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仓央嘉措诗传[选载]-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僮鸾鹱拥姆鹣瘢盖Ь砉啪槎家涔蟮枚啵蛭还苁欠鹣窕故蔷椋贾皇撬牢铩6什ㄇ惺且蛭缺嗽缸廊思涞钠腥娜挝袷钦任廾饕约耙虼耸芸嗟闹谏K裕腔畹闹罘鹌腥且桓龅厍藜鄣恼浔Α�
一般来说,活佛也分等级。像达赖喇嘛,班禅大师,以及萨迦法王,大宝法王都是当时最大级别的活佛。寻找他们的过程也格外的严格隆重。在他们之下也有不同层次的活佛。甚至,在最偏远的小寺院,也有自己的活佛,这个活佛就是他们之前的堪布。虽然级别很小,但是,依然受到当地信众的热爱。西藏的寺院太多了,如果一个寺院只出一个活佛,那数目也是相当的惊人。何况并不这样,一般来说,一个格西,一个具足慈悲心的高僧都能够转世,他们都会被称为活佛。甚至,没有转世这个背景,只要是被认为具有通达五明智慧的高僧,有时也会被尊敬地称为喇嘛。如果连这个也算上,你就不奇怪,我们为什么会在藏区遇到那么多的活佛了。
不管活佛有多少,但是,当时西藏最大的王,达赖喇嘛却只有一个。那么,达赖喇嘛的转世是怎么来的呢?众所周知,达赖喇嘛属于格鲁派,格鲁派是15世纪在西藏产生并发展壮大起来的一个新兴的藏传佛教教派。它以宗喀巴大师为自己教派的祖师。相对于宁玛派,萨迦派等其他派别,格鲁派非常重视戒律,由于僧人有戴黄帽的习俗,也被称为黄教。宗喀巴大师圆寂时,格鲁派的领袖继承还没有采取活佛转世的制度,只是由他的弟子继承。格鲁派较之于其他教派,是出了名的戒律清严。僧人不允许娶妻生子,那么,该如何确定继承人的问题呢?直到1个世纪后,这个教派才想到了,采取活佛转世的方法来解决领袖人物的继承问题。
达赖喇嘛转世系统开始于根敦珠巴,也就是现在西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的创建人。当然,他本人并没有接受过“达赖喇嘛”这个称号,这是从他的第三世索南嘉措才开始的尊号。达赖是蒙古语“海”的意思,喇嘛是藏语“上人”“上师”的意思。这个称号最初是明代蒙古可汗俺答汉赠给三世达赖索南嘉措的尊号。顺治十年(1653),清世祖福临也正式册封达赖五世罗桑嘉措为“达赖喇嘛”,从此承认达赖在西藏的政治和宗教地位。从那之后,达赖喇嘛也就成了当时西藏最大的宗教领袖以及统治者。
据说,每一任达赖喇嘛被认证的时候,都有非常神圣的异兆出现,有人说,会在天边看到彩虹,还有人说,听到山谷中会有持续不断的海螺声(意为佛法传播广远)。对于前来探访的人们,这个灵童会表现出独特的气质。比如,会认识他们,或者认识他们所带来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据说都是他前世曾经用过的。


十五  转世活佛(2)

让我们把思路再退后300年,继续关注那个叫阿旺嘉措的人。此刻,他已经被安置在一间临时布置得精美华丽的寝厅里,接受所有人的膜拜。有幸接受摸顶的人都在窃窃私语;“多么端庄,法相庄严的佛爷啊。我们的福气太大了。”这些人太健忘了,就在不久前,他们还天天和阿旺嘉措同吃同住,同修行,但那个时候,没有人注意到,这位年轻的僧侣会有这样一个高贵的身份。
等到所有人都退下了,只剩下黄衣僧人与堪布在场。气氛一下子严肃了起来。偌大的屋子,只有三个人,大家都静默无语,气氛压抑得厉害。
还是堪布首先说了话,他微笑地看着阿旺嘉措:“真没想到,这四年来,佛爷一直生活中我们这里。而我们一点消息都不知道。”
黄衣僧人一挥手:“这不奇怪。这也是,”他停顿了一下,“伟大的五世的意思,他圆寂的时候,不想走露消息。”
既然是伟大的五世的意思,还有谁敢多说什么呢?堪布闭上了嘴巴,只管凝神倾听,不再说话。
黄衣僧人看着阿旺嘉措,严厉的眼睛露出一丝柔和的光芒:“你还记得你四岁的时候,是谁来到你的家里么?他们做了什么?”
阿旺嘉措略一思索:“有人给我看了一幅唐卡,我指着其中一个,说这个是我。”
黄衣僧人掩饰不住的满意:“的确,当时,那个人就是我,我拿给你的是宗喀巴大师以及五世达赖喇嘛的肖像。你指着五世达赖喇嘛的肖像毫不迟疑地说,这是我!”他温和地看着阿旺嘉措,“也只有你,能够说出这样大胆的话语,因为,那就是事实。”
阿旺嘉措盯着他:“那么你是谁?”
黄衣僧人微微一笑:“你不要着急知道这些,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要天天在一起。曾经,你对我像慈父,恩人,你也曾托付我,务必找到你的后一世。现在,我找到你了,今后,我也一定像你曾经对我那样来保护你。”
这位黄衣僧人,就是当时著名的第巴桑结嘉措。
第巴,即为摄政王,藏王的意思,是当时西藏最大的统治者。这个职位的人选也是由当时的五世达赖喇嘛一手任命的。据说,桑结嘉措与五世达赖喇嘛关系非常亲密。从小,他就从贵族的家庭里被选出来,直接送到布达拉宫,由五世达赖喇嘛亲自培养。等到他二十五岁的时候,五世达赖喇嘛就宣布,要由他担任第巴职务。只有二十几岁就被推举到西藏政权的最高点上,可见受宠程度之高。
此时的阿旺嘉措,肯定不明白他话里的含义。但是,这位长者的话语充满了亲切。他理所当然地相信,未来的生活有他做保护人,应该一帆风顺。
可惜啊,未来,谁能看得清它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等到桑结嘉措说完所有的话,阿旺嘉措终于迫不及待地问了一句:“以后我还会呆在这么?”
桑结嘉措有点诧异地看着他:“当然不行,这里算什么?你未来的居所是布达拉宫。”
阿旺嘉措彻底呆住了。


十六  印戳,刻在心房上(1)

印在纸上的图章,不会倾诉衷肠。
请把信义的印戳,打在各自的心房。
  ——仓央嘉措诗歌
有人说,当最亲密的人命运发生变故的时候,我们一定会有所感悟。其实未必,就如玛吉阿米,当她情人的命运已经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候,她根本毫无知觉,还在一边喜滋滋地准备着招待阿旺嘉措的酒菜,一边催促央吉去巴桑寺请他早点过来。
央吉领命而去,结果,不到半个时辰就转回来:“不知道为什么,寺院的大门关了。我进不去。”
玛吉阿米吓了一跳。在那一瞬间,她忽然有心慌的感觉,仿佛天都要塌下来了。
此刻,阿旺嘉措在为他临时布置的寝厅里一样坐立不安。最初的惊奇与兴奋已经过去,只剩下了焦躁不安。明天就要走了,但是,玛吉阿米居然一点消息都不知道。此刻,她说不定正眼巴巴地和家人一起,等待他的光临呢。
一想到这里,他的心更像火烧了一样难受。好容易等到桑结嘉措恭请他早点休息,并让所有人都退下之后,他马上推开房门,准备亲自去找玛吉阿米。但是,没想到的是,刚推开门,马上有不下五个僧人殷勤地赶过来:“佛爷有什么要求?”
“我要出去!”阿旺嘉措直接提出要求。
“这可不行,”僧人一脸为难,“堪布已经要求,绝对保证您的安全。现在,距离这里方圆300米的地方都不允许人进入了。”
阿旺嘉措听得目瞪口呆,半天也说不出话来,末了,只有恨恨地重新关上房门。
只有咫尺的距离,可是,注定他们不能相见了。
我的活佛啊,我想我大约能够理解你的感受。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要的不过是一小片土地,在那里,我们可以和心爱的人一起平静的生活,可是有一天,你被带走了,带到了天宫一样富丽堂皇的地方,这里都属于你,这里什么都有,可是,就是没有心爱的人。
如果是那样,再华美的地方又有什么用呢?在你眼里,也如沙漠一样荒凉。你,感觉是抛弃了,抛弃到了一个华美的沙漠之上。
这一夜,山风刮得格外猛烈。门外的大树在狂风中仿佛发了疟疾一样,瑟瑟发抖。
“我的玛吉阿米!”对着窗外,阿旺嘉措轻声地喃喃自语。两行热泪止不住地流在了他清秀的脸庞上。
只有一晚,他就要离开这生活了4年的巴桑寺,去往雪域的心脏,布达拉宫,并成为那里最大的王。这个想法让阿旺嘉措一阵眩晕。很长时间,他都没有从恍惚中清醒过来。命运为什么这么奇怪,几天之间,把人世间最痛苦的,最欢乐的情感一起放在他的心里。
去拉萨,去布达拉宫!他不喜欢么?当然不是。去那里是所有藏族人的愿望。很多人甚至以身体为丈量,三步一叩,以这种最虔诚的方式踏上朝圣之路。阿旺嘉措也想过,等自己再学习两年,最好带上玛吉阿米,和她一起步行去拉萨拜佛。
可是,命运给了他不同的路。他只能只身前往拉萨了。而且,以他做梦也没有想过的方式,他将以最荣耀的方式启程,一路上接受成千上万人的朝拜,在虔诚的眼神中,走上最高的法座。因为他不是普通人,他是六世达赖喇嘛。
可是,可是我的玛吉阿米呢?从此之后,就要永远分别了么?
哦,别哭,我的活佛,你可知道,当你流出眼泪的那一刻,仿佛是两团烈火烧在了我的心上。即使在几百年之后,我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你的痛楚和无可奈何。


十六  印戳,刻在心房上(2)

我知道,在这人世间,真的有许许多多,我们无法控制的悲伤和无奈。比如这分离。
如果你不是达赖喇嘛,而是其他教派的活佛,你或许可以有选择明妃的机会。但是,格鲁派绝对不可以。这个教派从创立之初,就以戒规清严著称。达赖喇嘛是他们的教主,他当然更不能有男女情爱之染。如果想和爱人在一起,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脱下僧衣,还俗。但是,你能擅自脱下这僧衣么?绝对不能!你不能辜负整个雪域信众的付托。一个活佛的还俗,会造成一个地区的信仰的缺失,更何况,你是这雪域最大的王。
有人曾经说过,宗教总是在最富裕或者最贫穷的地方发展得最为昌盛。直到今天,藏地对于佛教的忠诚与执着依然让世界惊叹。
在那片土地,不管是国王,还是百姓,他们顽强地相信佛教中的每一个理论,并愿意为了佛教付出自己的生命。
在佛经《勇士解脱之心宝》里,有这样一个真实的记载。公元11世纪,西藏经历了一场朗达玛灭佛的黑暗时期。在那段时期,一个叫郎达玛的国王疯狂打压佛法,迫使所有寺院都改信苯教。坚持不改的僧人全部被杀害。一时间,西藏的佛法进入极其衰微的时刻。后来,一名僧人冒死刺杀了郎达玛。从那之后,佛教才一点点地复苏,然而,此时西藏的佛教发展已经相当缓慢,且各种教派都各持己见,关于佛教理论的分歧非常大,没有一个可以正信的理论。那时候,在西藏阿里地区的一个王叫智慧光,出于对佛法的虔诚以及对当时佛法衰微的忧虑,他就想到印度去请一位大德回来讲法。为了筹集给这些大德们的供养,智慧光到处去寻找黄金,结果,不幸被一个异教徒的国王抓到。那国王要求,要用同智慧光身量相等的金子来交换。
为了赎回叔叔,他的侄儿菩提光费尽千辛万苦,也筹到了许多黄金。于是,侄儿去看智慧光,要他不要着急。金子的数量马上就够了。
没想到,智慧光说:我以为你只是个孩子,没想到真厉害,这么快就筹到了这么多金子。不过,这些金子不要来赎我,一两也不要给那个国王,你拿着这些金子,去印度,我听说阿底峡尊长十分博学,我相信,他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正信。你要告诉他,智慧光为了应请他,舍弃了法身,只求他能够来西藏讲法。
菩提光流着眼泪回到了阿里,到处寻找使者去印度请那位大德。当时,从阿里到印度的路途十分遥远且凶险,没有人敢接下这个差事,还是一位僧人慨然答应了这个艰苦的任务,历尽艰难,八年之后才终于见到了阿底峡尊长。
当尊长听到这个曲折的故事,不禁也向西藏方向合掌慨叹:菩萨啊,这是一位大菩萨。
据说,阿底峡尊长也像自己的本尊护法,绿度母祈问去西藏的凶吉。绿度母回答,很好,就是会折你的寿命。
然而,尊长很快回答:如果能够广传佛法,利益众生,寿命又算什么呢?从那之后,阿底峡尊长来到西藏,传法十几年,最后在西藏聂唐圆寂。
这只不过是藏人在求法历史中很小的一个故事。为了学佛,为了求法,这些成就者们真的可以抛弃一切。
在藏地,佛教不仅是民众们的信仰,更是植根于他们生命中永不消失的灵魂。在这份信仰中,有一个最重要的信仰点,就是他们的上师。达赖喇嘛,是所有藏族人的上师,也是他们心目中的神。这样一个人,哦,不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