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追忆80年代人的成长点滴:兔八七的小时代 作者:霍艳
兔八七是这样长大的
一只八七年出生,吃肉不吃草的兔子
一只不安分守己、特立独行的兔子
一只晃荡在娱乐圈、出版圈的兔子
一只年少成名、胸无大志的兔子
霍艳08转型之作,华丽化身兔八七 带你一起追忆成长点滴
扉页:仅以此书献给拥抱入眠了十三年的兔八哥,以及二十年的璀璨年华
七岁起学习大提琴,中央音乐学院八级,音乐基础知识三级,银帆乐团骨干成员。
十三岁起开始写作,至今。
2001年起在各大文学网站发表作品。
2002年2月 凭借《地下铁》获全国第四届新概念作文比赛一等奖,为历届年纪最小的一等奖得主。
2002年4月 凭借《寂寞的独白》获《青年文学》杂志“校园之星”二等奖。
2002年6月 出版首部个人作品集《地下铁》(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3年2月 凭借《左岸右转》获全国第五届新概念作文比赛一等奖,复赛文章《罗拉》获得评委给出的一致满分。
2003年8月 与人合著长篇小说《sars时期的爱情》(21世纪出版社)
2003年12月 获《花溪》杂志首届原创征文大赛“纯情文字大奖”
2004年10月 出版第三本个人作品《生如夏花》(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5年5月 出版第四本个人作品《没有人像我一样》(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6年5月 出版第五部个人作品《给我一刹那宠爱》(中国友谊出版社)
2006年5月 《青年文学》(下半月)封面人物
2006年8月 点评推荐第八届全国新概念作文比赛《香草糖的眼泪》(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7年6月 出版第六部个人作品《日出之前请将悲伤终结》(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7年10月 出版第七部个人作品《幸福单行道》(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7年9月起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青年作家班)
2007年11月 参加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为历届以来年龄最小的代表。
2008年5月 出版第八部个人作品《我不是幽默女生》(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8年6月 《生如夏花》再版
工作、实习经历
2006年暑期,北京创盟唱片公司企划执行,企划唱片:朱哲琴《七日谈》
2007年5月起 编剧话剧作品《开心麻花2007之疯狂的石头》《开心麻花2008之谁都不许笑》在全国公演过百场,空前火爆,一票难求。
2008年1月开设淘宝店:
2008年3月起开始图书出版策划,同时参与亚洲新星导电影项目策划。
八零后也开始回忆了
文于桐
这是一个回忆的季节,向前看的人是可耻的。
老六的《记忆碎片》改头换面,变成了气势汹汹的《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老六,原名张立宪,生于1969年。他凶猛的青春期,正好是八十年代——中国的青春期。
桑格格在《小时候》里说:“我两岁的时候口头禅是:我小时候……”俨然灵童转世。桑格格,生于1979年,她两岁的时候,我党正式否定了文化大革命,邓爷爷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政策,IBM推出首部个人电脑,宋庆龄逝世,Vitas出生。
霍艳在《兔八七的小时代》里讲了这么一个段子:“我编剧的话剧《疯狂的石头》里有这么一个桥段:道哥和小军、黑皮冒充奥组委的官员去看望住在医院的工艺品厂厂长谢千里,他们装了满满一麻袋的奥运吉祥物,分别是:贝贝、晶晶、欢欢、莹莹,当黑皮拿出第五个吉祥物的时候,道哥立刻把吉祥物砸在了黑皮的脸上,怒斥道:这是盼盼!”霍艳,生于1987年,她三岁的时候,北京举办第十一届了亚运会,“大街小巷,放眼望去都是盼盼憨态可掬的笑脸及手捧金牌的那份野心。”
四十岁,三十岁,二十岁,他(她)们都在热烈地回忆。
虽说回忆早已经不是遗老遗少的专利,但这一猛子却扎得太快,老六这样的文化老流氓刚刚回忆完,连口茶水都没来得及喝,绝对八零后的霍艳就已经粉墨登场,不禁让我们这些桑格格的同龄人心有戚戚焉。回忆的权利也算是话语权的附属品,看来八零后已经迫不及待了。用到了“迫不及待”,我好像一下子听到了歌手王宝的嚎啕大唱:“我开始摇滚啦!!……”
或许回忆真是不受年龄限制的。四十岁的回忆是为了怀念;二十岁的回忆除了怀念,更是为了长大,二十岁正是人生的边儿上,继往开来,任重道远。冯唐在《万物生长》里说:“世界上只有两种长大的方式:一种是明白了;一种是忘记了明白不了的,心中了无牵挂。所有人都用后一种方式长大。”我记得他还说了这么一句:“写个什么吧,写了就忘了。”
我想,《兔八七的小时代》也许就是霍艳这一代人长大的方式。写了,忘了,轻装上阵。在完成了自己成长的同时,也将那个美好的小时代完整打包呈现,整理了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刚刚过去的这二十年里,空气里始终充斥着一种躁动,每个成年人都站在一场洪流之中,承受着来自欲望的冲击。然而,孩子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幸免于滚滚红尘之外,看着身边汹涌而过的人群,享受着自己的简单快乐,没有什么目的,不能主宰什么,却有很多天真。长大之后,依稀想起生命里的许多画面,才会发现,那些美好或者可笑的事物,都终将一去不返。
我们都曾经仰视很多大人物的回忆,仰视得脖子很酸。而在老六、桑格格、霍艳们的回忆文字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些真诚和朴素的质感,是我们自己的影子。作者是一个叙事者,和我们站在一起,不仅仅在写他(她)自己的故事,而是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中,努力的保存一些人们将要失去的、美好珍贵的记忆,让人们重新发现活着的价值。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每个年代 都有自己的代言人
兔八七《关于成长的那点破事》
赵款款/文
看到这本书之前,我没听说过兔八七这号人物,更不知道她长什么样。但是,看着看着,一个小破孩就活灵活现出现在我面前。
她酷爱民族风,打扮起来像个印度人!穿花里胡哨的大裙子,带很多银镯子、银链子,走起路来叮咚作响。她噘着嘴、吐着舌头、扮着鬼脸,上蹿下跳,想个话痨一样不停得巴得巴个没完没了,让人拿她一点办法都没有。有时候,她也扮深沉。那些稍有些做作,却富含哲理的话从她嘴里说出来,照样让人一点办法都没有!
兔八七,就是新新一代的代言人。当然,这里说的新新一代不专指八零后。曾经颇受前辈们诟病的八零后们,好多都已经快三十岁了!这是多么残酷的现实!兔八七所代表的这一部分人,确切来说,属于八五年后,或者干脆是九零后。正因如此,她才敢说这样的话:我出生在1987年6月29日,当我二十岁的生日以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的时候,倍感忧伤,因为从那一刻起我已经在向奔三的路上大踏步前进了。
没有人相信她是真的忧伤。只是因为年轻,所以肆无忌惮。
似乎每个年代都有自己的代言人。老六写过一本《记忆碎片: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七十年代的桑格格写《小时候》,八十年代的兔八七写《关于成长的那点破事》。
看看!六十年代的人最为霸道,大手一挥,闪开!接着便开始宏大叙事。他们是完全的理想主义者。他们贯彻着流浪主义概念,有一种精英式的情结。在他们身上,普遍有一种魏晋时代的文人气质:流浪、放逐。 这些人中,高晓松、郑均、崔健具代表性,比如《流浪歌手的情人》之类。他们把自己看得很高,很有表演欲。他们渴望流浪,渴望遇到一个美丽的姑娘。他们相爱,可是他随时就可以离开,没有内疚、没有牺牲,他们认为理所当然。
七十年代的桑格格和八十年代的兔八七表面看来有相似之处,但仔细看看,便发现区别所在。七十年代的人普遍很草根。他们生长在一个突然开放的年代,童年生活并不十分幸福美满。他们依然守着传统的观念,有理想,都是小理想。对生活要求不高,很容易满足。比如说桑格格,她从小父母离异,长大后曾从事啤酒小姐、记者、广告文案、自由撰稿等多种职业。经历过磨练,便少有“娇骄”二气。所以,她的小时候虽然让人忍俊不禁,但看过后,还有一丝隐隐的辛酸。
八零后们就不一样了!她们从一生下来,就是宠儿。吃着丰富的零食,看着动画片,哼着流行歌曲,追着偶像,叛逆着、个性地成长起来。这些独生子女们很自我,很现实。他们知道自己要什么。没有明确的价值观取向,道德底线模糊。在他们眼里,没有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只要想要,就没什么不可以。上天对他们很厚待。比如说那个红极一时的新概念作文比赛,捧起了多少童星啊!兔八七也是其中一个。她获奖、出书,十几岁,就走上了版税维权路。
还有,前辈们讳莫如深的“性”话题,在八零后们眼中早都不是秘密。1995年,上小学三年级的兔八七8岁了!那一年,给她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居然是一本日本Se情小说。想象那个场景,除了可笑,也许还能让我们多想些什么:一个小姑娘,沉浸在一个“|乳头像皇冠”的比喻里脸红心跳,很多不认识的字让她读不连贯那书的意思,时不时地还聆听着爸爸回来的脚步声……等到了1999年,11岁的兔八七通过一本一本毒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口袋书朦朦胧胧地明白了男女之事……
为了防止很多恋恋不忘的事都在我们的恋恋不忘中遗忘。一个87年的小孩,用严肃正经却又玩世不恭的语调,写着自己懵懂的童年和迷离的青春。能打动我们的,是那些有关她成长的历程。有时候,我们能在其中发现自己的影子。有时候,我们除了感慨,只能感慨:现在的孩子,是吃什么长大的?如此早熟,不知道该让人欣慰,还是让人害怕。
()
你我共同的小时代
文/隐跃如
“当我二十岁的生日以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的时候,倍感忧伤,因为从那一刻起我已经在奔三的路上大踏步前进了。”
我是无意中看到这句话的。当霍艳在她《兔八七的小时代》里,以这样一种姿态来开始讲述她的故事时,我猛然意识到,这个80后的小女子是真切地在思考关于成长的一些问题。我突然就很想问问自己,我二十岁那年正在做什么,我从出生到现在的每一个阶段都做了些什么。
关于成长,年轻的我们很少会去回望,总觉得只有汲汲老去的时候,才会对过去如此的念念不忘。而霍艳却以一种日记的形式,用典型的京式幽默告诉我们,回望,并不只是长者的专利。在她的小时代里,几乎讲述了她成长中每一年发生的大小事儿,你可以很轻易就在里面发现自己的影子,并且很容易就找到一些熟悉的身影和事件。
你还记得那时候爱看的花仙子和机器猫吗?你还记得那时候爱吃的全是色素的魔鬼糖吗?你还记得第一次知道死亡的概念时那种心惊胆战吗?你还记得香港回归时的喜极而泣吗?你还记得第一次喜欢一个男生时的怦然心动吗?你还记得千禧年前那铺天盖地的恐慌谣言吗?你还记得2003那中国人心中不能触碰的伤痛吗?你还记得掀起全民娱乐精神的超级女声吗?
霍艳记得,我也记得,我想你也会记得的。
我记得1987年以来每一年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也对那些琐碎的细节了如指掌。我记得自己经常一个人去逛街,上上下下,把诺大的商厦走了好几遍。记得经常一个人跑步,有时会在夜晚12点左右,穿上球鞋,溜到大街上,跑40分钟左右。记得经常一个人去西湖,走到永远人声鼎沸的风景区找个台阶坐下,抽根烟发会儿呆,然后离开。记得一个人去新开的餐馆点很多从没吃过的奇怪饭菜来吃。记得一个人在KTV的包厢中狂吼。也记得一个人在地下通道里看流浪少年在大风中唱歌。
翻看《兔八七的小时代》,看着霍艳娓娓道出自己从事文字写作的前前后后,看着她独自参与处理各种成|人世界中的事务,看着她慢慢变成简单而独立的小女子,看着她“厌恶自己安逸的生活,希望它结束”。我似乎正在看着自己,看着自己如何用文字替代了语言,看着自己在一个个城市间辗转,看着自己从一个熟悉的行业到达另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
当霍艳决定放弃学习了七年的大提琴,转而征战文字领域时,我看到自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