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东北局势非常严重”。他说,在苏联支持下,中共“人数和器械都大增”。他说,他3天前才了解到情势的严重,现在他预期四平街将会失守,长春和沈阳也将不保。他强调,“几天之内就必须”对东北做出决定。蒋似乎已在考虑立刻全面退回关内②。
① 1947年2月,蒋说是3亿元。秦孝仪,《大事长编》卷六,1947年2月21日,p。3393。
② Stuart; Forgotten Ambassador; p。175。
但是,作战还未终了。蒋不仅没有撤退,还从东北的东部和傅作义在华北的战区抽调9个师,联合东北南部5个兵团大部分的部队,进攻包围四平街的林彪部队。同时,守卫长春的国军3个师突破重围南下,形成一把大钳子包围林彪在四平街的部队。刚刚打进市中心的共军部队这下子溃败,往北窜逃,避开从长春打过来的国军。林彪折损4万兵力,再次率军退回松花江以北。杜聿明紧追在后,但没有抢渡松花江追击①。
① Hooten; Tumult; pp。89…90; Dreyer; China at War; pp。330…331。
蒋接获捷报后,又顽固地下令守住长春一线。显然还是只想到东北南部,他写下:“若无东北,华北将不守。”但事实上,没有了东北北部,西伯利亚也在亲中共的苏联手中,东北也守不住①。
① 蒋给熊式辉的电报。秦孝仪,《大事长编》卷六,pp。3231,3263,3281。
五
1947年7月的第一周,魏德迈踏进马歇尔在距林肯纪念堂仅有数百码的国务院顶楼办公室。马歇尔告诉他,来自国会和“中国游说团”的抨击愈发激烈,指责政府在中国搞亲共政策,逼得政府要“重新评估美国的政策”。最近美方取消禁止美国武器售予中国,也正是回应国会压力的结果。马歇尔指出,美国政府也不晓得下一步该怎么做。他要求魏德迈以总统特使身分重回中国,以六到八周时间了解局势,并向白宫回报①。
① Hooten; Tumult; pp。89…90; Dreyer; China at War; pp。330…331; Wedemeyer; Reports; p。382。
魏德迈认为他的任务关系重大,华府也会认真看待他的建议。可是马歇尔以电报向司徒雷登担保,魏德迈此行只是“临时出差”①。蒋听到故人要来拜访,当然很高兴。他视魏德迈为友人,也是诚实的批评者,充分了解共产党。共产党方面则宣称,魏德迈到访是美国即将反转不介入中国内战的立场、预备倾全力支持蒋介石的迹象②。
① Yu…ming Shaw(邵玉铭),An American Missionary in China: John Leighton Stuart and Chinese…American Relations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p。206。
② White Paper; p。386。
魏德迈率部属以1个月时间走遍中国,包括东北。他访谈各行各业人士,聆听大相径庭的意见。他也应邀向国民政府委员会演讲,出席者还有全体部会首长、司徒雷登大使;当然,蒋氏夫妇也到场。蒋事先告诉魏德迈,在这个不做纪录的演讲中,尽管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可是最后一分钟,他拜托司徒雷登,要求他转达,请魏德迈不要太批评(司徒没把口信传出去)①。同时,魏德迈觉得他必须对国民政府的过失直言不讳,否则,他打算向杜鲁门总统建议批准的立即、大规模恢复美援,就不会有可信度②。魏德迈果真在评论时描述中国盛行的失政和贪污,蒋本身最近在私底下也有同样的抱怨。魏德迈说,政府不能光靠军事手段击败共产党,它必须立即改善政治、经济情势以便争取中国人民的支持。出席这次谈话会的许多国民党人觉得被冒犯,但也有人说他们不禁流泪,因为他们晓得魏德迈说的是事实③。
① Stuart; Forgotten Ambassador; p。133; White Paper; p。386。
② Wedemeyer; Reports; p。388。
③ White Paper; p。257; Wedemeyer; Reports; p。389。
魏德迈回华府前,和蒋长谈6个小时之久。他费尽唇舌解释中国政府和中国社会何以会如此的“客观原因”。可是,魏德迈并不认为自己的坦率进言不当,他也不提他预备建议美国恢复对蒋政府支持。事后,蒋以他自认就连孟子都会佩服的自制,在日记中写下在今天这个世界,所有的困难和羞辱都来自自己,不能怪别人,但是“美国现无政策,又无政治家,关于魏德迈之行动态度,更可知美国之前途殊为世界人类起无限之忧虑”①。
① Chiang Diaries; Hoover; August; 19; 1947; box 46; folder 11。
魏德迈一回到华府,立刻把他的机密报告送呈杜鲁门,建议立即给予中国军事、经济援助,并重提他以前的旧方案:把东北交给联合国“五强”——包括苏联在内——托管。马歇尔对魏的报告没有采取行动,也基于若是公布联合国托管方案必会惹恼中国人的考量,而不发表它。魏德迈气坏了,认为马歇尔因为坚决反对对华有任何军援,才压下他的报告①。
① Wedemeyer; Reports; pp。397…398; White Paper; p。260。
第九章:大失败
杜聿明打败林彪的光辉犹未消褪,又旧疾重发。7月初,李宗仁婉拒总揽东北军符,蒋遂命令陈诚取代杜聿明①。陈诚于8月29日出任东北行辕主任,总揽政治、军事、经济一切事务。现在统领14个兵团的陈诚,说服蒋把政府军兵力增加到50万人左右。另外他更换许多螅毒伲约八械氖〉巢恐魑徽獬∪耸赂从乘嘈盘颁隆⑽弈芪匏辉凇K读巳舾删俸凸竦车澄袢嗽保拱岩恍┤恕扒卜怠蹦暇凇K就嚼椎谴笫沟谋ǜ嬷赋觯鲁系母母铩岸哉巍⒕率科屑研Ч薄5牵炙担簿�6波攻势预料等道路一乾、不再泥泞时就会发动,这些改革会有足够时间挽住颓势吗?他很怀疑③。
① Te…kong Tong(唐德刚)and Li Tsung…jen (Li Congren,李宗仁),The Memoirs of Li Tusng…jen (Boulder; Colo。: Westview; 1979); p。453。
② 杜聿明,《辽沈战役概述》,《辽沈战役亲历记:原国民党将领的回忆》(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pp。1…3;E。R。Hootern; The Greatest Tumult: The Chinese Civil War; 1936…1949 (London: Brassey's; 1991); p。92; Edward L。Dreyer; China at War (New York: Longman; 1995); p。331。
③ John; Leighton Stuart; The Forgotten Ambassador: The Reports of John Leighton Stuart; ed。 Kenneth W。Rea and John C。Brewer (Boulder; Colo。: Westview; 1981); p。144。
共军在东北的军事兵力占有优势,他们控制了约90%的乡村地区。他们有苏联的支持,加上在华北的布建实力坚强,在在凸显蒋决定投入更多兵力到东北,是个巨大、不合理、根本就是疯狂的豪赌。除了士气低落及其他劣势外,他在东北的美式配备部队几乎不可能有弹药、零件或更新备品的来源,以补充他们的美式武器和设备,然而他们的库存已低得很危险。从一则日记或许可窥见他的想法。他写说,失去了东北,山东的海港很快就会沦陷,整个华北也将听任大敌长驱直入。蒋的意思似乎是说,不论是退出东北,或者在此全面作战失败,他都终将失去整个中国①。
① 蒋给熊式辉的电报。秦孝仪,《大事长编》卷六,1947年8月5日,p。3281。
蒋对其军官和国民党党工持续的鄙视,使他对国共斗争长期的结果,从偶尔的悲观进展为全面的悲观心态。中央执行委员会在9月9日临时召开的全员大会中,委员长再次告诉党内同志,共产党的表现证明他们已是“更能干、更专心致志”的革命党。他说:“国民党的改革和换血,已注定失败。”①在其他的场合,他指控高级军官侵占拨给部队的谷物和金钱,并表示钦佩共产党人的纪律和道德。就和1947年初以来的长篇大论一样,这些批评对他想改造军官行为的本意,可能又帮了倒忙。
① White Paper; pp。261…262。
同时,在华府方面,压制魏德迈的报告引发猜疑和反弹。国务院在高涨的政治压力下,于10月间订出一套对华经济援助的新方案。马歇尔向参议院报告,这项计划估计每月需2500万美元左右、一年约需3亿美元,但是钱什么时候会有,却不确定。华府同时批准驻华美军顾问团新任团长巴大维(David Barr)少将“在非正式、保密的基础上,提供建议给委员长”,也同意中国可以从美国在太平洋的补给中购买弹药①。
① 同上注,pp。324,348,371…377。
10月2日,共军将领林彪发动针对东北国军的第6波攻势。陈诚只有4个星期去执行他的军事、政治改革,而且他的部队只有约30万人,不是他所规划的50万。这次,林彪不和国军据守的城市正面对决,而是集中力量扰乱铁路线以及连结城市的道路,攻打中小型驻防并囤积秋收谷粮。
此时,5、6个师的国军援兵抵达黄海边的秦皇岛——刚好在长城东端的关内。由于铁路线阻绝的情形更胜以往,国军部队越来越仰赖空运。二度退役的陈纳德将军也回到中国成立一家商业航空“民航空运公司”(Civil Air Transport)。沈阳和东北其他由政府控制的城市,多是由他的机队载送日常用品①。
① Dreyer; China at War; p。93; 秦孝仪,《大事长编》卷六,1947年10月2日,p。3316。
大风雪提早横扫东北,林彪又率众退回松花江以北整训。他的部队造成国军伤亡68000千人,但本身的伤亡恐怕更甚——大部分死于空袭。不过,林彪的部队兵力继续增加,到了年底已逾50万人。同时,华北方面,解放军继续控制山东和河北(除了大城市和若干铁路线之外),它也在华中打开全新的战场,威胁到南京甚至武汉①。11月初蒋接获报告,他的士兵现在平均每人只有180发子弹,每日粮食也不足。他在日记写下:“未知前途如何结尾矣。”②
① Suzanne Pepper(胡素珊),〃The KMT…CCP Conflict; 1945…1949: The Nationalist Era in China;〃 in Lloyd Eastman(易劳逸),ed。; The Nationalist Era in China (Cambridge; E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 pp。340…341; Hooten; Greatest Tumult; p。94。
② Chiang Diaries; Hoover; November 10; 1947; box 46; folder 14。
11月的某一天,委员长坐一辆黑色轿车前往北平机场。胡同巷弄间刮起寒冽的北风,街上行人无不以围巾或口罩护脸,拘偻而行。当座车经过西门时,有一声枪响。委员长听到“当”的一声,子弹穿透汽车侧身,离他头顶不远。他的副手孙连仲将军从汽车跳下来,逮住嫌疑刺客。司徒雷登大使获悉,刺客是前第九十四军军长牟庭芳的部属;牟因涉嫌贪渎罪被蒋送交军法审判。当司徒12月2日晚上见到委员长时,蒋不曾如此“深陷情绪低潮”,但只字不提有人企图杀害他的事①。
① Stuart; Forgotten Ambassador; p。157。
和蒋见过面后,司徒再次敦促华府批准提供紧急军援给士气低落、迭遭打击的国军。他认为,华府提任何条件,委员长几乎统统都会答应①。12月,蒋的政治部主任张治中和蒋经国分别力促苏联驻南京大使馆协助达成国共和解②。副主席孙科公开提出警告说,如果美国不提供主要援助,南京政府将倒向苏联怀抱。蒋或许把这些当作向美国施压的战术,但是诚如司徒所报告,共产党显然“在每方面都获胜了”,要他们接受真正的和谈似乎“不可能”③。
① 同上注,p。154。
② 1947年12月19日,美国大使馆南京电报,FRUS(1947); vol。7: The Far East; China; p。411。
③ 同上注。【55电子书网】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Www。Txt55】
即使长江以南省分也进入危急状况。广东、广西、湖南、河南(原文如此)、浙江和福建等省,地下共党分子的活动日益活跃。毛泽东在12月25日预言,“美帝走狗”蒋介石的崩溃已迫在眉睫,“世界反帝阵营的力量现在已超过帝国主义阵营的力量”①。
①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北京:外文出版社,1961),p。172。
尽管在共产党的秋季攻势中吃亏,陈诚在1948年元旦宣布,中央军已完成作战准备,东北危机已经过去。这是令人不胜错愕的声明。此时,兵员大不如人的陈诚东北军只占领约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