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 食宜淡:淡食最宜人,五味各有所伤,咸多伤心而凝血,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甘多伤肾。
4。 食宜少:食宜节制,大饥勿大食,大渴勿大饮,晚食宜少,黏硬难消之物宜少,荤腥油腻之物宜少。
5。 食宜暖:脾胃喜暖而恶寒,老人所以多疾,皆由少时春夏取凉过多,饮食太冷。
6。 食宜软:坚硬之食,难以消化,老人之食大抵宜温热熟软。
三、起居有常
指人的生活作息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黄帝内经·四时养生论》云:“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古人有诗云:“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
灸法保健防病
一、概述
灸法是中国古老医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它的作用非常广泛,能温散寒邪、疏风解表、温通经络、活血逐痹、回阳固脱、消淤散结、拔毒泄熟、防病保健、延年益寿等。
二、艾炷灸和艾条灸最常用
灸法治疗痢疾,已有悠久的历史,一般可分艾灸和非艾灸两大类。临床上艾炷灸和艾条灸最常用,是灸法的主要部分。艾炷灸是最常用的艾灸法,将艾绒制成大小不等的圆锥形艾炷,置于穴位上点燃施灸。艾灸直接放在皮肤上烧灼的称为“直接灸”,又根据燃烧的程度分为化脓灸和非化脓灸。艾炷灸的另一种方式是不直接把艾炷放在皮肤上的“间接灸”,而是通过药物隔开施灸,常用的是将艾炷放在姜片、蒜片、食盐、药饼等物上施灸,又叫“隔物灸”。常用的灸法包括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灸等。艾条灸是将特制的艾条在穴位上熏灸或灼烫的方法。
如用在艾绒上加入辛温芳香药物制成的药艾条施灸,称为药条灸。一般都使用温和灸和雀啄灸两种手法。温和灸是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穴位或患处,于约距离皮肤二至三厘米处进行重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十至十五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雀啄灸则是施灸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距离并不固定,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地移动。
三、施灸时应注意事项
在使用灸法时,凡初病、体质强壮的艾炷宜大,壮数宜多;久病、体质虚弱的艾炷宜小,壮数宜少。
就施灸部位来看,在头面胸部施灸不宜大炷多灸;在腰背腹部施灸可大炷多壮;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处不可多灸;肩及两股皮厚而肌肉丰满处,宜大炷多壮。此外应更结合病情施灸,如属沉寒外感、痈疽痹痛,则应掌握适度,否则易使邪热内郁而生不良后果。在临床上凡属阴虚阳亢、邪实内闭及热毒炽盛等病症,应慎用灸法。对于妇女的腹部及腰骶部也不宜施灸。施灸时更要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清新,避免因烟尘过浓,污染空气而伤害人体。
四、不妄劳作
1。 劳力:唐代医家孙思邈云:“养身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黄帝内经》有云:“少火生气,壮火食气。”老人运动有八项法则:缓慢进行,适当暖身,禁戒强制运动,达到一定的量,缓慢停止,小憩片刻,温水淋浴,规律化。
2。 劳心:用脑而不烦恼,按摩劳宫穴(手心)可健脑,缓解疲劳紧张。
3。 房劳:孔子言“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精、气、神为人身三宝,精为生命之根,精壮则神强,神强必多寿,精虚则气虚,气虚必多夭。养精之道,贵在寡欲,寡欲之要,则在清心。
。。
药补与食补(1)
一、概述
药补与食补,顾名思义,补者,补品也,即是指有滋补身体功能的药物和食品。对身体衰弱、易患疾病者,服用补品有滋养气血和治疗疾病的作用,也有利于增加机体抗病能力和机体的康复。
有人以为胖的人不需要进补,认为再服补品会变胖,这是对补品的误解。服补品不在于胖瘦,而在于身体是否健康,因此难免要问一般人如何进补,合理进补又是什么?
中医认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这是说小儿正在发育生长时期,内脏功能尚未发育健全完善,体内的精血、津液等还不充实,所以小儿不但受体内因素影响,也受外在环境影响,易寒易热、亦虚亦实,根据情况亦当进补。小儿的进补,主要目的是为加强消化吸收功能,促进机体抗病能力和生长发育。青年人血气方刚,身体机能旺盛,朝气蓬勃,壮年人体质坚实,精力充沛,这是一般的情况。由于现今社会的快节奏和竞争性,一些年满三十岁的人已出现了早衰现象,此时进补也十分必要。少女、青壮年妇女和老年妇女,因在各期都有生理表现,一般比男性易于出现气血两虚和肝肾不足的情况,进补的方法也有所区别。常言说“人老体衰”,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老年人的生理变化主要是肾气渐衰,机体功能退化,抗菌能力低下,适时适当进补,对于增强体质、延缓衰老、治疗疾病都是不可缺少的。药补与食补,两者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一致的,但历来名医多认为“药物多用于攻病,食物多重于调补”,所以自古以来就有“药补不如食补”之说。根据以上食疗的理论,开发具有良好滋益功能的食品是大有前途的,如果说进补是一项健康投资,那么保健食品应是健康投资的重要措施。结合现代营养学的发展与中医食疗理论,就可能开发新一代的新型保健营养品。作为现代优良的保健营养品,除了能够满足社会生活的进步与现代人的需求、重视,还应符合下面四点:
1。 使用高品质功能的天然食品。
2。 产品的杀虫剂、化学物质残留量应在严格控制范围内或绝无。
3。 产品中应无人工防腐剂、色素与香料。
4。 产品保存、储藏的高标准。
二、观念的厘清
有不少人一提到进补就首先想到人参。人参大补元气,是补品中之上品,然而无节制地过量服用人参,可能引起“滥用人参综合征”,甚至出现不良反应。据报道,正常人一次内服3%的人参酊两百毫升,就可引起中毒症状,因为市售的营养滋补品大都是万人一方,缺乏个体适合性。其他如常用的十全大补汤类的补品,适合气血两亏、阳气不足的族群,而热性体质的人服用后会觉得太热、胃不舒服等。正如俗话所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保健营养品亦是这样,合理、科学、适量使用保健营养品,受益无穷;盲目进补,滥用保健营养品,反而损害身体。
(一)进补要对路
“一药一性,百病百方”,各类进补药只能适合一定的体质,治疗一定的病症。每一个人身体状况不同,病症有别、体质有异,所以进补必须对路,因人因证因病量身定制,“一人一方”有针对性地进补才能符合“个体化医疗”。通补百虚、通治百病的滋补药是不存在的,所以也不能不管张三李四,千篇一律就用那么几味补药。中医学指出,大凡虚症有气、血、阴、阳四类。对于阴阳俱虚、气血双亏、数病同发、病情错综复杂者,如代谢紊乱综合出现“四高”,即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和高尿酸,又当按照辨证论治精神,仔细观察、全面分析、谨慎搭配、合理用药,进补“对路”,补泻得当,方能奏效。 。。
药补与食补(2)
(二)无虚不补
对那些身体健康并无任何虚症表现者,尤其是青少年,根本就没有必要进补。有些人对进补期望值过高,认为进补总比不补好,原本身体健康,也指望通过进补来个所谓的“超常发挥”。其实进补以补为主,兼顾治病祛邪,主要作用是使因虚致病或因病致虚者,以及处于亚健康状态者恢复到健康状态,提高生活品质,延年益寿。所谓“超常发挥”是不实际的,对健康的人来讲“药补不如食补”。有许多的科学医学证据指出,均衡营养与规律运动最有助于维护身体健康,而且完全能代替药补。
(三)切忌滥补、过补
滋补药大都气厚味腻,滥补会“物极必反”,过多进补超出人体对营养物质正常吸收的承受能力,也会出现其他副作用。小儿消化系统处于未发育成熟期,进补不当或过多都容易造成消化吸收不良,所以小儿不宜进补。对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的人,在滋补药中应增加健脾开胃药物,并减量缓缓调服,一旦出现厌食,脘腹作胀较重者,应暂停滋补药,先调理好肠胃再服。防止“闭门留寇”,在外表邪气未尽的情况下,不可过早进补,原则上先清除外邪后再进补。当外邪比较轻微,也可在补剂中加入固表祛邪药物,如黄芪、防风等攻补兼施,达到“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的目的。
三、膏滋药功效与禁忌
膏者“泽”也,在《正韵》、《博雅》上解释为“润泽”,近代名医秦伯未在《膏方大全》中指出:“膏方者,盖煎熬药汁成脂液,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也,故俗称膏滋药。”《素问》中有桑葚膏养血;李时珍《本草纲目》有参术膏益元气;《景岳全书》中有两仪(党参、熟地)膏补气血;《沈氏尊生书》一书中龟鹿二先膏(由龟板、鹿角、枸杞、人参组成)益气养血,填经补髓。今将膏滋药的进补作用与使用分述如下:
(一)补虚扶弱
凡气血不足、五脏亏损、体质虚弱或因外科手术、产后,以及大病、重病、慢性病耗性疾病恢复期出现各种虚弱诸症,无论是因虚致病,或是因病致虚者,均宜进补膏滋药,尤其若能掌握冬令进补,更能有效促使虚弱者恢复健康,增强体质,改善生活品质。
(二)抗衰延年
老年人气血衰退,精力不足,脏腑功能低下者,可以进补膏滋药,以抗衰延年。中年人,由于机体各脏器功能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下降,而工作和家庭负担、生活变故等造成的社会、心理因素的压力都在上升,容易未老先衰,如头发早白、头晕目眩、耳鸣眼花、腰疼腿软、神疲乏力、心悸失眠、记忆衰退等,亦须即时健康投资,首选膏滋药进补,以增强体质,防止早衰。
(三)纠正亚健康状态
膏滋药以补为主,纠乱祛病,对调节阴阳平衡,纠正亚健康状态,使人体恢复到最佳状态的作用最为显著;也能使在节奏快、压力大的环境中工作,精力有所“透支”而出现头晕腰酸、疲倦乏力、头发早白的亚健康状态的年轻“白领”恢复常态,防患于未然。
(四)防病治病
众所周知,枇杷膏能治痰热咳嗽,益母草膏能治妇女月经不调,夏枯草膏能治甲状腺肿大,十全大补膏治疗贫血有效。针对患者不同病症开列的膏方确能防病治病,尤其对处于康复期的癌症病人,配合服食扶正膏滋药,不仅能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在体内贮存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助于来年防止复发,抗转移,对防止癌症卷土重来大有裨益。此外,膏滋药还有美容养颜益智等作用。
药补与食补(3)
(五)禁忌
一般人于口服膏滋药期间应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等不易消化及有较强刺激性的食物、饮料,如浓茶、咖啡、可乐等。服含有人参膏滋药要忌食白萝卜。膏滋药不能与牛奶同服,因为牛奶中富含钙、磷、铁,容易与滋补性中药中有机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难溶并稳定的化合物,致使牛奶和药物有效成分均受到破坏,甚至产生刺激或过敏反应。服膏滋药期间发生感冒、发热、咳嗽多痰时,应暂停服用,待病症治愈后再继续服用。症状轻微者,在用感冒药治疗同时,可酌情减量服用膏滋药。服用膏滋药期间,若发生胃肠炎或呕吐、腹泻、厌食,应暂停服用。对脾胃素虚患者,在服用膏滋药时出现脘腹胀满,纳呆倦怠,便溏苔腻者,可用陈皮、佛手片、砂仁等泡茶饮用,简便实用,必要时可选用参苓白术散、香砂养胃丸等健脾开胃、理气消胀的中药处理。
四、冬至
根据《台湾风俗探源》记载:冬至日亦称“亚岁”或“压岁”,是周朝时代的正月元旦,周代天子在当日要祭天。后来历法采用夏历,元旦就不再是“冬至”这一天。冬至,中国台湾地区民间称“冬节”,要搓冬节圆,闽南老人家说“冬至是冬天,家家户户人搓圆”。在这一天民间习俗要祭拜神明,做法是天未亮就要烧香、燃烛,先以汤圆祭拜神明,然后拜公妈,烧寿金,放鞭炮,之后叫醒家人吃汤圆。吃汤圆,庆团圆,增一岁,小孩要更加懂事。这是出自周俗。福州习俗是前一天晚上全家人围在一起搓汤圆,口中要说吉利话,若不慎脱口说出不吉利的话则以粗纸擦嘴。放汤圆的竹篓中间放一张红纸,上面放两个橘子,代表吉利;放两根葱,代表聪明;放两颗大蒜,代表添孙子;插两枝四季花在橘子上,代表四季如春。
汤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