐,可真坐了也不大好。狄仁杰在远处有些焦急,省怕太子真的将自己当作太子,一屁股坐下来,就差点喊出声。

    不过李威这点分寸还是明白的,说道:“母后,儿臣不敢。”

    “唉,你读的礼书很多,不是不好,也不要太过拘礼,坐到中间来,本宫与你父皇,也好与你谈几句话。”

    那也不能坐,李威正要再次回绝,李治却说了一句:“听你母后的话,就此坐下吧。”

    不坐不行了,也不知道父母亲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好坐在他们中间。

    武则天又冲站在远处的上官婉儿一招手,让她过来,说道:“婉儿,本宫听闻你在少林寺作了一首诗?”

    “回皇后,那是那天早晨跟随太子殿下晨跑,突然想到皇后在少林寺写的那首诗,斗胆仿照皇后,胡乱写了一首。”

    许多大臣不认识上官婉儿,但都听说了,让太子将她从长安带到洛阳的。对这件事,大臣都很关注,毕竟上官仪才死没有几年。甚至有大臣对昔日上官仪之死感到很同情。

    于是一起,盯着上官婉儿打量。

    看到小萝莉在武则天面前不卑不亢地回答,心中暗喝了一声彩。果然不亏为上官仪的孙女,并且这个小姑娘长得也很出众,只是岁数稍微小了一些。还有的大臣感到好奇,上官仪很有才华,都知道,可是上官婉儿才多点大,会作出什么诗?难道是第二个徐惠?

    “你念来给本宫听听。”

    “奴婢不好意思念出,那首诗写得不好。”

    “无妨,你毕竟还小,就是不好,能写出来就不错了,念吧。”

    上官婉儿又看着李威,李威点了一下头。有些明白母亲意思了,这是当着群臣的面展现她的肚量,尽管我杀了上官仪,那是他该杀。可是他的孙女,我却不会慢怠。

    真肚量好,假肚量好,这次大宴做了这个表态,上官婉儿以后会很安全。

    太子点头了,上官婉儿只好用她还有些幼稚的声音念道:“风临竹影动,日开霞云红。分波昆阆越,碎露云雾重。陪驾祷少室,侍赏近兰丛。花台无芳色,莲塔满松容。太子资善仁,祈福终有功。”

    这首诗如果出自徐俪之手,也许只说声尚可尚可,但出自于一个八岁的小女孩之手,有许多大臣还知道上官婉儿的学习环境,她跟在太子后面并没有多长时间,大多数知识是在掖庭宫那个艰苦的地方学来的。这是何等的不易。

    甚至有的大臣将自己与其他人琢磨了一下,估计这个大殿中一大半人八岁时绝对写不出来这样的诗作,尽管借鉴了武则天的那首诗。也只是借鉴,两首诗诗意不同,性质不同,风格不同。

    一个个咂咂惊奇。

    武则天点了一下头,道:“虽然仿照了本宫的那首诗,也不错了。假以时日,未必比本宫逊色多少。”

    李威听了母亲这一句话,很晕。

    母亲真的很自信。她的诗,自己还特地翻看过。假以时日,比你逊色不了多少?也不要假以时日,只要她成长到碧儿这么大的时候,你的诗就不如她的诗。嗯,或者“王八”之气,上官婉儿永远不及你。

    武则天继续说道:“你很不错,以后与碧儿好好服侍太子。回东宫休息吧。”

    尽管宴会,上官婉儿与碧儿要回去的。

    呆在这里,她们还没有坐下来的资格,站在旁边服侍,又作贱了一些。回东宫,却是最好的处理方法。但还有其他的意思,当着群臣的面,将江碧儿与上官婉儿的身份大约地定了下来。

    什么太子妃、良娣不大可能,但不是普通的宫女或者女官,是太子的人了。

    还有,再次表现她的大度,上官仪的孙女又如何,只要有才华,我照样赏识。

    至少在说话水平上,李威现在与武则天差了十万八千里。

    上官婉儿也不知道有没有听出来,弯腰施礼道:“谢过陛下,谢过皇后。”

    看着她退下,武则天冲李治说道:“这个小丫头还不错的。”

    “嗯,”李治嗯了一声,也不知在想什么。当年废武则天,可是他的授意,尽管上官仪很积极,最后上官仪却成了他推卸责任的挡箭牌,遭到横死。然后又说道:“开宴吧。”

    宫人鼓乐,念颂词,太监宫女上酒菜,大宴开始。

    其实各个官员心中五味百陈。

    竹纸出现,肯定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可现在竹纸不是纸张,成了皇后的武器、盾牌。有的官员暗呼万幸,何必弄得朝堂上风风雨雨,人人自危?抱这种想法的大臣占着多数的。也有少数大臣心中很不甘。

    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特别是大风吹得让陛下都不敢举行大雩祭,将这次机会成功率在无限地放大。然而竹纸一出,什么机会都没有了。也不能怪太子,换谁,这份功劳也不敢独吃,当真逼皇上禅位?官场上也是如此,当功劳大到一定地步,不与同僚分享独自吃了,等着同僚的仇视与嫉恨吧。

    而竹纸问世的时间也太巧了,正好是这时候。

    这个机会错失,只好眼睁睁地看着朝堂继续牝鸡司晨。

    而且皇后的手腕,都是知道的。看到没有,这一次之所以这么轰动,都是皇后一手推动的。否则就是竹纸再好,也不可能上升成这个高度。就不知道太子怎么想出这个竹纸制作工艺的。现在没有一千种说法,也有一百种说法。恐怕就是问太子,太子也不会说。

    事情到了这份上了,也不好再说什么。就是皇上本人,也需要这份大义,化解久旱不雨,大雩祭前大风的尴尬。再说,不是与皇后过不去了,是与皇上过不去。

    正在这时,一个青年大臣从座位上站了出来,说道:“陛下,皇后,竹纸问世,造福千秋万代,可否让臣表演一个小法术,以助雅兴?”

    李威不认识,当然,不认识的大臣很多。不过这个青年臣子很会说话,一个千秋万代,已经突出了竹纸的意义。虽然旱灾,是饿死了一些百姓,可这是暂时的灾害,过了旱灾,百姓情况就会得到缓解。然而能有千秋万代重要么?

    不过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什么小法术也出来了。

    李治看到此人,却是十分高兴,说道:“明卿,有劳。”

    “陛下,须向宫中借一样东西。”

    “借何物?”

    “臣借一个大木桶,需要干净的木桶,以备食用。”

    话说了半句,留了半句,一个食用却吊起了人的胃口,李治立即吩咐太监拿来一个干净的大木桶。这个明卿将袍袖盖在木桶口上,口中念念有词,至于念的什么,听得不大真切。

    过了好一会儿,将袍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