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① 蒋1945年8月14日致毛之函件,见秦孝仪,《大事长编》卷五,pp。2639。
蒋介石的崛起是一个坚毅、忠诚、胆识、正直的故事,也是愿意承认众多降临在己身与中国的悲剧,超乎自己控制的故事。仅在军校预备班受过一年教育,他却从一个见识偏狭的军官,一步步成为具有战略观、能了解中国和世局的动态关系、也知道如何以弱克强、以柔制刚的国家领袖。他以战事紧急和达成国家目标需求为由,在大陆合理化他冷酷的战略和军事决定;在台湾则以无情的军事行动和秘密警察的镇压,令数千人丧失性命。他和其后不民主的强人领导一样伪善,但他不是个犬儒之人。就像同时代的一些人(包括共产党在内),他有很长一段时间和秘密的政治、犯罪团体关系密切,对鸦片课税则是他在大陆执政时期政府部分税收来源。不过,他仍自认为是个道德、真诚且与时并进的儒家基督徒;他比较少受个人权力欲驱使,反而着眼于一个统一、现代和独立的中国。毛泽东当然也同样以必须彻底破坏旧秩序,来合理化他残杀地主百万人的行为及其他类似的暴行,声称这样才能达成建立平等的、乌托邦的社会理想。
一
十九世纪末,蒋介石的祖父玉表公在上海南方150英里的浙江省奉化县溪口镇外拥有30亩(约5英亩)的农地。不远之处即是云雾缭绕的山岭,有著“屠虎”、“雪窦”等戏剧化的地名,层层瀑布坠泻入谷。本地所产的武岭茶,迄今仍是中国上好茗茶。
蒋家的地产包括山麓竹林、梯田和茶园。这30亩地使蒋家在溪口镇成为五大首富之一,可谓地方菁英,不过还称不上乡绅阶级①。1860年代太平天国反满乱事平定之后,隔了几年,玉表公把农地出租,在村子里开了一家盐铺。盐当时是政府专卖,玉表公透过某种关系或服务(或许与平定乱事有关),取得贩盐执照。
① 1890年代在中国稻作地区,拥有5英亩地就可列入“富农”。1922年政府调查显示,全国农户平均拥有3。6英亩土地,但浙江农户平均只有1。2英亩。见R。H。Tawney; Land and Labor in China (London: Allen & Unwin; 1932); p。40。
小店生意直到蒋介石的父亲肃庵公接手经营,且又取得贩酒执照(另一项官方专卖生意)才开始兴旺。蒋家三代一起住在小店楼上,店铺面临剡溪;平常平静的溪流,每到春天水位升高,偶尔会淹了小店一楼。肃庵公元配早逝,遗下一儿锡侯、一女瑞春。二房无子女,亦过世。1886年,他娶进年轻的王采玉为继室;当年她22岁,嫁给42岁已有子女的肃庵公。蒋、王两家的一位亲戚记得,王氏来自“山区一个很穷的村子”,当地主要作物就是竹子。她和当时多数中国女子一样都是缠足①。(这原本是富有人家的一种虚矫习惯,但是到了19世纪中期中国相当多数父母——满洲人则不——都让女儿缠足,这种做法很痛苦,把足背绑紧,可使脚小了约三分之一。)不过,王氏很精明干练,对子女前程颇有野心。
① 1996年5月4日和1996年6月30日,孙义宣在台北受访。孙在1930年代、1944至1949年,以及1950年代中期,担任蒋的秘书。他要叫蒋介石的妹妹姑婆,太太则是蒋介石母亲王太夫人的亲戚。可是,溪口当地的研究人员说,王太夫人曾经在家学习,略能识字。(1996年6月9日,王舜祁在奉化接受的访问)。
1887年10月31日,婚后一年,王氏在盐铺上方一间房里产下男婴。祖父玉表公替孙子取名瑞元,学名志清;但是依循中国传统,瑞元后来以字行,称为介石。数十年后,因为革命领袖孙中山以广东音称呼他这个名字,外界遂跟著喊他“介石”。
蒋家的小铺生意兴旺,1889年全家搬到100呎迟外位于武岭街上的一座两层楼商房。接下来,王氏又生下两个女儿,但只有瑞莲一人存活。1894年,玉表公去世,同年王氏又生下男儿瑞青。瑞青长相俊秀、脾性可爱,深得母亲宠爱。长子介石既不英俊,书也没念好,而且越来越有叛逆性格、脾气坏。据蒋自述,幼时母亲“一再责打,才不会使我变坏”①。可是他能言善道,个性浮躁又好发施令。1896年,年方五旬的肃庵公突然去世;不久,介石的同父异母兄长锡侯过继给一位伯父,并继承了盐铺。九岁冲龄的介石继承了住家的房子,以及每年可有四、五十银元收入的竹林及水稻田②。家里的女子分不到什么财产。
① Pichon P。Y。Loh(陆培涌); The Early Chiang Kai…shek: A Study of His Personality and Politics; 1887…1924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71); p。7。
② 虽然清廷政府也发行银两和铜币,墨西哥银元和西班牙银元在当时的中国是非常值钱的钱币。袁世凯政府和一些军阀也铸造银元(俗称袁大头),1933年国民政府铸造孙大头银元,废止银两。蒋介石日记及本书所用的材料通常没讲清楚是什么银元。见Zhaojin Ji; A History of Modern Shanghai Banking (New York: M。E。Sharpe; 2003); pp。33…35; 184…185。关于蒋锡候过继,以及盐铺和竹林分产的故事,来自1996年6月5日蒋纬国在台北接受的访问。王舜祁补充说,蒋家依然保有稻田,在协调后归蒋介石所有。(1995年9月30日,王舜祁在奉化接受的访问。)王舜祁说,蒋介石还继承了蒋氏房子隔壁的一、两户老房子。关于中国人传统分财产的研究,见David Wakefield; Household Division and Inheritance in Qing and Republican China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8)。
少年蒋介石的教育就是追随通过最低层级科考、成为“生员”的私塾老师学习。据说,九岁之前,他已念完四书《大学》、《中庸》、《论语》与《孟子》①。可是,这些书都以文言文写成,对现代的华人学生大都是不知所云,只能默记强背,每天要花好几个钟头去齐声朗读②。
① Loh(陆培涌); Early Chiang Kai…shek; p。14。
② Sally Borthwick(鲍雪侣); Education and Social Change in China (Stanford; Calif。: Hoover Institution Press; 1983); p。32。
蒋介石十四岁那年,王太夫人基于种种理由决定给儿子成亲。在亲友建议下,王太夫人希望给自己找个身强体壮、顺从听话的媳妇,也可服侍儿子①。她挑选了邻近岩头村一位十九岁、半缠足的姑娘毛福梅为儿媳妇。婚礼在1901至1902年的冬天举行,婚后,福梅搬进蒋家那栋两层楼的房子②。毛福梅要到八年之后才怀孕,足证夫妻婚姻并不和谐③。
① 1996年5月14日,孙义宣在台北受访;1996年6月19日,王舜祁在奉化接受的访问。
② 王舜祁,《蒋经国年轻和学生的二记》,1995年未刊文章,作者手中有副本。
③ 王舜祁,《蒋经国年轻和学生的二记》。
1903年,蒋介石参加童子试,未考取。但王太夫人并未气馁,立刻让儿子入奉化县城凤麓学堂,学习英文、算术等西学,但传统经史仍占相当大比重①。奉化虽是个小城,已远比溪口先进;介石在城里首次见识到“大鼻子”的外国传教士,也开始嫌弃替他料理家室不识字的糟糠之妻②。根据种种转述,毛福梅向朋友抱怨不时遭到先生殴打③。但据乡人传说,她仍然和蔼可亲。蒋后来在日记中写说,他母亲常常护着媳妇④。
① S。I。Hsiung(熊式一); The Life of Chiang Kai…shek; trans。 Pete Davies (London: Pete Davies; 1948); p。41;谢寿康,《蒋总统之幼年及少年生活》,(台北:中央文物,1954),p。52。
② 1996年7月,王舜祁回复我的书面问题。
③ 1995年9月27日,作者在奉化与一群当地研究人员及有兴趣了解蒋氏家族历史的人士会谈(其中一人是毛福梅的远亲),大家认为殴妻之说可能确有其事,但是没有人晓得当时的家人是否留下关于此事的记载。当年的中国,殴妻并非不寻常,今天则不然。
④ 1995年9月27日,一群人在奉化接受的访问。亦可参看蒋介石1921年4月19日日记,《蒋介石笔下的家庭与婚姻——蒋介石日记再编》,《民国档案》(南京)1(1993):3~10。
'p style=〃text…indent:0em〃''img src=〃images/145126168923。jpg〃/''/p'
蒋介石与母亲王采玉
二
蒋介石在成长阶段的认同与人生观受到两股力量影响。第一个影响是儒家教育,或者更重要的是新儒家精神——它起源于因应13世纪蒙古人入侵中原的灾祸。经过这场剧变之后,汉人学者、官员心心念念要恢复、保护中国文化传统,到了19世纪蒋介石就学时,背诵死记两千多年来的古籍以及撰写八股文,还是被认为比艺术、音乐和算术来得重要。
但是新儒家精神最影响少年蒋介石的,是它对修身养性、自律和自省的强调,并且注重责任、勇气、荣誉和积极进取,而非消极冥想。能培养这些原则,方能成为人上人。新儒家同时亦鼓励传统儒家有关道德行为及社会责任的观念。儒家看待道德是以政治秩序为基础,具有政治目标——创造和谐、有序的大同世界。这套信念历经数千年的打造,使得大家庭生活在拥挤、以血缘为基础的农业社会里,虽有独立、家户的耕作,也要靠社区共同维护基础建设和秩序。
影响蒋介石的政治观点和生涯,甚至影响到20世纪所有其他中国领导人的第二股力量,是前此60年内,人民心目中居于世界文化中心的中国竟一再丧失领土、主权和自尊的惨痛经历。蒋介石出生时,原本在长城关外的游牧民族满洲人,入关统治中国已近250年。这些外来统治者虽然保持自己的通古斯人语文、禁止满汉通婚,却采纳了许多中华文化。就和从前的外族朝代一样,他们的统治体系要靠汉人大臣、农村菁英仕绅的合作。可是,1840年代的清朝,面临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屡战屡败;这些西方人不仅相貌迥异于汉人,也不像满洲人及中国周围的夷人接受中华文化的优势地位。
一连串战败和丧权辱国的纪录,实在可怕。19世纪下半叶,西方列强凭恃军事力量逼迫中国接受种种屈辱,包括准许鸦片进口;到了1900年代初,吸食鸦片的中国人已经达数千万人之众。孱弱的清廷被迫接受“治外法权”,把西方人在中国犯罪的司法管辖权让渡给列强驻华使领馆,并且开放通商口岸,准许西方商人及传教士进出,他们享有即使最富有的中国人也不具有的特权。此外,列强还接管中国海关税收之管理,俾能榨出他们“被迫”和中国交战而取得的赔款。
英、法、德、俄全在中国境内取得特殊权益或租界及租借地。美国西部爆发反华暴动,美国国会通过立法,禁止华人移民。接下来,脱离封建孤立状态仅只40年的日本,也加入掠夺行列。经过一场短短的战争,它强迫中国付出巨额赔偿,并且“永久”割让台湾。中国人大吃一惊,文化抄袭自中国的“倭寇”而今竟也拥有可与欧洲列强媲美的现代化海军和陆军。即使最食古不化的大臣也感到势必需要激烈改革,可是大权在握的慈喜太后和清廷却弹压光绪皇帝发起的“百日维新”。
1887年,亦即蒋介石出生那一年,在香港学医的21岁青年孙中山,怀抱建立现代、民主中国的理想。孙中山幼时曾与大哥住在夏威夷,1892年从医学院毕业,但两年后决定全力投入推翻满清的革命事业①。孙中山第一次广州起义很快就失败、逃亡出国,辗转来到日本。他在日本得到日本自由派及激进民族主义者的支持,他们预见到中、日应携手对抗西方。孙也认为日本是中国理所当然的盟友。
① Harold Schiffrin(史扶邻); Sun Yat…sen and the Origins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0); Boorman;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vol。3; pp。170…172。
当中国因一场爱国但荒谬的血腥仇外运动把脸全丢光了,蒋是个敏感的13岁少年。义和团矢志消灭在华所有洋人及信奉基督教的华人,他们不分男女老幼残暴地杀害数千名教徒以及数百名外国传教士。慈喜太后忌惮义和团,但更恨洋人;义和团一开始的成功也使她相信他们具有刀枪不入的神奇力量,因此支持他们“扶清灭洋”。
但是,包括美国、日本在内的一支八国联军轻易地击败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