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衙内闯三国-第1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可真是怎么也推不了了。
    其实刘衙内这次将田丰捞了出来,也算是意外之喜了。他原本的安排,只不过是搅浑河北这湾水,让袁绍吃个大亏。而后,要在刘大耳朵得意忘形的时候,看看能不能有机可趁。
    对于刘大耳朵,他从未放弃能先搞死就搞死的念头。这天下,让他惦记的人,不多。刘大耳朵,却是目前绝对的首选。
    当日的操作,他是让臧霸等人四处惹事,然后便于关羽、张飞混进去。然后,两人各分一组,一组化整为零,特意被抓进去,另一组却悄悄潜伏在外接应。
    等到渤海陷落,趁机逮了大将高览,他知道,他要不出手,这个高览最终也难免会被牺牲掉。与其资敌,不如充实自己,反正是搂草打兔子,顺便的事儿。
    让袁绍吃上这么一个大亏,也算报复了他两次算计自己的仇。而且,袁绍失了渤海,全线只能后退,刘备必然跟进。然后,当刘备大胜得意之时,给他来下阴的,若能干掉这厮,自然最好,就算达不到目标,也能让河北之局更混乱。
    目前,一个混乱的河北,才更符合青州的利益。所以,在眼下河北之地,王越已经亲自赶到,暗中布置。
    刘璋自己也没想到,当日早早布在袁绍那边的暗棋,忽然传出救出田丰的消息。
    那个牢头崔三儿,不是别个,正是火部三号,只不过其人既不瘸也不老,身手反而高明的很。而且,一手化妆术,正是当日刘璋将其吸纳进去的原因。这次,终是凭借这一手,正好通过退下来的关羽、张飞,将田丰带了回来。
    王越等火部众人,仍在继续活动着,而刘衙内自己,只是稳坐青州,以四两拨千斤之术,在各方后面使劲。下一个,就是陶谦了。
    其实对于陶谦,刘璋并未有什么恶意。这倔老头脾气死硬,但当日跟自己还有孙坚,算是蛮合得来的。
    这次,陶谦玩了这么一手祸水东引,刘璋虽恼怒,倒也能理解。乱世之中,各找盟友,陶谦与公孙瓒结盟,也是符合远交近攻的策略的。
    而对于自己,因着身份和名望,再加上一直特意做出的模糊的举动,陶谦拿不准情况,自也是情有可原。但,理解归理解,可既然惹到了自己,不给点威慑和教训,那也会被躲在一边窥伺之人轻视的。
    所以,有此一念,陶谦就有些悲剧了。
    老头儿战战兢兢的,等到派往青州的使者回复了来自青州的消息后,终是心中大定。亲自坐镇彭城,调派指挥,将曹操大军稳稳的挡在外面。
    
    
   234章:陶谦之痛(1)(完)

第234章:陶谦之痛(2)

    曹操恼怒之余,遍屠周边郡县,一时间杀的河水淤塞,尸横遍野,徐州西南三县皆成空城。
    只是到了这一步,却仍是不见青州承诺的相助,陶谦老头儿又是着急又是惊恐,眼见曹兵残虐,自己羞对百姓之面,当即决定出城对战。
    结果,一场大战,想陶谦如何是曹操的对手,不过一天工夫,便华丽丽的大败,弃了彭城,一直退到治所郯城,这才稍缓了口气。
    曹军趁机连下彭城、傅阳两地,左路兵锋,擦着青州边沿,假作不知,攻击费、华、即墨、开阳数城。
    青州大将张合,果断带典韦、华雄迎战,一上手就摆出决战的姿态,大败曹军先锋淳于导。
    曹操得报,心中暗凛,遂绕开青州之地,齐集郯城,欲要一战而下,将青州围在瓮中。
    就在这个时候,陶谦盼星星盼月亮的青州之人终于出现了。只是当他看明白来的不过只是陈琳一个文官,而且听陈琳来说是给双方劝解和解的时候,不由的顿时呆愕半响。接着,惊怒羞急之下,顿时病倒。
    刘璋这明摆着是看透了自己的手腕呢。他所谓的不会坐视,竟然是摆出一副中间人调解的姿态。按照明面上来说,却也正符合刘璋的身份和之前的表态。
    只是,如此一来,就算曹操听从了劝解,自己前面惨重的损失,却又向谁去说?陶老头玩转半天,终是将自家套了进去,偏偏哑子吃黄连,满肚子苦水,无从倾吐,这一病,徐州眼见便是危在岌岌了。
    便在这危机之时,青州来使陈琳却依然按照刘璋吩咐,以青州牧、大汉皇叔、威侯、骠骑将军的名义,给曹操明正严令的发出了和解书。指责曹军为私仇而滥杀无辜,有失天下大义云云。
    前时有张合开阳大捷,后面有刘璋明文行书,曹操虽怒却也有些犹豫。毕竟,此时全面与刘璋开战,他也并无十分的把握。若因此引得刘璋传檄天下,以刘璋今时今日的地位,只怕就算不似当日诸侯□□董卓那样,也会有嫉妒自己势大之人跳出来相和。一旦那样,对他大事不利。
    远的不说,便就荆襄刘表、蜀中刘焉、幽州刘虞这三个汉室宗亲,再加上坐于自己身后,身为长安太守,一向和刘璋亲近的皇甫嵩、朱儁二人,这些人将会是什么态度,就让曹操有些拿捏不准。
    进退为难之际,忽然得报,一支骑军越过太行,突袭了袁绍左翼的常山郡,将袁绍左翼彻底打残后消失不见。
    由此,公孙瓒大军,在左翼的领军吕布舍弃了翻过长城之难,一路狂泻,径往赵国、魏郡一带杀来。与此同时,那支消失的骑军,也忽然出现太行以西,似乎在雒阳之北的箕关之外,似有寻机而入的迹象。
    曹操心中狂震,种种迹象,俱皆与刘璋昔日对敌的手段暗合,若说其中没有他在操纵,打死曹操也是不信。
    此番试探,虽仍是未能试探出刘璋真实的潜力,但只这种无形的影响力和神出鬼没的抵隙而进战术,便让曹操大是忌惮。
    思来想去,正逢连续数日不雨,中原大旱,曹操遂罢兵而回,徐州之围暂解。皇叔刘璋之名,由此更行大振,时人莫敢东望。
    而因着曹操的罢兵,还有袁绍左右两翼连续两次遭受的莫名打击,使得袁绍元气大伤,只得全线收拢,缩于渤海、清河、安平三郡之地。
    就在天下诸侯以为北方战局逐渐清朗,公孙瓒必将胜出之际,忽然再次传来一个消息,令的北方局势又一次陷入暗昧难明之地。
    公孙瓒右翼领军刘备刘玄德,于渤海城城守府遇刺,虽最终保的性命,却已完全失去了指挥大军的能力。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就是,袁绍原先的收缩兵力,趁机而出,一举将刘备军击溃,收复渤海一郡。
    而公孙瓒因为此事事发突然,兵力分配登时出现漏洞。同时,因着右翼那支不明身份的骑军威胁,吕布也不敢过于深入,便借此机会,停下进伐的脚步,转而扎在中山,两边再次进入相持阶段。
    至此,这次牵扯到整个北方五个主要势力的或明或暗的争斗,终于在渤海城诡异的一失一得,两易其手后,暂时落下帷幕。
    整个北方局势通过这一轮波动,以公孙瓒、曹操小胜,袁绍惨败,陶谦遭受重创,青州巍然不动的结果,宣告平息。
    这一次的博弈显示,几**都是风起云涌,唯有青州明面上只发出了一封劝解的文书,始终处于一个超然的位置上。这也让世人认识到,那位淡泊的刘皇叔实在并不怎么好惹。哪怕只是动动嘴,也绝不可轻忽。
    当曹操返回雒阳,满心不甘的寻找下一个机会;公孙瓒疑神疑鬼,重新调兵遣将的布置兵力;袁绍羞怒交迸,紧急动员手中各项资源集结;陶谦心疼损失,望着满眼苍胰的治地舔舐伤口时,一支支散在各处的军伍,悄然返回青州。青州府衙内,大宴文武,一片欢欣之相。
    只是,没人知道,甚至包括刘璋也不知道,就在这番搅动整个河北之地的波动后,接下来并未如所有人期望的那样,暂时进入一个缓冲期。
    因为中原之地的大旱,又遭了兵祸蹂躏的徐州之地,一股暗流涌荡。没人知道,这股暗流将带来如何的变局。
    刘璋自己也未曾想到,这一番变局,他本未准备如贾诩所谋那样,出手拿下的徐州,竟然以另一种方式的推动,却生生的送到了他手上。
    历史的车轮下,将细微的差异轰然碾碎,便如滚滚大河东去,虽然被人扔下一块大石,也只是激起了一片水花,水流在大石两边打个旋儿,却并未丝毫改变走向。
    这种结局下,唯一造就的,就是某人的意外收获,和徐州刺史陶谦,永远难以平复的伤痛。
    
    
   234章:陶谦之痛(2)(完)

第235章:广陵之变(1)

    没有风,枝不摇,叶不动,烈日将大地烤的龟裂,许多地方,都可见一道道如同刀劈斧砍的豁口,徐州西南之地,便如一个将死的巨人,残喘着却发不出一声呻吟。
    宏大的浮屠寺里,无数的人跪在堂阁里,对着满身金饰的佛像,虔诚的祷告着。木然而呆板的面容上,多有嘴唇起着燎泡,干裂的口子不见鲜血流出,唯余风干的血迹隐然。
    人们不知这大旱因何而来,他们质朴的心中,只以为是自身的罪业,承被了上天的惩罚。喃喃的诵念之中,绝望的眼神里,偶有希冀的火焰跳跃,转瞬又化作一派虔诚和机械的叩首。
    昔日路旁延绵数十里的浴佛宴早已不见,长长的案几上,除了些干瘪的如同石头的食物,再无他物。
    遥想当日水陆俱陈,酒香饭足任人取用的繁华景象,于今相比,几个身披袈裟的沙弥,都是满面悲苦之色,暗暗叹息着地低颂佛号。“彼使我之愿力以解众生之苦,当陷身地狱以承刀山火海,舍肉体成大般若,无相无我,般若波罗蜜……。。”
    低低的诵念之音徘徊在浮屠寺上空,合着那案几上干瘪的干粮,偶尔飞过的蝇虫,别有一股苍凉悲怆之气。
    炽阳不闻人间之苦,依旧将怒焰喷向下届,高峨华丽的九镜塔上,被日光照的彩光粼洵,无形蒸腾而起的热浪,将一切都扭曲着,化作诡异的形状。
    这座九镜塔乃是众多信众集资而建,塔高九层,上有金盘,下有重楼,九层八角,层层皆有飞檐,各以铜镜镶嵌,精致华美。
    此刻,塔内的二层密阁里,一僧一俗相对而坐。僧者年逾六旬,满面黯然慈悲之色,肥大的袈裟红黄相间,自有一股威仪透出。
    对面的人,身材瘦削,两颊无肉,看其穿着打扮,却是一副官身,正是此地身为彭城相的乍融。
    “唉,阿弥陀佛,使君,如今民众凄苦,便这浴佛会也到了如此地步,老衲有心关停,稍减民负,不知使君以为如何?”老僧法号如空,正是此地主持,眼见现下惨象,不由开口向乍融问道。
    此时的佛教虽不如后世兴盛,却也已然据有一定的规模。昔日被汉明帝得以允诺,佛教东来,时至今日,在这徐州、吴越之地,渐成气候。
    此中得以发展,这为彭城相乍融,却是当得首功。是以,便似如空这般大德高僧,在遇上重大决策时,也要向其请示商议。
    乍融眉头微皱,有些晦暗的眼神望了望外面的炙阳,摇摇头道:“主持差矣。信众心慕佛法,此大善之事,岂可因苦而废之?今日之局,虽因天灾所致,然前些时日兵祸也是致由之因。如今要想于仓促间恢复昔日景象,只怕难为。以我思之,不若举众向南。南方膏腴之地,佛道昌盛,更易于宣扬佛法。因食而就,并将佛法沿路而播,此一举两得的功德,不知主持以为然否?”
    
    
   235章:广陵之变(1)(完)

第235章:广陵之变(2)

    如空一愣,不由双手合什,低声唱了声佛号,不忍道:“使君,且不说这般长途而走,天干物燥的,众生如何支撑的住,便这大浮屠寺,难道就此荒废于此?阿弥陀佛,我佛慈悲,非是弟子贪念之毒,众生百姓性命,委实堪虑啊,阿弥陀佛。”
    乍融双眉轩了轩,缓缓站起身来,凭窗而立,淡淡的道:“若不早走,这许多信众早晚往登极乐。与其等死,不如一拼。前日我与广陵赵昱赵使君说起此事,他那边大是欢迎。曾有言道,但能过去,自当协助我等重起庙阁,将我佛□□弘扬,若能乘此善举,想必信众必欣而往之,何惧身入阿鼻?主持着相了!”
    如空身子微震,目光复杂的抬头看了他一眼,低声连连诵念佛号,半响,方才长叹一声,艰难的点点头。
    乍融目光余光见到,眼中闪过一抹喜色,转身微笑道:“主持毋须多虑,只要咱们沿途多多宣扬佛法,多做些准备,佛祖有大神通,必将善佑我等。”
    如空面上黯然,只是默默点头,并不再多言。乍融目中闪过一丝戾色,随即却化为一片平和,拂袖道:“既如此,便请主持宣布下去,今日各自回去准备,明日,咱们皆往广陵去。沿途,我自当以转运之便,多做些准备就是。好了,就这样吧。”说罢,转身大步走出,不复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