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天工-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不知道他们做得怎样了,咱们先过去看看?”

“好啊好啊!”朱由校马上像个孩子似的笑了起来,伸手拉住李彦,急切地说道:“在哪里?是什么?咱们这就去去吧!”

“好的,”李彦小心地施了礼,才领着朱由校与骆养性走向隔壁的机床坊。

李彦计划中用于锯床与圆棒机的滚珠轴承和滚柱轴承尚未完成,李大为与木匠们所做的滑动轴承更加简单,不过这种木结构的轴承,实在不能让人抱以太大的希望。

之所以让木匠们做出这样的轴承,目的是用来测试锯床与圆棒机的结构,以后肯定是要使用金属滚动轴承。

朱由校的青涩与懵懂让李彦感觉不到皇家的威严,虽然打起小心应付,却也没有紧张,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样,骆养性才胆大包天将人从宫里带出来。

似乎为了给李彦创造更多的机会,骆养性拖在二人身后,李彦牵着朱由校,简单给他介绍关于锯床与圆棒机的想法:“刚才看你在锯木头,是不是觉得很累?”

“不累,阿校觉得可有意思了,”提到木工活,朱由校的眼睛就亮了起来,略显羞涩地笑了笑。

李彦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答案,看了朱由校一眼,想着用怎样的话才能让他意识到机器的重要性,缓声诱导道:“如果,锯木头不用花费你的力气,岂不是更好?”

“不好,”朱由校脸色一黯,认真地摇了摇头:“让别人做就没意思了。”

李彦这才想到,不管怎么说朱由校都是皇孙,他要是觉得累,随便叫一声都会有很多太监杂役给他锯木头,他做木工与木匠们不同,完全是为了个人的爱好,自然不愿别人代劳,巴不得多做一些。

李彦只好换了一种说法:“那你会不会觉得,有的锯子会好用些?有的木头容易锯开,有的则很难?”

“那倒是,所以伐树时要用两人使的大锯,锯割木板时横向需用截锯,纵向用顺锯,还有还有,修边时可用削锯和压锯……”朱由校小脸又亮了起来,兴高采烈地与李彦讨论起锯子的选择。

李彦对木工以及木工工具了解不多,只能是听着,生怕一说话就漏了底细,好在专门辟给机床坊的地方距离木工坊也不远,很快就到了。

李彦招呼李大为过来,又对意犹未尽的朱由校说道:“今天啊,让你看看一种新的锯子,不过是第一次试验,也不知道能不能够成功。”

“新的锯子?用来锯什么的?”朱由校一听,立马来了兴趣,也不再显得羞涩,一叠声地发出催促,还拉着李彦不停嚷嚷:“三娃,还要做些什么吗?阿校的手艺可好呢!”

“那个……咱们先来看看吧,如果有什么做得不好的地方,到时候再请阿校来做好了,”李彦与骆思恭对视一眼,无奈地摇了摇头。

朱由校对木匠活如此狂热,也难怪以后会因此而荒废政事了。

李大为领衔的木匠除了要做出木质的滑动轴承,还要按照设计加工锯床的其它部件。

锯床的设计是由李彦参考纺车、水车、石磨等明代机器,以及后世的缝纫机、自行车等常见机器和一些机械知识,并与有经验的工匠商量后完成的。

这样的设计能否达到理想的效果,李彦也是心中没底,这时候也只好硬着头皮拿出来讨好朱由校,如果能让这位未来的皇帝认识到机器的巨大作用,对中国的近代化来说,说不定就是一次很好的机会。

因为是一次全新的设计,李彦并没有把握推算出每个部件的尺寸,所以几种车床的制作,都还是离不开凑配,也就是一边做一边装一边修正。

计划中的三类锯床,已经有两台做出了全部部件,也差不多凑配完成,不过都还没有正式运转过。

听说东家要提前验收,李大为和木匠们都紧张起来,连忙按照设计,将各个部件安装到位,又反复检查了一遍。

李彦将这三台锯床命名为鲁班一号到三号,安装好的这台就是鲁班一号,采用了最简单的曲柄摇杆、大小飞轮和带式传动的结构。

说简单点,这台锯床的结构类似于自行车,曲柄摇杆相当于脚蹬,摇动时带动联结在一起的飞轮,与自行车的齿轮和链条结构不同,这里是最简单的圆轮和牛皮带。

鲁班一号充其量只是个实验品,尚不具备多少实用价值。

“东家,这个圆锯转是能转,只是能不能锯木头,尚且不知,”李大为擦了把额头上的汗水,恭谨地说道。

朱由校已经在第一时间扑向前面那台锯床,围着转了两圈,大声对李彦说道:“三娃,这就是你说的新锯子吗?是用手摇的吧?看上去挺好玩的!”

这可不是好玩不好玩的问题,李彦苦恼地捏了捏鼻梁,想着有什么方法,能让这个小屁孩知道啥是生产,啥叫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

“三娃,你这搞的是什么东西?”一旁的骆养性却不像朱由校能看出锯床的作用,只是觉得这么大的块头,只有那么一个带锯齿的小小的半圆形金属盘,难道这也是锯子?

李彦没有理他,吩咐一旁的李大为:“不要管了,先试试吧,找一块薄些、容易锯开的木板,放上去锯锯看。”

现场有许多木料,李大为很快找到一块不足一指厚的木形木板,放到鲁班一号的平板上,缓缓推到圆锯前。

本来安排好的木匠被朱由校抢走了摇柄,小家伙一脸兴奋,将圆锯摇得飞快。

李彦索性让李大为让开,亲自操起那块薄木板,用力按住,小心翼翼地推向圆锯。

这一锯,若是成功,或许将标志着华夏文明将率先步入机器时代。

这一锯,摇动圆锯的将成为大明未来的皇帝,而操作这块木板的,或许会成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发明家。

李彦握着木板,有种使命感油然而生。

薄木板在他的操控下,缓缓推向高速转动的圆锯。

木板的前端终于接触到圆锯,圆锯与木板似乎都微微一滞,朱由校低哼一声,用足力气,圆锯终于又乌拉乌拉飞快地转动起来。

李彦用力压住木板,目光死死盯着前面,只听一阵“嗤嗤嗤”的响声,眼前木屑纷飞,手上的木板渐渐向前滑去!

成功了!

当木板在手上一分为二,李彦忍不住挥舞着两块木板,兴奋地跳了起来。

朱由校松开摇柄,一手叉腰,一手抚着胸部,小脸潮红,气喘吁吁地看着李彦,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呵呵,成功了!”

他还不会明白这一锯所代表的意义,却为李彦的兴奋所感动,当他做好一件东西的时候,也常常是同样的表现。

这一刻,朱由校与李彦都笑得非常开心。

第二卷 创锁记

第七十一回 华夏工场

与“鲁班一号”相比,“鲁班二号”的结构与自行车更加接近,将一号的摇柄放低,增加可以自由转动的脚蹬,变成脚踏式,在高处设置了可以坐的地方。

面对这两样新奇的“玩具”,朱由校显得相当兴奋,一会儿将“鲁班一号”摇得飞快,一会儿又蹬起二号,眨眼的工夫,又跑去抱起木板,用高速旋转的圆锯锯开。

骆养性寸步不离跟在朱由校身旁,小心翼翼照看着,这家伙虽然大条,可也知道万一出了问题,他私带皇孙离京的罪责可是要砍头的。

李彦在旁边小心观察,也让木匠们提意见,技术科的负责记录。

在李彦看来,无论是鲁班一号还是二号,都相当简陋,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圆锯遇到的阻力不能太大,不然牛皮带就会打滑;人力驱动的消耗也很明显,无法持久;另外因为轴承的问题,圆锯转动并不稳定;再就是木结构并不牢固,遭到朱由校反复折腾以后,框架更大的二号很快崩溃。

二号的崩溃让骆养性吓了一大跳,说什么也不让朱由校再去疯玩,朱由校也是玩累了,气喘吁吁的在二号周围转了转,指指点点,脆声提出不少问题。

这些问题,刚才李彦和木匠们讨论的时候,也都有提出,李大为不禁露出喜爱的神色:“这孩子,是个做木匠的料。”

李彦无奈地翻了翻白眼,这孩子要是成了木匠,他可就成中华民族的罪人了。

朱由校似乎真的累了,一屁股坐到地上,仰起红扑扑的小脸,对李彦说道:“三娃,你说能不能将这个圆锯换成车轴,两边加上轮子,和前面这个轮子都落地,做成车子啊!”

李彦微微一愣:晕了,这不就是脚踏车么,不过是三个轮子的,也就是三轮脚踏车。

“当然能!”李彦向朱由校翘起了大拇指:“过两天就让人做做看。”

“咱们现在就做好不好?”朱由校眼中闪烁着别样的光芒,希翼地说道。

一旁的骆养性连忙摇头,上前扶起朱由校,三人走到僻静处,压低声音说道:“阿校,咱可是说好了,得连夜回去,时间久了,被人发现可不太好办。”

虽说朱由校的父亲朱常洛境况不是很好,朱由校平时也没人关注,他又喜欢闷在房里琢磨小玩意,有时十天八日都无人理会,偶尔离开一两天,被发现的可能性很小。

但毕竟一旦被发现的后果会很严重,骆养性也不得不谨慎。

骆养性他们是前一天夜里出发,先走水路,后换马车,中午才到的天津,回去全程走官道,乘坐马车连夜赶路,差不多清晨时分赶回京城,期间离京一天,隔得时间再长,风险就大了。

朱由校显得很失望,不过还是乖巧地点了点头:“那还能停留多长时间?阿校想去看看三娃所说的标准化生产。”

骆养性沉吟片刻:“再有一刻,咱们便吃点东西准备上路。”

“好的!”朱由校点了点头,拉着李彦道:“三娃,你快带阿校去看看吧。”

李彦微微点头,莫名觉得有些心酸,眼前的朱由校分明就是个热爱技术、又很乖巧的孩子,为何会变成遗臭万年的“昏君”呢?

想一想历史上才华横溢的宋徽宗、李后主,到底是他们个人的问题,还是将天下寄托在明君身上这样的做法本身就有问题呢?

看着朱由校着急催促的模样,李彦只能收起心中的感慨,领着他去了锁钥坊,看到不同的工件在工匠们手上制造出来,最后组装成完整的弹子锁,并给他介绍标准化制造方式的种种好处。

然后又去了精作坊,了解一尺如何等分为寸,一寸又如何等分为分,如何用游标卡尺,将测量的精度提高到厘、毫,以及提高精度的意义。

对于这些精巧的事物,朱由校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一直问个不停,也认真地倾听,他偶尔表现出来的悟性,甚至让暴躁的刘铁锁也忍不住想要收他为徒:“这孩子,天生就是个手艺人。”

一刻的时间很快用尽,朱由校虽然很是不舍,还是懂事地接受了骆思恭的安排,向李彦告辞离开。

“三娃,你这里可真好,真羡慕你能做这么多东西,”离别的时候,朱由校羞涩地笑了笑:“不过,阿校也会努力的,咱们都做脚踏车吧,看谁做的更好!”

看着众人离开的身影,李彦不禁感觉有些恍惚,那真的是大明未来的皇帝?他似乎只是与一个志同道合、年龄又相近的好友相处了半日而已。

这短短半日的相处,让李彦想到了很多东西,他突然发现历史与自己靠得很近,也该是做些事情的时候了。

工匠的招募很顺利,编入锁钥生产的铜铁匠达到六十多人,由于受辽东战事的影响,大多数本地工匠都是被征调,能招到六十多人已经很不错,其中多数都是外地来的“游匠”。

锁具坊也被李彦划分为两个部分,弹簧、弹子、钥匙、精磨等技术含量更高的工序,都被拆分出来,并入精作坊,原来的锁具坊只保留最后的组装,以及一些简单工序,并被命名为兴华坊,名义上归属锦衣卫。

弹子锁日产稳定在一百把左右,远远超出徐贵仓促组建的天津锁钥局,而这点数量根本满足不了需求,只要出来便是抢购一空。

凭借弹子锁每日二十两左右的进账,李彦手头的银钱终于变得充裕起来,他将新的精作坊、木作坊组成李记工场,正式的名称为华夏工场。

锁具坊生产弹子锁的关键部件都是以购买的形式从精作坊得到,售卖弹子锁的大部分利润就此进入工场的账上。

工场这边的人手、银钱充足,除了支持弹子锁的生产、宅院的建设,手艺最好的工匠都被抽出来研究锯床、圆棒机、轴承,还有朱由校想出来的脚踏车。

此外,依托工场的“华夏技术学堂”也正式开办,首批学员多是与李家有关的家丁、长工、雇工的亲属,年龄都在十四五岁左右,没有什么文化基础。

年纪再小的,家里的人都想着送去社学、卫学,走科举的仕途;也就是年纪大些,又没什么科举希望的,才会选择进入这个教授手艺的“技术学堂”。

至于超过二十岁,不识字也不懂算术的,李彦觉得培养的潜力太小,不如直接送到工场里当学徒。

这些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