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注:此时的引号分别是‘「’和‘」’。竖着写字,左边是开始,右边那个是结束。
至于温体仁提的‘红白官送’其实更简单:
红白喜事,由官府衙门赠送当事人一些布料、糖果、挽联、纸花等物,以增加喜庆色彩,或者哀悼气氛。这条在汤若望的家乡,是风行千年的风俗。
小朱觉得这条是非常人性化的,小年轻结婚,结婚证书要花钱办、结婚照要花钱照,完了还有一大堆杂七杂八的东西,都要花钱买,这样的政府,简直掉钱眼儿里了。
再就是家中老人过世了,政府不但不出面劝慰,甚至还要卖人家坟地、卖人家骨灰盒,更有甚者,连火化都要收取高额费用,这,这简直有点太过分了。
年轻夭折的,国家不做适当考虑,或者收取费用,也算能接受范围。但老人家活了一大把年龄了,为你这个国家就算没有功劳,也绝对有苦劳,临了临了,走的时候还让人家掏一大笔银子,像话吗?
这样活要钱,死也要钱的行为久而久之后,国家的形象会变得异常猥琐。所以,在政府可承受的范围内,送人家点小小不言的礼品,是非常必要的。
糖果、红布都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按迷信说法,又沾喜气。多好啊!
像纸花、挽联之类的东西,也不是什么贵重物品,能送就送了。如果说因为送这些东西,就能把国家给送破产。那不是这个国家太差劲,就是执政者太那个了。
不过作为政治家,小朱作为整个政治团队的代表,他的一言一行,不能太草率。这也是避免权威平民化,不好管理的考虑。
所以,小朱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专门划出红白喜事的拨款后,明确表示,国家给这些东西是爱民的体现,但也希望百姓能体谅体谅国家的难处,看能否晚婚晚育。嘿嘿。
当然得有条件啦的,不然花钱买罪受的事情,谁愿意干啊?
不过‘晚婚、晚育,生一男一女足矣’这些可都是冯梦龙的点子。冯梦龙这老先生,除了写一些‘禁毁’小说之外,还写了好多的建议、笔记、札记的。他的这个一男一女的计划生育理想,被温体仁找到,然后给小朱交了上来。
小朱立刻被古人或者说被明人的聪明所震撼。这大明朝的这些文人啊,真叫人无限嫉妒啊!万分的嫉妒。
底下的群臣,对小朱这么干,倒也没什么反对意见,现在大明人口基数已经超过了土地的承载能力,再不提倡晚婚晚育,早晚是事儿。这个觉悟,他们还是有的。但大家对于一男一女的理论,颇不以为然。
想想也是,生孩子这事儿,谁能控制?除非禁欲。呵呵。大家只是给小朱一个面子罢了,各大臣指点自己的义师弟子,都写一些应景的诗歌文章,张贴在各个驿站中,号召百姓不要太早生育。但效果如何,暂时还没法确认。
将生育年龄从现在的14、5岁,提高到18、9岁,这一点,还是得到了很多人的理解。因为太早生育,婴儿和孕妇的死亡率是比较高的,很多懂医术的文人们,都对这条建议表示了赞赏和拥护。
从理论上讲,调增生育年龄4岁,人口增长趋势就可以降低1…2个百分点,这可不是小数目,这可是上百万甚至上千万的人口哩。
……
温体仁的新策说完了,应该说,温体仁的性格上、为人上,确实有一些缺陷,但温体仁的这两个建议,还是很不错的金点子。那么,温体仁为什么要嫉妒周延儒呢?
原因就在前段时间‘皇宫音乐会’的后续影响。
皇宫音乐会的热闹劲,在肋尼事件之后,再次升温。以周延儒为代表的大明士林,他们的兴奋是显而易见的。
皇上这些年就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不是天灾就是人祸的,还险些疯掉。现在好了,皇上终于想到重习礼乐了。
礼乐在中国传统思维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尧舜禹、夏商周、秦皇汉武、历代太祖,都专门为各自的国家制定过‘国乐’。如今皇帝要重开礼乐,根本就是国家复兴的标志啊!
于是,周延儒在温体仁妒火中烧的目光中,施施然的纠集一群酸人骚客,开始了国乐的编审工作。
国乐中,琴瑟筝箫,埙竽钟鼓,二胡,琵琶,笛子,唢呐。所有这些大家,都要把各自珍藏的乐谱上缴出借,以供周延儒大人抉择遴选。这一下子,咱们的内阁次辅周延儒周大人,心气高涨,竟然公开宣称,要编写一部《国乐典录辑要》了。
这在整个士林,那可是千古才一遇的盛事。一时间,周府门前,车水马龙,周府厅堂,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谈笑有鸿儒,往来不白丁。一时间,周府,就意味着大明的士林。
温体仁心中这个嫉妒,就甭提了。所以,在依靠‘标点符号’‘红白官送’找回点场面的温体仁,又适时的告了一状:
“皇上,如今周府门庭,昼夜通明,冠盖云集,很多文人士子,都已赴周府筵宴,而自豪哩!”
温体仁这话,无论从字面还是潜台词,都听着不是很正人君子,作为皇帝,当然也能感受到温体仁的嫉妒。但皇上并没有顺着温体仁的话来。
“呵呵,想不到,我中国的社交活动,竟然是自本朝而来!”
温体仁眼见皇上没头没脑的回了这么一句,心下明了,皇上不想在这件事儿上做太多纠缠,也只好换个角度进行了攻击。
“皇上,马世奇年少成名,人物风流,自然是国家可造之才。但如若太过顺利,对其未必好事,但不知,能否,能否将前定之诺,略略更改?”
呵呵,要不怎么说不怕没好事儿,就怕没好人呢?周延儒等人刚出了两天风头,这温体仁便开始琢磨人了,他说的意思是:‘明年大考之年,最好别让马世奇当状元!’
“马世奇的座师是谁啊?”
“呃…臣轻言君前,请皇上降罪责罚!”
呵呵,有的时候,眼下这位崇祯皇帝,时常的想起古龙,因为古大侠说过一句话:
“同聪明人说话,是一种享受!”
因为你不用每句话都说的那么明白,人家就已经明白你是什么意思了。温体仁就是这样,皇上不喜党争,这点他们都清楚。
马世奇原本的座师是钱谦益,钱谦益退休后,按照惯例,他自然要重新拜一个现在的阁臣,来当自己的座师。老钱只干过次辅和首辅这两个位置,他退休之后,马世奇转拜座师,也只能是首辅和次辅,首辅温大人,是老钱当年的政治对手。那么很自然的,马世奇就拜周延儒当自己的座师了。
这便是微妙所在!皇上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就是在轻责温体仁,为了同周延儒的党争,竟然要把马世奇这样的人才当牺牲品!所以,温体仁立刻吓的告退了。
……
当周延儒听说,温体仁有意想把马世奇预订的状元给夺走之后,采取了一个巧妙的办法,那就是叫马世奇去找一个物件:‘各色釉彩大瓷瓶’。
这个八棱瓷瓶可不简单,是窑神童宾的作品,将目前能找到的釉彩,全集中在一个瓶子上,并且在瓶子上写下密密麻麻的青字,详细述说了各种颜料的配给与烧制方法,当然,这个瓶子是不会对外流传的,而是供奉在景德镇他们童家的祠堂内滴。
皇商刘奂堂可是小朱的第一任首辅刘鸿训的族弟,跟周延儒他们关系不错,刘鸿训的下台,其中隐隐有温体仁的‘功劳’在里面。所以刘奂堂对温体仁恨之入骨,他眼见周延儒有难,立刻跳出来帮忙助拳。
他是瓷器业大亨,童宾再是窑神,也斗不过皇商。因此,这个被整个瓷器行业奉为‘瓷母’的‘各色釉彩大瓷瓶’,就被贡献出来了。当然,大家都知道,这事儿上,童家也亏不到哪里去。因为皇上不是一个吝啬的皇上。更何况童家现在北京有了京窑和玻璃厂,这份荣耀也是皇帝赐的。
站在宫内御用监的库房之中,小朱眼见这个高近一米的大瓷器,真是有一种顶礼膜拜的心思。这东西可真好啊!
;
第十七章:兵甲之事
第十七章:兵甲之事
各色釉彩大瓷瓶的出现,使得皇宫瓷器收藏达到了一个小高峰。
汝、官、哥、均、定,五窑瓷器,谓瓷中之宝。宫中历来积存了不少,如今再加上童宾的‘瓷母’,皇帝很有开一个博物馆的心思了。但为了保证自家的技术不外流,皇帝暂时按下了这种冲动。而只是赏了童家一个荣誉:
钦赐童家祠堂可用‘垂花门’的奖励。
周延儒叫马世奇寻找大瓷瓶的目的很简单:马世奇是什么人?聪明、博学、好动、勇敢,能文能武,长得还帅气,这样一个偶像级人物,不点状元郎太可惜了。而且最关键的是,马世奇的兴趣爱好,同皇上还挺一致,这不,连大瓷瓶都给您淘换出来了,可见,这是一个合格的文臣书友啊!
他的心思小朱皇帝自然明白,所以,小朱对明年点马世奇当状元郎的承诺,不会改变了,这其实也是小朱对钱谦益的承诺。想通关节,皇帝也就将全部的心神,放在欣赏大瓷瓶上面了。
……
正在皇帝忙忙活活不知所谓的时候,贺逢圣、洪承畴、梁廷栋这几位阁臣重臣,联名上奏。
“吾皇既想以战促和,便应该集中精神,为开战做好准备,再不能这么无所事事的瞎晃悠了,瞧你这些天干的好事,要么就是强索宫女,要么就是举办音乐会,不是玩瓷器,便是引进标点的,这对大明的战事有什么好处吗?赶紧抓紧时间,备战备荒才是正理啊!”
这份奏折,内阁首辅温体仁可不敢轻易置喙,在票拟上写上‘谏诤善语’四个字之后,就转给方正化送皇帝批阅了。
皇帝拿到这份骂人的折子,心中苦笑,连忙把洪承畴召进来讨论,为什么要找洪承畴呢?因为这第二届内阁的搭建之初,就没准备打仗,但人算不如天算,林丹死后的蒙古格局,必须出现一个强有力的政治主体来通盘统筹,要么是大明,要么是后金,所以,必须再次开战。而一旦开战,现任大臣中,只有洪承畴能当大任。
额哲汗继位大典再有半年左右就举办了,从舒烨稷传来的消息看,这次大典,蒙古各部族派代表来是肯定的,但要他们认额哲为草原共主,是不可能的。如果不是额哲信奉黄教,如果不是额哲属于成吉思汗的嫡亲血脉,如果不是额哲的背后,有大明的帮衬,恐怕这次大典的规模,都不会很大。
为了实现大明早在2百年前就设定的政治企划,以蒙古治蒙古。大明必须要有所行动,运作的目的,就是全面掌控蒙古。通过额哲汗,来遥控蒙古。这是2百年来的政治企划,也是孙承宗和钱谦益做的政治蓝图。
而以洪承畴与皇帝为首的鹰派来说,借用‘额哲继位大典时,遭受蒙古各部族不公正待遇’为借口,开启战端,以战促和。才是最佳方式。
当两种政治企图产生抵触时,就看谁的政治影响力更大了。或者说,谁对谁的心理阴影更大一些。
像钱谦益、孙承宗这样施加于君主心头,政治影响力的阴影,存在于古往今来、古今中外的政体之中。每一个政体模式下,这种老臣的阴影,普遍困扰着所有的当政者。
为了摆脱这样的阴影,很多人都采取最直接的方式――杀人。接班人杀老臣,新人杀旧人。但这种方式,是最野蛮也是最难成功的。
那么另外的方法是什么?继任者的政治能力,无论是否超过了前辈,他突破桎梏、先破后立的最柔和方式,就是自己培养和提拔新人。或者说,寻找奸臣来帮助自己。
我们说过,洪承畴是个政治赌徒,因此,洪承畴在温体仁、周延儒互相争风吃醋的时候,另辟蹊径的进行了运作。
当然,并不是只有温体仁、周延儒、洪承畴这三个人在运作,其他的的阁臣九卿,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他们的工作,更多的是在筹备。为全面开战,做好更多的准备工作。
洪承畴做了三个工作。
1。武备的驯良。无论战争手段如何演变,有一条战略是亘古不变的。――精兵战略。这条无需多言。
洪承畴对精兵战略,是执迷不悔的,他在兵部尚书的任期上,一共训练了8支精兵:孙诚、唐栋、贺赞、王来聘、徐彦祖、申甫、黄得功、曹变蛟。这八个人统领的手下,都是一军3营的建制,总规模是9。6万人。
出于令人遗憾,但可以理解的原因,洪承畴刻意摒弃了刘良佐、满桂、左良玉这样已经成名的将领,甚至,他抛弃了一直给他鞍前马后忙碌拼杀的曹文诏。他其实,还抛弃了一个人,周遇吉。
2。盘查天下田亩,这事儿已经操作很长时间了,将近两年了。洪承畴明察暗访了很多很多的豪族大户,这些人夺占的田地,也都摸的差不多了。而且以董其昌为标准案例,也已经出现了。所以,洪承畴挥向地主阶级的钢刀,已然高悬。
但大户们,不是傻子,正是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