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无忧归田-第1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大清早,天刚蒙蒙亮,趁着还凉爽着,傅紫萱就带着家里的壮丁开始捞鱼了。鱼桶是早准备好的,鱼网也是大眼的鱼网。把鱼网用力向池塘掷去,鱼网就以好看的弧度全数散了开来,待网沉了下去,几个大小伙子就开始拉了。
  沉甸甸的,看来成果不错。有些蟹趴在上面,把它们抓了又投了进去。现在还不到你们上桌的时候,再养一段时间。乖。
  因为不想捞太小的鱼,所以准备的都是大眼的鱼网。当时投放最多的是草鱼,有七成,有一成是鲷鱼,两成是锂鱼。这捞上来的自然最多的也是草鱼,草鱼长得也快,大的都有两三斤了。鲷鱼大多是一斤左右。锂鱼鲷鱼要销大些。
  头一天,傅紫萱并不想捞得太多,先试试水。捞了二十桶,就止了。命人快马加鞭往城里送了,不然死鱼可卖不上价。
  送三成到醉仙楼,三成到有间食肆,四成运往市集。让王直挑了三个年青男子跟了去。还让王直带了三道菜谱给孙掌柜,同样带了两道不同的菜谱给王婶子。一道是香煎的,不带汤水,有咸鲜味的,也可做成糖醋的。另一道则是鱼丸子。
  有间食肆的菜谱跟醉仙楼是不一样的,有间食肆是外卖,跟堂吃不同。
  整条香煎的可能要好卖一些,客人买了回家加热一下就能吃了,这天气不加热也是成的。鱼丸子就更是妙-了,回家就可以吃了,也可以与别的菜配着一起做,老人小孩皆宜,因为鱼刺都已是剔除了。
  相信这两道菜会受欢迎的。有间食肆要想做大,让模仿的人跟不上,就得经常有新菜,不断出新,才能一直吸引新老客人。
  卖到市集的草鱼是十二文一斤,鲤鱼是十三文,鲷鱼是十五文。卖给醉仙楼的又各减两文。
  捞的时候并没有过称,只有等他们卖完回来才知道了。
  下午傅紫萱闲了下来,就起兴去看他们抢收花生。
  老傅头安排得很是巧妙-,不愧是地里的行家里手。安排了一有力的男子在前面锄,而女子和小孩则拉张板凳坐着后面摘,身边各自放着一个篮框或是簸箕,等装满之后,就倒进旁边的麻袋里。
  一个麻袋大概能装个五十斤,等两个麻袋装满,就有力大的男子扎好袋口,用绳子捆好挑回玉园晾晒。年老一些的,则负责把已摘下花生的花生藤搬到田埂上,这些花生藤可沤肥也可晒了当紫火烧,可不是废弃不用的。
  若是日头好,新摘下来的花生一般晒个两三天左右就能收仓了。
  收粮的人也大多会来到田间地头等着收,或是到乡民的家里收的。刚摘下来的还裹着湿田泥的花生价钱自然是少些的,而晒干的能把花生仁磨搓脱皮的花生,田泥已是脱落干净了,份量也轻多了,价格自然又会贵些。
  傅紫萱前世也跟着自家母亲在田里摘过花生,田泥湿着,往往扭几把,手上就全沾上湿泥,指甲缝里都是,所以那时都是带着粗棉手套摘的,手也不累。特别是摘地瓜时,这个手套是一定要带的,不然手上全是地瓜粘粘的桨,洗都洗不掉。
  这花生要趁着刚挖出来时才好摘,左手抓着花生藤,右手再把花生果子拽在手里,一扭就下来了,要用巧劲,用蛮力的话会把长长的果柄都摘下来。
  当然新鲜挖出来的花生裹着田泥,这样就会增加不少重量。所以有些人喜欢头天挖了,再在田拢上晒一天,等第二天泥土掉下来了,重量轻些了,才摘。这样挑回家也不重。
  只不过这样就不比刚挖出来时好扭摘了。
  也有些人,在田里来不及扭摘的,大多会连花生藤一起挑回家,趁晚上吃过饭空闲时,再点灯全家上阵一起摘。
  傅紫萱下了田埂,也蹲在田拢上准备扭花生。她已是好久没做这种活了,心里隐隐带着兴奋和回忆。
  只是她一下田就吓坏了地里的人:“小姐,你怎么下来了?这里到处都是泥,小心脏了鞋袜,衣裳都脏了。您快上去,快上去!”
  傅紫萱一个人拗不过地里众多力气大的,不一会就被人推到了田埂上,只好沮丧地站在田埂上看着。地里的人生恐她还要下来,一边干活一边回头看她。傅紫萱站了一会,觉得没趣,只好带着清风和夏雨回家了。
  临走对地里吩咐了一声:“晚上送些到宅子里来。”
  她又馋盐水煮花生了。
  这时候的花生还是精贵之物,乡户人家大多不太舍得拿新摘下来的花生煮给孩子当零嘴。
  这段日子因为记得傅紫萱领着种天香稻的恩情,傅家庄的人采收了花生,自家舍不得吃,也会送一些过来傅家。傅紫萱倒是跟着吃了几回。一些跟紫辰玩得好的小孩,紫辰也会带一些煮好的花生到书院与小伙伴们一起吃。
  傅紫萱倒是在家里吃过几回的,但这花生也就是刚采收现煮才好吃,若是放了一天两天,就成干花生了,所以也并没有吃到过几回。她还吃不过瘾呢。这回自家地里收了,可得好好吃几回。
  而书院从城里来附学的有些资财的孩子,也很愿意吃这些乡土的吃食,不管好不好吃,往往有人抢着一起吃的东西,都觉得格外芳香。
  所以这些天紫辰也一直惦着呢,就盼着自家花生收上来,他好带到书院里收拢人心。



☆、第二百二十三章 稻与鱼可得兼

  二十亩的花生最后卖了不到一百两的银子。傅紫萱狠狠吃回盐水煮花生,也不见腻。最后鲜花生没有了,都变干花生了,要吃盐水煮花生,也只得盼着来年了。
  花生抢收完毕之后,接着就是起地瓜和洋芋。
  这两种作物,产量倒是高得很,亩产虽没到现代的万斤高产,但好几千斤还是有的。只不过价格也很是便宜,几文钱一斤。不过五十亩的地瓜五十亩的洋芋最后加起来也卖了将近三千两银子。
  全家人都很是惊喜,老傅头也一直笑得嘴都合不拢。
  往年地里都是种的粮食,旱地也是种的一些芝麻花生玉米豆子之类,这地瓜倒是种得少。地瓜不挑地,都是随便一种,也不太管它,起了后鸡吃一点,猪吃大部分,没米的时候也会切了丝晒干后伴着米饭煮着吃。
  灾年的时候倒是正经当粮食吃的。但大量种地瓜的人却是不多的。
  而那洋芋江南这边种的人就更是少了。家里养猪的人家也多是种的地瓜。没想到这洋芋的产量不下于地瓜呢。
  这不正经当粮的东西,产量倒是高。要不怎么说家里有银就要买地呢,这地多产的就多。往年家里那几亩地,扣了税,再卖一些,剩下的也就仅够一家人吃喝了。有时候年景不好,收成不好,打下的粮食都不够一家人吃喝的,更不用指望说能拿出去卖几个铜板了。
  这老四的日子正经好过起来了。有这么大一片地,家里也不再缺粮吃了,还有了存银,真正是地主的生活呢。
  老傅头很为这个小儿子高兴,与有荣焉。觉得自己已经上升到有房有地、有粮有银的地主阶级了。每天脸上都挂着笑,见人就乐呵呵地,天天起床吃过朝食就要往地里溜哒一圈。生怕这是个梦,梦醒了那一大片地就没有了。
  那一百亩的地瓜洋芋卖了这么多钱,也着实让人惊喜。全家人都很高兴聚在一起狠狠吃了一顿好的。
  其实这地瓜和洋芋的价格都极低,占的主要是重量。若是做成副食品卖,银钱会翻倍。只是这年头懂得用地瓜做副食品的不多,那红薯丝薯条什么的极少见到。
  而傅紫萱也不懂,她一个念经济学辅修金融的娃,让她去想机械想产品制造流程,真心犯晕的很。也不爱操心这些,想着以后若有机缘再说了。
  而地里的洋芋和地瓜起了之后,傅紫萱一方面紧着让人翻地沤肥准备种第二茬,一方面又紧着组织人员收其他作物。那地里还有芝麻绿豆黄豆糯米之类的东西可是不少。都要紧着收了。
  而那二十亩菜地,现如今每天天不亮就送往醉仙楼,一些耐放的瓜类也快马送往平州及其他地方的醉仙楼。
  而自从有果商来家里购西瓜之后,自然也是看到了那片菜地,也就有不少商户也打起了那片菜地的主意。这其中有些商户也做咸菜生意的,也就跟着订购了好些各色菜蔬。
  胡康安在购西瓜的同时也买了好些南瓜冬瓜往外贩运。另敬县各大户也经常派人来现采新鲜的菜蔬回去。
  傅紫萱这个玉园名声算是播出去了。
  而之前傅紫萱还担心这二十亩的菜地有点多,怕敬县吃不下,可能得忙着做泡菜。不过现如今看来这二十亩菜地,被这些人如此一分,倒是不用担心的了。
  另外池塘里的鱼也是陆续起了卖了。
  敬县河流分布较多专门养鱼的人也少,想吃鱼多是拿张鱼网或是下个鱼笼,市集上的鱼也多是这么来的。所以就有时多有时少的。有时候涨水或是下雨,鱼又是扎堆卖,价格便宜得很。
  所以有时候吃鱼吃到腻,而有时候大户人家家里来些客人什么的,想买鱼又无处可买。
  现在见傅家养鱼了,听说池塘里还养着虾蟹,那些大户就坐不住了,这虾蟹还没起呢就纷纷下订单来了。各家都派人送来了各家每月要用的量,敬县好些酒楼也派人前来商洽。
  这销售倒是不用愁了,只是这各家关系倒是让傅紫萱头疼了,给谁多一些,给谁少一些,这都是学问。
  池塘的鱼已是连起了好几次了。第一次起的时候十大桶总共装了一千多尾,都是捞的最大条的,价钱也是订得高,订的草鱼十二文一斤,锂鱼十三文,鲷鱼十五文。
  倒是也没人嫌价高。醉仙楼要了三成,孙掌柜当场就痛快地让后厨的人过了称,三百尾总共称了有将近六百斤。付了八两银子。
  市集卖了四成,收了十二两。有间食肆也要了三成。
  当然有间食肆是不需付钱的。不过量跟醉仙楼是一样的,按价格应该也差不多八两。所以这第一次起了一千多尾鱼就卖了将近三十两。
  当然有间食肆的再加工利润更高,但那利润要算在有间食肆里面,不能算在鱼里。
  傅紫萱做了一番估算。当初每亩水田里都投了一千尾鱼,草鱼是七成,鲤鱼是二成,鲷鱼鱼苗少才投的一成。而第一次起了有一千多尾,卖了有二十八两左右。
  这鱼价有升有跌,年节可能要高一些。这第一次订的价高,所以第一次卖的钱可能比平均价略高了一些。
  傅紫萱请了两家来一起吃晚饭,饭后就把第一次卖鱼的情况跟大伙说了。
  并做了估算,扣掉鱼苗的钱及投喂饵料的钱,一亩能有个二十几两的收入。傅紫萱说是要付他们一亩二十五两的鱼钱给他们。
  傅天湖和傅天海都齐齐推拒了。
  当初说要在稻田里养鱼时,两家人虽然都信得过傅紫萱,但对于成果如何都是抱着只试试看的态度的。
  这一亩一千尾鱼,也只希望都能长到一斤,一斤卖个十文,得个十两一亩就算是最好的了。就跟天上掉下来白捡的一样,哪能还要这么高的价钱。
  而且这些鱼的价格现在卖可能是比较高的价格,以后说不定卖不上这个价。而且他们也没怎么照料,他们田里当初为了避着人,换了田养了泥鳅和田螺。也并不怎么投喂,都是傅东傅西在管。他们两家又如何能收这么多钱,说什么都不肯收。
  最后商量下来,经老傅头拍板。订了一亩二十两。
  傅天海十二亩稻田,得了二百四十两,傅天湖十亩,得了二百两。
  老傅头说这是他们自家侄女补贴给两个伯伯家的,让两家都记在心里。而从这一茬之后,他们就要学着自己打理了。
  因他们原先的地里养的泥鳅和田螺都还没起,两家就正式换了地契。老傅头说,地里若是想增产,就要靠他们自家多努力了,傅紫萱已是教会了他们的。
  两家人都忙不迭地点头。
  跟着傅紫萱种天香米已是让他们赚了不少钱了,没想到往田里养鱼,不仅能使稻子产量提高,还能有另外的收入。这一亩就又能多收个二十两银子!往年就是年景好把打下的粮食全卖了,也卖不到这个价啊!
  两家人心里激动得很,捧着傅紫萱给的亮得耀眼的银锭子乐得见牙不见眼的。不用老傅头多说,都表示要好好照料,日夜勤着去照看。
  从那天以后,傅天湖和傅天海两家对稻田里的鱼可是无比的经心,他们两家都选择了养鱼。
  现在两家人都恨不得也照着一日三餐,投一些精贵的饵料进去,让它们多吃一些,好一夜长肥个几斤,再卖了得些白花花的银子。
  两家人握了这么多银子在手,已是在思考着做些什么事了。看到傅紫萱开了一大片荒地,地里出产这么好,也都跃跃欲试,到处寻一些田地来买,没有田地买一些荒地来垦也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