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路锦绣之小户千金-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倒真是个难题,王乡绅低头琢磨着。只说其他人听得王乡绅和童老爹的话,见他们说话投机,童老爹又颇为欣赏王乡绅的小儿子,想来倘或王乡绅来为他小儿子提亲,童老爹未必不答应。

    周氏在一边也有些着急似地,童家现在的状况,确实没有太多挑选的。就是今儿来的那几个姑娘,有一两个出挑的,周氏瞧着也不错,可就是不知道人品性情如何,却也留了心预备打听打听的。

    女儿童若瑶的亲事却不能在这里定下,既然已经对李长老撒了慌,就不能自打嘴巴子,所以才担心王乡绅提出什么,童老爹答应。

    再说,那王乡绅的小儿子模样虽不差,可他却是死了老婆的,难不成自己好好儿的闺女去续弦?纵然王家金山银山,周氏也不肯叫女儿去受那些闲言碎语。

    想到这里,周氏叹了口气,抬头朝童若瑶的厢房望去。主桌那边,王乡绅又叫他小儿子去和童若远认识,其他桌的人都各自吃着,或闲聊一些别的话。

    待到厨子出完了菜,村里帮忙的妇人们也才挤着坐下来吃,都是靠边的那几座。加之中间一些小孩儿嬉闹,大人呵斥,外面的热闹即便不亲眼所见,也能猜出一二。

    众人正吃得欢喜,童家院门外的空地上突然又来了一辆马车,是城里那些做马车拉人买卖的马车。里面众人纷纷扭头瞧着,只见马车里走出一位四十出头,身宽体胖,身穿锦缎裁剪的衣裳,脚蹬一双青面靴的中年人。这一身行头比王乡绅更体面,看清楚了来人,童老爹脸色略沉,周氏看起来有些惊愕,只童若远略略怔了怔便询问似地看了童老爹一眼。

    那中年人见众人都看着自己,也不说话,扭头打赏了车夫车钱,便走进来。

    李家村虽然离城较近,但城里那些人也不是有事没事儿就往乡下来。突然来了个体面的人,大伙自是万分惊讶,而当童若远称呼了一声“二叔”,大伙便低声议论起来,不知道这人与童家有什么关系。

    周氏率先走过去,端端庄庄地见了个礼,微笑道:“不知二老爷是何时来了东临?”

    童家二叔眼睛打量着童家的小院,神色中竟有几分感叹,隔了半晌才道:“前几日来的,因不知你们住在何处故而没来拜访,只那日在街上遇见大哥和侄儿,略略闲聊几句,近日忙着一批货物,恰好今儿得了闲,想着回上京之前来瞧瞧。”

    童老爹脸色虽不好,到底还是叫周氏张罗着让童家二叔入座,那童家二叔谦让几句,说不必麻烦,就同童老爹他们一起坐了。

    陌生访客让热闹的气氛安静了许多,那童家二叔虽只几句话,却也透出许多近亲之意。他是上京来的,莫非童家也是上京人?

    王乡绅想到童老爹方才说起上京的什么先生竟头头是道,想来定是如此,又见童家二爷言谈举止不似一般人,更多了几分攀交之意,席间便找了许多话头与童家二叔闲谈。

    午饭后,大伙儿帮着收拾完了,才逐渐散去,王乡绅打听出童家二爷的府邸,又得到他的承诺,日后小儿子去上京会提点一二,便心满意足地带着他儿子走了。

    不多时,连李长老也走了,这童家二叔才得以和童老爹闲话。只问童老爹预备何时上京,是家小一起回去还是他只身前往?

    这些问题童老爹也和周氏商议过了,家里余钱到了上京,倘或省着点儿用,倒也能撑过半年左右,可问题是把给女儿童若瑶预留的嫁妆也搭进去才成。在这个问题上周氏一直是犹豫不定的,毕竟童若远也到了娶妻的年纪,眼看着他们兄妹也是要用钱了。

    家里如何艰难,童老爹也不愿在童家二叔跟前表现出来,淡淡道:“暂时尚未说定。”

    童二叔便道:“过两日我便要回去,给老太太说说如何?倘或她同意了,也省了一笔支出。”

    说完见童老爹没反应,又道:“你们离开上京之后,老太太还叫我派人打听你们去了何处,只那时候家里又发生了许多事,倘或不是这次有买卖来东临,也不知大哥住在这里。”

    童老爹和童二叔说了一下午的话,眼看着天色渐渐暗了,要回城里只怕赶不上时辰,不得已也只好在童家住一晚明儿再走。

    晚饭之前,周氏让童若瑶去拜见童二叔,此时童若瑶才见到了童家的第一个亲戚。



010:旧事

    童若瑶倒是早就猜着了,自己的爹娘并非真正的乡下人,她初来这个世界,还是个几岁大的小丫头片子,长到七八岁周氏便叫她跟着大哥学习认字,她也认认真真地学了好几年,后来家里状况愈发艰难,便将读书一事撩开手,专心致志地跟着周氏学习针黹。

    但在教养方面,周氏做了很多工作,即便家里艰难也是不叫她轻易露面的,与乡下其他女孩儿到底不同。李家村的女孩儿少,是娇养着,而挨着几个村的女孩儿,七八岁便要卖去城里给大户人家做丫头,有些女孩儿自小离开爹娘,有些更是随着主子去了别处。

    倘或童若瑶变成了别家的女孩儿,指不定也走上了那样的道路,老天爷对她多有眷顾,上一辈子没有父母,这辈子都赚回来的。

    是夜,周氏和童老爹躺在床上,双双睁着眼,都没有睡意。只听着窗外秋风瑟瑟,阵阵桂花香飘来。

    月光透过窗格子洒进来,笼罩着简陋却整洁的屋子,却好似一片阴霾乌云压着,叫人喘不过气来。

    一转眼竟然已经是十年过去了,从前的一切于周氏而言,似乎是上辈子的事儿。

    “去了上京,好歹也该去见见老太太……”周氏试探性地道。

    隔了半晌童老爹才应了一声,周氏听不出单音节表达出来的意思,“已经是过去的事儿了……”周氏想开解童老爹,却也不知说什么好,只说一半就顿住,嘴里不禁一叹。

    家事原是理不清的,当年老太太因第一个孩子早产,又导致血崩,人好歹保住了,大夫诊断却说以后再难怀上。后来娘家人给她出主意,倘或是别的人以后生了儿子,她的地位就难抱住。

    正妻之位虽是动不了的,但她到底也要有个儿子养老才成,别人的孩子真会孝顺她么?与其便宜了别人,不如给自己的亲人。老太太一开始没答应,后来养了两三年一直没动静,婆婆张罗着给屋里放了几个小妾,她着急了才同意了娘家人的主意。

    之后就有了童老爹的娘,竟是老太太的妹妹,当年在上京,那便是一段人们津津乐道的佳话。童老爹的母亲是以平妻之礼娶进门的,姐妹共事一夫,其乐融融一直没有发生不愉快。在娘家时,她们姐妹感情就好,又嫁给了同一个人,相处融洽。

    不出一年,童老爹的母亲就怀上了他,生下来是个儿子,众人皆大欢喜。只后来,生下童老爹不久,老太太竟奇迹般地有了喜脉,便是童家二爷,也就是今儿造访的童二叔。

    说起来,刘家当初甘愿将两个女儿嫁给童家,也是童家当年着实不错,刘家却需要童家接济。可后来随着童老太爷早逝,童家又一直香火单薄,渐渐的童家也落败下来。

    童老爹的母亲是个性子温顺的人,瞧着童二叔一天天长大,姐姐对自己的孩子渐渐疏远,童老太爷先一步去了,思来想去没有着落,渐渐搁在心里,童老爹说了亲事不久就离世。

    后来发生什么也不难猜出来,待到童老爹娶了周氏过门,童二叔也娶了妻子,就闹着要分家了。刘家人这个时候也难出面,左右都是自己的亲外孙,然而童老爹却没了生母,周氏娘家也没什么势力。老太太给童二叔说的那门亲娘家人都肯出面,多方压力之下,童老爹一家子几乎是被扫地出门。

    想到这里,周氏又道:“咱们虽然不在上京,日子也比不得当年,好歹是一家人在一处。”

    何况,当年分家虽不公平,到底也有一些,否则这些年根本就熬不过来。老太太更偏向自己的孩子那也是人之常情,就是换做了周氏自己,大概也会为自己的孩子争取更大的利益。

    她也知道,童老爹虽嘴里没说什么,心里却一直不服气,后来离开上京,几经辗转终于在李家村落脚。从此便和上京的童家断了往来,童老爹发狠读书,就想着出人头地,周氏才一直没有规劝,现在童老爹中举,明年倘或榜上有名,于自己的两个孩子也有好处。当年他们吃亏就吃亏在娘家无人出面,娘家没势力才受欺负,她不想自己的瑶儿同样如此。

    这些事还是第二天童二叔离开后,童若瑶和周氏一起做针线,听周氏说的。姐妹共事一夫?童若瑶半晌没回味过来,那童老爹见了老太太是叫姨妈还是叫母亲?她和童若远是叫奶奶还是叫……

    果然佳话都没好结果,一开始是喜剧最后总会变悲剧,这个事儿告诉人们,姐妹共事一夫那绝对是不理智的做法。

    童若瑶真佩服当年想出这个主意的人,不过这样的事儿在古代并不难见到,她是小辈,对长辈的事儿也没有资格去评论,现在的问题是,童老爹到底是怎么想的?

    不是童若瑶世故,或者童若瑶没有那么高尚的情操,如果童家老太太真愿意帮助他们一家,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她是绝对会选择接受的。假装清高这样的做法也太矫情了些,人还是该看开一点儿。

    正说着,外面传来一阵叫喊声,童若瑶出去看,竟是村里几位妇人来了。自童老爹中举后,李家村的人对童家就热情起来,很多时候热情的过分。

    童若瑶请了她们进来,就去张罗了茶水。如今农忙过了,地里的农活少了都是男人们去忙,女人们就在家里赶着做冬衣。乡下人出门串门子闲逛是常有的事儿,没有复杂的程序,想到谁家就去谁家。如今,基本都会来童家了。

    大伙儿进屋,周氏也在做针线,衣裳料子却是好的,也知道周氏母女在帮城里人做些针线活计的事儿,便有人道:“周婶子怎么还忙着这些呢?如今你家那位比其他人自是不同,该好好儿预备预备明年童老爷去上京的事儿才要紧。”

    说着,便拿出一些茧绸和青色鞋面料子,朝周氏笑道:“周婶子别嫌弃,虽是剩下的,到底还是新的。”

    周氏微笑道:“那些东西现在预备到底早了些时候,再说这些活计也是老早接下来的,总不能不做。我身子骨也不好,别的不能做,只能做这些事儿了。”

    童若瑶在一旁听着,知道周氏大概和自己的想法一样,现实是怎么样就怎么样,没有理由非要装出不一般来。

    大伙一边做各自的活计,一边闲聊着村里的八卦,随便还提到了李长老来说亲的事儿,今儿李长老的家人没来,这些人便拐弯抹角地问。周氏一概是同个说辞,童若瑶的亲事是定下了,可大伙好像不相信,编排起李长老的为人来,间接地也辐射了李长老的孙子,随便提提自己家的孩子。

    一连好长时间,童若瑶耳朵都听出茧子来了。再这样下去,倘或周氏说得那个人没来童家,谎言就不攻自破了。

    转眼便是九月中旬,天气一日比一日冷起来。童家的小院时常很热闹,这期间,童老爹依旧读书,和往日不同,他虽是举人了,还是会做一些家务。童若远照样逢上赶集之日便去市集上摆个写字摊子,一切似乎都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只九月底的这一天,王乡绅再次带着小儿子造访了童家。

    ------题外话------

    求收藏,求包养,谢谢大家的支持!



011:胡搅

    原来这王乡绅得知童二叔在上京的府邸后,特地找人打听了一番,也恰好他大儿子在上京有买卖。王乡绅便趁热打铁,写了信叫他大儿子去拜访童家二老爷,没想到这一趟不但和童家有了生意上的往来,更打探出童老爹的过往。

    那童家虽是落败,祖上留下的宅子却都在,端的是富丽堂皇,瞧在外人眼里,也是真正个的富贵人家。于是,王乡绅更有了攀交之意,今儿来却是为了他小儿子的婚事。

    童老爹在正堂屋里会客,周氏上了茶水就退出来,童家如今的家本来就简陋,一共四间房,以前没有灶房的时候,多出的那一间便是吃饭的地方,后来才改为堂屋。四间房一字排开,相隔皆是一道土墙,隔音效果不好。何况周氏和童老爹的卧房就在堂屋隔壁,那边说了什么,这边听得一清二楚。

    当王乡绅说明来意,周氏一颗心都提到了嗓子口,紧张地捏紧手里的针,就怕童老爹答应。反叫童若瑶也跟着紧张起来,直到听见童老爹说:“谢王乡绅抬爱,小女不才,又疏于管教,令公子仪表堂堂,却是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