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第2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任得敬恭敬地道:“陛下,臣以为以目前时局来看,南朝三路中以曲端为首的中路最为关键,而徐徽言得到叛将萧合达的支援,关北之地的夏军已经难有作为,只能依托关防尽量拖延时间,阻止徐徽言的北路大军前进。如今,只能在南线收缩兵力,挡住解潜的南路联军,伺机重创曲端部,或许可有出乎意料的结果。”

李仁孝默默颔首,认为任得敬说的在理,如今夏州的反叛,使宋军在左厢神勇、祥佑与嘉宁三个军司之间,下了一个坚固的棋子。以宋军大致分布来看,其殿前司数万精锐与西侍军北路共同组成内外对三大军司的夹击,西路与吐蕃的联军亦是步步紧逼,南面正是夏国的软肋,所能做的只是迟懈宋军的北上,唯有中路曲端对兴庆威胁最大,而十余万装备精良的大军,对后勤的依赖程度可想而知,何况宋军随着器械的精良,后勤的作用愈发显的脆弱。随着宋军中路大军的前锋已经越过盐州,后勤线进一步拉长,如能从其中寻找战机,或许真能有所作为。

但任得敬最后一句话,令人耐以寻味,重创曲端部而不是剪灭,李仁孝兄弟年少不能体味出其中深意,如察哥、斡道冲、高澄却能听出话中有话。

“陛下,如今前方事情紧急,老臣愿帅擒生军主力与曲端打上一仗,也叫南朝不敢小窥。”高澄身为统领左厢的大帅,平时实际上是夏国东面各军司的统帅,作为国中两位大帅中的一位,他不能不说点什么。

“令公万万不可——”察哥在高澄话声方落之际,急忙出言劝止。

“大王为何劝阻?孰知在此时机,南军必然以为我国丧期间,更加谨慎用兵,决计想不到会主动用兵。李彦仙的胜捷侍卫大军一部向西偏行,而我集中擒生军主力将其歼灭,正可打消南军嚣张气焰,振作国朝民心士气。”

斡道冲正色道:“令公所言甚有道理,陛下新近继位,须得稳定局势,必须要在战场上获一场大的胜利,方能稳住局势,为重新部署赢得时间。”

察哥冷冷地斜看斡道冲一眼,暗骂老书生不懂军务,跟着高澄胡乱说话,他对目前宋军的进攻方向与整个战场态势最为了解。由于李乾顺生前坚持攻取云涧城,导致夏军各地防御空虚,无法对宋军进行有力的反击,现在的态势,即便是想改变,也须一个调整的时间,但他不相信曲端会给他们时间。尚有数千擒生军与近十万各部族军还在云涧城,现在这支已经丧失大半机动能力的军队,已经难以撤出战场,他们与宋军步曲侍卫大军缠斗不休,旁边还有虎视眈眈的宋军殿前司数万精锐。若早将他们撤出来,今日的局面肯定不会这么被动,最少能延迟宋军的进攻,为调整布防赢取宝贵的时间。

李仁礼不言不语,冷眼看着并不是很热切地一轮,不为人知地轻轻叹了口气。

第六章

察哥在李乾顺时不争,此时是反倒在新君面前卖好,横竖不用他披坚持锐、冲锋陷阵。虽说是剪灭宋军一军,但在甲械齐备、粮草充足的情况下,宋军战斗力是很强悍的,夏军很难在劣势之下聚歼整整一军,这是李仁礼心中真实的想法。

“不错,国相知兵、国相知兵——”高澄早就想出战,得到国相的支持,当下高声道:“陛下给臣数万大军,臣当剪灭胜捷一军,重挫南军锐气。”

李仁忠对云涧城之战深引以为耻,他当然地也主张对宋军展开一场大规模反击,顺着高澄的话火上浇油,厉声道:“南军欺我太甚,深濠高城奈他们不得,平地之上只须用马队往返几次,便可冲散他们,一旦散阵,这些懦弱之人便任凭我党项勇士捕杀。”

李仁孝何尝不想来一次辉煌的胜利,对于他来说,没有人比他更需要宋人的头颅来宣扬自己的威望,从而巩固自己的地位更重要的事情了。

察哥不满地道:“现今还不是与南军主力硬碰硬的时候,目前当务之急是撤出在云涧城的十万大军,继续坚壁清野,待到南军疲惫不堪之际,再一鼓作气,毕全功于一役,方为上策。”

由于察哥不仅是近支藩王,而且在军中素有威望,是夏国朝廷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意见李仁孝不能不谨慎对待,何况察哥还有定鼎之功。

高澄见李仁孝犹豫不决,急忙道:“陛下,臣愿立下军令状,率军不克、斩臣全族。”

李仁孝一怔,不想高澄竟有如此执著,用高家数百口性命担保出战顺利,这也有些太过分了,

察哥却暗自冷笑,高家可是自元昊时代最后一任领左厢军,自后家族一直以来就执掌左厢五军司,是党项举足轻重的大族,即便是高澄失败一阵,亦不会为此杀他全族,真要是逼犯了高氏一族,那夏国还不乱套了。

既然不可避免地要打这一仗,还不如用坚决的主战老将来一次胜仗,李仁孝注意已定,当下道:“那好,高卿家率由云涧城撤回的六万大军出发,会同一万擒生军并铁鹞子、泼喜军前往,节制瀚海南部各部族军寻机剪灭南军,切记断不可贪功冒进。”

到了这个时候,李仁孝还是做了一些保留,并没有动用做为最后决战力量的擒生军主力,而是仅仅拨出一万擒生军,但为了保证战事的顺利,他还是下了血本,派出了夏国最精锐的两支部队,虽然人数不多,但已经显出他李仁孝对这次作战的决心。其中还有一个令人颇感思量的小插曲,云涧城退回兵马是李仁忠与任敬得所率,李仁孝此举正是借此机会将他二人削去兵权,一举两得之下,用心不可谓不良苦。

察哥见事以不可挽回,不禁大为失落,以他的主张,夏军还是应当继续收缩兵力。宋军虽然来势汹汹,后勤运输线护卫得当,但天下没有不通风的的墙,只要坚持不懈地打击宋军补给,就会使前方形势发生微妙的变化,就是这一点变化,对于夏军来说就足够了,夏国所需要的就是忍耐,而不是一场途耗兵力的胜利。

李仁忠倒是没有察觉其中奥妙,但任敬得的脸面已经变的不太好看了。

散了朝后,任敬得刚要出宫,却又被内侍传召回睿思殿,李仁孝要单独召见,他不知所谓何事,忐忑不安地随内侍而去。

在睿思殿内,经李仁孝一说,任敬得立即明白为何被再次召见,原来李仁孝是为太后任氏为先皇驾崩事,日夜茶饭不思,日益消瘦。李仁孝不免焦急,劝说无效后,正好任敬得入朝,想他做为国丈,应当能劝说任氏进食,于是方才托付任敬得入内宫。

任敬得方才被削去兵权,原本正在懊恼不安之际,不想竟然适逢转机,饶是他心思缜密,立即从中看到自己有大好的时机。没想到新皇帝竟然如此看重并非生母的任太后,李仁孝大可不必如此,只有一种可能最大,那就是这位少年皇帝正值情窦初开之际,而太后也是正值花季守寡,二人之间或许真有不能明说的牵连。想到这一层,马上精神大振,信誓旦旦地保证,他亲自前去劝说太后进食。

李仁忠在回到府中后,才感到今日有些不对劲,他把自己关在内室里想了半天,方才品出一点余味,自己做为当年皇位有力的继承人,今日被新皇帝剥夺了兵权,成为一个彻彻底底的宗室亲王,能不能再上阵领兵出征都不好说。其气恼的心情可想而知,不禁大骂李仁孝在国难当头还是铲除异己作此亲者痛、仇者快的龌龊事,简直在拿国家大运玩笑。

在发了一通火冷静下来后,他细细地寻觅着对策,发觉由于自己喜好行伍,常年在外领兵,朝廷中的大臣竟然无一人可以托付大事,心中大为悔恨。如令其发展下去,无论宋、夏之见谁胜谁败,自己都不可能有太好的出路。宋朝战胜,自己肯定成为一个亡国贵族被迁居东方,大可不必忧虑终身富贵,夏国战胜,自己肯定会成为李仁孝下一个下手的目标,连成为一个奴隶安度平生的可能也没有。

何去何从,一自负的李仁忠,亦是不得不认真考虑自己的前途。

就在夏国国内各项矛盾开始激化的时候,在北方草原的的深处,一股可怕的寒流已经酝酿而成,正准备席卷夏国的北方领土。

夏国北面右厢黑水镇燕军司边地草原上的天气晴朗,夏军边军没有左厢五军司紧张的临战态势,边军们无聊地打发着无聊的时间。由于相信多年来,蒙古塔塔尔、乞颜、克烈部等游牧部族正在激烈地内斗,无力对边地州郡进行抄掠,为应付东面紧张的战局,黑水镇燕军司大量的边军精锐奉调南下,整个军司防御不足两万兵马。

做为夏国为数不多的几位汉族都统军的张钰,却极力反对消弱黑水边军的实力,自开战以来,原河北到午腊蒻山的七万驻军,已经有三万南下,四万大军分布在整个北面,显的力量淡薄,不能有效地遏制蒙古游牧部落的渗入。他多次上书要求停止抽调边军,但由于辽朝的覆灭,多年来北面无战事,散落的游牧部落无法对夏形成威胁,所以自李乾顺时就不断地消减北方兵马,战事烧到夏国境内后,大批战斗力强悍的边军,尤其是号称‘山讹’的横山羌兵被调走,他对此无能为力只能传令各城谨守关防,聊以即事而已。

担心什麽来什么,近来北面的克烈部和乞颜部反常地积聚,这本也没有什麽,冬季的来临,游牧民族开始向南迁移,避寒过冬,但他却从这次克烈部南下过冬中,嗅出了几分异样。几次小规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骚扰,本是平常之事,每年夏军都要应付这种小规模的过境抢夺,有些时候为求平安无事,黑水镇燕军司甚至主动给与游牧部落一些生活必需品,并允许他们以牛羊换取过冬物品。

这次却与以往不同,在几次小规模的战斗中,他发现这些草原上的强盗并不是以抄掠为目的,而是攻击夏军军事目标,试探夏军布防虚实。更令他感到惊悚的是,在被俘的战俘中,竟然有乞颜部和其他一些小部落的骑兵,多年的御边经验告诉他,这绝不是偶然的现象。

蒙古各部族相互抄掠对方人口、牛羊,尤其是克烈、乞颜两大部族几乎没有联合对外抄掠的可能,乞颜部竟然与克烈部一气,沿着克烈部的领地对夏国边地进行进攻,太反常了,实在是太反常了。但多年来几乎没有打的冲突,使夏军上下麻痹不仁,纷纷认为这是都统军大人看左厢军司打仗,自己心里痒痒,非得要小题大做,不让人消停,私下的牢骚抱怨声不绝于耳。

在广漠的北方草原上,却是另一番景象,一列列南下的队伍,缓缓地行进,其中有全副武装的骑兵,也有赶着牛羊,拖着大车帐篷的部落人群,各队的旗帜上却显示他们不同的部族。

在各路行军队列中间的一座小寨子内,几名贵酋站在寨门前观看队伍的行进,其中两人虽然穿着草原上贵族皮袍,但看面容却是南方汉人,他们年纪也就是二三十岁左右。

二人脸色都是从容淡定,但眉宇间却隐隐展露一抹极力压抑的兴奋。

其中一人正是当年王泽牧守杭州时,属下余杭知县曾言。自他在任上考绩上上后,被调回朝廷,由于王泽对他的欣赏,得以入馆阁试用,仅仅一年,他被任用为权试礼部主客司员外郎。其精明强干、雷厉风行的作风,被王泽与李纲委以军国重任,秘密北上前往草原的克烈部和乞颜部,对克烈汗阿合速和乞颜汗俺巴孩进行进攻夏国的策动,并带去了朝廷封俺巴孩、阿合速等各部族首领的官碟、印绶,当然少不了珍珠宝玩、美女绫罗。

他在短短数月间,捻转几个蒙古部落,吃惊地发现这些蒙古贵酋,早已和职方司西北房的官员们称兄道弟,说话间没有了多少生疏。在赞叹之余,他立即展现了平素的干练,在西北司北方房支持下,成功说服了克烈、乞颜两大部落联合南下,配合宋军进攻西李。

当然,代价还是要有的,但在曾言的眼中并不算什么,当他看到一望无际的草原骑兵队伍时,不禁由衷地感叹,断言西李不可能抵御这两股强大势力的冲击。

但另一位年轻人却不像他这么认为,那人在兴奋之余,那双鹰一般地双眸,充满戒备地望着这些凶悍的草原骑兵,时不时地别样蹙眉。

第七章

任得敬果然没有辜负李仁孝的期望,自他从太后宫中出来后,太后任氏终于开始用膳,李仁孝大喜过望,不断前往太后宫中请安问候,任氏不再如以前那般消沉,笑容又重新回到她那张妖媚艳丽的脸上。而任得敬却没有放过这次大好的机会,他的如意算盘终于成功地达成,在李仁孝从任太后宫中挂着笑容回去之后他,他任得敬也被任命为同领左厢军司事、静塞军司都统军。虽然他对这个差遣不甚满意,但毕竟又有了兵权,值此乱世还是先取得军权再说,横竖有任太后在宫中主持,待退了宋军积了军功之后,再入朝廷不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