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画外音】根据前面王立群先生的讲述,遭受宫刑对司马迁来说是一个莫大的耻辱,时间过去两千多年,我们现代人已经无法体会宫刑给人带来的巨大伤害,但在一个有着强烈自尊和自强的知识分子眼里,宫刑始终让司马迁抬不起头,那么,既然如此耻辱,司马迁为什么还要隐忍活下去呢?
这里面司马迁谈了非常重要的几点,首先司马迁对生死表明了自己的看法。司马迁说过几句我们非常熟悉的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死,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那么重于泰山和轻于鸿毛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呢?就看你是为什么而死的。所以司马迁对生死提出来了一个自己独到的看法,司马迁认为,慷慨就义的人未必都是真正的英雄,忍辱负重地活下来的人,未必都是懦夫,因为司马迁他接受宫刑活下来,为很多人不耻啊,人家都笑他是个胆小鬼,但司马迁认为这样活下来的人其实是非常勇敢的人,一个人敢于忍受千夫所指,万夫所诟,然后活下来,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司马迁就举了一段古人著书立说的例子,说明自己活下来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不朽巨著。这段话非常有名,他这样说,“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就是古代那么多有钱的人,有地位的人,死了以后,名声没有传下来,太多了,“唯俶傥非常之人称焉”,只有那些俶傥非常的人,就是建立了功业的人,得到了后人的称赞,所以叫唯俶傥非常之人称焉。他下面举了一连串的例子,“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他讲述了这段非常有名的话,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什么呢?说当年像西伯,就是文王姬昌被幽禁在羑里,尽管他被幽禁起来了,但是他做的《周易》流传了,屈原被放逐了,但是屈原的《离骚》传世了,左丘明虽然失明了,但是他的《国语》传下来了,吕不韦最后被迁徙到蜀地了,但是《吕氏春秋》传世了。所以他认为古人啊,能够忍受各种耻辱,为的是把自己的著作传下来,所以他最后得了一句结论,说这些人呢,大多数都心里有郁结,有郁闷不能够抒发,然后呢,当他们不能够建功立业的时候,他们就写下自己的著作传下来。所以司马迁在这里就提出一个非常有名的一个观点,叫发奋著书,就是一个人在困境中间要努力、要坚持,要把自己的著作完成。所以在讲完了这么多古代圣贤在困境中间著书以后,司马迁写他自己,说我呢也是这样,就是我的著作没有完成,我遇到了李陵之难,所以他才忍辱负重地活下来了。这一大段话实际上是谈了《报任安书》的第三个问题,就是他忍辱的原因,司马迁忍辱负重地活下来,其实是为了写作《史记》。如果司马迁当时为了不落这个骂名,不在人们的白眼之中生活,那么一念之差,他可能会死了,那么他死了,《史记》也就传不下来了。所以司马迁认为,自己这样活下来,是非常有价值的。
【画外音】《报任安书》就像是司马迁的心灵自述,他把自己多年来郁积于胸的情感喷薄而出,犹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让后人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司马迁,然而在此以后,就再也没有司马迁的任何消息了,这封书信真可以称得上是他的绝笔之作,那么司马迁是怎么死的?他又死在什么时候,这封书信它的价值在哪些地方呢?
我觉得这里面大致有这么几点,第一点,独特的生死观。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对生死问题做过深入思考的人,在他之前,很少有人对生死问题做过这么深思熟虑的思索,司马迁对生死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认为慷慨就义有时候是勇敢,有时候为了不受辱而慷慨就义,其实是一种懦弱。他认为苟且偷生是软弱,但是有时候,为了完成一项伟大的事业保全自己的生命,那是有它的价值的。司马迁对生死问题有他自己的思索,在这点上,中国的古人对生死问题的思索,没有超过司马迁的,正因为司马迁有这么一个独特的生死观,所以他才能忍辱负重地活下来,完成了千古不朽的巨著《史记》,这是这篇文章,这封书信第一个价值。
第二点,这封书信它的写作年代应当说是在任安被处死之前,任安是哪一年被处死的?是征和二年,这一年的七月发生了巫蛊之难,从这个书信来看,司马迁写这个信的时候,已经接近这一年的12月。每一年的12月都是古代帝王处死犯人的季节,古人为什么选择112月杀人呢?因为古人有一种天人感应的理论,认为到了12月了,自然界的万木都凋零了,万木凋零了,也就是说老天爷告诉天子,这个季节也是杀人的季节,就是处决犯人的季节。所以这封信应当是征和二年,也就是公元前91年接近12月的时候写的,换句话说,这封信的写作年代可以断定的在征和二年冬天写成的。那么这一年,也就是《报任安书》的写作年代,同时我们通过这一年也可以知道,司马迁在这一年大体完成了《史记》,因为在《报任安书》中间,已经明确地写到130篇,《史记》的130篇,他提到了,那应当说在征和二年,司马迁写《报任安书》的时候,《史记》基本完成了。所以这封书信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就是《史记》完成的年代,大致上应当是在汉武帝的征和二年,这是他的第二个文献价值。
第三点,这封书信也交代了司马迁的卒年。司马迁的生年,现在有两说,但司马迁死于哪一年,历史上没有记载,但是我们通过《报任安书》可以知道,这封书信是司马迁留在世上的最后一篇文字,所以我们把《报任安书》称之为绝笔之作,这封书信完了之后,司马迁的事迹就再也不知道了,换句话说,这封书信完了以后,不久司马迁就去世了。当然这封书信完成之后,司马迁是怎么死的,是病死还是因为这封书信给他带来了一场灾难被杀,都没有记载。但是我们可以大体断定,这封书信写于征和二年,大概也就在这以后不久,司马迁就去世了,所以这封书信既交代了《史记》完成的时间,也交代了司马迁的卒年,大致的卒年,这是第三个文献价值。
第四点,就是这封书信,还交代了司马迁内心变化的历史,就是他心灵变化的历史。因为司马迁在这封信中间写得很清楚,原来在李陵之祸之前,司马迁是一心一意要迎合皇上的,想做一个忠臣的,但是司马迁的悲剧就在于他的本心,他受的教育,他的家教,都使他想做个忠臣,但是历史恰恰让他,一个愿意做忠臣的人,最后没做成忠臣,反而他最忠于的皇帝,给戕害了,这样一来,司马迁就经历这么一个转变,所以这一篇书信,也交代了司马迁从当年的皇帝的忠臣孝子,转变成太史公的经过。我们通过这个书信,可以看出来,司马迁灵魂的转变,正是这个转变,那个过去的司马迁死掉了,一个新的太史公诞生了,这才有了司马迁冷眼看世,然后用他的如椽之笔写下了近三千年的中国历史。所以这封书信是了解司马迁前后心灵变化的一篇重要文献,这四个方面就是《报任安书》重要的价值。所以到此为止,我们有关《史记》《汉武帝》的系列,就全部讲完了,谢谢大家。
end
亦安整理
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