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T…34坦克比美国的M4谢尔曼坦克要贵上一倍,100万点积分才能购买一辆,而其图纸价格高达2亿点积分。
T…34采用倾斜装甲,因此大大提高了防弹能力。
T…34的发动机为12缸39升V2柴油发动机,功率500马力,使其公路最高时速达到55公里。V2柴油发动机的另一个优点是省油,T…34坦克油箱容量60升,车身两边各挂一个容量39升的后备油箱,行程可达540公里。
相比之下,德国4型坦克才160公里,而虎式坦克跑100公里就得加油。但柴油发动机的缺点就是废气排放浓烟滚滚,坦克无法隐蔽。而且T…34另外一方面润滑油备量是145公里而且也要受抛锚率的折磨,因此仍然不可能一次开行数百公里。和先前的BT…7一样,T…34使用美国专利的克里斯蒂底盘,这种底盘的负重轮轴上面装有巨型减震弹簧,可承受剧烈的上下颠簸。T…34的履带将近50公分宽,而德国坦克的履带通常只有30公分宽。以上优点使T…34具有超强的越野机动能力,这是苏军装甲部队大纵深攻击战术的硬件基础。在冰天雪地的东线战场,T…34可在雪深一米的冰原上自由驰骋,被德军称为“雪地之王”。
夏钧兑换M4谢尔曼的时候只是考虑将来对付日本的步兵,因为M4…谢尔曼不是一个用来对付坦克的坦克,而且发动机比较容易着火,不过夏钧兑换的M4…谢尔曼是后期的,着火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大的解决。
实际上,M4谢尔曼是美国陆军纸上谈兵的结果,他们不像德国和法国那样有过坦克的实战经验,因此设计出了这么一款专门用于打击步兵的坦克。
这年头小日本没有坦克,因此M4…谢尔曼还是比较适合华东陆军使用,夏钧更看重的还是它不用进厂大修的特性。
夏钧提供的这辆T…34中型坦克很快被坦克制造厂分析了一遍又一遍,特别是T…34坦克的底盘设计。
这种底盘设计可以让坦克跑得飞快,而一战中的那种履带底盘最快都快不过20公里/小时。
坦克制造厂为此吸纳了很多技术,不过夏钧手上的积分被扣成了负数。
好在自夏收过后,华东自治三省的民心指数提高到了5。2,而夏钧治下的人口总数已经超过仂5600万人。
这半年内,有将近两百万人迁入华东自治三省。
这些人口进入华东自治三省后主要的工作岗位就是当苦力,现在华东自治三省到处都在施工,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而华东自治三省内部的苦力,很多已经到技校里转成了技工。技工人数日后将进一步扩大,由此形成一种晋级模式。
下个月夏钧的民心上的收入可以达到将近三亿。在完善了机床、机械制造之后,夏钧在军工方面的投入明显增加了。
坦克制造厂一边仿制T34中型坦克,一边开始研制最初级的坦克。
履带技术已经从德国引进,制造坦克已经没有技术上的困难。
为此坦克制造厂已经向夏钧提交了一份设计方案。
夏钧看着那份设计方案直摇头:“这样的方型坦克,怎么能够有爬坡能力?而且装甲才12毫米,又不是硬化装甲,机枪火力都挡不住,重新设计吧这辆坦克就不用造了。”
坦克制造厂只好再次进行设计。
这次设计上,坦克制造厂吸纳了T34的一些技术,例如炮塔的设计等等,开始拟定第二个设计方案。
……
华东自治三省的夏收很快就进入了尾声阶段,造纸厂得到了足够的原料,开始加大马力进行生产。
由于养殖场大部分都是华东集团的,在购买玉米和青贮玉米的过程中缺少了资金。
不过资金缺口也不是很大,因为各养殖场之前都有盈利,这些盈利足够用来购买大部分的饲料。
不过缺口毕竟是有的。
李盛国为此建议夏钧发行钞票,以弥补这个缺口。
“我们先发行一亿元,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李盛国对夏钧说道,“而且近两个月内,美国与我们的贸易差额已经上升到了两千万元。”
“一亿元这要是弄起了通货膨胀可就不好玩了。”夏钧不太懂金融,所以他很谨慎,多发行钞票上,他更加的谨慎。
“应该不会引起通货膨胀的,最近工业上也有近三亿元的产值。”李盛国说道,“再说我们在农产品的供应上比较充足,而且工业产品的供应上也很充足,而且就算是通货膨胀,也有利于工业发展。”
李盛国说了半天,夏钧这才同意发行一亿元,这一亿元先借给华东集团使用,主要是用于购买饲料和扩大养殖规模。
这等于是向民众加税一个亿。
不过现在教育不要钱,医疗也只看小病要钱,而且还可以欠账,住房方面也在建设保障房。
而在税收上,个人所得税还没有开始征收。
征收的还是流转税,弄点通货膨胀出来,百姓还是可以承受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很快就增加发行了一亿元复兴币。
同时在这两个月中,华东自治政府和美国的贸易差额开始加大。
在施行零关税之初,美国商品看似占据上风,然而随着支持民族资本的意识逐渐增强,更多的美国货在华东自治三省卖不动了。
另一边,中国在出口美国的商品呈现爆发式的增长。
特别是在化工方面,华东化工公司所生产的纯碱、烧碱在美国境内横冲直撞,把美国的制碱业打击得都快抬不起头来。
而在国际市场上,英国的制碱份额简直是跳水一样的下降。
在同等的关税下,英国的制碱工业无法与华东化工公司的制碱业较量,随着在淮安开采的井盐产能加大,华东化工公司的制碱业已经逐步控制了整个世界的制碱市场。
而在其他商品方面,华东自治三省的各种工厂迅速逐渐投产,美国在华东自治三省的市场更是逐步缩水。
建材、化工、造纸这三个行业是在美国市场竞争中表现最为强势的,美国的这三个行业在与华东自治政府的零关税政策下遭到了打击。
不仅是美国遭受到了打击,英国、日本的市场也遭到了华东自治政府出口商品的打击。
英国的主要出口商品就是纺织、煤炭、钢铁三种,在纺织业上华东自治三省的棉花还主要依赖于进口,因此没有给英国的纺织业造成太大的打击,但英国在中国境内的市场已经丧失了大部分,同时华东自治政府的纺织业还有部分流入了国际市场。
日本也是经营纺织业的主要国家,他们的工业在一战之前的技术水平是比较低的,最发达的莫过于造船业,除了造船业,日本人开得最多的也就是纺织厂这样不需要太大技术含量的工厂。
但因为华东自治三省的纺织厂的技术含量更高,生产出的纺织产品成本更低,质量也更好,日本在中国的纺织市场甚至丧失了90以上。
而在钢铁方面,英国在中国的钢铁市场也已经被华东自治三省的钢铁所击溃,并且随着华东钢铁公司的产能扩大,已经有钢铁流入国际市场与英国竞争。
日本还有一个农业支柱,那就是生丝业。
不过华东集团开设的生丝厂已经投产,并且种植了一百五十万亩桑树,目前日本在国际生丝业上已经遭到了对手。
虽然华东集团种下的那些桑树还没有到能够使用的时候,但凭借着生丝厂的先进设备,在生丝价格上依旧能隐隐压制日本生丝。
就上个季度来说,华东集团已经在出口上盈利了近八千万美元,而在中国市场上也有近五千万元的盈利。
华东集团的盈利大大缓解了华东政府的财政,虽然华东政府有向德国要了一笔政治援助贷款,但在花钱上实在是太快了。
最吞钱的其实不是教育,而是基础设施的建设。
例如修水利,除了华东电力公司修水电站辅以修缮水利外,那些不具备发电能力的防洪堤坝都是华东自治政府自己出钱修,因为这些基础设施没有盈利的可能,华东银行也不可能去投资防洪堤坝吧
除了水利,还有交通上的建设,乡镇之间的道路都需要华东自治政府财政部拨款,还有自来水管道、电话线等等,这也需要政府去铺设。
另外华东自治三省的那些企业也很有盈利,他们上缴的税收在上个季度达到五千万元了。
加上这次又发行了一亿元,华东自治政府的财政状况初步改善。
这次发行的一亿元搞不清楚是谁的了,毕竟华东集团之前的盈利基本上都被华东自治政府挪用掉了,以至于养殖公司买饲料都得向政府要钱。
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华东养殖公司很快就会产生巨大的盈利,这笔钱很快又会流回华东自治政府的中央银行。
教育部见中央银行发行了一亿元,他们也跟着发行了一千万元小面额辅币。
在财政上,华东自治政府和华东集团之间虽然有些混乱,但这并不妨碍发展,每一笔资金现在都在高效率的使用。
第六十八章:讨要接济
第六十八章:讨要接济
此时在英美法德等国家,经常能看到一些中国人在聘用技工,特别是对于造船和机械制造的技工,中国人都开出高薪的待遇。
那薪水不是一般的高,比那些技术工人在本国的月薪还要高出20左右,这对于那些技术工人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诱惑。
这些招募技工的就是贸易部的人,他们这种行为已经持续了好几个月,为此招募到了近三千多名技工。
这些技工被送回了华东自治三省的各工厂之中,极大的解决了技术工人不足的和企业扩张迅速的矛盾。
同时在华东自治三省,众多的技校已经开设了起来。另外近期华东自治政府已经向美国派遣了近三千名有一定文化的人员到美国的工厂实习。
这些工人进的工厂大多是塔娜安排的,塔娜的父亲是美国钢铁公司的一个大股东,而且塔娜近期也在收购一些和造船、军工、机械制造业有关的工厂。
因为塔娜得到了夏钧的提示,夏钧告诉她战争快要来了。
此时世界各国的军备竞赛即将达到巅峰,各国之间早已预料到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军费支出一个比一个高。
在这种气氛下,很多人都能敏锐的嗅到战争的味道,只是人们并不是太清楚战争具体会在什么时候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能否发生并不是夏钧要关心的问题。
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
普鲁士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于是在1870年 … 1871年与法国爆发普法战争。这场战争以法国大败,普鲁士大获全胜,建立德意志帝国告终。而普法停战的和约极其苛刻,和约规定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予德国,并赔款50亿法郎。结果使德法两国结怨。
从这一刻开始,战争的种子已经埋下。
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同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原因是法国向德国提出了巨额赔款,从那一刻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种子也埋下了。
普法战争后,普鲁士首相俾斯麦担心法国报复,因此他采取结盟政策,围堵法国。他本来使德国与奥匈帝国及俄国结成“三皇同盟”,可是后来俄国在1878年的柏林会议上,因巴尔干半岛问题,与奥匈帝国发生利益冲突。德国最终在1879年选择了奥匈帝国作为盟友,与奥匈帝国缔结秘密的德奥联盟。此外,俾斯麦转而与因为与法国在殖民地事务上发生冲突,在1881年争夺北非突尼斯失败而与面临孤立的意大利结盟。因此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与意大利王国三国缔结“三国同盟”。
俄国得知德奥两国签订了“德奥同盟”后,俄国十分愤怒。但俾斯麦是一个老练的政治家。为了保持与俄国的良好关系,于1887年与俄国签订了“再保条约”。可是当俾斯麦在1890年下台后,德皇威廉二世任由条约终止。而法国方面,则在法国财务支持俄国工业化后,在1892年与俄国结盟。是为“法俄同盟”。
而英国则在1904年与法国签订“挚诚协议”。这协议并不是军事同盟。这是一项解决两国有关殖民地纠纷的协议。在法国的怂恿下,英、俄双方终于在1907年结束他们的殖民地纠纷,签订“英俄谅解”。同年,法国、英国和俄国因受到德国在奥斯曼帝国的力量威胁,组成“三国协约”。
欧洲从此分为两大阵营,因此只要有任何风吹草动,都有演变为世界大战的可能。
就算是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没有被人暗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始终都会出现。
因为此时不管是协约国还是同盟国,他们之间的军备竞赛已经让双方感觉骑虎难下,同时巨大的矛盾已经不可能通过谈判的方式来解决。
不管是法国、德国之间的仇恨,或者是海外殖民地的冲突,还是德国在运输业上的崛起等等,都终将注定,只有一场战争才能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