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愿意啊。不愿意是傻子么?”卢游光嘿嘿笑道。又无奈地摇了摇头:“可是,人家为啥会要俺呢?”
“如果要的话。你愿意放下你们现在地报房?”包有才笑着道。
“那个报房?反正是办不下去了,”卢游光有气无力地说道。
“你是说你愿意,那么其他人呢?”包有才又问道。
卢游光推了包有才一把:“去你的,报房都没有了,华夏社要真如你说得那么好,那还不是人人抢着要去啊!”在卢游光看来,华夏社与他们这些报房可不同,这年头印刷品属于高档消费品,一份报纸就能换一升多米,而通常的书就更贵了。
《华夏商报》每天都能卖出去几千份,这在他们看来是不可想象地,他们一家报房一天也不过抄写个五六份,有个十几份就顶天了的层次。
而且卢游光也听说过《华夏商报》在士绅读书人心目中的地位,那就是和一些大书院齐名的,哪里是他们这些小人物能够触碰的?
卢游光有些醉了,将包有才的话都当做了笑话,嘻嘻哈哈地说道。
“那就好,”包有才笑了笑,向卢游光详细打听了报房的情况,然后给李彦说了,并建议在这些人雇请一些作为华夏社的采风使。
“如果他们愿意接受雇用的,就都请过来好了,”正在和木工做活地李彦听了包有才的话,想了想说道。
华夏社本来就缺人,他也不愿意使用那些比较迷糊的秀才举人,这些报房的人可以说是这个时代最早从事新闻媒体行业的先驱者,他们的经验和工作能力对华夏社都是大有裨益。
李彦决定将这些人都吃下来,而所得到的收获也确实不少,这些人不禁搞情报是一把好手,而且还有些客户,更主要的是他们原来就处在底层,容易接受指挥。除去在城内的华夏社,李彦还在城外买了一套宅院,这套带有东西跨院地三进室宅院,就作为华夏工场在京城的临时基地,这里拥有工场最新式的一套手动木工机床,李彦就在这里指挥木匠制造几种新式的机械。
第三卷 巧木匠
第一百回 机器时代
“三娃,听说当今的皇太孙喜欢做木工,没想到你也是如此,有趣有趣,”汪文言走进院中,看到李彦发髻上都是木屑,不禁哈哈大笑。
“呵呵,还不是为了吃饱肚子,”李彦拱了拱手,笑着应道。
这个汪文言和包有才颇有几分相像,都是自然熟,擅于钻营,不过野心就比包有才大得多了。
汪文言虽然也有个监生的身份,不过是捐来的,他原本只是个小县城的狱吏,却颇具宋江的风范,经常仗义疏财、接济朋友,有些侠名。
就像李彦很欣赏包有才的才华一般,汪文言也是被人看上,派他来京城打探消息,不想却越混越好,结交的人也水涨船高,从结交地痞流氓变成了结交朝中大员,同样是如鱼得水。
一来二往,李彦也知道汪文言虽然穿着儒衫,却也是个豪爽之人,汪文言也知道李彦虽说已经名满天下,也是个随便的人,倒是颇有些惺惺相惜,说话随便得很。
“算了吧,你还缺钱?那咱岂不是穷光蛋了?”汪文言笑着打趣道:“《华夏商报》一天几千份,那可就是几十两银子。”
李彦拉着汪文言到一旁,拿起炉上的水壶倒了两杯水,将杯子推到汪文言面前:“你也知道几千份才几十两银子,都是往里面亏钱。”“所以汪某才说你有钱,寻常人等岂能经得起这番耗费?”汪文言端起茶杯抿了一口:“三娃,你也太吝啬了些,这是什么茶啊,味道也太粗劣了。”
“将就着喝吧,”李彦笑了笑,他不太懂品茶,所以用的茶叶都一般。也知道汪文言不是讲究人,便没有专门为他准备茶叶。
汪文言笑了笑:“要说你投这些钱也不亏,起码是一朝闻名天下知,青史留名也不枉多让,要我说。不如也捐个监生,杨大人、左大人他们对你可是很欣赏,直接入朝做官也不是不可能。”
“做官就免了,咱也不是那个材料,”李彦笑了笑,这些日子接触到不少官员,他觉得自己并不适合在这些人中游走,他可不想像徐光启那样,在并不适合的地方苦苦支撑。
汪文言笑了笑。微微撇嘴道:“三娃。你这话就不对了。做官有什么?有什么不能做地?汪某没做过官。可看得多了。你看那方从哲。贵为首辅。不也是庸碌无为?你我也能比他做得好。”
李彦笑着瞥了汪文言一眼。他很欣赏汪文言地个性。只不过牵涉到政治。两人地立场还是有些不同。
汪文言与杨涟、左光斗他们走得很近。也就是所谓地东林一系。李彦却不急着站队。起码他觉得左光斗他们与自己还存在不少观点分歧。
李彦心中还是比较倾向于东林地。毕竟从某些方面来说。东林地出现和他们地表现。都有些新气象。虽然还不脱封建地窠臼。
譬如书院讲学。虽然讲地还是儒学。但这种形式。无疑是很好地。便是有人指责顾宪成在野却企图影响朝堂。这也可以说是民主政治地一种体现。
李彦之所以现在还不愿意与东林走得过近。除了心中总是与这个时代有些隔阂。还不能接受左光斗那样非黑即白地处事方式。还因为后世对东林也有着很多非议。其中最主要地就是两点。一是不懂得妥协。或者说太执拗。不知道变通;二是没有实绩。或者说他们地路线误国。
李彦不是历史学家。没有专门去考证过。所以他还想着要慢慢接触,听其言、观其行。在适当的时候再作决定。
就目前来说,东林书院办《东林报》,与《华夏商报》遥相呼应;左光斗试图在畿辅推广屯田,这些都能得到他的好感。
从万历四十五年丁巳京察以来,内阁唯一的大学士方从哲是浙党,东林在朝中的影响其实很小,如今名声比较大的也不过左光斗、杨涟等寥寥数人而已,两人地品级也不高,分别是正四品的御史和六品的兵科给事中。李彦知道汪文言说这些,也是希望他们能站在同一立场,毕竟现在朝中地党争已经势成,说实话,他并不喜欢这种党争,便岔开了话题:“听说汪兄与东宫伴读王安常有来往?”
汪文言笑着点了点头:“王公公待人不错,有机会介绍你们认识。”
李彦对这个王安并不太熟悉,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东宫之内,可有个叫魏忠贤的太监?”
“魏忠贤?”汪文言沉思片刻,摇了摇头:“不曾听说,下回我与王公公问问看,三娃打听这个人做什么?”
“以前听说有这么个人,一直不知道是不是东宫的,还请汪兄帮忙打听一下,”李彦不动声色地说道。
魏忠贤在历史上可谓臭名昭著,虽然也有所谓的“翻案党”,不过在李彦看来,在魏忠贤之前,明朝党争便是再激烈,也最多是去职,魏公公却是杀了不少人,从政治打击变成政治迫害,这已经越过底线,是文明的耻辱,仅此一条,足以将其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李彦已经问过朱由校和骆养性,都说东宫没有这个人,今日有此一问,也不过是死马当作活马医,毕竟王安对太监的事情更清楚些。
至于和魏忠贤狼狈为奸的客氏,倒是真有这么个人,还是朱由校的乳母,如今也时常去看他,朱由校对客氏地感情也很不错。
李彦也不好离间别人的感情,他也不知道如何去离间,只是希望联系多一点,让朱由校多做些其它事情,能将这情分摊薄一些。
“放心,这事就交给我了,”汪文言笑呵呵地点了点头:“三娃,华夏社搬到京城。得到消息的速度,可比以前快多了,也不用再依赖邸报。”
李彦点了点头:“只不过初来乍到,要想弄到消息还不容易。”
“汪某正是为这事来的,听说你们正在招募采风使?”汪文言笑呵呵地看着李彦。
“嗯!”李彦点了点头。看到汪文言脸上的笑容,不禁一愣:“你不会想要应募吧?”
“正是,社长看汪某如何?别的不说,若论起打探消息,未必输给你们华夏社那个包打听”汪文言笑道。
“这个嘛……”李彦犹豫了一下,他当然知道汪文言的意思,本来想说服自己靠拢东林党不成,索性就要直接加入,如果让他来作采风使的。肯定会有很多对东林有利,或者对政敌不利地消息提供。
要说打探消息,汪文言确实不比包有才差。甚至更加杰出,毕竟包有才打听底层地消息还好,汪文言却早已经和王安这样的人搭上关系,在京中颇有名气,能够接触到更高的层次。“会不会委屈了汪兄?”李彦沉吟片刻,做出了决定。
毕竟只是采风使,何况采编人员带有立场也很正常,只要能平衡就是了。
“怎么会,汪某不过是个狱吏罢了。”汪文言哈哈笑道:“这么说,三娃你答应了?”
李彦点了点头:“只是华夏社本身有些规定,汪兄若要加入,也许遵守,以提供消息为职责,而不应故意误导、隐瞒,甚至是提供假消息。”
汪文言脸色一正,肃容道:“三娃放心,汪某不是那样的人。”
李彦点了点头。也不知道自己做出这个决定是否正确,不过有汪文言地加入,应该可以帮助他们在京城早日站稳脚跟。
正如李彦所想的那样,汪文言从第二天开始就积极提供各种消息,其中尤以宫中、官场中的消息居多,这样的信息原本就是包有才很难打听到的,至少时效性要差很多。
与包有才他们往往只能提供消息,写得比较简单不同,汪文言提供地消息都是写成了文章。有地文采还很出色。有的还会配上专门地“策论”,一看就知道是有人捉笔。
显然。汪文言他不是一个人,他地周围不仅有那些擅于打探消息的小弟,还有会写文章的文人。
“这些文章要不要登?”李彦看着这些稿子,不禁有些犹豫。
就李彦看来,这些消息应该没有太大问题,譬如其中一则是关于皇上地病情以及不上早朝的新闻,还有一篇文章写了太子朱常洛担心皇上的身体,如何亲自煮药的。
“这个汪文言,居然还有造势的意识,”李彦笑了笑,决定将这些文章登上报纸。
万历年间的党争虽然厉害,大致还是政治斗争,而非政治迫害,被浙党等认为是借讲学以干涉朝政的东林书院等依然兴旺,李彦也觉得不会有人冒天下之大不韪,来迫害《华夏商报》。
经过多次尝试,李彦他们终于弄出一种效果不错的螺旋式榨油机,与锲式相比,这种榨油机无论是工作效率,还是出油率,都要超出不少。
相对来说,李彦更希望早点弄出新式纺车,似乎这东西的用途更大,只不过纺车也显得更加复杂,至少那台简单地手摇式纺车,他们就没有一个人能够使转,自然也就是无法做出改进。
螺旋式榨油机的结构显然更加简单,只要在圆木上打出一个螺旋形孔,再用一个螺旋形的螺杆,与之匹配,只不过两者的螺旋有一些区别,加入物料以后,转动锲子,就可以挤压物料。
与锲式相比,螺旋在转动时,不仅能对物料施加压力,而且可以带动物料,产生摩擦,因而更容易出油。
而采用推动加力的方式,也要比敲击更加方便,综合比较起来,新式的螺旋式榨油机确实好用很多。
“小为,你说咱们是卖机器,还是用这个机器榨油?”李彦用皂胰子擦了擦手,用力搓洗着上面的油污。
李小为满脸崇拜地望着李彦,笑呵呵地说道:“当然是榨油了。咱们造上十几台,物料出油多,成本就低,到时候卖到城里,压低价格。这市场就是咱们的了。”
李小为说的意思李彦也知道,按照他地本意,自然是卖机器,卖得越多,榨油业就兴旺发达,只不过他现在又缺钱了,所以就要考虑卖机器能不能赚钱。
“要说咱们木匠,自然是希望卖机器,”李大为是来京的这些木匠中地班头。他犹豫了一下说道,毕竟机器做得越多,他们的奖金也才会越多。
“只不过。这个榨油机做着虽然有难度,但也不算很难,若是传了出去,怕是会有人仿制,这机器就卖不上价了,”李大为道。
“仿就仿吧,”李彦沉吟着说道,想了想还是决定放弃:“榨油这个行业虽好,咱们却不熟悉。也不用和那些油坊抢生意。”
李彦笑着拍了拍李大为的手臂:“不要担心没活做,我倒是担心你们这么点人,做不出足够的机器。就算有人仿置、竞争,咱们的制造水平在这里,也断断少不了订单地,别人要仿就仿好了。”
李彦笑着拍了拍手,决定还是做机器:“把图纸整理一下,让天津那边也照着做,北京这边。也要找些木匠和学徒了。”
李彦最终还是决定卖机器,一则他对榨油这个行业没兴趣,贸然进去的话也不清楚水深水浅,虽然说榨油机上有优势,但和别人斗起来就难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