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却从未过目——它是由一个署名“佑洪”的人所写的。乍看之下,贺衷寒还以为“佑洪”又是戴笠的化名。然而往下再看去,竟有“老头子”朱批:“速向戴先生请示,勿误!”显而易见,这“佑洪”当非戴笠本人。且可能由于“老头子”行文过于心急,竟然在“勿”字上多点了一点,使之几乎成了个“匆”字。以“老头子”书写习惯言之,即便那字写至中途发觉有误,也要一气错写到底,最后再圈去重写,是以批文上留下了明显的涂改痕迹。
至于这个“佑洪”的呈文内容,贺衷寒更以为是不可思议的事,它根本无关乎政军要务,大意不过是向“老头子”报告:“远黛楼”旧址已经寻获,证实是位于上海苏州河北岸、美租界外一处叫做黄泥塘的地方,现址已经封锁,日内即可鸠工整顿。所欲“敦请”“老头子”“钧裁”的部分是“趸迁日期”。
贺衷寒前思后虑,硬是悟不出“趸迁日期”之意为何来。试想,自民国二十年秋,“九一八”事变以降,举国所关心注目者皆在抗战一事上。无论重攘外抑或重安内、先剿匪还是先抗日,要之“老头子”的一言一行,可谓动见观瞻,也因此才有下野徐图之议。在这样一个重大的时刻,怎么还会有迁居至某楼旧址之类的文卷上呈?而“老头子”又怎么会急批交发戴笠处分,甚至写错了字的情境出现?此外,倘若呈文者“佑洪”所请示的是迁居日期,又怎么用了“趸迁”这样一个怪字眼?再有一个,便是这“远黛楼”看来真是十分眼熟,却怎么也想不起它的来历了。贺衷寒且迟疑着,倒听那李绶武昂声说道:“贺先生要是想不起‘远黛楼’来,我捱那居先生一顿好打可就有些白白生受了。”
贺衷寒再几转念才想起那日居翼向窗外瞻望,发现李绶武在总部门外逡巡顾盼,状似十分神秘,才将之挟入质问。不料一进门,就让居翼瞅出了身份来历,还用老漕帮当年在远黛楼遭遇劫难且获救的一节掌故来考较了这年轻人一回。李绶武这么一说,贺衷寒便略见恍然了,道:“那日听居翼和你老弟说什么楼塌了,某人救出八八六十四位元老而不费一刀一枪,还说什么某人姓钱,是那钱静农的祖上——可是这既是前清时代老漕帮的家务事,又怎么同大元帅扯上牵连?又如何与戴笠有关联?”说着,他顺手将桌面上剩下的七八份文卷一一抓起,随目瞬过,见有请老头子裁示的、有向老头子报告的,有申请经费的、有建议人事的,有的随文附上了厚甸甸一份计划书、有的寥寥数语闲话家常……其间共同之处皆是批文:得交付戴笠处分。
“请恕在下直言,”李绶武顺手将之前那几份包括发电厂调查报告、宿迁县东岳庙改建演讲厅征收案、云冈佛头盗斫处置说明以及由“佑洪”签呈的远黛楼请示等四份文卷收理在手中,整整齐齐摊平在几沿儿上,才接着说道:“贺先生要是肯耐下性子仔细玩味,便能寻摸出这些文卷之间牵丝攀藤的关系;也就知道大元帅为什么在军务、财务之上,犹且独重特务的发展;又为什么在这么些个同乡亲近之中唯唯对戴笠委以那么些鸡零狗碎的任务——其宠眷之隆、信赖之深、倚仗之重,更不是旁人所可僭越的了。贺先生方才问在下,‘光读读资料就能革命、就算爱国了么?’请容在下这么说:若是读不透这些文卷里的机关,贺先生如何知晓大元帅治国平天下的心思?不知晓大元帅治国平天下的心思,又如何助之完成革命呢?”
贺衷寒听他字句铿锵、辞气慷慨,不觉又是一慑。然而心头之疑未去,仍不肯松口,遂道:“那么你说,这些文卷里的机关究竟为何?”
李绶武深吸一口长气,将之后的几份文卷也依着先前样儿收束齐整,重新排了个次序,再把面上一份置于几案的右上角,道:“大元帅于举贤用人方面,其实并无定见,要之以亲故戚友之忠诚可靠且谦退自持者为主。然而北伐军兴,黄埔子弟中随大元帅亲征的嫡系干部折损过半,大元帅时刻忧虑的便是他手边几无可遣之将,是以前番与老漕帮万砚方接谈之间,定了个网罗各地人才的方策——”
“不错的,”贺衷寒抢忙接道,“过去这一年多以来,大元帅常抱怨,他的好学生都战死了,尽留下来些不中用的。”
“可是贺先生别忘了,大元帅想要救亡图存,怎么旁人不去闻问,却往上海投帖请来了老漕帮新上任的老爷子万砚方呢?”
“这——”
李绶武知他答不出,自伸手去几案右上角的文卷封皮上敲了两下,道:“那是因为大元帅早就投拜在万砚方之父万子青门下成为弟子;此事极密,唯独这位戴先生知情。而在这份文件之中,留下了痕迹。此乃民国十六年五月间大元帅投帖之后三日,老漕帮许以每月两千万银元巨款助饷的一纸合约,只不过行文用的是隐语,表面上看不出来。”
贺衷寒急忙翻开那文卷,李绶武亦于此际探过那枚放大镜的象牙柄来,指着其中的一段文字,念道:“‘随月奉银若干元端正请裁’,批示:‘专委戴笠规划’,贺先生不觉得此文拗口了些么?”
“这端正二字非寻常用语,不过凑合起上下文来看,大约就是恭敬客套的话,难道不是么?”
“贺先生不熟悉江湖事,自然如此解得,”李绶武道,“老漕帮从陆陈行中借来的切口,以‘常落几时麦重春伏求西’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之隐语;这‘若干’的‘若’字即是‘落’字,也就是‘二’字。此外,‘牌干元以朝’则为‘百千万亿兆’的隐语;所以‘干元’即是‘千万’之意。‘端’字即是‘元’字,这里头的典故是从古语‘端贰’这个词上来的——”
“是是是,”贺衷寒抢道,“‘此少年落落,有端贰之才’;这话说的是人有尚书之才,可为宰辅。端贰者,数一数二也。那么,‘元’也是一,所以借‘端’成‘元’,‘端’即是‘元’、‘元’即是‘端’了。”
“不错。”李绶武微微颔首,道,“用隐语读来,这公文中的话就明白得很了,它说的正是‘随月奉银二千万元整请裁’。”
贺衷寒“啊——”了一声,底下的话尚未及出口,李绶武又将另外几份文卷一字摊平在几上,径自说下去:
“发电厂这个案子则是大元帅结交哥老会光棍的一套做法。明里是由省府接管发电事业,省府不能强征民间事业,便狠狠付了一笔补贴,让大有利的洪老板有了资金,先行买进几家银行的股份,组成一个企业信用银行团。事隔两年之后,省府报请建杭江铁路,可是欠缺资金,怎么办呢?这就是暗里的勾当了——大元帅再交付这位戴先生同洪老板周旋,用企信银团的名义又将发电厂收回去经营。此时洪老板的资金已非昔比,除了挣回从前的家业,还平白插手银行圈,成了金融巨子。”
“你这么一说,我倒想起来了。”贺衷寒道,“前两年是有个姓洪的银行家倏忽蹿起,是为上海暴发户的奇闻,可我听说此人去年在虹口出了场车祸,当场死了——”
“那是在贺先生没耐住性子看下去的一宗文卷里——”李绶武又指了指旁边一个封了口的纸袋,“那场车祸也是戴先生策划'·]、执行的。”
“不是结交光棍么,怎么会——”
“哥老会会首是世袭,交上一个老的,直是交上了他子孙和徒众。这老的倘若知道得太多,不如暗中假手除去,这——却不妨碍和小的再续世交。”李绶武随即指一指旁边那署名“佑洪”签呈的文卷:“这‘佑洪’向例为哥老会会首的匿称。此人正是那洪老板的遗嗣,如今同大元帅也有十分密切的往来——他叫洪达展,字翼开,他日后若能谨守分际、知所进退,说不定还是一方人物,可与老漕帮的万砚方颉颃上下呢!”
“你这么一说,我反倒有些糊涂了。”贺衷寒盯着左一封、右一件的文卷,道,“东一个哥老会,西一个老漕帮,大元帅究竟是同哪一方交好呢?”
“大元帅既然要在江湖道上涉足扎根,便不能只同一二势力往来;君不见武林之中自有盟主、至尊之号,欲意称孤道寡、统一寰区者以来,走的无不是结纳诸方之路,结果如何?从元至正年间第一个江湖领袖陆士杰以下,历明清两朝凡六百年之中,一共推举出二十八个共主,没有一个是凭武功艺业而雄霸海内的。这些人靠的就是交际,就是应酬,就是资助往来——说穿了,就是钱财利益的流通。是以‘疏财仗义’、‘仗义疏财’四字所指的便是这个情状。”李绶武一面说,一面将桌上所有的文卷收拢了,整成一大落,抱在胸前,笑着说道:“往好处看,不以力服人,武林之中少折损几条性命,多凑合几笔生意——套个时髦的词儿,这是‘进步’了!往坏处看,习武之徒,不能以修习身步气力的功法参天悟人,沦丧本务,个个儿都学上了玩弄权谋的把戏,也诚然是可悲而无奈的事。不过话说回来,大元帅以大政治家、大军事家的身份插手江湖,手段自然非比寻常,而有戴先生这么一个能人居间运筹播算,更是合纵连横,无不称意的了。也正因为在贵处埋伏着这么些不可令外人知的档案,夹藏着这么些不足为外人道的机关,在下便不得不向贺先生进一言:那姓汪的、姓钱的两位青年的性命,还是保全下来的好。”
“这——”贺衷寒沉吟起来,搓着手、咂着唇,仿佛还有些为难和不解的意思。
“那是大元帅刻意留在阵中的两枚活子。”李绶武道,“姓汪的叫汪勋如,祖上向与天地会的医道有着极深的芥蒂。姓钱的叫钱静农,祖上也曾为了搭救老漕帮诸元老而得罪过天地会系统的光棍。这两个人若在江湖上闯荡,不出一年半载便是要遭敌垒狙杀毙命的。可他二人又不愿赶香堂拜老爷子,是以才经万砚方举荐给大元帅量才抡用。在大元帅而言,又有谁能比他二人更知道天地会里的诸般勾当呢?贺先生如若借居先生之手料理了他二人,岂不直是伤了大元帅的耳目么?”
贺衷寒闻言至此,才算澈然一悟,不觉喟叹一声,作手一揖,道:“李老弟!你果然深思广识、博学多闻,贺某毕竟是承教了。那么以你之见,为今之计又当如何呢?”
“这四壁之间的文书宗卷是一部无尽之藏,不读它个通遍,岂能熟知明识贵党在过去二十年间的行事布局和蓝图方略?”李绶武道,“贺先生既然放了在下一条生路,我又怎么能不思图酬报呢?——这样罢,倘若蒙贺先生信任得过,在下便从这些档案资料之中读出些许端绪,再给贺先生作个报告。如此一来,无论大元帅想了些什么,还有那戴先生做了些什么,偶有蛛丝马迹,即可探本溯源——”
“好极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不待李绶武说完,贺衷寒已矍然起立,执手紧握,慨然说道,“我们‘力行社’真正需要的就是像老弟这样的人才。你若不嫌弃,从此刻起便是我们革命的同志了。”
李绶武也紧紧地回握住贺衷寒的双手——但是在他的意识深处却十分清楚地感觉到对方掌中渗沁而出的一丝凉意。他知道自己侥幸从鬼门关前转了一圈又回到阳世,然而身边从此围绕起啁啁啾啾、惨惨悄悄的无数厉鬼,且注定要挥之不去了。
37 背后的背后
在孙小六转述自“面具爷爷”口说的版本里,这一节故事中拳脚殴打逼供的场面可以说多得不胜枚举,包括康泽、蒋坚忍、余洒度等人在内的许多可以对照出真名实姓的人物都曾经出手修理过李绶武。关于这个部分,我实在不敢深信,所以也写不出来。我猜想那些殴打加刑的场面之所以有如一首交响乐的主题那般辗转递出、屡见不穷,只可能有两个原因。其一是李绶武为了引起时年十二岁的孙小六的兴趣而渲染出来的,其二是孙小六将自己捱彭师父揍的经验内化成他意识底层种种冲突性记忆的一部分,从而渗进了他所讲述的故事里面。总而言之,当我对来路不明的暴力细节产生疑虑的时候,便失去了记录的兴趣。
至于李绶武加入贺衷寒等人的组织之后的情节就变得比一部动作片还要乏味了。他换上了藏青色中山装上衣,领口紧紧地扣着一枚铜扣钩,下着米黄色卡其长裤、黑皮鞋,每天伏案阅读计划处里贮放的文书宗卷。可以用“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一语带过。可令我无法安然的是,李绶武究竟在这“南昌行营”里待了多久?如果比对其他史料加以推算,我们仅能猜测:居翼和邢福双二人匆匆上路、赶赴南京,从十几个化装成印度阿三的叙利亚籍刺客手中救下“老头子”一条伟大的性命的同时,李绶武已经暗中为贺衷寒所吸收,成为他个人或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