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第2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乾顺长长一叹,靠在床背上,无神地眼眶中闪过一道激奋地光芒,慢悠悠地道:“你们总以为朕不应该发动这场战争,却不知真的心思!观当今天下局势,南朝虽然尽丧两河,但女真人亦是血气丧尽,几次南征失利之后,已经无复有南下之力,而王泽主持南朝政务,短短十年,国力迅猛上升,大有超越前朝之势头。其以扶持武人的政策,使南朝军威复振,我朝边地压力倍于历代先皇,几次小规模试探,得出南军实力远远超过政和年间。你们不要以为王泽力主南北议和,便说他是安逸内事,以朕之见,王泽不过是与女真人曲尾求蛇,一旦时机成熟,他必然是最坚决北上的人,他的目标不仅仅是收复失地这么简单,而是燕云、灵夏或许还有……”

一阵咳嗽后,李乾顺又望着一脸诧异的李仁孝,急促地道:“自南朝修建云涧城,朕便明白这是他们为日后图谋西事,而预先下的一个棋子,南朝若是北伐,断不能乱了侧翼,正所谓图金必先谋夏,稳定了侧翼之后,才能和女真人决一高下。今日兴兵亦非夺取区区云涧城,而是在于打乱南朝部署,朕不打云涧城,南朝亦会发兵西进,不过是等候一个时机而已。朕以为,趁着朕还在时攻打云涧城,早早引发战事,顺便拉女真人赶这趟浑水,使南朝顾此失彼,从而彻底搅乱陕西六路,断了他们西取灵夏的念头。却不曾想到兀术声势不小,十余万大军却久久徘徊不前,而王泽竟然以委以武人全权,自己坐镇汴梁,真是没想到这一招啊!如今朕病情越发沉重,自知难有康健之日,这副担子,恐怕要你接过去了——”

李仁孝惊惧不已,他没想到李乾顺坚决地发动对宋朝的战争,竟然有如此深远的考虑,这一切可以说在为自己铺路,尽管这段路铺的并不坦荡,但毕竟是一片心意。

“父皇……”

“可惜你生性荏弱,这副担子太重了,南朝在边地集结数十万重兵,其意图昭然若揭,恐非你能所御。”

李乾顺无奈之下,哀然而叹,他怜惜地看了看爱子,他这三个儿子,李仁礼自幼聪慧,最中他意,可惜时逢乱世,年纪太小,选择他恐怕事与愿违,非但不能固国本,反而引起兄弟之间的争斗。李仁忠武艺高强,通晓军事,但性情急躁,意气用事,非可托大宝之人,独李仁孝虽深受儒学佛老熏陶,性情荏弱,但做为守成君主还是可堪的,重要的是他是嫡长子,继承皇位乃顺理成章、名正言顺,不会引起朝野太大的变故,宋朝很难利用夏国内部矛盾得利。

“父皇不过是偶感小恙,来日病愈,定能率群僚,踏平横山。”李仁孝忍不住俯身遇地,痛哭流涕。

“平身吧——”李乾顺有感于这个儿子的孝道,亦是伤感不已,他何尝不想多挺些时日,也好为儿子的太平江山,扫除最大的威胁。

李仁孝在李乾顺再三催促下,这才起身,拭泪道:“父皇且歇息,儿臣告退。”

“不用,朕还有话要说。”李乾顺轻轻闭目,有些疲惫地道:“其实朕并不是担忧南朝与北面女真人,而是国内这些人。”

李仁孝默然颔首,他明白李乾顺所指,亦知何人不服于他。亡国之君往往不是败亡在异族之手,而是祸起萧墙,从而导致国破家亡,宋军虽数十万大军,气势汹汹,但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皇族与官僚贵族之间的权力斗争,会让宋军有机可乘。

“不能相信女真人,更不能寄希望于南人,只能靠你自己。”李乾顺的语气变的冷冰冰地,更像一位帝王在训斥,他拖着沉重地嗓音道:“察哥素有谋略,但为人贪婪,这样还好,此人没有大志,正可为你所用。斡道冲乃老臣,衷心可嘉、勤于国事,也可当为大用,其余各位老臣亦可斟酌用之……”

李仁孝诧异地听着,他明白这是李乾顺的临终遗嘱,听着不觉心中酸楚,毕竟这个时候,李乾顺是在为自己的儿子做最后的嘱托。

“任敬得可否担当大用?”李仁孝考虑再三,主动说出自己的打算。

“任敬得?”李乾顺稍稍沉吟,面色极为复杂,半响才断然道:“此人绝不可留在兴庆,就让他在地方领兵吧!不过,还是要防备萧合达一二,任敬得倒是合适人选。”

李仁孝默默地点了点头,此言正合他心意,他也认为这几年做为契丹人的萧合达不太安分,整个夏州诸军中级以上将官都成了契丹人。

“王泽——南朝的王泽决不是善辈,实乃我党项劲敌,相信兀术亦是心中明白。”李乾顺失落地道:“本想了却一段心事,不想却被此人顺水推舟,如今……如今只能背水一战,希望能拿下云涧城,动摇关中,断了南朝西顾的念头,兀术观兵河阳,牧马京西,必然是观望胜败,我胜他南下攻宋,我败他兵出京西夺我河曲……”

说着,李乾顺竟然昏昏然地睡去,渐渐发出鼾声。

李仁孝见李乾顺睡去,此时他心中比任何时候都清晰但前朝内局势,如无意外,他将是整个国家最高决断人,但他在皇帝大行之日前,必须要牢牢控制内廷,关键一个是皇后任氏,一个就是掌握卫戍军的察哥。

荏弱不等不犹豫寡断,当天晚上,他便破例悄悄易装去了一趟晋王府邸,与察哥详谈了一个时辰,才悄悄回到东宫,走的时候自然留下了一辆封闭严严实实的马车和几个大箱子。当然还有哪位皇后任氏主持的内廷,这是他最放心的地方,但他还是准备了万全之策,相信东宫通向大内的道路会随时为他敞开。

夏国朝廷即将进入新一轮地权利角逐之际,边境地区气氛已经到了令人不能忍受地地步,在云涧城的血雨腥风之中,夏军已经处于进退不能的地步,战死者已经过万,李良辅多次要求撤军,而上书终究是毫无回应,反而是不断地传来枢密院督促尽快拿下云涧城的檄文。

但李良辅毫不妥协,再次上书坚决要求退兵,并言辞犀利地言明,强攻云涧城乃视国家于儿戏,乃一时意气之争,如大军久悬坚城之下,必有亡国之虞。

夏国朝廷顿时大哗,纷纷上书弹劾李良辅拥兵自重、目无君上,更有甚者要求临阵换将,将李良辅拿回兴庆问罪,以晋王察哥代帅出征。宫中却一片令人担忧的寂静,没有传出半点声音。正当李良辅第二道请求退兵的折子送入宫中第二天,斡道冲匆匆忙忙地入宫陛见,引出了一道不为夏国臣民所指的夜谈。

“那些御史言官目光短浅,不足以谋国事,李良辅乃国之大将,受陛下重用,尽心国事,虽不甘重兵陷于非战之地,但岂能有不臣之心。况且军中还有各州都统,亦非他能随意控制,此等人言论实不足采信。”斡道冲语气中充满了愤慨,但他的口气中也隐隐透露出不认同进攻云涧城的意味。

夏国虽然被宋称之为蛮夷小国,但自开国以来,便仿照宋朝官制礼仪,制定了一整套的体制,虽然大量保持了党项族……

特色,但京朝官制度却与宋朝基本相仿,几乎到了在兴庆府国都设置开封府的地步。斡道冲身为国相,之士差遣与宋朝的宰相一般无二,虽然地位崇高,但仍受御史大夫的牵制,少不了被御史们弹劾,这也算是借题发挥,宣泄心中恶气。

李乾顺的精神稍稍好了一些,目光中有了少许生气,他有意识地动了动半躺在床上的身子,淡淡地笑道:“李良辅乃军司大将,朕自然是明白其为人,虽然又时毛躁擅杀,但仍然是一个可以信任的帅臣。”

他当然没有糊涂到任凭几个御史言官的弹劾,就立即拿下领兵出征的大将,如今国内能征惯战的大将的确是凤毛麟角了,李良辅做为还算是良将的武人,是不能轻易处置,何况大军在外临阵易将是兵家大忌,任何稍有明智的君王,都不会干这种傻事。

“陛下,臣亦以为应当从云涧城撤军。”斡道冲忧心重重地低声道:“王泽素有百变狡狐之称,内政外事似乎无所不通,他敢在女真重兵压迫之下,决然起兵,可见此人胆魄。臣知陛下起兵之意,然即使攻破云涧城,又有何用?二十万大军是继续进军,还是应付宋军的反攻,请陛下三思。”

第六章

李乾顺面色苍白地半躺在床上,嘴角不住颤抖,显然斡道冲的话极大刺激了他的神经,做为皇帝他绝不允许臣子挑战他的权威,但斡道冲是一位忠直老臣,所虑所指全然为了国事,尤其在此动荡不安的时候,他不能责备这位老臣,反而要曲意安抚他。

“相国之意,是要撤回横山云涧城兵马?”

“正是——”斡道冲虽然能隐约揣测李乾顺的意图,却并不认同时至今日置二十万大军于云涧城有何意义,也就毫不客气地道:“云涧城乃南朝重地,地形易守难攻,又有数万大军防御,我二十万大军陷于此处,诚所谓兵家绝地,进不能破云涧城,退又不能固守关防。宋军三路大军一旦发动战事,各军司兵力虚弱,如何抵挡?”

李乾顺默然不语,目光混沌,神色间已经渐渐有些萎靡,此时他心中已经有点后悔自己当初的决断了,但这个念头仅仅是转瞬间的闪动,在这个念头过后他还是坚定了自己的决心,至少认为有这支部队威胁云涧城有利于牵动宋军兵力,使三路宋军不能全力进攻目标。

“不用臣再多说,陛下乃英武圣明之主,必能看透目前局势,时下南军迟迟不发,还望陛下早下决断。”斡道冲依然不屈不挠地劝谏,他言下之意显然是要李乾顺撤去云涧城兵马,全力应付宋军即将发动的进攻。

“国相说的也有道理,容朕再考虑一二。”李乾顺决心使自己不受动摇,他不相信云涧城真是铜墙铁壁,二十万大军就是用人垫也能筑起通向城墙的人梯,一旦攻破云涧城,等于打开通向关中的大路,那时纵然不能取得决定性的战果,亦能动摇宋军后方,使之不能全力征伐。

还有一点使他心存自信的是夏国虽然出动二十万大军,但在全民皆兵的军事体制下,仍可能抽调部族军二十万,主力擒生军仍有七万人未曾动用,这支力量似乎可以与宋军对持,最不济也能保住兴庆府和灵州一线不为所动。

“陛下,此非常时刻,断不能犹豫,南军迟迟不动,已经犯了大错,而陛下却不能错失了这个大好时机。李良辅虽然粗鄙,上书却非常得体,大军应当速速回防,谨守关防、坚壁清野、扼守险要,必然可挫败南朝。”

李乾顺艰涩地闭上眼睛,慢悠悠地道:“容朕想想,国相且退下吧!”

斡道冲知道李乾顺仍然不能当机立断,毕竟二十万夏军已经在云涧城奋战数月,随时都有可能攻破云涧城关堡。但即便是攻下来又有何用,以时局来看,宋军已然完成部署,三路大军锋向直指兴庆,而关中又集结大批兵马,对于宋朝来说云涧城已经失去牵制夏军的作用,丢了云涧城,保存步曲侍卫大军的实力,也不失为一招妙棋,但仍然以一地几万人牵制二十万夏军,却是一项很划算的买卖。夏国目前求得自保的上策就是尽快撤回大军,集中主力等待机会反击宋军,但这一些都不尽人意,因为李乾顺还抱有侥幸。

远离兴庆府的横山云涧城,并没有因为李良辅的上书收兵而息兵罢战,夏军连续进攻受挫后,困于夏国各地正在备战,粮草转运困难,亦是难以发动大规模的攻势,甚至连日常供应也有些相形见拙。反倒是云涧城与各堡寨的宋军,以前所未有的的主动进攻势头频频以小股部队骚扰夏军,偶然聚集千余人的队伍,歼灭夏军一些较小而又突出的小寨子。

尤其是吴璘、马忠在此战中出尽风头,吴璘首次以骑兵以不接触的方式,击败夏军优势马队,得到了马军将领们的兴趣,私下里一起研究给骑兵减负,如何与金国的甲骑具装对抗。

马忠做的更决,与吴璘联络后,率二百名壮士连夜突击山下夏军小寨,当夜风高夜黑、阴风嗖嗖,夏军新败之后士气低迷,虽防守严密,还是被宋军前锋壮士干掉警戒军卒打开寨门。在一阵混乱中,夏军不知宋军倒底来了多少人,慌乱中弓弩手竟然自相残杀,甚至出现成建制奔逃出营寨的慌乱情形,被马忠所率二百人横行军寨达半个时辰之久。

而吴璘率千余马军分为两队,抄掠夏军营寨周围,使夏军无法判定云涧城内宋军是否出动奔袭,寨子内好不容易逐渐稳住的局面,再次陷入混乱,夏军军卒纷纷自相逃命,但溃兵们逃出寨子后,便遭到宋军骑兵的劫杀。

一座数千人的寨子,竟然被二百名宋军步军与千余马军来往如无人之境,一夜之间全寨炸营,死伤将吏千余人,被俘千余人。当李仁忠前来救援时,宋军已经凯旋而归,他气的破口大骂,眼看着静宁寨而无法攻取,当真是又急又气,当即吐了口血,栽倒在马下。

李良辅万般无奈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