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道教-第1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⑨《文献通考》上册757,758页,中华书局,1986年
AB《续文献通考》第3465页,商务印书馆,1936年
ACADAEAF《道藏》第6册735页,第31册671页,第10册1页,第34册730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AG叶德辉翻刻《三教搜神大全》卷一
AH《说郛续》卷二十八
AI《宛署杂记》第191页,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

酆都大帝 
道教信奉的主宰地狱的最高神灵。其形成与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论衡·订鬼篇》引《山海经》云:〃北方有鬼国,……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叫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叫神荼,一叫郁垒,主阅领万鬼。〃①《太平经》多土府、土主召人灵魂、考人魂魄之说,如卷一百十二称:〃大阴法曹,计所承负,除算减年。算尽之后,召地阴神,并召土府,收取形骸,考其魂神。〃②卷一百十四又云:〃为恶不止,与死籍相连,传付土府,藏其形骸,何时复出乎?精魂拘闭,问生时所为,辞语不同,复见掠治,魂神苦极,是谁之过乎?〃③晋葛洪《枕中书》载:〃鲍靓为地下主者,带潜山真人。……蔡郁垒为东方鬼帝,治桃丘山。张衡、杨云为北方鬼帝,治罗酆山。〃④这些是道教关于地狱及其主宰神较早的说法,为其后丰都大帝的滥觞。
到南朝时,道教对酆都大帝的描绘比较成系统了。陶弘景《真灵位业图》所排神仙座次的第七中位即为〃酆都北阴大帝〃,称其:炎帝大庭氏,讳庆甲,天下鬼神之宗,治罗丰山,三千年而一替。⑤陶弘景《真诰》卷十五〃阐幽微第一〃载:
〃罗酆山在北方癸地,山高二千六百里,周回三万里。……其上其下并有鬼神宫室。山上有六宫,……第一宫名为纣绝阴天宫,以次东行,第二宫名为泰煞谅事宗天宫,第三宫名为明晨耐犯武城天宫,第四宫名为恬昭罪气天宫,第五宫名为宗灵七非天宫,第六宫名为敢司连宛屡天宫。凡六天宫是为鬼神六天之治也。〃注云:此六天宫〃是北丰鬼王决断罪人住处,其神即应是经(今)呼为阎罗王所住处也,其王即今北大帝也。……凡生生之类,其死莫不隶之至于地狱。〃⑥又云:
〃炎庆甲者,古之炎帝也,今为北太帝君,天下鬼神之主也。〃⑦《真诰》卷十三也说:〃鬼官之太帝者,北帝君也,治第一天宫中,总主诸六天宫。⑧是总生杀大权的鬼官。上述说明南北朝时道教已形成酆都大帝主管地狱的信仰,当时多称为北帝君,简称北帝。
魏晋南北朝时,佛教地狱说在社会上广泛流传,有所谓十八层地狱及十殿阎罗治鬼之说,道教汲取了这些思想,逐步形成了酆都鬼狱并塑造了酆都大帝的形象。《道藏》洞真部本文类《元始天尊说酆都灭罪经》的十会斋功德十王名号与《佛说地藏菩萨发心因缘十王经》同。正一部又有《元始说度酆都经》。
道教的酆都大帝,原说住在北方的罗酆山,称为北帝;而后世却以今四川的酆都县为鬼城,系酆都大帝的治所。这一转变大约发生于宋代。清俞樾《茶香室丛钞》卷十六引宋范成大《吴船录》说:〃忠州酆都县,去县三里有平都山。碑牒所传,西汉王方平、后汉阴长生皆在此得道仙去,有阴君丹炉。……阴君以炼丹济人,其法犹传。〃俞樾按:〃酆都县平都山,道书七十二福地之一,宜为神仙窟宅,而世乃传为鬼伯所居,殊不可解。读《吴传录》,乃知因阴君传讹,盖相沿既久,不知为阴长生,而以为幽冥之主者,此俗说所由来也。〃⑨同卷〃罗酆山〃条又云:〃按罗丰山为北方鬼帝所治,故有罗酆治鬼之说,而世俗乃指今四川酆都县。《夷坚志》云:
'忠州酆都县有酆都观,其山曰盘龙山,即道家所称北极地狱之所。'盖南宋已有此说。AB清方象瑛《使蜀日记》说:〃酆都县城倚平都山,道书七十二福地之一,素以'鬼国都城'闻名。传说汉王方平、阴长生先后于平都山修道成仙,白日飞升,后人误读'王、阴'为'阴王',讹传为'阴间之王'。酆都乃成阴曹地府。〃AC酆都城的阎罗殿被误传为酆都大帝的宫殿,地藏菩萨讹传为酆都大帝。
我国传统信仰的地狱主宰有东岳大帝、地藏和酆都大帝,前者源于汉族民间信仰,中者源于佛教,后者则源于道教,在中国南方及东南亚一带有一定影响。
注:
①《论衡注释》第3册1283页,中华书局,1979年
②③《太平经合校》第579,615页,中华书局,1960年
④⑤⑥⑦⑧《道藏》第3册271页,280页,第20册579页,580页,566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⑨AB皆见《笔记小说大观》第34册95页,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4年
AC《昭代丛书》(道光本)丁集新编补

关圣帝君 
关圣帝君简称关帝,俗称关公,即中国民间和道教尊奉的三国蜀将关羽。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今山西临猗西南)人,为蜀国统兵镇守荆州,后败死麦城,谥为壮缪侯。传说关羽死后身首异处,头葬洛阳,身葬当阳玉泉山,荆州人感其德义,立玉泉祠祀之。《云溪友议》称:〃蜀前将军关羽守荆州,荆州有玉泉祠,……祠曰三郎神,三郎即关三郎也。〃①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载:〃唐咸通乱离后,坊巷讹言关三郎鬼兵入城,家家恐悚〃。②说明唐代尚视其为人鬼之流。宋洪迈《夷坚支志》甲卷九载:〃潼州关云长庙,在州治西北隅,土人事之甚谨。偶像数十躯,其一黄衣急足,面怒而多髯,执令旗,容状可畏〃。③表明宋代已被庙祀为神。
关羽受到统治者的崇祀,始于北宋末期。当时金军不断南进,北宋江山岌岌可危。宋徽宗认为可以关羽的〃忠勇义气〃,激励士气和民心,乃于崇宁元年(1102)至宣和五年(1123)的二十余年间,三次追封关羽为忠惠公、武安王、义勇武安王。南宋建炎三年(1129)又加封壮缪义勇王,称壮缪义勇武安王。淳熙十四年(1187),加封英济王,称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孝宗敕曰:〃生立大节,与天地以并传;没为神明,亘古今而不朽。〃④在宋王朝的褒崇下,关羽已成为既能以忠义气节相号召的人间楷模,又是求雨祈晴、拯救生灵劫难之神。
元明统治者继续崇奉关羽。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加封关羽为壮缪义勇武安显灵英济王,遣使祠其庙。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朱元璋敕建关公庙于南京鸡鸣山,每岁四孟及岁暮遣应天府官祭,五月十三日诞辰,又遣南京太常寺官祭。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建关公庙于北京。万历十八年(1590),神宗敕封关羽为协天护国忠义大帝,由王而晋为帝。
万历四十二年,敕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并将关羽定为武庙的主神,与崇祀孔子的文庙并列为文武二圣。
清统治者对关羽的崇奉有增无已。入关之前已在盛京(今辽宁沈阳)建关帝庙,皇太极赐额〃义高千古〃。入关以后,清世祖于顺治九年(1652)在北京敕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雍正三年(1725),追封关羽父祖三代公爵,并授洛阳、解州关氏后裔五经博士。乾隆三十三年(1768),加封为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至光绪五年(1879),已加封为:
忠义神武灵佑仁勇显佑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帝君。封号长达二十六字。
在关羽崇拜极盛的明清两代,更盛传关圣帝君显灵的故事。大都为佑助官军剿灭异己或农民起义。如关羽显灵助战,使朱元璋在鄱阳湖大胜陈友谅,正德(1506~1521)时镇压刘六、刘七起义,天启(1621~1627)间镇压徐鸿儒起义;清军镇压甘肃苏四十三起义、湘西苗民起义、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等等,都有关羽显灵的神异故事。
旧时,关圣帝君被视为神通广大的神灵而受到各阶层的广泛崇祀。广大群众以其信义耿介,奉之为驱邪除恶、扶正保民的大神;士人以其忠义正直,奉之为道德偶像;将士以其神武善战,奉之为克敌制胜的军神;商贾又奉之为招财进宝的福神。关帝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广泛的信仰,除历代帝王的褒扬崇封外,明代《三国演义》的广泛传播起了很大作用。
清何刚德《客座偶谈》卷四云:〃京中茶馆唱大鼓书,多讲《(三国)演义》,走卒贩夫无人不知三国。北人好听戏,尤好武戏,武戏多演三国也,……甚矣《演义》魔力之大也。但三国人才多矣,而独注重于关壮缪,或称关公,或称关老爷,南人则又称曰关帝,……北人崇拜者,视南人为甚,而关外为尤甚。〃⑤道教亦崇奉关圣帝君,约成书于北宋末南宋初的《太上大圣郎灵上将护国妙经》假托关帝传经说咒,称〃义勇武安王汉寿亭侯关大元帅〃,受玉帝敕命,为〃三界都总管雷火瘟部冥府酆都御史〃,宣示信众,要〃宁为忠臣〃,〃宁为孝子〃,〃无论纲常伦理,无论日用细微,皆当省身寡过,不可利己损人。一念从正,景星庆云;一念从邪,厉气妖氛〃。⑥明万历以后成书的《三界伏魔关圣帝君忠孝忠义真经》称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并提高其神权,谓其〃掌儒释道教之权,管天地人才之柄。上司三十六天星辰云汉,下辖七十二地土垒幽酆。
秉注生功德延寿丹书,执定死罪过夺命里籍,考察诸佛诸神,监制群仙群职。〃⑦几乎成为统管三界十方、佛仙人鬼的大神。
明清以后关帝庙祀几遍天下,南达岭表,北极寒沍,虽山陬海角,乃至海外,皆建有关帝庙。多数关帝庙,皆由道士住持,其祖庙解州关帝庙亦然。俗以五月十三为关帝生日,各地关帝庙皆举行祭祀。吴郡(今苏州市)地区,在〃十三日前,已割牲演剧,华灯万盏,拜祷维谨。行市,则又家为祭献,鼓声爆响,街巷相闻。又相传九月十三日,为成神之辰,其仪一如五月十三日制。俗以此二日雨,为关王磨刀雨,主人口平安。〃⑧
注:
①④《古今图书集成》第49册60407页,60218页,中华书局、巴蜀书社,1987年
②《笔记小说大观》第3编3册1534页,台北新兴书局,1985年
③《夷坚志》第2册782页,中华书局,1981年
⑤《客座偶谈》15~16页,上海古籍书店,1983年
⑥《道藏》第34册746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⑦《道藏辑要》星集七,清光绪三十四年二仙庵刊本
⑧《笔记小说大观》第23册133页,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

碧霞元君 
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女神。一说东岳泰山女,一说非是。
泰山有女说,见于《太平御览》所引张华《博物志》。其卷三百九十七引文曰:〃太公为灌坛令,于时文王梦见一妇人哭于道,因问其故,答曰:'吾是东岳之女,嫁为西海之妇。
吾行往来,必以暴风疾雨。今灌坛令当吾道,吾不敢以暴风疾雨过也。'梦觉,遂召太公。〃①此引文与今本《博物志》有异。今本《博物志》皆作〃吾是东海神女,嫁于西海神童〃。
据王嘉《拾遗记》称,张华最初撰著之《博物志》为四百卷,晋武帝嫌其采言多浮妄,乃芟截为十卷。其后,此十卷本佚亡,后人乃辑成为今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南朝及唐人所引《博物志》文,多为今本所无,唯《艺文类聚》《太平御览》所引则往往相符。不仅如此,《太平御览》除上卷引用此文外,又在其他卷次多处引用此段文,文字皆略有出入。卷一百九十五引作〃我东山女,嫁为西海妇〃;卷二百零九引作〃吾泰山之神,嫁为西海妇〃;卷三百九十七引作〃吾是太岳之女,嫁为西海之妇〃;卷四百八十七引作〃我东太山女,嫁作西海妇〃。观此众多引文,皆与卷三百九十七所引〃东岳之女〃很相近,而与今本之〃东海神女〃相去甚远,故可认定《太平御览》之引文近于张华原文,而今本则非是。纵然如此,《太平御览》引《博物志》所记的泰山女仍然只是一个泰山神女的影子,故只能是泰山神女传说的萌芽。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九十《郊社》记有一则泰山玉女故事,为泰山神女传说提供了附会的条件。云:〃泰山玉女池,在太平顶。池侧有石像,泉源素壅而浊。(宋真宗)东封先营顿置,泉忽湍涌,上徙升山,其流自广,清冷可鉴,味甚甘美。经度制置使王钦若请,浚治之。象颇摧折,诏皇城使刘承珪易以玉石,既成,上与近臣临视,遣使砻石为龛,奉置旧所,令钦若致祭,上为作记。〃②据此记载,宋真宗命人重雕了玉女像,并造石龛加以供奉;但并未称之为泰山之女,更未说加以封号。但因泰山有女的传说,早已流传民间,而此玉女像及祠又恰在泰山顶,所以人们很自然地将二者联系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